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102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每组34例患者。药物治疗组患者采取药物治疗,高压氧治疗组采取高压氧治疗,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组结合药物治疗组和高压氧治疗组的方法同时使用。比较3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药物治疗组总有效率为38.23%;高压氧治疗组总有效率为44.12%;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24%。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药物治疗组和高压氧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突发性耳聋 高压氧配合药物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3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2009年1月~2013年11月以不同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资料完整患者67例,分别应用解剖型钢板固定31例,双极人工股骨头(ABFH)内固定36例,二种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结果二组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0个月)。二组术式的优良率分别为86.11%和77.42%,ABFH置换组与解剖型钢板固定组间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宜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固定,手术固定牢固,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

  • 标签: 老年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 解剖型钢板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髌骨骨折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120例髌骨骨折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三组,采取三种不同内固定治疗方法来进行临床治疗,比较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完善有关资料的记录工作。结果采取对照内固定治疗后,三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比较其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结论对于髌骨骨折的内固定治疗,提高患者预后膝关节功能是关键,因此通过本组探究显示,采取克氏针加张力带钢丝内固定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髌骨骨折 内固定治疗 方法选择 探究分析
  • 简介:在其它桑园管理措施一致的前提下于12月底至翌年1月初伐条,可适当提高原蚕的4龄起蚕结茧率、虫蛹统一生命率和茧质及产卵量,显著提高良卵率及实用孵化率。综合考虑桑叶的产质量,生产中可推荐采用本方法。

  • 标签: 桑树管理 春伐桑园 剪伐时间 种茧育
  • 简介: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测定6个麦胚含量的馒头中主要风味成分。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麦胚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建立麦胚馒头香气质量评价模型。用该模型对6种馒头香气质量进行评价,通过感官评价法对模型评价结果进行检验,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表明本研究构建的评价模型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香气品质进行评价。

  • 标签: 馒头 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 主成分分析 香气质量
  • 简介:目的通过对乳腺微小肿块(直径<1cm)超声不同定位方法的比较,寻求适合的术前超声定位方法。方法选择我院60例女性乳腺微小肿块患者,分成3组,分别经超声体表定位、超声引导下亚甲蓝(美蓝)注射定位及细针穿刺定位3种不同方法术前定位后,行乳腺肿块切除术,对术中找到肿块的时间(多个肿块为找到第1个肿块的时间)、出血量(多个肿块为平均出血量)及切除组织与肿块重量的比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单一良性肿块,细针穿刺定位找到病灶的时间为(2.1±1.7)min,出血量为(10.2±3.8)mL;经皮肤体表定位找到病灶的时间为(5.6±3.2)min,出血量为(18.1±4.8)mL;亚甲蓝定位找到病灶的时间为(4.0±2.8)min,出血量为(14.0±4.6)mL。结论乳腺微小肿块术前行超声定位是简单准确的方法,能准确标明肿块的深度和位置,节省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其中细针穿刺定位最精准,术中寻找到肿块的时间最短,出血量最少,但价格昂贵;体表定位最简便,尤其适合多病灶定位,但当乳房过大或乳腺较松弛时易发生偏移而导致术中找到肿块的时间过长;亚甲蓝染色定位较准确,但易弥散,时间和注射剂量是关键。

  • 标签: 乳腺 微小肿块 超声定位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人工流产术后在不同时期纺织宫内节育器的效果。方法把人工流产术后上环的患者分为2组,一组为人工流产术后立即上环者,一组为人流术后1月上环者,兑100例患者术后情况进行随访和分析。结果人工流产术后立即上环产生不良反应明显高于人工流产术后1月者。结论人工流产术后防止宫内节育器的时间,应是术后1月第一次月经干净后3-7天内。

  • 标签: 人工流产术 时间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截肢患者整个围术期不同的心理护理特征。方法针对2008年一2010年我院18例截肢患者采取相应的心理措施.结果患者保持乐观、开朗、有足够信心面对疾病,积极配合手术治疗。结论本文通过分析比较骨科截肢术前、术后心理护理不同方法,系统的介绍骨科截肢病人心理护理的方法以及重要性,为骨科截肢病人的心理护理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标签: 截肢术 心理护理 术前 术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有效活动是提高品德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有效的活动?笔者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一、活动的双重意义在2011年版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活动性基本理念是这样描述的:"课程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

  • 标签: 课程标准 设计策略 品德 题材 教学质量 内容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2年12月间入我院进行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行传统经腹手术,研究组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对比两组手术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发热率、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清扫淋巴个数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临床效果优于传统经腹手术,但是需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

  • 标签: 经腹手术 腹腔镜手术 子宫内膜癌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在静脉输液过程中不同排气方法的排气效果。方法选取近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40例患者,以上患者在我院进行治疗时均需进行静脉输液,并且在输液过程中均需进行按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对照Ⅰ组、对照Ⅱ组,每组80例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实验组成员采用改良后的排气方法,对照组成员采用两种不同的常规排气方法,通过比较整个排气过程的用时,一次排气的成功率,平均液体的损失量,患者的满意程度评价三种排气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排气用时,药液的损失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一次排气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静脉输液 排气方法 比较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新式剖宫产术式与传统剖宫产术式对受术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二次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新式剖宫产在首次手术时具有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其术后粘连严重,再次剖宫产手术时,在进腹时间、取胎时间、术中出血量、组织损伤等方面不如传统剖宫产术式,但在术后恢复、切口外观及住院时间优于传统剖宫产术式。结论首次剖宫产术式在不同程度为二次剖宫产术带来影响,所以必须权衡利弊谨慎选择首次剖宫产术式以减少对受术者的近远期影响。

  • 标签: 再次剖宫产 新式剖宫产 术后粘连
  • 简介:从如何解读生命入手,系统梳理了中西古代及后现代范式的生命观,试图从各家对生命的解读中探寻当代生命教育内容的框架,为开展生命教育提供思路。

  • 标签: 生命内涵 当代生命教育 框架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肝内胆管结石再次手术不同术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我院从2008年5月~2011年5月间,收治的100例肝内胆管结石再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他们分为A、B组,A组患者的手术方式为病变肝叶或者肝段切除手术,B组为无肝叶或者肝段切除手术。仔细比较这两组患者在手术后的结石结石残余率。结果A组患者的结石再次发生率为12%,B组患者为66%,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以上实验,可知包含病变肝叶或者肝段的切除手术可以显著降低手术后肝内胆管的结石残余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肝内胆管结石 包含病变肝叶或者肝段的切除手术 疗效比较 结石残余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与高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间的关系。方法将我院在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80例高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A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B组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认知功能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术后1d及术后3d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3小时、术后6小时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腰硬联合麻醉相比,全麻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更高,对于高龄手术患者,临床上应当尽量少用全身麻醉,以减少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 标签: 认知功能障碍 高龄患者 手术 麻醉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高血压病人的心脏构型、危险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入选我院2012年5-6月份收治的高血压病人191例,入院后统计其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合并疾病,并作心脏超声检查观察心脏的结构及功能改变。结果心脏超声表现为左房增大病人为87例(45.5%),心脏结构正常为75例(39.3%),表现为左室心肌肥厚为17例(8.9%),左室扩大12例(6.2%)。心脏超声正常病人表现为心脏顺应性减低,而超声表现为左房增大及左室心肌肥厚常出现舒张功能不全,左室扩大常出现收缩功能不全。糖尿病病人左房增大例数增多,但未达统计学意义。左室心肌肥厚与心肌梗死有明显关系(P<0.05)。而左室扩张与性别(P<0.01)及病程有关(P<0.05)。结论高血压病人左房增大常见,伴舒张功能不全,而左室心肌肥厚、左室扩大少见,但左室扩大常出现收缩功能不全射血分数(EF)<50%。应积极控制糖尿病,冠心病等,预防心功能不全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 标签: 高血压 构型 左房 左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闭合复位与开放复位内固定术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效果,探讨其护理方法及重点,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90例单侧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开放复位内固定术后疼痛,脂肪栓塞及深静脉栓塞等临床资料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两组在术后疼痛,卧床时间,髋关节活动度,肺部感染发生率上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栓塞及深静脉栓塞无明显差异。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患者护理难度小,护理依从性好,护理重点更加专科化。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闭合复位 开放复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8月到2013年5月收治的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患者每晚服用20mg辛伐他汀,治疗组40例患者每晚服用40mg辛伐他汀,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肾功能、肝功能、血脂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后,LDL、TC显著下降,HDL升高。治疗组血脂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40mg剂量辛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治疗,安全有效,可使患者达到理想的调脂水平,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不同剂量 辛伐他汀 老年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