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矿山开采作为人类获取地下资源的重要方式,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矿山开采活动也不可避免地对周围地质环境产生影响,包括土壤侵蚀、水质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这些环境问题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人类的健康产生潜在风险。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的影响,提出合理的管理和监控措施,以期实现可持续地矿山开发。

  • 标签: 矿山开采 地质环境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恶性周围神经鞘瘤是最为常见的神经源性软组织肉瘤,目前治疗方法为广泛扩大切除,辅以放、化疗。MPNST患者预后不佳,整体生存率低,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高。蛋白质组学技术是现今肿瘤研究中的热点。我们利用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及免疫组化方法,筛选并验证了与MPNST预后相关的差异蛋白:Decorin、TIMP-1、MnSOD。我们发现Decorin、TIMP1-1的高表达的MPNST患者预后良好;而MnSOD的高表达的MPNST患者预后不佳。通过后续研究,Decorin、TIMP-1、MnSOD将有望成为判断MPNST患者预后的生物标记物。

  • 标签: 周围神经 神经鞘瘤 恶性 预后 蛋白质组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气管周围淋巴管畸形的治疗方法并总结经验。方法收集2009年10月至2019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的气管周围淋巴管畸形27例患儿的相关资料。其中,男16例,女11例;中位年龄为8个月,年龄范围为4~14个月。所有患儿均接受磁共振成像检查,提示为T1像等或高信号,T2像高信号,脂肪抑制像呈高信号。根据气管周围淋巴管畸形的病变范围和临床表现将患儿分为3型:咽后壁型13例,咽侧壁型11例,完全弥漫型3例。所有患儿中,5例行单纯口服药物治疗,17例行单纯注射治疗,5例行注射+口服药物治疗。采用4级分级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Ⅰ级(差),瘤体缩小0~25%;Ⅱ级(中),瘤体缩小26%~50%;Ⅲ级(好),瘤体缩小51%~75%;Ⅳ级(优),瘤体缩小76%~100%。结果所有患儿呼吸困难的症状均明显缓解,控制了淋巴管畸形的增长;随访时间范围为1~10年,2例痊愈,25例尚在随访中。疗效Ⅰ级0例,Ⅱ级3例,Ⅲ级9例,Ⅳ级15例。Ⅲ级疗效以咽后壁型最佳,Ⅳ级疗效以咽侧壁型最佳。完全弥漫型瘤体体积减小最明显。19例出现发热,多见于接受平阳霉素注射者,体温多<38.5℃,经对症处理24 h内恢复正常。无过敏性休克、肺纤维化病例。结论早期发现淋巴管畸形对于改善患儿症状极为重要,若延迟治疗或治疗方法不正确,淋巴管畸形增大,会使患儿症状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 标签: 淋巴管畸形 平阳霉素 西罗莫司
  • 简介:1病历摘要

  • 标签:
  • 作者: 钟倩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柳州市工人医院普外一病区广西柳州545005)【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202-02肠造口术是普通外科的常见手术,是治疗患者疾病、改善生活治疗的重要措施[1]。喻德洪等[2]估计,我国目前累计肠造口者多达100余万人次,其中每年新增永久肠造口者10万余人,并还有持续增加趋势。肠造口术是将一段肠管提出腹外,将其开口与腹壁切口缝合,经该造口永久或者暂时性的排泄粪便。然而,由于患者肠造口的位置不佳,护理技能差、营养不良或肠造口用品选择不恰当等因素,常常会导致肠造口周围皮肤的并发症。Lyon在对造口患者周围皮肤问题的研究中指出,80%的造口患者经历过皮肤问题。国内研究者报道,造口周围皮炎是肠造口手术后的常见早期并发症之一,它的发生率为3.8%~26.9%[3]。表现为:皮肤红肿、糜烂、疼痛等诸多情形。本文从造口常见周围皮炎的分类及原因、预防措施、护理技能、造口底盘及附件产品的选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使护理人员能全面、准确的了解肠造口周围皮炎的相关问题,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尽量减少肠造口周围皮炎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肠造口周围常见皮炎的分类及原因1.1刺激性皮炎刺激性皮炎是造口周围皮肤最常见的并发症。刺激性皮炎的发生很多时候是由于肠造口位置选择不合适,如:设在患者低头看不见的地方或髂骨旁;开在伤口上;造口周围的皮肤很多皱褶或凹凸不平。肠造口排泄口高度不够:理想的造口高度为高出平的腹壁上1-2mm,便于排泄物的收集。造口底盘吸收水分后膨胀、与皮肤失去黏性,使得肠内容物经底盘内口边缘渗出,导致皮肤受损。1.2机械性损伤机械性损伤发生皮炎的原因主要与造口皮肤反复摩擦、受压、粘膜撕裂或剥离有关。包括:不恰当的清洁肠造口周围皮肤,造成轻微的表皮破损;使用碱性的清洁液:让皮肤的防御机能下降;使用凸面底盘、腰带时肠造口皮肤周围皮肤因受压或受剪切力作用,从而造成损伤。较硬的造口袋或衣物与造口周围皮肤长期摩擦容易造成皮肤损伤。如造口周围皮肤脆弱,且更换造口袋时采用不当方法,强行剥离或撕脱底盘,非常容易引起造口周围皮肤撕裂。1.3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多数是由造口用具选择不合适,或者是清洗皮肤的过程中未将清洗剂擦拭干净,以致引起皮肤的问题,常见脱皮、发红。常见的过敏原包括造口底盘、防漏膏、皮肤保护粉、腰带等,临床上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瞬目反射检查,探讨中频脉冲电治疗周围性面瘫愈后情况。方法测定周围性面瘫患者中频脉冲电治疗前、后瞬目反射的R1、R2、R2′。结果5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中频脉冲电治疗后瞬目反射R1、R2的潜伏期比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周围性面瘫患者通过检测瞬目反射的潜伏期,证实了中频脉冲电治疗的疗效。

  • 标签: 周围性面瘫 中频脉冲电 瞬目反射
  • 简介:早在50多年前我初到拉萨时,就注意到拉萨地区有一些黄房子。过去藏族地区的建筑物,一般都是土木结构,贵族农奴主和寺院的房子,一般都是石头砌墙,方方正正,既好看,又坚固,坚固得像座碉堡;普通老百姓的房子一般都是厚厚的土墙,即内地所说的"干打垒",虽不

  • 标签: 情歌 布达拉宫 六世达赖喇嘛 藏族地区 木刻本 藏族民歌
  • 简介:探讨外固定支架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护理。对12例股骨转子周围骨折患者施行外固定支架冶疗,其中10例施行闭合复位,2例施行切开复位,经治疗及加强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指导功能锻炼,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8~10周下床站立行走。

  • 标签: 股骨转子周围骨折 外固定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室周围脑白质软化症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脑室周围脑白质软化症的临床和MRI表现。结果11例中9例为早产儿,胎龄28~30周6例,31~34周2例,35~38周1例。临床表现肢体瘫痪9例、智力低下5例、癫痫3例。MRI表现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可见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FLAIR高信号,上述区域白质减少,侧脑室扩大及形态异常,胼胝体异常,侧裂池加深增宽。根据MR表现将PVL分为轻、中、重3度,本组属于轻、中、重度各3、6、2例。结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是早产儿脑瘫的一个主要原因,MR具有特征性表现,可清晰显示PVL的病变程度、范围。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白质软化症 脑室周围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阑尾周围脓肿Ⅰ期手术切除的指征、方法和并发症。方法对2000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36例行Ⅰ期手术治疗(阑尾切除,脓肿清除,肠粘连松解,回盲部修补)的阑尾周围脓肿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6例无围手术期死亡。发生切口感染3例,腹壁窦道形成1例。平均住院天数12.6天。结论急性阑尾周围脓肿不是Ⅰ期手术治疗的禁忌证,积极采取合适的手术方式能及早控制炎症,缩短病程。

  • 标签: 阑尾周围脓肿 手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透刺法为主配合穴位注射甲钴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将纳入的 8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 44例,采用口服激素及营养神经药物等常规治疗;针药组 44例,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透刺法配合穴位注射甲钴胺,共治疗 2个疗程;依据 H-B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症状体征量化评分分级及临床疗效进行评价 。结果:治疗后,针药组在H-B分级、症状体征量化评分、 临床疗效方面均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P< 0.05) 。结论:透刺法为主配合穴位注射甲钴胺治疗周围性面瘫取得较好疗效,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 ]针药结合 透刺 穴位注射 甲钴胺 周围性面瘫
  • 简介:目的探讨直肠癌神经周嗣浸润(PNI)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间行直肠前切除低位吻合术(Dixon)的204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标本常规石蜡切片后行苏木精-伊红染色,以肿瘤细胞浸润神经束或神经束膜判定为PNI阳性.分析PNI与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204例直肠癌患者中PIN阳性65例(31.9%).PNI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肿瘤生长方式、分化程度、肿瘤切除情况有关(P<0.05).PNI阳性组患者术后生存时间为(43.8±1.5)个月,明显短于PNI阴性组的(57.2±1.5)个月(P<0.01).PNI阳性的Ⅱ期患者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为(46.5±3.2)个月,显著低于Ⅲ期患者的(55.7±1.2)个月(P<0.05).结论PNI可作为直肠癌的预后判断指标.

  • 标签: 直肠肿瘤 神经周围浸润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手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自2003年3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5例早期手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手术情况及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感染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在术后3周内痊愈出院,术后并发切口感染1例,并发腹腔残余脓肿1例。结论早期手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可以替代传统保守疗法,而且是安全可靠。

  • 标签: 早期 手术 治疗 阑尾 脓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