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危重症患者心率过快的原因及护理观察。方法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28例危重症患者,分析心率过快发生的原因,进行全面、细致的护理观察。结果发热导致心率过快82例;血容量不足导致心率过快32例;缺氧导致心率过快45例;心功能不全导致心率过快32例,电解质紊乱导致心率过快45例;药物因素导致心率过快35例;非药物性因素导致心率过快85例。结论及时鉴别危重症患者心率过快的原因,及时纠正与之相关的病理生理异常,有助于降低危重患者死亡率。

  • 标签: 心率过快 原因分析 护理观察思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合并心率变异性(HRV)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随访2年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风险。方法纵向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北京联合大学门诊部诊治的312例老年CHF患者(NYHA分级Ⅰ~Ⅲ级),在初次就诊时获得基线Holter记录,并计算了HRV的标准参数,包括RR间期标准差≥50 ms的百分数(PNN50)、每5 min的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数(SDNNI) 、平均RR间期标准差(SDNN)、连续正常RR间期的差值的均方根(RMSSD)及三角指数(TI),建立基线资料和随访2年资料的数据库。根据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54例)和对照组(258例),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估HRV与MACE的相关性。结果312例CHF患者中,平均为(71.7±10.4)岁。与对照组比较,MACE组的年龄、吸烟、心房颤动、糖尿病、陈旧心肌梗死的比例显著增加,B型利钠肽水平增高,而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均为P<0.05)。HRV参数中,MACE组的PNN50、SDNNI、SDNN、RMSSD和TI均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老年(HR=1.724)、陈旧心肌梗死(HR=2.214)、心房颤动(HR=1.964)、B型利钠肽(HR=2.617)和TI(HR=1.826)是MACE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按照TI均值(21.82),将所有患者分为高HRV组(≤21.82,110例)和低HRV组(>21.82,202例)。结果显示,高HRV组的心力衰竭加重住院风险(HR=1.826,95%CI:1.290~2.617)和MACE风险(HR=1.583,95%CI:1.212~1.964)均显著高于低HRV组。结论合并HRV的老年CHF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加重住院风险和MACE风险显著增高。

  • 标签: 心力衰竭 心率变异性 三角指数 心血管事件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特点,并对其可能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VM患者48例[男17例,女31例,年龄(36.2±9.2)岁]、偏头痛患者44例[男15例,女29例,年龄(34.4±9.0)岁]、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34.6±6.5)岁]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分别从白天和夜晚两个时相分析各组的HRV特点。分析时域参数: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的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差大于50 ms的相邻RR 间期占总数的百分比(pNN50)。分析频域参数:高频功率(HF)、低频功率(LF)、低频与高频功率的比值(LF/HF)。使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夜间,VM组和偏头痛组的RMSSD(F=6.694)、HF(F=9.434)较对照组降低,而LF/HF(F=16.049)和LF(F=9.434)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同时,VM组的LF升高程度较偏头痛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日间测量结果上,主要表现为前庭性偏头痛组LF较对照组升高,而RMSSD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VM患者存在以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迷走神经功能减低为主要特征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以夜间显著。此外,VM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较偏头痛更加严重。

  • 标签: 前庭性偏头痛 心率变异性 自主神经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住院期间心率控制对老年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连续入选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老年医学科收治的15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按照数字表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患者住院期间均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对照组患者每2~4周调整1次心率调节药物剂量,对该组患者出院前心率无特殊要求;试验组患者住院期间在心衰症状改善、容量管理良好的前提下,及时调整上述心率调节药物剂量实现更为积极的心率控制,尽量使患者出院前心率<70次/min。对比两组患者出院前及出院6个月后心功能指标;出院6个月内心衰再入院率和心血管病因死亡与心衰加重再入院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并评价治疗安全性。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入院时血压、心率、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平均住院天数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出院前及出院6个月后平均心率、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1.6±4.2)次/min比(78.0±7.1)次/min和(62.1±10.4)mmHg(1 mmHg=0.133 kPa)比(66.1±10.2)mmHg、(64.7±12.1)次/min比(71.8±11.2)次/min、(62.8±11.2)mmHg比(68.6±10.2)mmHg(P<0.01或P<0.05);试验组患者出院前NT-proBNP低于对照组,(1 706±1 408)ng/L比(2 806±3 812)ng/L(P<0.05)。试验组6个月前后的LVEF变化量、LVESD变化量和LVEDD变化量(ΔLVEDD)的绝对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试验组患者6个月内心衰加重再入院率和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1.3%(16例)比36.0%(27例)、25.3%(19例)比44.0%(3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95、5.77,均P<0.05);两组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分别为5.3%(4例)、6.7%(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P>0.05)。结论老年心衰患者住院期间给予积极的心率控制使出院前心率<70次/min,患者出院前的NT-proBNP水平和6个月后的心功能指标均较对照组改善,同时心衰加重再入院率和心血管病因死亡与心衰加重再入院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均降低,该策略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对患者短期预后有积极作用。

  • 标签: 心率 心力衰竭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心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高血压伴心律失常患者12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针灸治疗法,治疗组患者在传统针灸治疗的基础上以降压穴作为治疗的首选穴位实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根据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针刺30分钟、24小时之后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治疗7天、21天之后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高血压伴心律失常患者采用改进后的针灸疗法安全有效,临床中可加以推广使用。

  • 标签: 高血压 心律失常,平衡针灸 降压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米力农治疗高心率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6例高心率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两组患儿均在吸氧、监测血糖血气、心电监护的基础上,再给予利巴韦林、果糖二磷酸钠、甲基强的松龙、丙种球蛋白等药物,此外观察组加用米力农进行治疗,对照组加用西地兰与酚妥拉明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在降低血压、心率与改善末梢循环时间等方面均表现有明显优势,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力农治疗高心率重症HFMD患儿其临床疗效确切,具较强针对性与安全性,值得在儿科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重症手足口病 高心率 米力农
  • 简介:检测了14例练简化太极拳(简称“太极拳”老年人的心率变异性,并以14例青年人作对照。发现安静时和练拳后110分钟内,锻炼组,对照组心动周期间隔和反映交感神经活性的低频成分与反映迷走神经活性的低频成分与反映迷走神经活性的高频成分的比值的差别,都无统计学意义。表明锻炼组心脏活动的植物神经系统调节及其交感迷走神经动态平衡变化的程度,与对照组相似,提示太极拳锻炼具有延缓植物神经系统衰老的作用,可能是太极拳

  • 标签: 太极拳 心率变异性 植物神经 老年人 体育锻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采用盐酸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率不齐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和治疗的70例老年冠心病心率不齐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盐酸普罗帕酮治疗;观察组采用盐酸胺碘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P<0.05);此外,观察组所发生的不良反应率为5.71%(2/35)与对照组20.00%(7/35)比较(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T3、T4、TSH水平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3均出现明显下降,T4、TSH水平均出现升高,但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但患者的甲状腺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采用盐酸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率不齐患者,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并且发生不良反应少,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盐酸胺碘酮 老年 冠心病 心率不齐
  • 简介:目的为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者昼夜血压及心率变异特点,对46例老年EH患者进行动态血压及心率变异功率谱测定,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老年EH者的24h收缩压(SBP)、舒张压(DBP)、SBP和DBP之负荷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且SBP、DBP负荷值均>30%,老年EH组昼夜血压有显著差异,白天比夜间明显升高,老年EH组之心率变异功率谱中高频指标显著下降(P<0.01)。结论老年EH者昼夜血压有明显差异,且迷走神经活性显著降低。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昼夜血压 心率变异性 老年人 动态血压 心率变异功率谱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冠心病患者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结果,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5年7月之间来我院进行检查治疗的9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50例来院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连续24小时内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冠心病患者的SDNN、RMSSD、SDANN等HRV时域观察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同时,冠心病患者的HF与LF等频域观察指标同样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指标与健康人之间差异较大,提示支配心脏的自主神经功能受到损害,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 标签: 心率变异性 冠心病 动态心电图 观察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失眠症不同证型心率变异性的差异。方法:将137例失眠患者按辨证分型分为肝郁化火、痰热内扰、心脾两虚、心虚胆怯、阴虚火旺5种证候类型,采集一般资料并采集心率变异性(HRV)频域分析法中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及低高频功率比值(LF/HF),分析中医证型HRV之间的差异。结果:LF方面,心虚胆怯组与肝郁化火组、痰热内扰组及心脾两虚组,阴虚火旺组与肝郁化火组及心脾两虚组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HF方面,心虚胆怯组与其余四组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LF/HF方面,阴虚火旺组与肝郁化火组、痰热内扰组及心脾两虚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证型失眠症的心率变异性存在较大差异,心虚胆怯型失眠患者迷走神经活动较强,心虚胆怯型及阴虚火旺型患者更容易出现自主神经系统不平衡状态。

  • 标签: 失眠症 中医证候 心率变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快速诱导插管与清醒遗忘插管2种插管方式分别对心率、血压的影响,探讨其临床运用优略。方法以本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80例进行ASAⅠ~Ⅱ择期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快速诱导插管组和清醒遗忘插管组,每组40例,其中患者年龄和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采用SPSS13.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将两组进行对比后发现,快速诱导插管组在插管前和插管后1min心率、血压波动明显大于清醒遗忘插管组。结论清醒遗忘插管在对困难气道处理与危重患者麻醉处置方面明显优于快速诱导插管,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清醒遗忘 快速诱导 气管插管 心率 血压
  • 简介: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心率变异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116例2型糖尿病患者,并与73例年龄、性别配对的正常人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10项时域分析指标和心率变异指数(HRV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最小心率比正常人增快;合并冠心病组的HRVI减低曲阳性率明显高于同组其他2型糖尿病患者。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植物神经功能受损,迷走神经张力减低,心率变异性减低,而且其心率变异性减低程度与心脏损害程度相关。

  • 标签: 2型糖尿病 冠心病 24小时动态心电图 心率变异
  • 简介:文章根据公路自行车运动的特点,较详细深入地探讨心率与运动强度的关联度,并运用心率的变化规律来指导训练,科学地把握训练的强度,从而提高运动成绩。

  • 标签: 公路自行车 运动员 运动强度 心率
  • 简介:笔者回顾了关于心率变异性及血压变异性的最新进展。在分析方法方面,介绍了单一生理变量及多变量系统的线性分析技术及其主要结果。对HRV/BPV谱的生理意义及其应用问题,也进行了回顾与评述。

  • 标签: 生理意义 血压变异性 心率变异性 BPV HRV 评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老年冠心病合并失眠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老年冠心病合并失眠患者50例为观察组,选择老年冠心病患者50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全部的临床资料,两组均已行24h连续动态心电图检测。观察对比两组HRV各项指标如pNN50、RMSSD、SDANN、SDNN等水平。结果两组基础资料如性别、年龄等构成对比差异不显著,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pNN50、RMSSD等水平较对照组相对较低,但组间差异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SDANN、SDNN等水平较对照组显著较高,且组间差异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冠心病合并失眠患者HRV各项指标均相对较低,交感神经张力增加,迷走神经活动性受损,调节心脏能力减弱,因此需加强监测HRV,以指导患者合理治疗及评估预后。

  • 标签: 老年 冠心病 失眠 心率变异性 临床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