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附加染色体异常的费城染色体(Ph)阳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1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诊断的351例Ph+ CML患者资料,患者均经R显带技术进行骨髓染色体核型分析。总结初诊时附加染色体异常Ph+ CML患者临床特征及核型,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不同核型患者总生存(OS)差异。结果351例Ph+ CML患者中,32例(9.1%)为变异易位。初诊时附加染色体异常47例,包括慢性期29例、加速期3例和急变期15例,分别占全组慢性期的9.15%(29/317)、加速期的25.00%(3/12)和急变期的68.18%(15/22),各期附加染色体异常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799,P<0.05);47例附加染色体异常的Ph+ CML患者中,13例为附加3种以上染色体异常的复杂核型,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复杂核型比例分别为13.79%(4/29)、33.33%(1/3)、53.33%(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6,P<0.05)。慢性期患者中最常见的附加染色体异常为双Ph(48.28%,14/29)、-Y(10.34%,3/29),急变期患者中最常见的为+8(26.67%,4/15)、双Ph(26.67%,4/1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Ph+ CML患者中,初诊时附加染色体异常者OS较非异常者差(χ2=61.138,P<0.05);初诊时附加染色体异常的Ph+ CML患者中,复杂核型者OS较非复杂核型者差(χ2=4.945,P<0.05)。结论附加染色体异常与CML疾病进展密切相关;附加染色体异常的Ph+ CML患者的预后较只有Ph易位的患者差。附加染色体越复杂,CML急变的可能性越大,预后也越差;在CML治疗过程中出现附加染色体异常也可能导致急变的进展。

  • 标签: 白血病,髓系,慢性,BCR-ABL阳性 染色体畸变 细胞遗传学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早期喂养不足小剂量补钾安全性。方法:将我院80例早产儿早期喂养不足患儿,双盲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实施常规治疗联合小剂量补钾。比较两组呕吐消失的时间、腹胀消失的时间、达到全肠喂养的时间、体重开始增长的时间、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呕吐消失的时间、腹胀消失的时间、达到全肠喂养的时间、体重开始增长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无不良反应。结论:早产儿早期喂养不足患儿实施常规治疗联合小剂量补钾效果确切,安全性高。

  • 标签: 早产儿 早期喂养不足 小剂量补钾 安全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利用悬挂床旁血糖单对骨科合并糖尿病患者强化健康教育对围手术期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科收治的骨科需行手术治疗且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共152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80例,对照组7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入院当天、术前一日、术后第一日及出院前一日共四次骨折及糖尿病疾病的健康教育,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悬挂床旁血糖监测结果表,记录患者的血糖情况,比较两组的血糖控制情况。结果 对照组有6例患者因术前血糖控制不佳影响患者手术安排,实验组有1例患者因血糖控制不佳影响手术安排,差异有显著意义P

  • 标签: 骨折 围手术期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结合运动功能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在2019.07--2020.08期间,西京医院神经外科接收的4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登记顺序分组,共分为2组,分别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一组有22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心理护理结合运动功能康复治疗,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康复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低,日常生活能力较对照组高;康复组护理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63.63%,P<0.05。结论:心理护理结合运动功能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恢复了患者神经功能,改善了患者自理能力,提高了治疗的效果,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 标签: 心理护理 运动功能康复 脑卒中偏瘫患者 神经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腰间盘突出患者应用快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当中随机抽选出100例,入选患者入院时间范围为2020年1月-2020年10月,根据1:1的方式分作两组,给予常规护理患者划成对照组,给予快速康复护理患者划成试验组,两组护理方法不同最终取得效果也存在一定差异,对其进行比较。结果 护理后,试验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改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更短,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

  • 标签: 腰间盘突出症 快速康复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鉴定胃腺癌新的预后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方法通过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下载GSE33335和GSE63089基因表达数据集,共含有70例胃腺癌组织和配对的胃正常组织基因芯片数据,使用R语言分析胃癌组织和胃正常组织间差异表达基因。通过String在线分析工具构建差异表达基因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使用Cytoscape软件和分子复合物检测(MCODE)插件分离出关键基因集。使用在线数据库鉴定分离出与预后相关的关键基因,分别用数据库信息和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7—9月收治的32例胃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从mRNA和蛋白水平进行验证。结果使用R语言分析显示,2个数据集中有128个共同差异表达基因,其中85个基因在胃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43个基因在胃腺癌组织中表达下调。通过String在线工具和Cytoscape软件建立了PPI网络和MCODE模型,获得27个关键基因,其中有25个基因与胃腺癌患者的预后有关(P<0.05)。25个与预后相关的基因中,有14个基因在胃腺癌组织中表达显著,其中有3个基因[垂体瘤转化基因1(PTTG1)、细胞周期蛋白B1(CCNB1)和polo样激酶1(PLK1)]在细胞周期途径中显著富集。PTTG1在胃腺癌和胃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8%(22/32)和18.8%(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TG1在胃腺癌组织和胃正常组织中存在表达差异,是胃腺癌形成的关键基因。过表达PTTG1的胃腺癌患者预后更差。PTTG1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周期参与胃腺癌的发生发展。

  • 标签: 生物信息 胃肿瘤 预后 垂体瘤转化基因1
  • 简介:[摘要]:目的: 康复护理在脊柱骨折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108例因骨折就诊于本院的病人进行调查与分析,本次调查时间在2019.05-2020.06。将病人分为2组,每组分得54例。对比组在本次调查中采用的护理模式为常规护理。研究组则采用康复护理。分析两组最终护理结果。结果:对比组病人脊柱伤恢复时间长于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长于研究组,两组差异明显,P值

  • 标签: 康复护理 脊柱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针刀疗法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整取抽样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颈肩腰腿痛患者76例。按数字奇偶法分为两组,单号为对照组38例,采取针刺治疗,双号为观察组38例,采取小针刀疗法,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 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颈肩腰腿痛 针刺 小针刀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多学科协作模式对缩短接台手术术前禁饮食时间的应用效果,为接台手术术前禁饮食方案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市市立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共计384例接台手术患者的临床信息,以实施传统术前禁饮食方案的患者作为对照组(156例);实施ERAS理念下多学科协作模式护理的患者作为试验组(228例),试验组按照ERAS指南制订围手术期禁饮食流程,并按照流程对试验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饮食管理。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术前实际禁饮食时间、术前饥饿程度、口渴发生率、胰岛素抵抗指数、临时停台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术前禁饮食时间(4.01 ± 1.55)h,短于对照组的(10.12 ± 1.57)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65,P<0.01);试验组术前口渴、饥饿发生率分别为13.2%(30/228)、11.8%(27/228),低于对照组的89.7%(140/156)、87.2%(136/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220.20、215.20,P<0.01);试验组术后1、3 d胰岛素抵抗指数分别为1.85 ± 0.43、1.52 ± 0.61,低于对照组的1.99 ± 0.51、1.67 ± 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90、-2.56,P<0.05);试验组的临时停台率为1.75%(4/228),少于对照组的7.69%(12/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8.19,P<0.01)。结论应用ERAS理念的多学科协作模式可有效缩短接台手术患者术前禁饮食时间,降低胰岛素抵抗水平,减少术前饥饿、口渴的发生率。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 质量改进 多学科协作 禁饮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天津市2009至2018年不同行业新发尘肺病的分布特征,为尘肺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9年11月,收集天津市2009至2018年新发尘肺病病例资料,根据行业进行划分,分析不同行业新发尘肺病时间、病种、工种、年龄和工龄等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天津市2009至2018年共报告新发尘肺病4 657例,壹期4 640例(99.63%),贰期13例(0.28%),叁期4例(0.09%),在时间上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中男性3 482例(74.77%),女性1 175例(25.2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新发尘肺病患者中女性比例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行业中新发尘肺病病种分布有差异(χ2=4 920.11,P<0.05),矽肺主要分布于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等行业,铸工尘肺主要分布在通用设备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水泥尘肺主要分布在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工种分布以冶炼、浇铸工、原料工和成型工多见,三者之和占总数的36.46%(1 689/4 657);所有病例诊断年龄M(P25,P75)为56.0(50.0,63.0)岁,工龄M(P25,P75)为19.0(16.0,26.0)年,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新发尘肺病患者接尘工龄为19.0(16.0,26.0)年,短于其他各行业接尘工龄(P<0.05);通用设备制造业的诊断年龄为54.0(49.0,59.0)岁,小于其他各行业诊断年龄(P<0.05);新发尘肺病主要分布在大、中型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中新发尘肺病病例主要分布在大、中型企业,金属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以及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中新发尘肺病病例主要分布在大型企业。结论天津市尘肺病防治工作任重道远,应根据尘肺病行业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重点危害行业的监管,有效控制尘肺病的发生。

  • 标签: 尘肺病 行业 分布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EVR)一家系的临床表型和基因突变特点。方法采用家系调查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0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FEVR的1个汉族家系2代3名成员。对患者及其父母进行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和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采集3名成员外周血送检,应用高通量测序法筛选致病基因,针对检测出的变异位点进行Sanger测序验证,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协会(ACMG)指南和Mutation Taster、Polyphen-2、PROVEN及REVEL软件对新发现的变异位点进行致病性分析。结果先证者,男,27岁,裸眼视力(UCVA)右眼1.0,左眼1.2,眼压正常,眼底检查可见双眼颞侧周边部视网膜血管迂曲扩张,FFA示双眼周边视网膜血管扩张成毛刷样改变并有无灌注区形成。先证者母亲51岁,最佳矫正视力(BCVA)双眼均为1.0,眼底检查可见左眼颞侧周边视网膜血管迂曲,FFA示左眼颞侧周边视网膜末梢血管荧光素渗漏。先证者父亲56岁,BCVA双眼均为1.0,眼底可见视盘周围萎缩环及豹纹状眼底,FFA未见眼底血管有明显荧光素渗漏。基因检测结果显示LRP5基因c.4110T>G(p.Cys1370Trp)和FSCN2基因c.1495G>A(p.Gly499Ser)2个新的突变位点。根据ACMG指南,c.4110T>G为临床意义未明的变异,Mutation Taster、Polyphen-2、PROVEN及REVEL软件预测该变异会对基因或基因产物造成有害影响,REVEL评分为0.93,可能为致病变异。结论LRP5基因c.4110T>G(p.Cys1370Trp)可能是引起FEVR的1个新的突变位点,丰富了LRP5基因的突变谱。

  • 标签: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基因突变 LRP5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本院4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资料,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4月4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出院后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随访等资料。结果共有普通型40例、重型1例纳入研究。患者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热、咳嗽,也有咽痛、腹泻、乏力等不适。感染性指标升高较明显,25例(61.0%)C-反应蛋白增高,20例(48.8%)前降钙素增高,部分患者也可出现血沉增快,乳酸脱氢酶增高,肝功能或凝血功能异常,CD4+T淋巴细胞下降等。最易并发肺炎,多累及双肺,尤其是肺下叶,病变基本特征为早期双肺多发磨玻璃样、多发斑片状、条索状等改变,41例患者肺部CT好转的中位数为10(6,12.5)天;核酸转阴时间中位数为12(9,23)天。结论患者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热、咳嗽;感染性指标升高最明显;新型冠状病毒可致全身多器官损害,最易累及肺。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临床症状 核酸转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国人群携带载脂蛋白E的HDL-C(APOE-HDL-C)与冠心病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选择中国多省市心血管病队列研究中参加2002年或2007年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并随访至2013年12月31日的研究对象5 417人(排除基线有心血管病者)。检测研究对象基线APOE-HDL-C和总HDL-C水平。计算APOE-HDL-C/总HDL-C比值。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HDL-C相关指标与冠心病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研究对象平均随访6.8年,发生急性冠心病事件100例。调整潜在混杂因素后,基线HDL-C相关指标与冠心病发病风险显著负相关。与APOE-HDL-C/总HDL-C比值最低四分位组相比,最高四分位组的急性冠心病事件发病相对风险降低74%(HR=0.26,95%CI:0.12~0.71)。APOE-HDL-C/总HDL-C比值最高分位组的个体冠心病预测发病绝对风险最低[0.48%(0.44%~0.52%)],显著低于HDL-C最高分位组个体冠心病预测发病绝对风险[0.83%(0.78%~0.88%)]。结论基线APOE-HDL-C/总HDL-C比值与急性冠心病事件发病风险显著负相关。APOE-HDL-C/总HDL-C比值升高者的冠心病预测发病绝对风险显著低于总HDL-C升高者。研究结果提示APOE-HDL-C可作为反映HDL抗动脉粥样硬化功能的新生物标志物。

  • 标签: 携带载脂蛋白E的高密度脂蛋白 冠心病 发病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早产儿体格发育、喂养状态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0月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201例早产儿及其父母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99例,对照组102例。对照组早产儿出生后接受常规护理,指导父母亲常规喂养方法和育儿方法;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随访1年。比较两组早产儿出生时、出院时及1、6、12月龄时的体格检查指标以及喂养状态、母亲产后抑郁率、护理满意率。结果出生时、出院时、1月龄时,干预组与对照组早产儿的身长、体重、头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12月龄时,干预组早产儿身长、体重、头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12月龄时,干预组的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母亲在产后1、2个月的产后抑郁率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能够为早产儿父母亲提供有效支持,有利于促进早产儿体格发育,改善其喂养状态。

  • 标签: 婴儿,早产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 体格发育 母乳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