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在给定椭圆中,过焦点且垂直于长轴的弦长为厄,焦点到相应准线的距离为1,则该椭圆的离心率为__.

  • 标签: 离心率 椭圆 焦点 垂直
  • 简介:摘要现窦性心率震荡的临床应用越发广泛,对心脏病,高血压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预测价值越来越大,本文对窦性心律震荡的检测方法,发生机制,临床进展等进行总结。

  • 标签: 窦性心率震荡 检测方法 研究现状
  • 简介:求椭圆与双曲线的离心率的值(或范围)问题一直是高考中的热点,其所考题型涉及知识点较多,处理的思路和方法一般也比较灵活,因此不少同学觉得比较困难.其实,有关圆锥曲线的离心率求解问题并非杂乱无章、毫无规律,而是有章可循的,本文将就解决此类问题常用的处理方法和技巧加以归纳总结.

  • 标签: 离心率 齐次式 求解问题 圆锥曲线 归纳总结 双曲线
  • 简介: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监测评价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缺血总负荷(TIB)及心率变异(HRV)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70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利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除常规治疗之外联合体外反搏,两组治疗前后均实施心电图动态监测,分析患者缺血总负荷及心率变异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SDNN、SDANN、SDNNindex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ST段压低发生的次数、ST段压低持续总时间、TIB均低于对照组。结论:体外反搏用于冠心病患者治疗中,能够改善心率变异性,降低缺血总负荷,值得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体外反搏 动态心电图监测 缺血总负荷 心率变异
  • 简介:目的探讨心率减速率(DC)和连续心率减速率(DRs)在心肌梗死后患者猝死风险的预警价值。方法选自2014年2月~2015年6月接受治疗的200例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其预后分为猝死组(12例)和非猝死组(18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两组患者DC和DRs水平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心率变异性和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差异,分析DC和DRs水平与心率变异性、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猝死组患者的DC和DRs水平明显低于非猝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猝死组患者24h全部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24h每5min正常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低于非猝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C和DRs水平与SDNN、SDANN和LVEF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RMSSD)、NN50计数占总R-R间期数的百分比(%)(PNN50)和左室收缩压(LVPS)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心肌梗死后猝死患者的DC和DRs水平较低,且与患者心率变异性等密切相关。

  • 标签: 心率减速率 连续心率减速率 心肌梗死 猝死 心率变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心率心率变化对64排CT冠脉扫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分析90例64排CT扫描冠脉造影的患者,分别选择冠状动脉各主干最佳重建时相,评估冠脉各节段的图像质量。计算患者平均心率和扫描过程中心率变化。采用SAS相关检验平均心率心率变化与图像质量的相关性。结果90例患者心率波动>10bpm组冠脉显示比例明显低于心率波动≤l0bpm组,按冠脉节段显示比例≥80%作为满意的标准,随心率的增快,图像质量明显下降,特别是心率大于70bpm的病人,冠脉的显示达不到临床要求,因此要取得良好的图像质量,心率最好控制在70bpm以下。

  • 标签: 冠状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54例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情况,了解其自主神经的功能和病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到我院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的154例受检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心率变异情况与病情的关系。结果健康受检者的SDNN为(135.19±26.65)ms,心肌梗塞SDNN为(105.31±29.87)ms,心绞痛SDNN为(115.08±31.23)ms,高血压SDNN为(121.02±28.81)ms,其他疾病SDNN为(125.13±26.42)ms,其他疾病的心率变异和健康受检者相比,变化不明显;高血压疾病组的心率变异情况和健康受检者相比明显降低,变化最明显的是冠心病组的患者。结论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心率变异性可以有效地反映出患者的心脏神经活动,及时进行心率变异分析,对心率变异存有异常的患者采取措施,对冠心病、心肌梗塞、心绞痛及高血压等疾病的诊断和预防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心率变异性 心脏神经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用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2例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1例患者。全部患者均为急性心肌梗死引发心律失常症状,我们对其采取扩冠、抗凝、抗心律失常等基础治疗,在给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验组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进行注射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3.9%,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0.8%。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律失常疗效确切,可迅速缓解室颤症状,减少心梗、猝死事件的发生,治疗效果良好,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为患者愈后提供有效保障。

  • 标签: &beta 受体阻滞剂 心率失常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率失常患者采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11月收治的79例心率失常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43例患者接受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对照组34例患者选择胺碘酮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2.35%。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较为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室性早搏、房性早搏以及房颤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心率失常的这些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率失常患者采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可给予长期治疗,值得推荐。

  • 标签: 心率失常 参松养心胶囊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率失常的临床效果观察进行分析和对比探究。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心率失常患者460例,以随机的方式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均有患者2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美托洛尔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参松养心胶囊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对患者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疗效,能够快速改善患者的身体情况,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参松养心胶囊 心率失常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率失常的临床价值,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整理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治疗的冠心病心率失常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照组20例患者采用美托洛尔进行治疗,实验组2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进行治疗,观察两组冠心病心率失常患者治疗效果及心率失常的发作次数。结果实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采用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率失常的临床价值较高,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 标签: 中医 冠心病 心率失常 临床价值
  • 简介:从历年高考试卷上看,圆锥曲线中离心率的问题一直是高考中解析几何试题的一个倍受青睐的考查点,通常都是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出现,这一类试题立意新颖、构思巧妙,既有数的本色,又有形的特性。笔者根据高考试题的特点总结了一些求离心率问题的策略,在此与大家共同探讨。

  • 标签: 高考热点 圆锥曲线 离心率问题
  • 简介:目的:观察飞行员是否存在与飞行相关的自主神经平衡的改变,并探讨其改变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进行健康体检的飞行员128例(飞行员组),以及年龄匹配、怀疑冠心病而冠状动脉CT无异常发现的健康者104例(正常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心肺运动试验,测量运动时间、峰值心率(HRmax)、心率恢复指数(HRRindex,包括运动后30s,1、2、3、4、5min的HRRindex,即HRRindex30s、HRRindex1……),并进行两组间的比较分析。结果:两组运动时间和HRmax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飞行员组HRRindex30s[(16.5±7.7)次/min比(11.0±6.9)次/min],HRRindex1[(29.5±10.3)次/min比(24.9±9.8)次/min],HRRindex2[(48.2±12.6)次/min比(43.4±14.2)次/min]和HRRindex30s/HRmax[(11.0±4.7)%比(7.0±4.1)%]显著降低,P〈0.05或〈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RRindex1与运动时间呈显著正相关(r=0.2,P=0.03),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0.224,P=0.01)。结论:飞行员运动后心率恢复较慢,可能反映了自主神经适应性平衡改变。

  • 标签: 心率 自主神经系统 运动试验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提高,当前临床学者对静息心率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也越来越重视。随着静息心率和心血管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静息心率作为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一观点也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认可。同时,也有学者研究发现,静息心率在心血管疾病死亡中具有预测作用,使得静息心率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再次升温1。本文就静息心率和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旨在提高对静息心率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认识。

  • 标签: 静息心率 心血管疾病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与护理的临床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2月到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89例和健康志愿者89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24h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时域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其中仅有SDNNIndex远低于对照组;观察组L/F值显著高于对照组;(6-22)点的L/F值显著高于(22-6)点,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会出现心率变异性异常,早上6点时加强临床护理能够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心率变异性 24h动态心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