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保妇康栓治疗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临床有效性。方法:研究起始时间定为2020年01月,研究终止时间定为2022年06月,选取此时段我院收治的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遵照随机抽样分组法均匀分组,33例/组。单药组纳入者选用干扰素进行治疗,联合组纳入者选用干扰素联合保妇康栓进行治疗。评估二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症状积分,记录其症状好转时间,评价其临床有效性,并对人乳头瘤病毒转阴率、半年内再次感染率、用药副作用发生率进行归纳计算。结果:从症状积分进行分析,二组治疗前相似(P>0.05);联合组治疗后较单药组低(P<0.05)。从症状好转时间进行分析,联合组治疗后较单药组短(P<0.05)。从临床有效性进行分析,联合组治疗后较单药组高(P<0.05)。从人乳头瘤病毒转阴率、半年内再次感染率进行分析,前者联合组治疗后较单药组高,后者联合组治疗后较单药组低(P<0.05)。从用药副作用发生率进行分析,二组治疗后相似(P>0.05)。结论:将干扰素联合保妇康栓应用到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治疗中,可缓解外阴瘙痒症状,提高临床有效性,促进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转阴,加快病情恢复,且用药副作用较少,值得参考使用。

  • 标签: 干扰素 保妇康栓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症状积分 临床有效性 用药副作用发生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护士压力现状、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分析。方法: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标准对护士心理状况展开分析,抽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18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和常规状态下护士的心理状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疫情下护士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强迫、躯体化、焦虑、抑郁、敌对、以及恐怖整体的总分相对高于常模状态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护士压力 应对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与细胞培养在流感病毒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9年01月--2020年12月采集的2605例疑似流感样本作为课题对象,均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培养检测。对比分析两种不同方法获得的阳性检出率。结果:细胞培养阳性检出率明显低于实时荧光定量PCR阳性检出率(p

  • 标签: 实时荧光定量PCR 细胞培养 流感病毒 检测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肝肝硬化医院感染表现,探讨护理干预策略。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5月乙肝肝硬化病例59例,根据医院感染情况分组,A组(感染)20例,B组(未感染)39例,统计医院感染率,比较死亡率、感染影响因素。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3.90%(20/59)。死亡率比较,A组[15.00%(3/20)]高于B组[5.13%(2/39)](P<0.05)。年龄因素、住院时间、肝功能状态、是否预防性用药、是否进行侵入性工作或发生并发症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乙肝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会增加病死风险,应加强医院感染预防干预,对感染高风险人群开展预见性护理干预。

  • 标签: 医院感染 乙型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 病死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48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应用恩替卡韦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4例:未应用恩替卡韦治疗,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与实验组(24例:应用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随访12个月,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83%)高于对照组,此外,实验组患者给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4.17%)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恩替卡韦治疗效果显著优于阿德福韦酯治疗。

  • 标签: 恩替卡韦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研究《加味玉屏风散》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预防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20年1月至2020年3月对1004例西北地区重点健康人群按前后服药顺序分为三批次,并按年龄划分为4个年龄组,儿童组6-12岁85例,平均年龄10岁;青年组13-25岁 170例,平均年龄20 岁;中年组26-55岁157例,平均年龄35岁;老年组56-70岁15例,平均年龄60岁。密切接触者及次密切接触者215例。其他人群147例。根据中医学的理论,在COVID-19流行期间从易感人群中随机抽取的1004例(分6个组)服用《加味玉屏风散》汤剂预防,每日一剂,连续6天,然后对服用人员进行随访观察是否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相似症状及核酸检测结果,判定预防效果,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通过SPSS软件处理,P=0.0411,P

  • 标签: 1 加味玉屏风散 2 新冠肺炎 3西北地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氢化可的松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7月至2021年3月入选的78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阿昔洛韦治疗,观察组采用氢化可的松联合阿昔洛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94.87%,高于对照组82.05%,P

  • 标签: 氢化可的松 阿昔洛韦 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针对性护理干预提升病毒性脑膜炎合并症状性癫痫患者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1月就诊于本院的56例病毒性脑膜炎合并症状性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组,实施常规护理者纳入对照组,针对性护理者纳入研究组,各28例。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与对照组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

  • 标签: 针对性护理干预 病毒性脑膜炎 症状性癫痫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FTS理念下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2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试验组则采用FTS理念下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的临床症状、认知功能障碍程度和预后情况的差异。结果:试验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显著小于对照组(P

  • 标签: FTS理念 集束化护理 重症病毒性脑炎 认知功能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卫生院普通病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管理有效策略,为卫生院普通病区防疫提供意见。方法:将2020年度初期的卫生院普通病房疫病防控常规管理与2021年度卫生院普通病房强化管理模式进行对比,常规管理结合防疫部门、卫生部等相关指标开展工作,强化管理则是从门禁管理、住院总量把控、体温监测与流行病排查、病区环境、个人防护、健康教育、网络专家会诊七个层面进行医疗活动,对比两个年度中病区管理、医护防护、门禁管理的评分,并对隔离患者出院前进行满意问卷调查。结果:强化管理后取得了阶段性的效果,管理评分提升、效率提高,患者满意,(P

  • 标签: 卫生院普通病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情防控 管理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加强预检分诊管理的实践效果。方法:此次实验对象为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就诊患者,入院时间均在2021.01月至2022.07月,入选患者共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就诊管理,共75例)与研究组(预检分诊管理,共75例)。对比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在交叉感染率上,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加强预检分诊管理的效果确切,临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情防控 预检分诊管理 交叉感染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实施舒适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 抽取我院2020年3月至2021年10月间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70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各有35例的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接受常规护理,后者接受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护理的不同效果。结果 各指标恢复时间,观察组用时均较短,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

  • 标签: 舒适护理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在本次研究中,对病毒性肺炎感染患者施加针对性护理措施干预,分析其干预价值。方法:利用计算机进行针对性抽调2021年8月-2022年8月期间进行收治的42例病毒性肺炎感染患者,然后采用相等比较法将所有患者分为甲乙组,其中甲组21例,进行常规护理操作;乙组21例,行针对性护理之策,最终观察差异化护理措施下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情况及满意度分值。结果:乙组患者生存质量中各项分值均要优于甲组(P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病毒性肺炎 干预价值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造成了全世界的大流行,死亡人群中老年人占比最高,对老年人的健康造成重大威胁。随着中国社会面全面放开,老年人的感染风险增大,有可能造成医疗资源挤兑。研究表明,接种新冠疫苗能有效降低老年人感染率,减轻感染症状。本文就国内老年人的疫苗接种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以期为制定针对性的疫苗接种干预策略提供参考,从而提高老年人新冠肺炎疫苗的接种意愿及接种率,降低老年人群新冠的发病率和致死率。

  • 标签: 老年人 新冠病毒疫苗 接种情况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病毒性角膜炎治疗中应用中西医结合方式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12月接收的病毒性角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满足条件的有76例,通过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8例,应用西医治疗方式;观察组3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中医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可以有效提升病毒性角膜炎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病毒性角膜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西咪替丁联合思密达对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治疗作用。方法:自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们在治疗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的腹泻婴幼儿298例中,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53例,用西咪替丁10-20mg/(kg·d)静滴, 加思密达口服,对照组145例,用利巴韦林10-15mg/(kg·d)静滴,加止泻药进行对比性研究。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5.17%,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42%,两组间进行比较发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²=26.871,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3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2%,两组间进行比较发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²=15.367,P<0.05)。结论:西咪替丁联合思密达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疗效显著,且早期用药可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轮状病毒 腹泻 药理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凝胶直接抗球蛋白试验的特点和将其用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实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此文纳入研究的资料是2017年7月至2018年10月本医院诊治的300例疑似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均采取凝胶直接抗球蛋白试验、试管法予以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凝胶直接抗球蛋白试验的阳性检出总计率显著高于试管法的阳性检出总计率,P

  • 标签: 凝胶直接抗球蛋白试验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实验诊断
  • 简介:摘要:总结传染病定点医院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检分诊中的管理经验,提出通过建立三级预检分诊体系、流程再造、组建三级梯队人员储备库、人员培训、集束化管理、制定特殊事件应急预案,可以提高分诊质量及工作效率,尽早筛查出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避免院内感染发生。

  • 标签: 传染病定点医院 新型冠状病毒 预检分诊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