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急救护理干预应用于急诊严重创伤患者的效果 。 方法 :将我院 77 例急诊科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干预方法,分成两组,分析不同方法的实际应用效果 。 结果 :观察组患者接受规范化护理指导,患者分诊、急救与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更低,同时,总体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 )。 结论 :急救护理干预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有利于为患者提供更积极有效的救治和护理,提高急诊工作有效性 。

  • 标签: 急诊 急救 规范护理 严重创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护理中综合护理模式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01月至2020年01月收治的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6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急诊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急诊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急诊抢救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急诊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护理中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缩短患者急诊救治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严重创伤性休克 急诊护理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比传统手术疗法与 PPH手术疗法治疗严重痔疮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通过选取本院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1 月收治的 80 例 严重痔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以随机平均法分成两组。 对照组行 传统手术疗法,观察组行 PPH手术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手术相关指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 ( P 〈 0.05 )。 结论 PPH手术疗法治疗严重痔疮, 可有效减少手术时间,增加手术安全性,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 。

  • 标签: 传统手术疗法 PPH手术疗法 严重痔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流程管理在严重多发骨折损伤控制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严重多发骨折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模式急救,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流程管理,观察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生命支撑所需时间、术前准备时间、交接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生命支撑所需时间、术前准备时间、交接时间、抢救时间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重多发骨折损伤中实施护理流程管理,能有效缩短患者救治时间,提升患者抢救率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应用推广。

  • 标签: 护理流程管理 多发骨折损伤 抢救成功率 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杨劼 马奎 刘煜凡 张翠萍 邹祖鹏 杨思明 付小兵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1-22
  • 出处:《中华创伤杂志》 2020年第10期
  • 机构: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创新研究部创伤修复与组织再生研究中心,全军创伤修复与组织再生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48;解放军医学院,北京 100853,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创新研究部创伤修复与组织再生研究中心,全军创伤修复与组织再生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48,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皮肤科,北京 100048,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创新研究部创伤修复与组织再生研究中心,全军创伤修复与组织再生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48;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皮肤科,北京 100048;解放军医学院,北京 100853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严重切割伤导致脑水肿的程度以及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90只雌性C57L小鼠,使用手术刀片制备小鼠腹部严重切割伤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0只)、切割伤组(20只)、白细胞介素-6抗体(IL-6-AB)伤前使用组(切割伤前18 h使用,15只)、IL-6-AB伤后使用组(切割伤后1 h使用,15只)和UC-MSCs组(20只)。检测脑组织含水量。ELISA法检测脑组织IL-6变化趋势,Western blot检测水通道蛋白(AQP-4)表达变化。结果大脑组织含水量检测证实,与对照组[(77.1±2.4)%]比较,切割伤组脑组织含水量显著增高[(81.5±1.8)%](P<0.05)。与切割伤组比较,UC-MSCs组[(76.8±2.4)%]及IL-6-AB伤前使用组[(76.2±2.9)%]脑组织含水量均显著降低(P<0.05),但IL-6-AB伤后使用组[(82.4±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法检测发现,与对照组[(10.3±0.3)pg/ml]比较,切割伤组[(16.6±1.3)pg/ml]脑皮质IL-6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切割伤组比较,UC-MSCs组[(10.7±0.6)pg/ml]及IL-6-AB伤前使用组[(10.1±0.4)pg/ml]脑皮质IL-6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均<0.01),而IL-6-AB伤后使用组[(14.9±1.2)p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发现,与对照组比较(1.0±0.1),切割伤组(2.4±0.5)脑皮质AQP-4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1);与切割伤组比较,UC-MSCs组(1.2±0.3)及IL-6-AB伤前使用组(1.0±0.1)脑皮质AQP-4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均<0.01),但IL-6-AB伤后使用组(2.3±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切割伤可升高小鼠脑内IL-6及AQP-4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脑组织含水量,最终导致脑水肿的形成,而使用UC-MSCs可以抑制上述反应从而防治脑水肿的形成。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脑水肿 切割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医院内创伤中心模式救治严重创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国内6家综合医院的创伤中心收治的1 248例严重创伤患者资料。男987例,女261例;年龄(50.4±15.4)岁;致伤原因:交通伤622例,高处坠落伤357例,刀刺伤62例,其他伤(重物砸伤、摔伤)207例;患者入院损伤严重程度评分为(24.9±8.5)分;Glasgow昏迷评分为(12.6±3.6)分。均采用综合医院内部创伤中心模式的多学科诊疗对患者进行科学、规范的救治。统计患者入院30 d内死亡病例数、病死率及死亡原因。结果所有患者均得以有效救治,患者入院30 d内死亡101例,病死率为8.1%。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重度颅脑损伤(56例)、失血性休克(26例)、多器官衰竭(11例),其他(8例)。结论我国创伤中心的建立弥补了大型综合医院分科过细对严重创伤及多发伤患者治疗的欠缺,为大型综合医院救治严重创伤及多发伤患者提供了一种可推广模式。

  • 标签: 多处创伤 损伤严重度评分 治疗结果 多学科诊疗 救治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一种使用髓内钉固定尺骨、克氏针交叉固定桡骨治疗儿童严重移位的尺桡骨远端移行区骨折的方法。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科治疗11例严重移位的尺桡骨远端移行区骨折患者(排除尺桡骨干、远端及骨骺骨折病例)。手术均在C臂机透视下闭合复位,以髓内钉固定尺骨远端骨折端、克氏针避开骺板交叉固定桡骨远端骨折端,术后用长臂屈肘位管型石膏固定4~6周。平均随访时间为12个月(6~15个月)。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折愈合,桡骨平均12周(11~16周),尺骨平均10周(9~13周)。所有骨折复位均良好,内固定物位置满意,固定牢固,均未损伤骨骺,随访期间未发现有内固定物移位、断裂及钉道的感染。所有患儿骨折端未发现有畸形愈合、延迟愈合、不愈合及前臂、腕关节活动受限、骨骺损伤等并发症。结论髓内钉固定尺骨联合交叉克氏针固定桡骨治疗儿童严重移位的尺桡骨远端移行区骨折,不固定骨骺,效果可靠,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微创且有效的手术方法。

  • 标签: 骨折 儿童 尺骨髓内针 桡骨克氏针
  • 简介:摘要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TA)是指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进行性非特异性炎症,病变多见于主动脉弓及其分支,肺动脉及冠状动脉亦常受累。对于累及肺动脉多以狭窄为其主要表现,可出现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目前经皮腔内血管介入技术是其治疗的一条新的途径,但一侧完全闭塞,另外一侧严重狭窄治疗难度高,风险大,需要恰当的治疗策略才能尽量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现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近期成功救治的1例大动脉炎引起左侧肺动脉完全闭塞,右侧肺动脉严重狭窄的患者治疗策略报道如下,以期提高对此类患者治疗的成功率。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肝移植术后早期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ESNC)情况和相关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12月309例接受肝移植患儿临床资料。术后早期(肝移植术后1个月内)发生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15例(4.8%,15/309),男性7例,女性8例,年龄6~46个月。原发病胆道闭锁12例,爆发性肝功能衰竭1例,尼曼-皮克病A型1例,Alagille综合征1例。分析患儿神经系统并发症原因以及预后。结果15例患儿肝移植术后发生ESNC平均时间为10.7(0~28)d。12例患儿发生肝移植术后脑病,其中2例合并癫痫。其中4例为严重感染引起,4例为心功能衰竭合并呼吸功能衰竭导致缺血缺氧性脑病,2例为移植肝功能衰竭所致,1例为颅内感染,1例因严重脑肿胀最终导致脑死亡。3例发生癫痫,其中2例为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的神经毒性,1例患儿是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术后发生ESNC患儿死亡3例,其中1例脑死亡,1例严重心功能衰竭死亡,1例严重感染死亡。结论儿童肝移植术后ESNC发生率为4.8%,严重影响患儿远期预后。感染、心功能不全、药物毒性等导致ESNC,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预防ESNC。

  • 标签: 肝移植 儿童 神经并发症 早期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青年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其危险因素及病因的关系 。 方法: 抽取 本院中 2018 年 9 月至 2019 年 10 月间接收的 80 例青年脑梗死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并作为测验对象,运用数字随机法进行分组,女性患者为对照组,例数为 35 ,男性患者为实验组,例数为 45 。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血压和医治前后的神经缺损评估。 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 标签: 青年脑梗死 严重程度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常规和优质骨科护理干预对照结果 。 方法 : 选取院内 2018 年 4 月~ 2019 年 4 月收治的 94 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数字方法将患者分组研究,对比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骨科护理干预 。 结果 : 观察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比组( P < 0.05 )。 结论 : 在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护理工作中,优质骨科护理干预开展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工作质量,值得推广 。

  • 标签: 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 优质骨科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心力衰竭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60例心力衰竭(HF)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作为HF组,依据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将HF组分为心功能Ⅱ级(24例)、Ⅲ级(20例)、Ⅳ级(16例),纳入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通过自动生化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纳入患者RDW水平,并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RDW与心力衰竭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HF组LVEF水平低于对照组,LVEDd、RDW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RDW水平评估HF发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57,敏感度为83.00% ,特异度为79.30%;NYHA Ⅳ级患者LVEF水平低于NYHAⅡ级、Ⅲ级患者,LVEDd、RDW水平高于NYHAⅡ级、Ⅲ级患者(P<0.05);NYHA Ⅲ级患者LVEF水平低于NYHAⅡ级患者,LVEDd、RDW水平高于NYHAⅡ级患者(P<0.05);RDW与LVEDd水平呈现正相关(r=0.598,P<0.05);RDW与LVEF水平呈现负相关(r=-0.643,P<0.05)。结论RDW与HF严重程度密切相关,RDW随急性心力衰竭程度加重而升高,有助于HF患者严重程度的评估。

  • 标签: 心力衰竭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相关性
  • 简介:摘要创伤性脑损伤是导致儿童死亡和残疾的重要原因。2019年3月Pediatr Crit Care Med发表了"儿童严重创伤性脑损伤治疗指南第三版",该指南从严重创伤性脑损伤患儿的监测、颅内压与脑灌注压治疗阈值、治疗等3方面做出了相关推荐和建议。本文就该指南进行简单解读,以期对临床治疗儿童严重创伤性脑损伤提供相关帮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严重创伤致失血性休克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6月 ~2019年 6月收治的 60例严重创伤致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预见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预见性护理的 30例 观察组患者相较于常规护理的 30例 对照组患者而言,其在急诊抢救后的存活率更高,抢救时间也要更短,并发症发病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在严重创伤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实施预见性护理手段,不仅能够确保患者抢救后的存活率,降低抢救操作的时间,提升抢救工作的效率,同时还能够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出现,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严重创伤 失血性休克 患者护理
  • 作者: 王迎迎 吴超 肖霞 王聪慧 王营 王赓 肖艳 郭丽 任丽丽 王健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20年第03期
  • 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 100730;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 国家卫生健康委病原系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呼吸道疾病病原组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730,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呼吸道疾病病原组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730,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 100730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针对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冠状病毒2(SARS-CoV-2)的单克隆抗体,用于抗原诊断。方法收集分泌抗SARS-Co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上清液,并用Western blot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单克隆抗体与SARS-CoV-2 N蛋白之间的反应。通过免疫荧光,检测单克隆抗体与Vero细胞培养物中SARS-CoV-2的反应性。结果从杂交瘤细胞中获得了两种单克隆抗体,分别称为A1和A2。它们都可以与SARS-CoV-2 N蛋白发生反应,而A2也可以识别SARS-CoV N蛋白。这些单克隆抗体可用于ELISA和免疫荧光实验。结论获得了2种针对SARS-CoV-2 N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为发展SARS-CoV-2抗原检测方法提供了基础。

  • 标签: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核衣壳蛋白 单克隆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免疫荧光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护理风险分析及护理安全对策。方法 :以我院于 2018年 10 月~ 2019年 10 月收治的 60例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例单双号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数量均为 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研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死亡率、抢救成功率指标比较,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 P< 0.05),护理满意度指标比较,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护理风险与护理人员年龄、法律意识、护患沟通、护理记录、护理制度及综合素质均有一定联系,数据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护理过程中需要提高抢救速度,加强医患沟通,对患者病情实施准确评估,通过上述护理安全对策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严重创伤性休克 急诊护理风险 护理安全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酸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21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210例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分为轻型卒中组和中-重型卒中组;参照改良Rankin量表(the 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各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结果,探究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及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21.10±75.07) μmol/L比(290.10±68.43) μmol/L,P<0.05];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随着尿酸水平的升高而增加;中-重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尿酸水平均高于轻型脑卒中患者[(338.60±76.09) μmol/L比(298.67±67.77) μmol/L, P<0.05];预后不良组尿酸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363.44±82.53) μmol/L比(301.65±59.61) μmol/L,P<0.05],尿酸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OR=2.013,95%CI:(2.007~2.019)]。结论尿酸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及预后的危险因素,其水平在不同严重程度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间具有差异性。

  • 标签: 尿酸 缺血性脑卒中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 改良Rankin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严重烫伤大鼠早期胰岛素分泌功能变化情况并探讨其信号转导机制。方法将24只7周龄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假伤组、假伤+BPV(HOpic)组、单纯烫伤组和烫伤+BPV(HOpic)组,每组6只。单纯烫伤组、烫伤+BPV(HOpic)组大鼠在94 ℃热水中浸浴腹部6 s、背部12 s,造成50%体表总面积Ⅲ度烫伤;单纯假伤组、假伤+BPV(HOpic)组大鼠在37 ℃温水中浸浴腹部6 s、背部12 s,模拟致伤。伤后0(即刻)~2 d,烫伤+BPV(HOpic)组、假伤+BPV(HOpic)组大鼠每天一次性腹腔注射0.5 mg/mL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增强剂BPV(HOpic)溶液0.6 mg/kg,单纯烫伤组、单纯假伤组大鼠每天一次性腹腔注射等体积二甲基亚砜。伤后72 h,剪尾法取大鼠尾血,用血糖仪测定空腹血糖;取大鼠胰腺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胰岛组织病理学表现,透射电镜观察胰岛β细胞超微结构以计数每10微米细胞膜上锚接胰岛素颗粒并计算胰岛素空泡占比,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胰腺PI3K/Akt信号通路中Akt磷酸化水平。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检验。结果(1)伤后72 h,单纯假伤组与假伤+BPV(HOpic)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均正常且相近(P>0.05),与该2组比较,单纯烫伤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显著升高(P<0.01),烫伤+BPV(HOpic)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没有明显变化(P>0.05)。与单纯烫伤组比较,烫伤+BPV(HOpic)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显著降低(P<0.01)。(2)伤后72 h,单纯假伤组与假伤+BPV(HOpic)组大鼠胰岛形态完整且胰岛细胞排列整齐,与该2组比较,单纯烫伤组大鼠胰岛形态不完整,胰岛内空泡样变多见,细胞排列不规则,部分胰岛β细胞胞质淡染或透亮;烫伤+BPV(HOpic)组大鼠胰岛形态变化不明显。与单纯烫伤组比较,烫伤+BPV(HOpic)组大鼠胰岛形状较为完整,胰岛内空泡样变较少,细胞排列较规则,胰岛β细胞胞质淡染或透亮较少。(3)伤后72 h,单纯假伤组与假伤+BPV(HOpic)组大鼠胰岛β细胞中每10微米细胞膜上锚接胰岛素颗粒数和胰岛素空泡占比均相近(P>0.05),与该2组比较,单纯烫伤组大鼠胰岛β细胞中每10微米细胞膜上锚接胰岛素颗粒数显著减少(P<0.01),胰岛素空泡占比显著增加(P<0.01);烫伤+BPV(HOpic)组大鼠胰岛β细胞中每10微米细胞膜上锚接胰岛素颗粒数明显减少(P<0.05),胰岛素空泡占比没有明显变化(P>0.05)。与单纯烫伤组比较,烫伤+BPV(HOpic)组大鼠胰岛β细胞中每10微米细胞膜上锚接胰岛素颗粒数显著增多(P<0.01),胰岛素空泡占比显著减少(P<0.01)。(4)伤后72 h,单纯假伤组、假伤+BPV(HOpic)组、单纯烫伤组、烫伤+BPV(HOpic)组大鼠胰腺Akt磷酸化水平分别为0.91±0.03、0.98±0.03、0.78±0.08、0.87±0.08。与单纯假伤组比较,假伤+BPV(HOpic)组大鼠胰腺Akt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P<0.05),单纯烫伤组大鼠胰腺Akt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1),烫伤+BPV(HOpic)组大鼠胰腺Akt磷酸化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与假伤+BPV(HOpic)组比较,单纯烫伤组与烫伤+BPV(HOpic)组大鼠胰腺Akt磷酸化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与单纯烫伤组比较,烫伤+BPV(HOpic)组大鼠胰腺Akt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严重烫伤大鼠早期胰腺PI3K/Akt信号通路活性降低,胰岛素分泌功能下降;提高胰腺PI3K/Akt信号通路活性可以改善早期胰岛素分泌功能,恢复血糖生理水平。

  • 标签: 烧伤 胰岛素 胰腺 血糖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BPV(HO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