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48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60例早产儿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对照组),220例早产儿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观察组),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胎龄、颅内出血、动脉导管未闭、院内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早产儿贫血、肺透明膜病、用氧、巨细胞病毒感染、产前激素使用、CPAP使用、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利尿剂使用、出生体质量≦1000g、PaO?/FiO?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胎龄、颅内出血、动脉导管未闭、院内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早产儿贫血、肺透明膜病、用氧、巨细胞病毒感染、产前激素使用、CPAP使用、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利尿剂使用、出生体质量≦1000g是影响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

  • 标签: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早产儿 影响因素
  • 简介:临床上常见的先天性肾发育不良包括多囊性、梗阻性肾发育不良以及与基因有关的肾发育异常,2 肾发育不良常见类型2.1 先天多囊性肾发育不良多囊性肾发育不良(multiple cystic hypoplastic)是一种常见的完全性肾发育不良,肾发育不良的发生是几种不同的基因缺陷

  • 标签: 分子生物学研究 发育不良分子生物学 肾发育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评价分析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2月期间惠东县人民医院儿科及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患儿82例,随机对照试验(RCT)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给予常规持续气道正压治疗;观察组41例给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氧暴露时间与机械通气时间均显著地少于对照组(t=43.302 7、21.822 6,均P<0.05);两组BPD患儿治疗前、治疗后48 h的PaO2与PaCO2值在组内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48 h的OI值均显著地低于治疗前(t=6.523 8、4.304 7,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48 h的OI值显著低于对照组(t=3.665 2,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88%比29.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13 4,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患儿能够显著地改善氧合指数,缩短氧暴露时间与机械通气时间,且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高频振荡通气 持续气道正压
  • 简介:目的对比电磁导航引导神经内镜经鼻蝶手术与传统经鼻蝶内镜手术在蝶窦气化不良垂体瘤手术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探讨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导航引导下经鼻蝶内镜手术与传统经鼻蝶内镜手术治疗的26例蝶窦气化不良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肿瘤全切除率、手术并发症、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等资料,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肿瘤全切除率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蝶窦气化不良之垂体瘤患者,导航引导下内镜经鼻蝶垂体瘤手术与传统内镜经鼻蝶手术相比,在肿瘤全切除率及住院时间方面无明显差别,但在减少术后并发症及缩短手术时间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

  • 标签: 电磁导航 垂体瘤 神经内镜 蝶窦发育不良
  • 简介:摘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是早产儿最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BP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早产儿肺发育过程停滞有关。自噬是广泛存在的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可实现某些细胞器的更新和代谢需求。新近发现,肺发育各阶段均有自噬参与;在BPD的发生过程中,自噬失衡发挥重要作用;合理调控自噬水平可有效改善肺部损伤。现就自噬在BPD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自噬 肺泡Ⅱ型上皮细胞 早产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句容市婴幼儿早期行彩色超声检查髋关节发育不良筛查,并进行统计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对儿童保健门诊的8493例6个月内的婴儿,采用Graf法超声筛查常规进行彩色超声检查婴儿双侧髋关节。其中筛查男童4366人,女童4127人,月龄1-6月,平均月龄为(3.5±1.3)个月。结果在接受检查的8493例婴儿中,筛查出髋关节发育不良267例,包括髋关节发育不良246例,其中女童207例,男童39例髋关节脱位21例,其中女童18例,男童3例;髋关节脱位女童左侧10例,右侧2例,双侧6例;男童左侧2例,双侧1例;女童多于男童。结论Graf法超声检查是筛查早期婴儿髋关节发育不良的首选方法,早期诊断也是早期治疗的关键,进而提高对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治疗效果,减轻晚期治疗的困难。

  • 标签: 超声检查筛查 婴儿髋关节发育不良 统计分析
  • 简介:摘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疾病多见于早产儿,是慢性肺损伤的一种。目前,人们对糖皮质激素用于防治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是否有效争议较大。但有研究表明给予患者局部或全身气管内滴注或吸入治疗在降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病率方面效果较好,还有研究表明归于出生7d内的患儿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降低该疾病的发生率,但考虑到近远期的不良反应,因此并未广泛推荐。针对病情严重的患儿,临床医生可结合实际情况给出生大于7d的患儿使用短疗程与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为了探讨最佳的给药方案,明确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以及用药类型在防治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方面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接下来本文综述了糖皮质激素疗法防治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进展。

  • 标签: 糖皮质激素 防治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小儿髋关节发育不良进行超声诊断,对比观察效果和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儿童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NET)ct和mri影像诊断。方法:选择本院在2020年9月-2021年4月期间所收治的12例DNET患者作为此次调查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影响学表现和实际临床特征。结果:12例DNET患者均位于幕上大脑半球皮层之内,颞叶例数为8、额叶例数为8、额叶和顶叶各为2例,其中还有6例患者连累到周围的脑白质。结论:DNET符合临床一般良性肿瘤的生物学基本特征,CT和MRI具有很大临床诊断价值。患者大脑半球皮层之内出现囊性病变,没有占位效应,肿瘤周围没有出现水肿,出现三角征以及脑回征等现象提示属于DNET诊断。

  • 标签: 儿童胚胎发育不良性 神经上皮肿瘤 CT MRI 影像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髋关节镜手术治疗轻度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回顾性研究方式统计于2020年1月至12月期间,因轻度成人髋臼发育不良而就诊于我院科室的病人进行调研,参与本次调研病人均采用髋关节镜手术治疗,本次调研共纳入29例病人。总结治疗结果。结果 经手术治疗结果证实,参与本次调研29例病人均存在盂唇损伤情况,损伤我只在髋臼前外侧,指针方向为11点至4点种方向。病人盂唇与正常者盂唇对照存在肥厚、宽大等情况,另外损伤程度较重,损伤类型以严重磨损、臼缘剥离、横断、层裂、纵裂等方式为主。其中对10病人实施了盂唇缝合术,对19例病人实施了盂唇清理术。29例参与调研病人中,10例病人股骨头软骨、髋臼均未见损伤,其中有5例病人股骨头软骨存在损伤程度,4例病人髋臼和股骨头软骨位置存在联合损伤,有10例病人存在髋臼软骨损伤疾病。结论 虽然对病人实施了随访,但随访时间有限,加之关节镜手术不能改变病人髋臼生物力学因素,而且无法消除病人髋关节局部应力集中情况,故而此治疗举措长久疗效是否确切有待考察。另外,在手术治疗中,要严格根据斌人手术适应证进行选择,对于已经存在骨关节病,且表现明显病人要慎重考虑是否进行手术治疗,而且要详细告知病人疾病情况,使病人对于手术有合理期望,充分了解手术治疗目的、效果与预后。

  • 标签: 髋关节镜 手术 轻度 成人 髋臼发育不良
  • 简介:摘要:在早产儿疾病防治中,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在损害肺功能的同时,可迅速累及多个器官和系统,危及早产儿生命及引起远期体格和智能发育障碍。目前对早产儿支气管发育不良肺的治疗尚缺乏特效的手段,需在临床工作中不断尝试并寻找合适的治疗和护理办法,改善远期生存质量和预后。本文从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病因及诊断标准出发,基于早产儿生理心理特点,总结临床经验,探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治疗和护理办法。

  • 标签: 早产儿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婴儿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超声筛查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接受检查的1068例疑似DDH婴儿为研究对象,均行超声Graft法检查,以复查、X线检查和随访6个月结果为最终确诊结果,分析超声检查结果与确诊结果的一致性。结果:1068例婴儿中有150例确诊为DDH,超声Graf法诊断结果与确诊结果一致性极好(Kappa=0.902)。超声Graf法能清晰显示婴儿盂唇、髂骨、股骨头、关节囊、髋臼窝内髂骨下缘、股骨颈骺板等结构,DDH患儿超声下可见α角、β角不同程度增加或减少。结论:超声Graft法能清晰显示婴儿髋关节解剖结构,在婴儿DDH中诊断价值较高,可作为0~6个月婴儿DDH筛查的有效方式。

  • 标签: 婴儿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是早产儿常见并发症,不利于早期肺功能发育,还会引发心血管、呼吸道、神经系统等后遗症。目前,关于BPD发病机制尚无明确定论,也有学者认为宫内感染、机械通气、肺高氧损伤会造成肺微小血管发育障碍,大量炎症因子产生,可能导致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致使患儿死亡,因此,临床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 标签: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早产儿 脐血 炎症因子
  • 简介:高体型异育银鲫(简称高背鲫),是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80年代从异育银鲫ABCD4个品系中选育出性状稳定、生长最快的D系高背型银鲫作母本、用兴国红鲤作父本,人工交配后异精雌核发育的子代。高背鲫具有个体大、生长快、抗病

  • 标签: 高背鲫 性腺发育 肝脏发育 水温 流水刺激 亲本培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扬州市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发病率及流行病学特征,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基于扬州市DDH早期筛查三级网络,用调查表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扬州市妇幼保健院行髋关节超声筛查的42~48 d婴儿检查结果及相关资料,分析扬州市DDH发病率及流行病学特征。筛查统一采用Graf髋关节超声诊断分型法,分型≥Ⅱa-者诊断为DDH。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左右侧发病率对比采用χ2检验,风险因素与DDH发病关系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婴儿8 853例。其中,男4 519例,女4 334例。诊断为DDH的婴儿有106例(1.2%)。左侧DDH发病率为0.87%(77/8 853),高于右侧0.41%(36/8 85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5.422,95%CI:3.219~9.133)及第1胎(OR=1.817,95%CI:1.169~2.823)是DDH发病的风险因素。襁褓不当、羊水量异常、合并畸形等因素因相关样本较少、且无DDH病例,无法列入统计对比。结论扬州市42~48 d婴儿DDH发病率为1.20%(106/8 853),左侧多于右侧,女性及第1胎为DDH的风险因素。

  • 标签: 流行病学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婴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关节镜技术治疗临界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合并凸轮型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临界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合并凸轮型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并随访2年以上的患者32例,男15例、女17例,年龄(36.13±8.67)岁(范围20~50岁)。术前外侧中心边缘角(lateral center-edge angle,LCEA)为22.3°±1.6°(范围20.1°~24.7°)、α角为64.1°±4.6°(范围56.0°~69.8°)。术前通过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封闭试验排除髋关节外疾病,采用髋关节镜下髋臼有限成形、盂唇缝合、头颈区充分成形、关节囊紧缩缝合术治疗。术前、术后1年、术后2年随访时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改良Harris评分(modified Harris Hip Scores,mHHS)和国际髋关节评分(International Hip Outcome Tool-12,iHOT-12)评价疗效。结果3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5 ±0.8)年(范围2.0~4.7年)。VAS评分由术前(6.07±1.56)分降低至术后1年(1.96±0.92)分、术后2年(1.86±1.01)分,手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2.64,P<0.001);mHHS评分由术前(53.87±13.04)分提高至术后1年(86.12±8.64)分、术后2年(88.71±8.15)分,手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1.70,P<0.001);iHOT-12评分由术前(40.00±7.33)分提高至术后1年(76.27±9.50)分、术后2年(78.67±10.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4.91,P<0.001)。术后α角降低至40.27°±4.52°(范围34.8°~49.7°),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4,P<0.001)。随访期间无一例需行翻修手术。结论关节镜技术治疗临界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合并凸轮型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可获得良好的短期疗效,术后2年随访期间翻修率低。

  • 标签: 关节镜检查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股骨髋臼撞击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维超声测量胎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可行性,通过四维重建虚拟现实图像显示胎儿髋臼及股骨头的空间立体结构,从而丰富Graf法超声诊断技术的测量标准,进一步佐证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诊断结果的可信度。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CT扫描三维重建模拟手术计划并预判治疗效果,分析骨盆三联截骨术治疗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7月至2017年6月采用Bernese骨盆三联截骨术治疗的大龄儿童DDH病例共12例(19髋),其中男5例(7髋),女7例(12髋);患儿年龄(11.14±1.98)岁(范围:8岁~13.33岁);12例中左侧4例,右侧1例,双侧7例。根据Tonnis分型,Ⅰ型8髋,Ⅱ型11髋;6髋0.20≤ Reimers指数(Reimers’s indexes,RI)<0.33,为髋臼发育不良,13髋0.33≤ RI<1为半脱位。患儿术前均行骨盆-双股骨全长CT扫描及三维重建,并进行模拟手术、制定手术计划,根据模拟手术所预期达到的矫形效果应用Bernese骨盆三联截骨术,并同期行股骨近端内翻去旋转截骨术。比较手术前后Sharp角、中心边缘角(center-edge angle,CEA)、RI和骶棘韧带长度的变化;应用改良Severin分类评价术后影像学效果,应用改良McKay分级评价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2例(19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57±33)min(范围:290~410 min);术中出血量(784±112)ml(范围:550~1 000 ml)。12例随访时间(34.84±8.39)个月(范围:16~48个月)。19髋的Sharp角由术前55°±3°改善至末次随访的36°±3°,同时CEA由-8°±14°改善至末次随访的22°±3°,Reimers指数由0.50±0.17改善至末次随访0.14±0.03,骶棘韧带模拟长度由(48.40±10.00)mm减小至术后的(41.60±10.47)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9髋中的12髋Shenton线不连续,随访时均恢复连续性。根据改良Severin分类,优12髋、良4髋、可3髋,优良率84%。根据改良McKay分级,优12髋、良6髋、可1髋,优良率95%。随访时2髋存在坐骨骨不连,2例患儿存在<2 ㎝的双下肢不等长。所有患儿术后均未出现股骨头缺血坏死、感染、断钉和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Bernese骨盆三联截骨术治疗大龄儿童DDH短期效果良好,在CT扫描三维重建模拟手术的辅助下可以更为精确地判断手术指征、量化操作细节并直观判断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成像,三维 截骨术 儿童 髋脱位,先天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院内18个月前婴幼儿髋关节发育进行筛查,对筛查到小于18月婴幼儿髋关节发育患儿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进行干预的临床观察结果进行研究。方法自2014年1月—2019年1月我院共进行26700例婴幼儿发育性髋髋臼发育不良筛查,对0~6个月的筛查对象采用骨科髋关节体格检查方法加B超筛查。对7~9月的筛查对象采用骨科髋关节体格检查方法加B超筛查。对10~18个月的筛查对象采用骨科髋关节体格检查方法加DR检查。B超筛查采用Graf分型筛查方法,DR筛查测量髋臼角及髋臼指数筛查,观察髋臼的及股骨头的发育是否正常及对筛查到的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患儿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采用不同的干预结果进行观察。结果筛查到的阳性率为0~6个月患儿60例(74.07%),采用念珠式吊带进行保守干预,治愈率为99.7%。7~9个月的患儿11例(2.08%),采用闭合复位蛙式可调性支具进行干预,治愈率为92%。10~18个月的患儿10例(12.34%),采用在全麻行内收肌切断闭合复位蛙式石膏外固定,对于闭合复位失败者,行切开复位关节囊成型术加蛙式石膏外固定进行干预,治愈率为80%。女性的发病率比男性高(男女比例为17.1),左髋较右髋的发病率高(10.37)。结论6个月内对婴幼儿髋关节发育进行筛查是黄金筛查及干预时段,早期筛查,早期干预可提高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治愈率。

  • 标签: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婴幼儿 筛查 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