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呕吐致Wernicke's病(Wernicke'sencephalopathy,WE)的早期诊断。方法收集妊娠呕吐致WE5例,分析其临床表现、MRI及转归。结果记忆力下降3例,精神症状5例,认知功能异常3例,行走不稳5例,复视2例,眼球震颤5例,周围神经损害1例,视神经乳头水肿1例。MRI示T2WI、FLAIR丘脑内侧及中脑导水管对称性高信号影5例,DWI上述区域高信号4例,尾状核受累2例,小脑脚受累2例,FLAIR桥呈高信号1例。5例均予硫胺素治疗,1年随访遗留轻微认知功能下降1例,共济失调3例,眼球震颤2例。正常分娩4例,流产1例。结论WE在妊娠中不常见,MRI在WE早期诊断中起重要作用,妊娠期间对严重呕吐的处理以及出现急性神经系统表现时及时补充硫胺素能预防WE,降低预防母亲及胎儿的死亡率。

  • 标签: 妊娠呕吐 Wernicke's脑病 临床 MRI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慢性供血不足的发病原因以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慢性供血不足患者16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纳入89例。同时选取同期来我院诊断为非慢性供血不足的健康者168例作为平行对比。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养血清颗粒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慢性供血不足患者和非慢性供血不足者在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发病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体征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有慢性供血不足患者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未患慢性供血不足的健康者的发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起慢性供血不足的发病原因主要有患者自身的脾气暴躁、饮食的不规律、七情过激、年龄、劳逸失调等有关,治疗方式可选择在治疗此病的基础用药上联合使用养血清颗粒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慢性脑供血不足 养脑血清颗粒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脉瘤手术患者应用临床路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自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88例动脉瘤手术患者,根据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4)、实验组(n=44),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临床路径护理,分析两组负面心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护理满意度。结果负面心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对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对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动脉瘤手术患者临床路径护理,既可改善负面心理、减少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又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动脉瘤手术 临床路径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举例探讨细辛静脉输液所致的过敏反应,以求正确指导临床护理工作,积累护理经验及教训,加强防范。方法其一,临床工作中就高度重视输液巡视,出现过敏反应,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正、有效的救治。其二,总结常见不良反应症状和体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结果通过观察和总结积累经验,使临床护士能够提高思想认识,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工作中的责任心。讨论护理工作不可马虎、掉以轻心,为保障病人安全,临床工作中应将不良事件的发生放在第一位。

  • 标签: 过敏反应 护理 风险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急症患者的护理,以减轻患者的病痛,缩短治疗护理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方法本文选取20例高血压病患者,给与合理的降压治疗,维持血压在正常水平,最大限度地防止或减轻心、、肾等靶器官的损害,给予有针对性的、科学的护理措施,进一步对其临床护理效果加以分析认识。结果20例高血压病患者,其中19例患者病情缓解,痊愈率为95%,剩下一例患者由于疝形成而死亡。结论开展科学系统的临床护理,预防并发症,遵循个性化原则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血压控制平稳,减轻高血压病带来的危害,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高血压急症 高血压脑病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全方位护理在梗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收治的104例脑梗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护理时不同的方案分为予以常规护理的对照组(48例)与予以全方位护理的研究组(56例),比较两组不同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变化情况及睡眠状况。结果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方位护理应用于梗患者可有效缓解其负面情绪,并改善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全方位护理 脑梗 效果
  • 简介:摘要肺性病是肺源性心脏病合并II型呼吸衰竭所致精神障碍、神经系统症状的综合征,是肺心病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及重要死亡原因之一。因此,对肺性病患者的临床观察、监测,及时发现极为重要,早期采取对应措施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肺心病 肺性脑病 临床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皮层下动脉硬化性病为一种老年人多见发病的脑血管病,此病病状进展缓慢,基本呈现渐进性变化,临床上最初表现为头晕、头痛等非特异性症状,由于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单靠临床诊断较为困难,因此对于医生诊断此病具有很大的挑战性,自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问世后,对此病的论述及报告渐趋增多,但对其临床诊断标准仍在探讨中,本文综述了CT技术对皮层下动脉硬化性病的临床诊断和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

  • 标签: SAE,CT,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对内肿瘤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磁共振波谱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收治的68例经过病理诊断为内肿瘤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于所有的患者进行磁共振波谱的诊断,比较所有患者在经过磁共振波谱检查后的诊断结果和病理诊断结果之间的差异,分析磁共振波谱在内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68例内肿瘤患者经过磁共振波谱诊断完成后我们能够发现,患者的磁共振波谱的诊断结果和病理诊断结果的吻合度为97%。结论在临床对于脑肿瘤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通过使用磁共振波谱的诊断方法的准确度较高,磁共振波谱的诊断方法效果较好。

  • 标签: 磁共振波谱 脑内肿瘤 诊断 应用效果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血浆钠肽(BNP)的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取专科治疗;另选6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前后与对照组的血浆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心排血量(CO),分析慢性心力衰竭血浆BNP与NYHA心功能分级、LVEF、SV、CO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治疗前的血浆BNP水平高于对照组,LVEF、SV、C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浆BN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LVEF、SV、CO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差异显著(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慢性心力衰竭的血浆BNP水平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与LVEF、SV、CO水平均呈负相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检测血浆BNP,对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疗效及预后均具有积极作用,亦可用于指导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脑钠肽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肝性病采用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位我院近年收治的肝性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实施基础治疗。对照组联合应用谷氨酸钾以及谷氨酸钠,观察组联合应用门冬氨酸鸟氨酸。对比两组患者肝功能改善情况及治疗效果差异性。结果应用门冬氨酸鸟氨酸药物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下滑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且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6.67%,对照组仅为83.33%。结论在常规基础上联合应用门冬氨酸鸟氨酸对患者肝功能指标的改善状况更为显著,多数患者可在用药一至两天内恢复自主意识,治疗安全性较高。

  • 标签: 肝性脑病 门冬氨酸鸟氨酸 肝功能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流(HD+HP)对尿毒症病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尿毒症病患者2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HD+HP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钾(K+)、血钠(Na+)、血氯(Cl-)、血钙(Ca2+)、二氧化碳结合率(CO2CP)、β2微球蛋白(β2MG)等指标变化。结果临床治愈19例,好转5例,无效4例。患者治疗后BUN、Scr、β2MG、K+、Cl-、Na+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或0.05),Ca2+和CO2CP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HD+HP能有效清除尿毒症毒素,是治疗尿毒症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 标签: 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尿毒症脑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脑梗塞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60例脑梗塞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现代医学疗法,治疗组加用中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判断中药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改善,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脑梗塞临床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和康复时间,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综合康复脑梗塞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焦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36例我院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所收治的焦虑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施电生物反馈疗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症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焦虑评分无明显差异(>0.05),治疗后均有所下降,观察组治疗后焦虑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焦虑症可有效减轻患者焦虑程度,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治疗当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脑电生物反馈疗法 焦虑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新生儿缺氧缺血性病为临床中常见的新生儿疾病之一,极易造成新生儿运动与智力功能障碍,致残率与致死极高,对新生儿的健康成长造成严重威胁,也给患儿家庭带来沉重负担1。该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主要包括细胞调节过程异常、组织代谢过程异常、二次损伤影响、脑血管功能异常、炎症因子影响等内容。目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病主要以综合治疗方法为主,包括高压氧、药物以及亚低温等治疗方式,本研究针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病的发病机制与治疗方式进行综述。

  • 标签: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发病机制 治疗方式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急性脑血栓梗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5年的10月~2017年的2月所诊治的89例急性脑血栓梗患者,分为研究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分别接受早期综合康复治疗与常规康复治疗,对比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在接受康复治疗后NIHSS评分更低且上下肢FMA量表评分更高,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急性脑血栓梗患者施术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提高治疗及康复效果,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机体功能有效改善。

  • 标签: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 脑血栓脑梗 后遗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将中药灌肠与门冬氨酸结合用于肝性病临床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00名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肝性病人进行研究,利用随机数字法,将所有病人等分为两组,分别是对比组50人,采用门冬氨酸进行治疗;研究组则在使用门冬氨酸的基础上配合中药灌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状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所有病人的血氨水平都有较大程度降低,前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而将两组对比,则发现,研究组血氨水平的下降程度要远大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组病人所需的清醒时间要比研究组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也大大优于对比组,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中药灌肠与门冬氨酸结合用于肝性病的临床治疗,有利于病人的血氨水平趋于正常、稳定,缩短病人的清醒时间,提高治疗效率,在临床应用上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中药灌肠 肝性脑病 门冬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