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探讨赖诺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随机分成赖诺普利组(n=30,赖诺普利10mg口服1/d和卡托普利组(n=30,卡托普利25mg口服3/d),进行4周治疗,治疗前后观察血压、心电图、血糖和血脂水平。采用随机单盲组间平行对照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赖诺普利组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有效率93.4%,与对照组比较(P>0.05),两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但赖诺普利副作用发生率低。结论赖诺普利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有效和安全的药物。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赖诺普利 卡托普利
  • 简介:目前,外科手术切除仍是原发性肝癌根治术的首选方法。然而,很多肝癌患者在确诊为肝癌的时候常常由于肿瘤的大小,部位,数目,血管以及肝脏功能失代偿而不能施行手术切除。而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ablationRFA)作为一种新型的微创治疗手段,已经获得了较大的发展。近期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对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有较好的疗效。尤其是随着电极针制作技术的进步,已经用可扩展的多电极射频针取代了原来的单电极射频针,在消融范围和效果上有了质的突破。

  • 标签: 多电极射频消融 原发性肝癌 术后护理 超声引导 外科手术切除 不能手术切除
  • 简介:目的观察立体定向适形放疗对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方法21例原发性肝癌在螺旋CT定位扫描后.采用Fisher3DTPS设计治疗计划,Varian600C直线加速器实施计划,90%等剂量线包绕计划治疗体积(PTV).DT:38~48Gy/5~F/10~14D.结果:放疗后5天AFP下降,有统计学非常显著差异(P<0.001)。治疗后肝功好转,较治疗前有统计学非常显著差异(P<0.001),血象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立体定向适形放疗结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肯定.并用是一种安全的,无创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立体定向适形放疗 近期疗效 治疗后 治疗计划 无创
  • 简介: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就已开展了外科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工作.近半个世纪以来,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原发性肝癌的外科治疗有了很大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当今的肝脏外科,已不存在手术禁区,也不认为巨大肝癌不能切除.目前,全世界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外科手术切除仍是治疗肝癌的首选方法和最有效的措施.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外科治疗 肝脏外科 外科手术治疗 不能切除 大肝癌
  • 简介:原发性高血压病特别是在合并左心室肥厚、冠心病等情况下更易发生各类心律失常.且有预后的严重性。动态心电图(DCG)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高,对疾病的早期诊断、防治和估计预后有重要价值。笔者应用DCG监测79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心律失常,分析如下:

  • 标签: 心律失常 原发性高血压病 动态心电图 预后 DCG监测 DCG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EHLVH)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观察125例EHLVH者(A组)与同期125例原发性高血压左室正常者(B组)的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A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发生率66.5%),室性、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A组明显高于B组。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EHLVH者有较高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尤其是室性心律失常,提示应积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EH)、逆转左室肥厚(LVH)以降低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左室肥厚 心律失常
  • 简介:根据世界心脏联盟的调查,全球高血压患者已达6亿以上,仅中国就已超过1亿人,这些患者都面临着脑卒中和其它心血管事件的危险。美国心脏学会(AHA)在2004年底公布的《心脏病和卒中统计》显示: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已占美国总死亡人数的38%,在美国成年人中,大约有1/3患有高血压,2s%为高血压前期;更危险的是,有30%的高血压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中国医学论坛报2005,31(5):19),因此,对全人群进行高血压防治的知识教育显得很有必要。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危险因素的分析 综合征干预 美国心脏学会 高血压患者 心血管事件
  •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AFP和CA125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ELISA酶免比色法对原发性肝癌组、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脂肪肝组,其他恶性肿瘤组及正常对照组进行AFP、CA125测定。结果5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AFP>20ng/ml的阳性率为71.93%,CA125>35U/ml的阳性率为66.67%。AFP与CA125的联合应用阳性者48例,阳性率为84.21%。结论AFP和CA125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原发性肝癌诊断的阳性率。

  • 标签: AFP CA125 联合检测 原发性肝癌 诊断 ELISA酶免比色法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RNA,DNA定量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对64例原发性肝细胞癌(PHC)RNA,DNA含量进行定量分析。并对病人进行1-5.5年的随访。结果RNA指标和DNA指标对PHC的临床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3.7%和75.0%,RNA指标更敏感,双指标联合应用与临床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6.8%;DNA倍体与年龄,HCV感染密切相关(P<0.05)。与性别,AFP水平,HBsAg及瘤体大小无关;DI随组织学分级的增高而增加(P<0.05)。RNA和DNA含量与预后密切相关(P<0.01-0.05)。结论RNA,DNA含量可作为PHC诊断及判断预后的理想指标,RNA及DNA双指标同时应用优于任一单项指标。

  • 标签: 细胞 DNA含量 RNA含量 原发性肝细胞癌 相关性
  • 简介:作者将5-氟尿嘧啶(5-FU)注射于滤泡旁治疗14眼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功能良,结合适当的眼球按摩,结果治疗后眼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6年6月至1997年12月间因青光眼住院行滤过手术后1~3周内出现滤过功能良,眼压>2.74kPa(21mmHg),按摩眼球难

  • 标签: 功能不良 青光眼滤过术后 滤过手术 降眼压 球筋膜 眼球按摩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射频消融或联合肝动脉、门静脉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及复发性小肝癌的价值.方法2001年9月~2004年9月,采用经皮射频消融(percutaneousradiofrequencyablation,PRFA)方法治疗原发性小肝癌(肿瘤直径≤5cm)11例和复发性小肝癌(肿瘤直径≤3cm)13例,其中4例原发性肝癌和8例复发性肝癌结合肝动脉及门静脉栓塞化疗.结果在11例原发性小肝癌中,6例肿瘤直径≤3cm者,MRI或CT提示瘤灶完全凝固性坏死;5例肿瘤直径3~5cm者,MRI或CT提示4例肿瘤完全凝固性坏死.1、1.5、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00%、85.71%、68.57%.在13例复发性小肝癌中,单发组(7例)MRI或CT提示瘤灶完全凝固性坏死;多发组(6例)共15个瘤灶,MRI或CT提示12个瘤灶完全凝固性坏死.1、1.5、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8.89%、77.78%、64.81%.结论PRFA为原发性及复发性小肝癌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对肿瘤直径超过3cm以及复发性肝癌结合肝动脉、门静脉栓塞化疗有助于提高肿瘤坏死率,减少复发率,有效提高生存率.

  • 标签: 肝肿瘤 治疗 射频 微创
  • 简介:目的观察局部注射硫酸链霉素治疗原发性难治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常规注射用硫酸链霉素粉针剂稀释后,进行选择性三叉神经浅表神经干注射,其中第2支支配区域内疼痛者于患侧眶下孔处注射;第3支支配区域内疼痛者则注射患侧下齿槽神经干;单纯下唇部疼痛则注射患侧颏孔.隔2~3d注射1次,连续注射3次为1个疗程.疗效判定标准:治愈,1~2个疗程结束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并持续缓解>6个月;好转,1~2个疗程结束后临床症状改善、疼痛减轻、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无效,1~2个疗程结束后临床症状无改善.结果60例原发性难治性三叉神经痛患者,58例(96.6%)治愈,1例(1.7%)好转,1例(1.7%)无效,总有效率为98.3%.治疗期间及治疗后60例患者均无听觉损害症状以及体征,经眶下孔及颏孔注射者,注射1~2次后局部出现红、肿、痛甚至淤斑,治疗后1个月自行消失.结论局部注射硫酸链霉素治疗原发性难治性三叉神经痛,操作简便、安全,临床症状缓解时间长,可重复注射,疗效好且经济实用.

  • 标签: 硫酸链霉素 药物治疗 原发性难治性三叉神经痛 利多卡因
  • 简介:患者,男,65岁,1995年12月初出现不明原因的颜面、手足肿胀,伴体表蚁走感。一月后蚁走感消失,但肿胀加重,并出现躯体肿胀感,声音变调.步态不稳,反应迟钝,听力和视力明显减退,嗜睡,乏力。于1996年3月4日收住院。追述病史.该患者头晕、耳鸣、听力和视力减退等已长达10年之久,并呈进行性加重。曾多次就诊,均认为是老年退行性变化,给予对症处理,效果不佳。近3年皮肤粗糙,脱屑多,反复出现足跟皲裂、指(趾)甲松脆、便秘、口干、眼干、饮水量多、怕冷、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既往患过中毒性痢疾、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 标签: 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症 肿胀 患者 飞行员 头晕 记忆力减退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超声波导向射频毁损联合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应用彩超引导下对1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射频毁损联合瘤内无水酒精治疗和对103例肝癌患者进行射频治疗.比较观察该法治疗组与单纯射频治疗组治疗前后肿瘤大小、血供变化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该法治疗组与单纯射频治疗组术后肿瘤血供消失和减少率分别为96.1%和67.9%;3个月复查彩超肿瘤缩小25%以上者分别为89.2%和81.5%.结论:射频毁损联合无水酒精注射是一种有效治疗肝癌的新方法.同时,彩超为实时观察肝癌血供状态、声像图变化提供重要依据,在指导治疗和判定疗效方面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联合 彩超引导 原发性肝癌 射频毁损 无水酒精注射治疗 射频治疗
  • 简介:原发性肝癌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病程短、进展迅速、中位生存时间3。6个月。由于肝癌往往是在肝炎后肝硬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合并有门脉高压、脾肿大、脾功能亢进等并发症。90%以上发现时已失去手术机会,同时也给介入治疗带来困难。故探索新的疗法极为重要,我们在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17ACE)的同时给予脾动脉灌注化疗及部分栓塞术(PSE),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

  • 标签: 双介入疗法 原发性肝癌 脾功能亢进 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 化学治疗
  • 简介: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l,TGF-β1)是原发性肝癌的肿瘤标志物之一,本文通过原发性肝癌手术前后TGF-β1水平的变化来探讨评价肝癌的手术疗效的指标.

  • 标签: 肝肿瘤 转化生长因子Β 肝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