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1 个结果
  • 简介:编辑同志:一审法院判决对被告人适用缓刑后,被告人未上诉,检察院也未抗诉,刑事部分已发生法律效力。但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提出上诉,对于被告人的刑罚执行问题存在不同的理解。一种意见认为,在刑事部分已发生法律效力后,对被告人解除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的措施,将执行通知书送达当地公安机关执行缓刑。另一种意见认为,进入二审程序后,应对全案进行审查。待二审法院作出终审裁定后再执行缓刑。请问以上意见哪一种正确?

  • 标签: 附带民事诉讼 被告人 检察院 原告人 上诉 抗诉
  • 简介:网络服务提供者作为看门人角色应该对其网络用户所发布的信息尽到善良管理人的合理注意义务:如果网络用户发布的信息侵犯第三人的权利并且网络服务提供者没有尽到合理注意义务,则应与该网络用户承担共同侵权责任;不同的网络服务提供者以及不同的服务类型使得合理注意义务的标准都不尽相同,合理注意义务的标准应该从司法实践中加以总结和确认,并且与网络自治和道德规范形成有机的结合,从而实现法律与道德规范建设的良性互动;《侵权责任法》中对于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侵权责任采纳通知—删除责任模式是不合适的,因为这样的规定与一般侵权法中的合理注意义务侵权模式不符合,并且也误解了版权法中的通知—删除责任模式。

  • 标签: 侵权法 网络侵权 共同侵权
  • 简介:厘清学校在学生安全管理中的注意义务和合理限度不仅有助于校园安全事故中双方责任的认定,更有助于学校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通过对244例中小学学生安全事故司法案例的研究,发现学校在因学生之间行为、体育教学及竞技性活动、学校场地及设施以及学生自身原因引发的事故中具有不同内容和程度的注意义务。衡量学校注意义务的合理限度综合考虑安全风险的来源及强度大小、学校对安全风险的控制能力与成本、学校对安全风险的可预见性、受害学生自我认知与判断能力等因素。立法部门、法院、学校、学生监护人及媒体需要反思在面对学生安全事故时各自的责任与义务。

  • 标签: 安全管理 注意义务 合理限度 学生安全事故 司法案例
  • 简介:股东与股东以外的人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后,在“书面通知征求同意”程序上存在履行瑕疵的,如出让股东已经向其他股东告知股权转让事宜并征求同意,认定其他股东的优先购买权并未受到侵害。其他股东及时表态,如不同意转让又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股权经股东同意转让的,其他股东应在合理期限内及时行使优先购买权,否则行使优先购买权的主张不应得到支持,股权归股东以外的人所有。

  • 标签: 股东优先购买权 股东资格 股权转让协议 纠纷案 公司 有限
  • 简介:<正>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企业法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学界围绕企业法制展开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然而,在认识、分析和试图解决中国企业法律问题的时候,学界存在明显的唯"美"主义倾向,热衷于中外尤其是中美企业法制的制度比较,却疏忽了对自己国家的纵向比较和结合自身国情的深入研究。在此背景下,武汉大学法学院的孙晋教授独辟蹊径地从知识考古学的视角探究

  • 标签: 武汉大学法学院 孙晋 市场经济体制 知识考古学 企业公司 介评
  • 简介:注意义务是过失犯罪构成中的核心要素,对注意义务范围的理解,我们主张从实质上进行把握,只要坚守刑法的紧缩性要求,对被告人作出相对有利的处理,对其作一些扩大范围的理解,并不违背罪刑法定原则的精神。对注意义务的具体判断,我们认为不能忽视刑事政策因素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 标签: 宁波市 过失犯罪 刑事政策 犯罪构成 注意义务 刑事诉讼证明标准
  • 简介:银行从事储蓄业务的工作人员,在其工作时问、工作地点为储户办理存款业务,并出具盖有公章的存单,其行为属职务行为,所产生法律后果应由工行远安支行承担,而无论存单形式要件是否存在瑕疵,存款人将存款递交到银行营业柜台内后,存款所有权即转移至银行。

  • 标签: 中国工商银行 银行工作人员 储蓄存款 职务行为 合同纠纷案 存单
  • 简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执行附加刑剥夺政治权利期间犯新罪如何处理的批复》主张主刑执行完毕后在剥夺政治权利期间又犯新罪的,应当依据先减后并原则数罪并罚。这一规定将《刑法》第71条中的“刑罚”解释为包括主刑和附加刑,混淆了数罪并罚与累犯的界限,导致得出被剥夺政治权利的被告人在主刑执行完毕后在剥夺政治权利期间因犯新罪而重新享有政治权利这一难以令人接受的结论,也导致了司法实践的混乱。针对该《批复》存在的问题,数罪并罚中“刑罚执行完毕”中的“刑罚”限于主刑,在执行附加刑剥夺政治权利期间犯新罪并不中断前罪剥夺政治权利期间的计算。

  • 标签: 剥夺政治权利 主刑 附加刑 数罪并罚 累犯
  • 简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近来,有的高级人民法院请示,对于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死刑的案件.被判处死刑的被告人未提出上诉.但共同犯罪的部分被告人或者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提出上诉的,应当适用何种程序审理。经研究,批复如下:

  • 标签: 附带民事诉讼 共同犯罪 被告人 最高人民法院 原告人 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