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的早期介入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苑愿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在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早期介入康复护理。结果:经护理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提高,康复组改善更明显。结论: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有效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其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 标签: 脑卒中 康复护理 放射学,介入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微为置管患者行以 PICC标准护理服务,为患者自护能力、以及护理质量产生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 4月 -2016年 3月期间收治的 39例置管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时间分为常规护理组 (19例患者 )和标准护理组( 20例患者),常规护理组行基础性护理服务,标准护理组行 PICC标准护理服务,观察两组的护理质量,患者并发症情况以及患者的自护能力。 结果:标准护理组的护理质量优于常规护理组、并发症情况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的自护能力高于常规护理组,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将PICC标准护理服务应用在置管患者的护理服务中,其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应用且推广。

  • 标签: PICC标准护理 置管患者 自我护理能力 护理质量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了 安全护理对老年慢阻肺患者呼吸功能与生活能力的影响。 方法 选取 2017 年 5 月 ~2018 年 5 月 收治的 老年慢阻肺患者 89 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 45 例,采取 常规护理模式 ,观察组患者 44 例,采取了安全护理。将两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 观察组患者 肺功能改善情况 总体有效率 97.72%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4.4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且 观察组生活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安全护理对老年慢阻肺患者呼吸功能与生活能力有着积极影响。

  • 标签: 安全护理 老年慢阻肺 呼吸功能 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卓越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对护理本科生临床决策能力的影响。方法以实施“卓越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护理本科学生为观察组,执行常规培养方案的护理本科生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学生的护理临床实践能力。结果观察组得分为88.13±7.36,对照组得分为79.01±6.14,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卓越护理”人才培养模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本科生的护理临床决策能力

  • 标签: 护理本科 卓越护理人才 培养模式 临床决策能力
  • 简介:[目的]探讨医院实训基地对低年资护士进行仿真模拟培训后对提高护士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影响.[方法]将低年资护士(工作3年以内)120名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名.对照组使用传统培训教学方法,培训教师讲授,低年资护士倾听并记录.观察组使用仿真模拟进行所有培训内容的学习.比较两组综合成绩及创造力倾向情况.[结果]两组综合成绩及创造力倾向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仿真模拟培训进一步培养了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创造性思维能力.

  • 标签: 仿真模拟培训 护士 低年资 创造性思维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家庭跟进式护理对老年卧床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间收治的84例老年卧床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根据出院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出院指导,实验组则在常规出院指导的基础上加用家庭跟进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不同时间点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出院时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异无意义(P>0.05),实验组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个月时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跟进式护理能够使老年卧床患者出院后享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从而有助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提升,该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均较高。

  • 标签: 家庭跟进式护理 老年卧床患者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癔症是一种有癔症性人格基础和起病常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解离症状(CCMD-Ⅲ称为癔症性精神症状)和转换症状(CCMD-Ⅲ称为癔症性躯体症状),这些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并与病人的现实处境不相称。患者、家属常常陷入患者所带来的困苦之中,承受异常的生理、心理、精神压力,癔症的主要治疗手段是心理治疗,心理护理是主要的护理措施之一。健康教育是

  • 标签: 癔症 家属健康 需求状况 护士 健康教育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针对血液透析患者采取PDCA循环管理模式展开研究,探讨对其健康知识掌握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在2020年1月至12月期间选取170例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病患作为研究对象,以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5例,两组使用不同的护理方法,以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自我护理能力作为此次研究效果的参考凭证,将其数据比较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 研究组护理模式的效果较为理想,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显高,引用统计学予以分析,差异显著检验结果且P<0.05。结论 针对血液透析患者采取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其健康知识掌握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发挥着重要作用,此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可有效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继而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可提倡推广,建议临床予以采纳并进一步应用。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 血液透析 健康知识掌握 自我护理能力 影响价值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教育为主体的教学法对护生健康教育能力等方面的影响。方法本校护理专业2003级中专生2个班101人,随机一个班为试验班52人,另一个班为对照班49人,验班进行健康教育为主体的教学,即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前复习、创设情境、设疑解惑、教师归纳小结的教学环节进行,对照班用传统的教学法进行。结果两班对《内科护理学》教学的10项特点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班80%以上的同学认为健康教育为主体的教学法可提高健康教育所需要的沟通能力、健康意识、健康知识,且试验班学生与对照班学生的内科护理学成绩总平均分分别为78分、68分,两班均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班与对照班健康知识得分平均分分别为41分、22分,试验班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班得分(P〈0.01)。结论健康教育为主体的教学法提高了护生健康教育的能力,提高了内科护理学学习成绩。

  • 标签: 内科护理学 健康教育 教学法
  • 简介:目的调查军队中心医院军人护士和非现役文职护士的职业获益感、战备能力现状,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16所军队中心医院616名军人护士和非现役文职护士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士职业获益感问卷和战备评估与部署能力指数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军队医院护士职业获益感的总均分为(4.34±0.74)分,处于中等偏高水平;战备能力总均分为(3.43±0.63)分。军队医院护士的正向职业感知、亲友认同、团队归属感、良好护患关系和自身成长均与战备能力各维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护理管理者应重视护士的战救技能培训,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战备能力,从而提高其职业获益感,减轻护士职业倦怠,增强部队战斗力,为做好卫勤保障工作打好基础。

  • 标签: 军队医院 护士 职业获益感 战备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助产实习生人文关怀能力中的应用效果予以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我院产房实习的42名助产实习生,对其进行排序,将21名单号实习生纳入对比组并实施传统教学模式,纳入实验组的21名双号实习生则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比较不同教学模式对实习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结果:就关怀能力评分相比,实验组评分相对较高(P

  • 标签: 混合式教学 助产 人文关怀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协同护理对阿尔茨海默症( AD)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效果。方法:选取 60例我院于 2018年 3月 -2019年 8月收治的 AD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患者例数例数均为 30。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行协同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的评分。结果:对照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 ADL评分并未得到有效提升( P> 0.05),而实验组的得分相较于干预前有明显的提高,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对 AD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中应用协同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期自我护理能力

  • 标签: 协同护理 阿尔茨海默症 自我护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产科护士共情能力对科室护理质量和产妇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来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102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前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其中2019年11月以前收治的51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均采用传统护理方案予以干预;2019年12月及以后收治的51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均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护士共情技术予以干预。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及产妇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无菌操作、护理技术、仪器操作、沟通能力、服务态度等五个方面的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产科护士 共情能力 护理质量 满意度 影响观察
  • 简介:目的了解不同养老方式老年人能力状况的差异性及养老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为合理管理养老资源提供实证依据。方法选取7所养老机构、8个社区、378户居家养老的918名老年人对其养老方式选择及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居家养老老年人在综合能力及4个维度上与社区和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机构养老组相比,80岁以下、有配偶、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有3个及以上子女、主要经济来源于自己或配偶、未患慢性病、综合能力完好和轻度失能的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居家养老(P〈0.05);80岁以上、有配偶、文盲的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社区养老(P〈0.01)。结论不同养老方式老年人能力存在差异,根据老年人的基本特征和能力等级,选择合适的养老方式,提供养老服务资源,对满足老年人需求并合理利用养老资源有参考意义。

  • 标签: 老年人 能力 居家养老 社区养老 机构养老
  • 简介:【摘要】目的 : 探讨改善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应对方式的护理方式研究。 方法 : 本次研究主体选取 2017 年 11 月 -2018 年 11 月 本院收治的 114 例 脑卒中患者为本次研究主体。将所有研究主体以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57 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研究主体的日常生活能力和应对方式的评分。 结果 : 经 过护理后,实验组研究主体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应对方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评分, 组间数据呈现较大的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 ( P<0.05 ) 。 结论 : 在改善脑卒患者中应用优质护理能够明显的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应对方式,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脑卒中 日常生活能力 应对方式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微信平台对心脏移植患者出院后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同种原位心脏移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微信平台管理。比较2组患者出院后1周、1个月及3个月的自我管理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好于对照组。结论微信平台的应用可以提高心脏移植患者出院后的自我管理能力

  • 标签: 心脏移植 微信 健康教育 自我管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时效性激励护理对癫痫患者自护能力及自我效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我院 201 8 年 7 月至 201 9 年 3 月收治的 150 例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75 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时效性激励护理,对两组患者自护能力及自我效能评分进行观察。 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的自护能力各维度评分无明显差异(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母婴同室护理对初产妇自护能力以及产后泌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在我院分娩的初产妇120例,根据产妇护理方式差异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产妇选择母婴同室护理,对照组产妇选择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自护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开始泌乳时间及产后泌乳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婴同室护理有利于提升初产妇的自护能力,有利于改善产妇产后泌乳情况,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母婴同室护理 初产妇 自护能力 产后泌乳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当前早期康复护理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效果开展深入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到2020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00例,随机设置为参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50例,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参照组50例,给予常规护理。结果:参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低于研究组,参照组的生活能力水平低于研究组,上述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护理满意度 生活能力 常规护理 脑卒中偏瘫
  • 简介:摘要:目的:比对分析临床实践导师制度能否有效提高护理专业学生临床护理能力。方法:2022年1月以后设置为观察期,以前设置为对照期,各选择30例护理专业实习生,分别接受临床实践导师制度带教和常规带教。比对两个时期实习生的考核结果及对带教实习的满意度。结果:观察期实习生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成绩均优于对照期,P<0.05。观察组实习生对带教实习的总满意率达到96.67%,高于对照期的66.67%,P<0.05。结论:临床实践导师制度可有效提高护理专业实习生的临床护理能力

  • 标签: 临床实践导师制度 护理专业 临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