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鞘管拔除后血管迷走反射的预防措施,方法:120例冠心病行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患者,随机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预防组拔管前给予生理盐水静滴,拔管时局部使用利多卡因于鞘管周围浸润麻醉,对照组未经上述处理直接拔管。结果:预防组共发生血管迷走反射2例,发生率为3.3%,对照组心血管迷走反射发生9例,发生率为15%,(P<0.05)。结论:应用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输注生理盐水可有效预防拔除鞘管后的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 鞘管拔除 血管迷走反射 预防 冠心病
  • 简介:目的探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例行非手术治疗,24例行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比较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ASIA评分及改善率。结果2组在治疗后感觉及运动功能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但手术组疗效明显优于非手术组(P〈0.01)。手术组病例减压充分,无再“关门”现象。结论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维持“开门”效果好。

  • 标签: 脊髓损伤 颈椎 非手术治疗 椎管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及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就诊于临汾市尧都区人民医院的94 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 组,各47 例。研究组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行保守治疗,对比2 组疼痛程度、Cobb 角、椎体中线高度、椎体前缘高度、功能障碍程度。结果2 组术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个月,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Cobb 角更低,椎体中线及前缘高度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能有效减轻疼痛程度,改善受损椎体高度和Cobb 角,缓解功能障碍,促进病情恢复。

  • 标签: 骨质疏松性 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疼痛椎体高度Cobb角功能障碍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C-臂X光机监控下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患者35例。本研究共治疗41个椎体,对其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观察评价。结果35例患者均获随访,术后随访平均8个月,其中24例患者术后胸腰背部疼痛立即消失,11例患者疼痛部分缓解;8例当日离床,27例次日离床,35例患者均于5d内出院。术后X线片示伤椎内骨水泥均匀分布,无渗漏。术后3个月复查,疼痛无复发,X线片示椎体高度无进一步丢失。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具有显著的临床止痛效果和明显的微创优点,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症
  • 简介:目的探讨内镜下置放金属支架对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临床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择2002年7月至2008年9月间无法进行外科根治手术的恶性梗阻的患者,共有42例接受了胆道金属支架置放术和随访观察。结果置放成功率与临床有效率分别是95.2%和95%,没有出现与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术后7d血清总胆红素平均下降73.7%,60天内的病死率为5%。支架置入后存活时间最短33d。有13例(22.5%)分别于术后3~37月发生支架阻塞,经ERCP确定为支架阻塞,分别给予塑料支架置放术,其中5例先后予以2~4次塑料支架置放或更换术,最长存活者已4年余。结论内镜下置入金属支架是治疗胆道恶性梗阻安全有效的姑息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解除梗阻,持久胆汁引流消除黄疸,恢复肝功能且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从而起到与外科手术相媲美地治疗效果,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地生存时间与质量;特别中晚期胆道肿瘤患者基本可替代姑息性胆道手术治疗。

  • 标签: 内窥镜检查 胆道肿瘤 金属支架 姑息治疗
  • 简介:目的:对《中国药典》双氯芬酸钠重金属检查方法进行完善。方法:分别采用现行标准和优化方法检查双氯芬酸钠中的重金属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依据现行标准检测,结果丙管颜色不浅于甲管,甲管和乙管颜色相近;对现行标准进行优化,分别在三管中加氨水使溶液对酚酞指示液显中性,再分别加醋酸盐缓冲液和硫代乙酰胺试液,摇匀,放置,结果丙管颜色不浅于甲管,乙管颜色不深于甲管。结论:依据重金属检查的原理,优化方法更为严谨,更具可操作性,能更好地对样品中的重金属进行控制。

  • 标签: 重金属 双氯芬酸钠
  • 简介:目的:根据双硫腙和重金属铅在酸性条件下络合产生红色测定输液中的重金属离子。方法:该络合物在可见光区(58±2)nm处有吸收,并符合Beer-Lanbert定律的原理,进行测定检出量为0.2mg·L^-1。结果:本文分别测定了20批样品。与中国药典重金属检查法相比较,该方法具有简便、灵敏、准确的优点。结论:建议药典会考察此方法。

  • 标签: 重金属离子 双硫腙 分光光度
  • 简介:女性膀胱颈梗阻是女性下尿道梗阻的重要内容之一,好发于老年女性.我院自2002年共收治38例女性膀胱颈梗阻病人,其中60岁以上21例,疗效满意.现将60岁以上21例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女性膀胱颈梗阻 老年女性 60岁以上 治疗 气囊 金属
  • 简介:目的:评价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临床应用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查阅国内外近期相关文献,就该类药物的研究进展和目前的临床实验作一评述.结果与结论: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对于多数癌症患者来说是易于耐受的,但需长期给药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长期治疗无耐药现象产生;它可抑制肿瘤的发展,使肿瘤保持稳定,并阻止肿瘤的播散和转移,但不能使肿瘤完全消退;与常规化疗联合应用疗效更佳.随着几种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药物3期临床实验的开展,其治疗方案将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改进,为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一种更完美的、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基质金属蛋白酶 抑制剂 MMPS 血管新生 肿瘤
  • 简介:[摘要]  目的:建立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艾叶中铅、砷、汞、镉、铜5种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含量测定方法以分析其重金属污染风险。方法:艾叶样品经微波消解后,以Ge、In、Bi为内标,以绿茶成分分析标准物质为质控,采用ICP-MS法进行测定。结果:5种待测元素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5),回收率在97.47%~104.24%( RSD≤2.13%),方法检测限在0.014~9.807g·L-1。受试样品中不同程度的检出了铅、砷、汞、镉、铜。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度高,适用于艾叶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测定。

  • 标签: []  艾叶 重金属 有害元素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
  • 简介:[摘要]  目的:建立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艾叶中铅、砷、汞、镉、铜5种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含量测定方法以分析其重金属污染风险。方法:艾叶样品经微波消解后,以Ge、In、Bi为内标,以绿茶成分分析标准物质为质控,采用ICP-MS法进行测定。结果:5种待测元素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5),回收率在97.47%~104.24%( RSD≤2.13%),方法检测限在0.014~9.807g·L-1。受试样品中不同程度的检出了铅、砷、汞、镉、铜。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度高,适用于艾叶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测定。

  • 标签: []  艾叶 重金属 有害元素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65岁,主诉右上腹隐痛不适1月,巩膜黄染20d,于2006—05—17以“胆囊癌伴肝转移癌”收治入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既往史:无高血压、乙肝病史,无青霉素、磺胺类抗菌药过敏史。入院体检:体温37.2℃,脉搏68次/min,呼吸16次/min,血压120/89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自动体位,应答切题,查体合作。全身皮肤、黏膜黄染,未见皮疹、出血点;眼睑无浮肿,眼结膜无充血,巩膜黄染;咽部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B超显示:胆管扩张;核磁共振(MRI)显示:胆囊结石,胆囊实质性占位,肝脏多发占位,胆管扩张明显,肝门部及后腹膜淋巴结肿大。入院诊断:(1)胆囊癌肝转移;(2)阻塞性黄疸;(3)2型糖尿病。

  • 标签: 抑肽酶 过敏反应 药物副反应报告系统
  • 简介:目的:了解某医院质子泵抑制剂注射剂的使用现状。方法:以某三甲综合性医院2010年住院病人为研究对象,对期间至少使用过1次质子泵抑制剂注射剂的住院患者经简单随机抽样进行回顾性调查,评价质子泵抑制剂注射剂使用的合理性。结果:共调查病例1920例,仅9.9%(190/1920)的病例合理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注射剂。不合理使用主要表现为用药指征不合理,占76.3%(1465/1920)。91.4%(1755/1920)的病例以预防性用药为主,而以预防应激性溃疡为目的的病例占50.3%(967/1920)。结论:应建立质子泵抑制剂的合理用药指南,加强用药干预,以改善质子泵抑制剂的不合理使用现状。

  • 标签: 质子泵抑制剂 合理用药 预防性用药 用药指征
  • 简介:生脉注射液系根据古方“生脉散”经过剂型改革制成的一种灭菌水溶液。本品由红参、北五味子、麦冬三味药物组成,有活血化瘀、理气开窍的功能,具有扩张血管与增进冠状动脉血流量的作用。用于治疗心肌梗塞,心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及其他微循环障碍等疾病。

  • 标签: 制备工艺 工艺质量标准 注射液制备
  • 简介:目的:评价骨肽注射液用于骨折患者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骨折患者62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观察组患者均给予骨肽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方法治疗,比较两组骨折患者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骨功能恢复的总有效率为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为70.97%(P〈0.05),且骨折处消肿时间、形成骨痂时间和骨折完全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肽注射液用于骨折患者功能恢复的疗效较为显著,促进了骨痂形成,加快了消肿时间和愈合时间,改善了患者预后的康复。

  • 标签: 骨肽注射液 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97~2008年国内医药学期刊报道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案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复方丹参注射液可致免疫、心血管、消化、血液、泌尿、神经等系统不良反应,尤以变态反应为主,在变态反应中以过敏性休克较为多见。结论:临床人员应了解复方丹参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特点,合理使用。

  • 标签: 复方丹参注射液 不良反应 相关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每日1次,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10mg,每晚1次,口服,依达拉奉30mg,每日2次,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100mg,每日1次,静脉滴注,疗程14d。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HI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5%,两组治疗临床效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仅1例出现短暂性面红情况,减慢静滴速度后消失。两组肝功及心肌酶均在正常范围。结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 标签: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 急性脑梗死 疗效 NIHSS评分 BARTHEL指数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