学科分类
/ 20
396 个结果
  • 简介:透视我国人民陪审制度的复兴实践,不难发现,其职能异化之情势不容乐观。为着力克服制度职能异化现象,更好地实现该制度所承载的政治与法律价值,应恢复人民陪审制度在宪法中的地位,落实宪法关于公民依法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废止现行的人民陪审员选任机制,赋予该制度更广泛的民众参与可能性;在民事诉讼法中将申请陪审作为当事人一项基本诉讼权利加以规定,同时应明定人民陪审员参加合议庭的相应的权利、义务以及履行职务的保障。

  • 标签: 陪审制度 人民陪审员 民事诉讼 职能异化 司法民主
  • 简介:行政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指在行政诉讼、行政审判过程中,对那些非法证据的证据能力、证明力等进行筛选识别、认定适用时应遵循的一套方法、标准。适用行政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核心问题是在那些缺少法律条文规定的领域,法律条文规定具有开放性、多义性,存在裁量余地的地方,应采用什么排除规则,应遵循什么样的非法证据排除方法、标准。应用利益衡量方法,明确该方法适用的场域、基本理念,遵循的标准和过程,是建构我国行政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行政诉讼 非法证据 排除规则 利益衡量
  • 简介: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围绕律师刑事辩护制度做出了重大修改,深度回应了以往律师参与刑事辩护的种种难题。但是,由于执法理念存在偏差、法律制度仍显笼统等原因,律师进行刑事辩护过程中,依然存在会见难、取证难、阅卷难以及律师意见不被重视等问题。应从转变理念开始,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切实保障修改后《刑事诉讼法》建立的辩护律师依法执业的系列制度得到不折不扣地落实,同时,应加强研究与协商,切实厘清律师调查取证、核实证据、阅卷过程中的争议问题。

  • 标签: 刑事辩护权 会见 调查取证 核实证据
  • 简介:第三编审判第一章审判组织第一百七十八条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由审判员三人或者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共三人组成合议庭进行,但是基层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可以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由审判员三人至七人或者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共三人至七人组成合议庭进行。人民陪审员在人民法院执行职务,同审判员

  • 标签: 独任审判 审判组织 法定代理人 委托诉讼代理人 第一审程序 附带民事诉讼
  • 简介:铁路运输企业路外伤亡诉讼案件的妥善解决,是关系铁路运输安全畅通的重要因素。通过对铁路运输企业路外伤亡诉讼案件解决方案情况的调查,分析当前法律、司法体制及时代背景,总结铁路运输企业处理路外伤亡案件面临的问题,提出强化证据意识、快速处理、调诉衔接、事故防范、加快法律适用研究等方面的建议。

  • 标签: 铁路 路外伤亡 诉讼 解决方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综述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心死亡器官捐献(DCD)中的应用,讨论了“不触碰”时间、ECMO置管及开启时机、ECMO灌注温度、肝素化时机、ECMO支持过程中的炎症反应等相关问题。心死亡器官捐献器官获取过程中,ECMO在改善DCD器官的可用性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ECMO的使用可以使器官热缺血时间明显减少,减少热缺血对器官的损伤。但在伦理、法律、ECMO管理技术等方面还存在诸多的争议。

  • 标签: 心死亡器官捐献 体外膜肺氧合 器官 保护
  • 简介:挪威最新的研究显示,仔猪胎儿的生长高度依赖于胎盘,而新生仔猪初生重也与分娩后死亡高度相关。然而,几乎没有文献资料来评估关于胎盘与仔猪分娩后死亡之间的关系。他们开展此项研究的目的就是评估胎盘面积、胎盘重量、脐带状态、仔猪出生特征(如血液参数、活力评分)以及初生重对哺乳仔猪死亡率的影响。

  • 标签: 仔猪初生重 死亡率 胎盘 窝产仔数 容量限制 重量
  • 简介:侦查是刑事诉讼的重要阶段,犯罪嫌疑人的抓获、追诉的开始、证据的收集和固定、强制措施的执行,基本都在这个阶段完成,这也是犯罪嫌疑人权利最易受到侵犯的阶段。侦查阶段律师的权利是为了实现侦查程序中犯罪嫌疑人和侦查机关的平等对抗,保护处于不利境地的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而从道德上主张的一种权利需求。随着人权观念的日益提升,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逐渐成为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发展的主要方向。新《刑事诉讼法》发布后,侦查阶段律师的权利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

  • 标签: 侦查阶段 律师权利 新《刑事诉讼法》
  • 简介:新《民事诉讼法》确立了“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进行检察监督”的原则,并明确规定了“检察机关有权对民事执行活动实行法律监督”。构建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既是对新《民事诉讼法》内容的贯彻和具体化,也是进一步完善检察权和检察制度的需要,同时有利于从权力制衡的角度进一步发挥检察职能,

  • 标签: 《民事诉讼法》 检察监督制度 民事执行 制度研究 检察机关 法律监督
  • 简介:行政诉讼检察监督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行政诉讼案件的数量逐年增加,而行政诉讼检察监督是保证审判公正的重要手段。但行政诉讼检察监督却一直难以取得实效,特别是基层检察院的行政检察工作更是举步维艰,要解决行政诉讼检察监督难的问题,应当先找出行政检察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完善,才能够更好地保障行政诉讼的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充分发挥其在化解行政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 标签: 行政诉讼 检察监督 问题 完善
  • 简介:以诉权、审判权相互契合为内核的民事诉讼制度是利益分配的主要平台,当带有鲜明国家干预色彩的民事检察权回应社会需求介入该场域时,应保持理性,具备存在的正当性和运行的适当性。为此,通过考察民事检察权的过去和现在,剖析正当性的历史渊源及现实依据,进而转变理念、完善机制、规范手段,能动化解应然与实然间的分离,满足适当性要求,实现权力与权利的有效表达与整合。

  • 标签: 诉权 审判权 民事检察权 正当性 适当性
  • 简介:在我国,平等权的司法保护经历了从“宪法平等”到“不受歧视”的路径转型,平等权终以不受歧视的姿态进入实质性的司法审查环节。在审判实践中,法院裁断争讼行为是否构成歧视主要审查案件中是否存在促发归类效果的区别对待行为、区别对待行为适用的归类事由是否为法律明确禁止、受到区别对待的当事人是否遭受相对不利的后果以及归类事由与不利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联系等四个要素。在前述四要素成立之时,法院出于对干涉行政事务的谦抑、维护公共利益的需要、对意思自治的尊重以及对真实职业资格的承认等,仍得认定争讼行为不构成歧视。

  • 标签: 平等权 反歧视 基本权利 司法审查
  • 简介: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强调中庸,以和为贵,认为诉讼不利于社会安宁与和谐关系,但官府还是支持正义的诉讼。在宋代的诉讼文化中,强调的是息讼,甚至无讼,对于妄讼官府的处罚尤其严厉,这有利于司法资源的有效利用。《名公书判清明集》向我们集中展示了古代司法官的息讼方式,值得当今司法诉讼借鉴。

  • 标签: 诉讼文化 息讼 判词精神
  • 简介:新刑事诉讼法进一步明确"证据制度是刑事诉讼基本制度",以物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物证技术学所发挥的作用势必会越来越大。因此,高等院校必须重新审视法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理念,适时地调整教学方案和目的,建构以物证技术学为起点的自然科学与法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大法学"学科体系,以拓展法律人才的知识结构,促进法学教育的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 标签: 新刑事诉讼法 物证技术 法学教育发展 现代教育理念
  • 简介:共同被告陈述如何调查,在刑事诉讼理论与审判实务中均存有争议且影响案件事实的认定。我国台湾地区的“刑事诉讼法”为解决这一问题作出大胆尝试,于2003年法律修订中确立了共同被告陈述分离调查程序。本文以法律条文的规定为主线,结合台湾学者的著述,从分离调查程序的基本类型、共同被告分离调查程序的法理基础以及该程序存在的不足之处三个层面详细阐述我国台湾地区关于共同被告陈述的调查程序。

  • 标签: 共同被告 分离调查程序 对质权
  • 简介:2013年2月1日,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春波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一一持续两年、从德国一直打到美国的国际知识产权诉讼案,因日本Kaneka公司在规定期限内放弃了上诉,浙江医药最终在美国337调查案中获胜,这也意味着中国企业应诉美国337调查“再下一城”。

  • 标签: 国际知识产权 诉讼案 医药 浙江 日本 Kaneka公司
  • 简介: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进一步拓展了民事检察监督范围,增加了检察方式,强化了监督手段,民事检察监督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 标签: 民事诉讼法 民事检察监督 机遇和挑战
  • 简介: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及配套法规首次对技术侦查的内涵、外延、审批执行程序及取证的法律地位等具体问题进行了规定,实现了技术侦查措施的正式入法。但是实践中技术侦查仍然存在着内涵不明、外延不清、审批程序不合理及获取的证据材料如何适用不明确的问题。针对技术侦查立法的新变革和现实中仍然存在的问题,今后,应从技术侦查的批准与执行程序及技术侦查所获取证据材料的使用等方面进行完善。

  • 标签: 技术侦查 内涵 外延 审批执行程序 技侦证据的使用
  • 简介:法治社会中,司法公信力在个案中的实现有赖于对当事人程序权的充分保障。在现代民事诉讼中,证明权是当事人程序权的核心,而证明权生成的实定法基础也只存在于近代之后的民事诉讼制度中。历经改革的中国民事诉讼制度与证明权相契合,既具备了证明权生成的实定法基础,也亟待证明权的有效配置以提升民事诉讼结果的正当性。

  • 标签: 证明权 程序权保障诉 讼证明方式 民事诉讼构 造审前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