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抗击疫情的枪声打响,国家启动一级应急响应,随即出台了很多规范性文件和防控工作指南,经过数月的艰苦抗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我国得到了有效控制,遏制了疫情的进一步蔓延。为了提高广大民众的自身免疫能力,建议做好预防保健工作,以保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顺利开展。

  • 标签: 预防保健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情防控
  • 简介:摘要自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武汉出现并蔓延以来,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烧伤科发挥其在重症监护、脏器衰竭救治与生命支持、多学科团队作战及灾害救援等方面的学科优势及经验优势。疫情期间,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被定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收治医院,作为湖北省唯一保留烧伤救治工作的科室,在派出大批医务人员参与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同时,还接管了全院其他专科无法出院的所有危重症患者。在圆满完成抗击疫情及烧伤救治工作的同时,烧伤患者、陪护家属及医务人员均未发生院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较好地发挥了国家重点烧伤专科的优势与作用。

  • 标签: 烧伤 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情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普通外科门诊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2月1—26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57例外科门诊或急诊就诊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0例,女27例;年龄为(53±16)岁,年龄范围为17~87岁。57例患者均行普通外科门诊筛查评分,总分≥3分为高危,<3分为低危。观察指标:(1)患者临床资料。(2)患者新冠肺炎筛查评分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IQR)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1)患者临床资料:57例患者中,26例新冠肺炎确诊或疑似患者男、女分别为12、14例,年龄为(57±16)岁;31例非新冠肺炎患者男、女分别为18、13例,年龄为(50±16)岁,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805,t=-1.646,P>0.05)。(2)患者新冠肺炎筛查评分情况:57例患者中,26例新冠肺炎确诊或疑似患者新冠肺炎筛查评分为3.0分(4.0分),31例非新冠肺炎患者新冠肺炎筛查评分为1.0分(1.0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95,P<0.05)。26例新冠肺炎确诊或疑似患者新冠肺炎筛查为高危、低危例数分别为17、9例,31例非新冠肺炎患者新冠肺炎筛查为高危、低危例数分别为3、28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266,P<0.05)。结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普通外科门诊筛查可有效筛查新冠肺炎高危患者。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感染 普通外科 筛查 评分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科学防控进入新阶段,普通患者就诊需求日益凸显。临床骨科急症极为常见,如何在保证骨科创伤急症救治质量的同时,避免发生医患之间交叉感染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提出双缓冲诊疗模式,即患者入院后先在综合缓冲病区或住院缓冲防护室接受医学观察,确认排除COVID-19后再进行专科诊疗的模式。笔者总结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科采用双缓冲诊疗模式的经验,为骨科急症患者的救治提供参考。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肺炎 骨折 诊疗模式 感染控制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和全球范围内暴发流行,疫情期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及时成立疫情应急指挥小组,加强科内防控,执行"关、停、并、转"的诊疗决策,制定专科手术防护策略。疫情后期通过病房功能分区,隔离排查新冠肺炎患者,平、急诊手术分级防护等措施保障了本科安全有序地恢复正常诊疗秩序。通过科室管理层面和临床诊疗层面优化防控策略,临床诊疗工作安全平稳恢复,全体医护无一人感染,住院患者亦无人感染。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神经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聚集疫情的传播特点,评价新型冠状病毒在潜伏期的传染性。方法以一起发生在重庆市的COVID-19聚集疫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并用统一的调查表,以现场调查和电话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129名密切接触者进行线索追踪和个案调查。采用传播链示意图分析传播关系,采用接触史示意图分析传染性。结果本起COVID-19聚集疫情由同学聚会分别引起了3起家庭(亲戚)和1起同事的聚集。R0=3.8,潜伏期接触的感染率为17.57%,平均发病前3 d有传染性,不同的接触方式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0,P<0.01),单次接触时间不同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08,P<0.01)。结论COVID-19潜伏期存在较强的传染性,越密闭狭小的空间传播风险越高,单次接触时间越长传播风险越高,存在间接接触传播方式。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传播链 潜伏期
  • 简介:摘要"互联网+"药事服务中心在浙江省首家实现了在线医保复诊和配药服务功能,极大便利了广大参保人员。开方、审方、支付、配送、咨询、继续教育等全流程药事服务均在线完成,在保证用药安全、合理、有效的同时,大幅提升了医院的医疗服务效率,有效减少了院内人群聚集和停留,减少交叉感染,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时期创新性的药事服务模式。

  • 标签: "互联网+" 药事服务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服务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陕西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中的4起典型案例的传播模式,为聚集性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整理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病例的相关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绘制传播链,分析传播过程。结果案例一包含13名病例,因病例1一家五口去武汉市自驾游返回后多次与朋友聚会聚餐引起。案例二包含6名病例,病例1从武汉市返回后,在潜伏期参加亲属祝寿引起的聚集性疫情。案例三包含10名病例,以院内传播为主的聚集性疫情。案例四包含4名病例,为工作场所内传播引起的聚集性疫情。结论接触频率越高、空间越密闭,发生小范围暴发的可能性越高,且存在较长时间潜伏期传播的可能。在当前阶段,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应重点关注于人群密集的场所、企业复工管理和医院内的感染防控。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聚集性疫情
  • 简介:摘要: 2019年 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出现了不明原因肺炎疫情,并迅速在全国及全世界蔓延 [1]。 2020年 2月 11日世界卫生组织命名 2019-nCoV 引发感染性疾病为 2019冠状病毒病 (Corona Virus Disease2019,COVID-19)。该病作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已被纳入《中华人民国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一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2]。重大传染病疫情不仅危及公众生命健康,还会影响生产生活、经济发展,甚至关乎我国对外形象和社会稳定 [3]。医疗救治是传染病防治的关键环节,我院作为四川地区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对疫情期间产科病房管理进行讨论,避免院内感染,保障孕产妇安全。

  • 标签: 新冠肺炎病毒 孕产妇 管理
  • 简介:摘要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暴发并在全国范围内蔓延,给我国公众健康带来巨大挑战。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基层医生在预检分诊、上门访视、跟踪随访与站点筛查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任务繁杂和物资缺乏等原因,基层疫情防控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基于疫情防控相关指导意见和基层实践经验,本文分析了基层医生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疫情防控的策略,旨在为其工作质量的改进提供参考借鉴。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基层医生
  • 简介:摘要自2019年12月开始,湖北省武汉市相继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并迅速扩散到整个湖北省乃至全国。其病原体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其传染性强,可经过多种途径传播,人群普遍易感,给COVID-19的防控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笔者基于部分创伤骨科患者具有急诊手术需求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及湖北省及全国多家抗疫一线医务工作者的救治经验,结合目前国内外关于抗击COVID-19疫情以及创伤骨科救治原则的最新文献和循证医学证据,制订本专家共识,系统规范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创伤骨科患者行急诊手术治疗的临床路径和防护措施,为各级医院开展创伤骨科患者急诊手术处理提供参考。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肺炎 骨折 外科手术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北京市因常住人口多(2 153.6万)、外来人口比例高(34.6%)、返京人口流量大、入境人员密集等原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形势较湖北省以外的其他地区更加严峻。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烧伤整形科,依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相关指导文件,结合北京市的特殊性和烧伤专科工作特点,如:烧伤创面暴露、常因行动不便陪诊家属多、小儿烧伤易合并发热以及需要反复门诊换药等,制定和实施了网络预约挂号、预检分诊、诊疗分区、车内等候-电话叫号和微信指导患者居家换药、入院筛查、设置新入院患者过渡隔离病房、停止探视、手术分类管理、加强通风和消毒等系列措施,并引导医务人员正确认识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的特殊性,重视医务人员相互防护,实施工作人员分区、分时段进餐等,形成了北京市烧伤专科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建议。

  • 标签: 烧伤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防控 北京市
  • 简介:摘要本文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如何实施神经介入手术,在手术过程中如何保护医护人员,救治后的患者如何管理等问题,进行探讨及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望能给同道在疫情常态化后有所指导。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神经介入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下手外伤急症的处理策略及相关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至2月20日期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手外科收治的78例手外伤急症住院患者资料。男45例,女33例;年龄21~69岁,平均年龄43.2岁。2020年1月1日至1月20日60例,医护人员诊疗过程中均采用一级防护;2020年1月21日至2月20日18例,医护人员诊疗过程中均采用二级防护;记录患者和医务人员感染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情况,总结疫情期间手外伤急症的处理措施和经验。结果2020年1月1日至1月20日,临床确诊COVID-19感染的患者有5例,轻型3例,普通型2例;确诊COVID-19感染的医护人员有5例,轻型3例,普通型1例,重型1例。2020年1月21日至2月20日,临床确诊COVID-19感染的患者有2例,轻型1例,普通型1例,无医护人员感染。结论在COVID-19疫情期间,处理手外伤急症的一线医务人员的接诊过程均面临较高感染风险。通过完善院前筛查、选择合适的麻醉及手术方式、做好围手术期的医护人员的防护及合理的术后病房管理和患者心理疏导,可降低院内2019-nCoV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手损伤 急症
  • 简介:摘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加强医疗机构防疫能力建设,提高医务人员应急管理意识尤为重要。而在这个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应用信息化技术能有效提高公立医院服务水平,增加医患满意度,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本文通过分析玉林市退役军人医院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应用相关信息化技术,在心理热线咨询、人脸识别技术、视频探视、云会议、远程会诊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为公立医院采用信息化技术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相关建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高中生的医学报考意愿。方法2020年3月12日至2020年3月26日,采用自制网络问卷对全国10个省(直辖市)25所重点中学高一至高三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51 147份。33.9%(17 327/51 147)的高中生有医学报考意愿。其中,疫情发生对其报考意愿无影响者占比34.3%(5 942/17 327);疫情后学医意愿更坚定者占比39.1%(6 778/17 327);原无意愿,因疫情产生学医意愿者占比24.5%(4 238/17 327);原有意愿,疫情后出现动摇者占比2.1%(369/17 327)。结论被调查的高中生医学报考意愿整体较高;高中生对医学及医疗行业的理解加深;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距离学生真正认可并选择尚待时日。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高考 高中生 医学报考意愿
  • 简介:摘要自2019年12月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以后,全国各地均启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实行了强有力的防疫措施。医院是患者聚集之地,各个科室都可能存在感染风险,生殖医学中心同时也面临着重大考验,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实验室在生殖医学中心承担着授精、胚胎培养、胚胎冷冻储存等重要任务,同时也是医患交汇之处,存在潜在的交叉污染风险,因此有必要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和流程,以降低风险,保障辅助生殖技术安全及应对将来可能发生类似突发性的大面积感染事件。本文在近期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针对IVF实验室防护进行探索,结合我们的实践对出入实验室的医务人员、患者、污物、耗材以及净化系统、配子、胚胎管理的防护流程进行探讨。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IVF实验室 风险管理 三区五通道
  • 简介:摘要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肆虐湖北,并逐步向全国蔓延,随着政策制定、措施落实、全民参与,中国疫情防控趋于稳定,然而境外疫情形势却愈发严峻。本文以相城区卫生健康委员会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做法为例,阐述实施的具体措施,并提出针对基层疫情防控的思考和建议,以期对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基层卫生行政部门疫情防控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基层 卫生行政部门 疫情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