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6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监护室增强医护患沟通对差错事故的预防作用。方法:以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期间收治并入住监护室治疗的5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实施一般的沟通方法,观察组加强医护患沟通。对比2组患者差错事故的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差错事故评分(6)显著低于对照组(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医护患沟通 监护室 差错事故
  • 简介:文章介绍了BIM技术的相关概念和优点,详细阐述了该技术在综合性医院交通组织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维过程中应用,实现综合性医院交通组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 标签: BIM技术 综合性医院交通组织 全生命周期管理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和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由于交通建设的速度与目前的交通信号控制不相适应,所以目前大中城市都出现不同程度拥挤的情况,所以作为最经常出现交通拥挤的道路,交通线上控制是否合理关系到整个交通畅通有序。本文针对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分析其主要出现的问题,并制定有效的控制策略。

  • 标签: 智能交通信号 控制系统 控制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站在技术鉴定的角度挖掘出引发普通外科医疗事故的因素及相关的风险防范措施。方法:在技术鉴定中心针对 80 例普通外科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果分析引发事故的因素,分析时重点放置于事故等级、医院应承担的责任程度、医疗机构具备的等级、引发事故的因素等。结果:等级不同的医疗机构产生的事故发生率具有较大的差别,其中以三级医院事故发生率为最高,并且是由医院一方承担主要与次要责任。引发事故的因素主要与手术医师操作技术不规范、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告知过程未达到充分要求、填写病历书时未达到规范性要求等密切相关。结论:医院应加强所有员工法律意识并加强管理工作保证手术医师操作时达到规范标准要求,还要与患者及家属加强沟通并保证书写病历时达到正确书写的要求。

  • 标签: 普通外科 医疗事故 技术鉴定 风险防范
  • 简介:摘要:交通事故致颅脑外伤是医院常见的外科损伤,主要是由于患者在交通事故过程中受到巨大的能量冲击所致。颅脑外伤的特点是进展迅速,会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积极有效的院前急救对于提高颅脑外伤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非常重要。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对交通事故脑外伤的院前急救原则、院前急救的内容、院前急救程序等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明显的研究成果。本文从交通所致的颅脑外伤相关概述入手,阐述对颅脑外伤进行院前急救护理的原则和必要性,进而详细说明院前急救护理的相关内容,为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帮助。

  • 标签: 交通事故 颅脑外伤 院前急救 护理进展
  • 简介:摘要采用回顾分析法对外采差错事故予以归纳分析后发现,工作疏忽、操作技术欠佳、专业技能不到位和其他外界因素是导致差错出现的主要原因。为此,需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并完善规章制度、注重培训环节、合理调整工作流程,避免差错再次发生。

  • 标签: 差错事故 分析 应对方案
  • 简介:摘要:近年来,由于我国大力支持经济发展,我国GDP连年增长,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经济的发展推动着新技术的发展成熟,新型技术的诞生也在各个方面造福着人类的生活。目前看来,在大数据时代下新型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出行质量的要求,同时,解决了一些常见的交通问题,推动了交通智能化进程。本文简要阐述了新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研究和应用。

  • 标签: 大数据 新型技术 智能交通 应用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肾衰病患者护理工作中导致风险出现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据此予以针对性的措施,探究其所产生的实际临床效果。方法:以2020年3月-2021年3月为时间段,从我院病例信息管理系统中筛选出76例患有慢性肾衰病的患者,将其对半划分,其中38例作为A组(观察组),另外38例作为B组(对照组)。对B组患者实行普通护理,在对相关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后,对A组患者实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后就两组患者护理期间风险事故的发生类型及发生风险的患者人数、两组患者对护理模式的看法及住院时间等作为指标进行对比。结果:A组中发生风险事故的患者人数较少,其总发生率仅为5.2%;并且A组中多数患者均对护理模式持满意态度,总满意率高达97.3%,各方面两组间均存在显著对比(P<0.05)。结论:在慢性肾衰病护理工作中需高度重视其安全性,将风险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出针对性的措施,不仅能够使其护理工作的质量大大提升,而且还能够从最大程度上减少风险的发生,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201900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文章以台州恩泽医院为例,从地形地势、流线组织、交通衔接、无障碍设计、绿化景观等方面对医院立体交通设计进行详细分析,以期为医院立体交通设计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 标签: 综合医院:立体交通 地形地势 流线组织 交通衔接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宁心滋肾汤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片治疗围绝经期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 40 例围绝经期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 20 例和观察组 20 例。对照组单纯口 服富马酸比索洛尔片治疗,观察组口服富马酸比索洛尔片和宁心滋肾汤联合治疗,两组患者 均连续治疗两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室性早搏发生次数、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 单项证候积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室性早搏发生次数,中医证候积分,心悸、胸闷、 不寐、潮热单项证候积分均降低;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总有效率观察组为 90%  (18/20) ,对 照组为 35%  (7/20) ,组间比较统计学有差异性 (P

  • 标签: 室性早搏 围绝经期 宁心滋肾汤 富马酸比索洛尔片 心悸 潮热 脉结代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对大脑前交通动脉瘤实施开颅显微夹闭手术的临床效果,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28例观察病例来源于医院神经外科在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大脑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患者,对全部患者采取开颅显微夹闭手术进行治疗,术后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经过医护人员的积极救治,28例患者均给予行开颅显微夹闭手术,出院时恢复良好率为85.71%,恢复不良占比14.28%,并发症发生率21.43%。结论  大脑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病情危急,一经发现,应及时进行救治。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因在显微镜引导下进行,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动脉瘤 开颅显微夹闭术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不同分流方案联合颅骨修补治疗颅脑损伤减压术后交通性脑积水的疗效。 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6 月入院治疗的 70 例治颅脑损伤减压术后交通性脑积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分流方案的不同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 35 例。参照组选择用同期分流联合颅骨修补方案治疗,研究组选择分期分流联合颅骨修补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 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对颅脑损伤减压术后交通性脑积水患者实施行同期分流联合颅骨修补方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效果,降低颅内压,缩小脑室;而但分期手术则可以大大降低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手术的安全性。

  • 标签: 不同分流方案 颅骨修补 颅脑损伤减压术 交通性脑积水 疗效评价
  • 简介:引言: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增城院区创新性地采用"花"式布局和空港式立体交通,将医院复杂的功能与流线串联起来,为增城创造出一座高效舒适的现代化医院。方案形成过程*目标定位——体现岭南特色,呼应妇幼医院主题项目结合岭南建筑设计的特点——遮阳、通风,通过"花"式布局,营造出通透的建筑空间.

  • 标签: 儿童医疗中心 广州市 妇女 交通 立体 空港
  • 简介:针对目前国内医院未将安防管理纳入医院总体规划设计的现状,文章从安防管理角度出发,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为研究对象,分析在交通系统中暴露出的安防管理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希望此次研究可以为医疗建筑师在医院交通系统规划上提供裨益。

  • 标签: 综合医院 安防管理 交通系统
  • 简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始建于1844年,老院区位于上海黄浦区山东中路,1999年10月,仁济东院在浦东新区浦建路拔地而起,时隔13年,位于上海闵行区浦江镇的南院和浦东新区灵山路的北院又相继建成,形成东、西、南、北4个院区共发展的局面。新院区的建立,扩大了医院医教研发展空间,弥补了医疗硬件资源的不足,增强了医院发展的实力与优势,但也为医院带来了多院区管理上的困难与挑战。

  • 标签: 上海交通大学 管理实践 医院后勤 医学院 共享 浦东新区
  • 简介:摘要序贯制思政,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在2018年试点推行的一站式思政工作机制。本文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生为研究对象,论述医学人才培养的阶段性特征、重点问题和解决方案。面对医学人才培养受限于地域、制度和理念的困境,最直接、有效、合理的手段就是推行序贯制,由带班辅导员提供一以贯之的陪伴、支持、沟通和服务,进行个性化、精准引导。

  • 标签: 序贯制 阶段性特征 重点问题 就业内涵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术后延续性护理对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自护能力的影响及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2020年1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心血管类病症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延续性护理,对不同护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出院6个月后对,观察组中依从性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出院时自护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 6个月后观察自护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通过术后延续性护理进行干预,能够提升患者的依从性、自护能力,在临床上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心血管 介入治疗 依从性 自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