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CN045一种无卤阻燃无溶剂绝缘浸渍树脂制备方法及其产品CN1865348(20061122);CN046用于提高环氧树脂柔韧性的新型填料-ME柱撑水滑石CN1715342(20060104);CN047具有改善的低温冲击韧性的、可硬化的环氧树脂组合物CN1726242(20060125);CN048环氧树脂生产中副产氯化钠的回收方法CN1884079(20061227);

  • 标签: 环氧树脂组合物 低温冲击韧性 柱撑水滑石 制备方法 浸渍树脂 无卤阻燃
  • 简介:复合铸塑泡沫;可通过例如模塑法强化高分子材料的上胶玻璃纤维;新型羟基丙烯氧化膦、缩水甘油醚及环氧胶料、复合材料及由此合成的层压材料;不粘手、低有机挥发成分的乙烯树脂;适用于高温条件的含曼尼希碱的环氧胶料;纤维强化树脂组件;橡胶-金属复合材料;低热量释放、低烟增强纤维/环氧复合材料。

  • 标签: 环氧树脂 金属复合材料 环氧复合材料 纤维强化 高分子材料 缩水甘油醚
  • 简介:187不同插层剂对环氧树脂/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塑胶工业,2006年01期;188固化温度对环氧树脂/累土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及微结构的影响,纳米科技,2006,01;189潜伏性环氧固化剂研究进展,粘接,2006,06;190环氧树脂水性化体系研究进展,粘接,2006,06;

  • 标签: 环氧树脂 复合材料性能 纳米复合材料 环氧固化剂 塑胶工业 固化温度
  • 简介:0N091湿性石材胶粘剂ON101003714(20070725)邹春林本发明属于一种适用于大理石复合板制作过程中湿性大理石、花岗岩、瓷砖等板材之间粘结的石材胶粘剂。其制作原料由二组分组成,甲组分包括双酚A环氧树脂E-44、活性炭酸钙粉、乙醇、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组分包括酚醛胺、邻苯二甲酸二丁脂。甲、乙组分的使用配比为:甲组分:

  • 标签: 双酚A环氧树脂 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石材胶粘剂 邻苯二甲酸 制作过程 制作原料
  • 简介:20073176具有优良的模塑性、阻燃性、抗旱剂反流性、耐湿可靠性和高温储存性的环氧树脂组成物及其半导体器件题述组成物含有:(A)环氧树脂,(B)酚醛环氧树脂(C)固化促进剂(D)MgaAlb(OH)(2a+3b-2c)(CO3)c和/或MgxAlyO(x+1,5y)and(E)除了D以外的无机组分,且环氧树脂和酚醛树脂含有Ⅰ,Ⅱ,或Ⅲ的结构,且双核体含量为10%~75%,

  • 标签: 酚醛环氧树脂 半导体器件 固化促进剂 无机组分 酚醛树脂 组成物
  • 简介:20062034由聚氨酯弹性体(PUE)及有机改性层状硅酸盐组成的高性能纳米复合材料该纳米复合材料基于聚(丙二醇)、4,4′-亚甲基二(环己基异氰酸酯)、1,4′-丁二醇及有机粘土。这些新型PUE纳米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及断裂应变增长超过150%,但硬度保持不变。疲劳性能有了显著提高(加入3%有机粘土时,疲劳性能提高最大)。文中对于异氰酸酯指数对PUE纳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当该指数为1.10时,断裂应力及伸长提高最大。(CA140:43402)

  • 标签: 聚氨酯树脂 纳米复合材料 聚氨酯弹性体 材料力学性能 异氰酸酯 有机粘土
  • 简介:具有低应力和高透光性的UV固化环氧树脂组成物;具有良好可填充性和低形变的半导体设备封装用环氧树脂组成物;具有良好粘接性和耐热性的环氧树脂组成物及以其绝缘的电子器件的制造。

  • 标签: 环氧树脂 半导体设备 组成物 UV固化 电子器件 透光性
  • 简介:20073103可低温固化的带环氧官能团的粉末涂料组成物;20073104具有良好的耐热、耐湿性用于半导体设备封装的液态环氧埘脂组成物;20073105用于耐腐蚀、耐候性涂料组成物的环氧树脂;20073106环氧反应性热熔胶粘剂组成物;20073107贮存稳定性和可固化性获得良好平衡的单组分液态环氧树脂用潜伏性固化剂;

  • 标签: 液态环氧树脂 反应性热熔胶粘剂 潜伏性固化剂 粉末涂料 半导体设备 贮存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传统注塑与两种数字化制作工艺(切削和三维打印)制作的全口义齿精确度与固位力,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使用商用成品无牙上颌模型翻制石膏工作模型10个,进行编号并扫描获取数据。对各工作模型同时设计数字化蜡型并制作实体蜡型,分别使用注塑、切削、三维打印3种制作工艺制作3组全口义齿(每组各10个)。扫描获取3组组织面数据。分析各工作模型组织面与3组组织面的数据偏差(即精确度,数值越小精确度越高)。使用万能力学测试机测试3组固位力并比较。结果切削组精确度[(0.076±0.026)mm]显著高于注塑组[(0.120±0.025)mm]和三维打印组[(0.117±0.041)mm](P<0.05),后两者精确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削组固位力[(9.55±2.44)N]显著大于三维打印组[(5.19±0.06)N](P<0.05),三维打印组固位力显著大于注塑组[(1.52±0.52)N](P<0.05)。结论切削工艺制作的全口义齿的精确度和固位力最佳,三维打印工艺制作的全口义齿仅固位力优于注塑工艺,两种数字化制作工艺均可满足临床使用要求。

  • 标签: 义齿基托 义齿,全口,上颌 计算机辅助设计 义齿固位 工艺学,牙科 三维打印
  • 简介:全口义齿纵折在口腔门诊修复中常见,本文收集的2001-2006年在我院口腔门诊修复的211例全口义齿纵折病例,现就高应力区缓冲在全口义齿上颌纵折修理中的作用进行报道,以提供参考。

  • 标签: 义齿 全口 义齿 全口 上颌 纵折 缓冲
  • 简介:制备了不同亲水程度的丙烯酸热塑性共聚物,将其加入水性脲醛树脂悬浮液中,加入量为5%~10%。亲水性强的丙烯酸热塑性树脂制成水溶液加入脲醛悬浮液中;而疏水性强的丙烯酸树脂则制成表面活化荆稳定型乳液加入脲醛树脂悬浮液中;亲水性适度的丙烯酸树脂制成自分散水性悬浮液与脲醛树脂悬浮液混合。未通过热塑性树脂改性的脲醛树脂(其质量分数为60%)其黏度为约112mPa·s(30℃),加入5%热塑性树脂(其质量分数为58%)改性后的脲醛树脂悬浮液黏度为114mPa·s左右(30℃),当加入10%热塑性树脂(其质量分数为63%)时,所有改性过的脲醛树脂悬浮液的黏度均超过200mPa·s。通过降低热塑性树脂的分子质量可使改性后的脲醛树脂的黏度降低约50%。扫描式电子显微镜(SEM)照片显示,通过疏水性和亲水性适度的热塑性树脂改性的脲醛树脂发生相分离,热塑性树脂分散于连续的脲醛树脂相中。而由亲水性强的热塑性树脂改性的脲醛树脂显示为单相。

  • 标签: 热塑性树脂 脲醛树脂木材粘合剂 化学改性 耐湿性 韧性
  • 简介:用本专利的方法制备的氯乙烯树脂有高孔隙率,粒子内部有微孔、可高充填度、高分散性地掺混各种添加剂,氯化后制得的氯化聚氯乙烯凝胶化性能和耐热性优良,制得的PVC的BET比表面积为1.3-8m^2/g,用电分光化学分析法分析粒子表面时,碳原子和氯原子的1s键能值(eV)的峰值比「氯原子1s键能峰值*2/(碳)原子1s键能峰值」超过0.6,用水银压入法在200.0MPa测定的孔隙率为27%-40%(体积分数),微孔平均直径为0.1-0.5μ。

  • 标签: 聚氯乙烯树脂 氯化聚氯乙烯树脂 制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立体脑电图(SEEG)引导下射频术(RFTC)在局灶性癫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天津市环湖医院功能神经外科自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在SEEG引导下RFTC治疗的18例局灶性癫痫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门诊复诊或电话进行随访,采用Engel分级评估患者的疗效。结果(1)18例患者分别植入电极4~11根,平均(6.56±2.15)根;其中单侧植入6例,双侧植入12例,均准确植入预期靶点。SEEG监测显示额叶癫痫7例,颞叶癫痫8例,额颞交界区癫痫2例,颞枕交界区癫痫1例。(2)18例患者分别电极2~9根,平均(3.43±1.47)根;触点数9~42个,平均(17.38±9.20)个。过程中诱发癫痫发作1例,后发生暂时性精神症状1例,伴颅内压增高症状的脑区弥漫性水肿1例,无症状区域性脑水肿1例。并发症的总体发生率为22.2%(4/18),无永久性神经功能损害发生。(3)11例患者在RFTC治疗后癫痫复发,其中在后1个月内复发3例,在后1~3个月内复发3例,在后3~6个月内复发3例,在后6~12个月内复发2例,复发患者的发作持续时间和频率均较RFTC前明显降低。7例患者在RFTC后进一步接受开颅致痫灶切除术。患者随访5~24个月,末次随访时疗效:Engel分级Ⅰ级12例、Ⅱ级4例、Ⅲ级2例,无Ⅳ级患者。结论SEEG引导下RFTC治疗可使局灶性癫痫患者获得不同时限的癫痫发作完全缓解期,部分患者可达到癫痫发作的长期缓解。对SEEG引导下RFTC治疗后癫痫复发者,进一步行开颅致痫灶切除术仍可获良好疗效。

  • 标签: 局灶性癫痫 立体脑电图 射频热凝术 微创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颈椎间盘内化学性臭氧溶解联合物理性射频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80例,分为臭氧(A组)40例,射频+臭氧组(B组)40例。均在CT引导下经颈前血管鞘和气管鞘之间穿刺入椎间盘髓核或突出物靶点。A组每个盘内注射浓度为55μg/ml的臭氧5ml。B组盘内注射浓度55μg/ml的臭氧后再行突出物或髓核射频,采用JOA评分及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7天、90天、120天)JOA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改善,B组较A组疼痛评分显著提高。治疗后6个月,臭氧组优良率80%,臭氧+射频组优良率875%。结论CT引导下经皮射频联合臭氧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射频热凝 臭氧 颈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CT引导下射频术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2011年7月至2012年2月沅陵县中医医院疼痛科经CT引导下定位行射频术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2例结果本研究112例,经1~6个月随访,按Macnab腰腿痛手术评价标准1进行疗效评定,显效99例(88.3%),有效12例(10.7%),无效(0.08%)。显效率88.3%有效率99.1%。未出现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射频术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既能治疗突出部位,又不损伤正常椎间盘组织的安全,高效,痛苦小,并发症少,操作简单的方法,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射频热凝臭氧消融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射频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在CT导向下将穿刺针安全准确进入靶点突出物中,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温度测试后,70℃30S,80℃60S,90℃4—6分钟。突出物较大者,调整针尖位置后再做1—2个周期。结果本组患者临床疗效满意,优59例,良15例,优良率92.5%。结论CT导向下射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CT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腰椎间盘突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