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悬液治疗小儿急性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小儿急性喉炎患者88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44例行地塞米松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44例行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悬液治疗,比较两组病症改善时间、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病症(呼吸困难、喉鸣、声音嘶哑、咳嗽)改善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悬液治疗小儿急性喉炎的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临床病症,具有较高安全性。

  • 标签: 雾化吸入 布地奈德混悬液 急性喉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布地奈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吸入激素组、全身激素组及对照组,三组基础药物相同,对三组的呼吸困难评分、动脉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检查进行评价。结果布地奈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组于治疗后7天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及肺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反应少于全身激素组。结论布地奈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明显,且副作用小。

  • 标签: 布地奈德混悬液 雾化吸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吲哚美辛栓与布洛芬悬液治疗儿童发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60例发热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布洛芬悬液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吲哚美辛栓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相较于采取布洛芬悬液治疗,利用吲哚美辛栓进行治疗可以更好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和生活水平,进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帮助患者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帮助患者降低由于疾病所带来的一定程度的疼痛,从而帮助患者可以更好的恢复身体健康,因此值得被推广。

  • 标签: 吲哚美辛栓 布洛芬 儿童 发热 临床表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咽拭子培养淋球菌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普遍,但阳性率偏低,本文尝试探索提高阳性率的简易方法。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期间在本科进行咽拭子淋球菌培养的37份标本,用四种抗浓度不同的TM平板同时培养,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分析表明,四种抗浓度提高一倍,阳性率虽然无明显增加,但杂菌明显受抑制,更加容易找到疑似淋球菌菌落,在性病门诊中有一定应用价值。

  • 标签: 咽拭子 淋球菌培养 四种混抗 浓度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常规标本临检前匀静置时间对检验结果造成的影响。方法: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的260例受检者血液标本,作为质控组;同期经血库中抽取260例受检者血液标本,作为标准组;观察两组血常规标本临检前匀静置不同时间检验结果的差异。结果:①血常规标本临检前匀静置0min、10min、30min,两组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比较,P<0.05。结论:血常规标本临检前匀静置时间更长,对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检验结果的影响更大。

  • 标签: 血常规标本 临检前 混匀静置时间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悬液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1年5月在我院儿科治疗的肺炎患儿86例,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3)。对照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悬液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雾化吸入 布地奈德混悬液 小儿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在小儿高热治疗中布洛芬悬液与对乙酰氨基酚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用来我院治疗的患者共计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性原则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其中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对乙酰氨基酚来治疗,实验组的患者采用布洛芬悬液治疗。半个月后,评分患者的退烧速度,对比两个小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半个月后,实验组的患者退烧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布洛芬混悬液 小儿高热 对乙酰氨基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布地奈德悬液治疗咽炎合并声带水肿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择2022年1月~6月我院咽炎合并声带水肿患者72例,并分组,每组36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布地奈德悬液,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布地奈德悬液用于声带水肿合并咽炎的治疗中,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促进患者痊愈,可推广应用。

  • 标签: 布地奈德混悬液 咽炎 声带水肿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常规标本在临检前匀静置时间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为了更好的提升血常规标本的检验准确性,研究将本院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在本院进行体检的30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期间采集研究对象的外周静脉血,并对体检者的血液标本进行血常规检测,检测前,需对血常规标本进行匀静置,将静置时间作为本次的对比项,时间分别设立10min、0.5h、1h、2h、3h、5h,比较在不同匀静置时间下的各项数据。结果:在比较后发现,匀静置10min、0.5h、1h、2h、3h、5h下的RBC、Hb、HCT、Lym%之间的对比数值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而PLT、Neu%、WBC等数值之间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血常规标本的临检前,其检测结果受到了匀静置时间的影响,不可以过长或过短,因此需合理控制检测时间,提升血常规标本的准确性。

  • 标签: 血常规标本 混匀静置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标本临检前匀静置时间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从2021~02至2022~02这一年中,于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随机选取69例进行研究,分别检验临检前匀静置10min、0.5h、1h及2h的血常规指标。结果:患者的WBC、RBC、Hb及HCT指标,静置10min、0.5h、1h及2h的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的PLT指标,随着静置时间延长而升高,P<0.05,但在1h与2h时指标差异不大,P>0.05。结论:血常规标本临检前匀静置时间,对检验结果具有一定的影响,建议临床合理控制静置时间,保障检验结果的准确、有效。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临检 混匀静置时间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常规标本检验结果是否会因为临检前匀静置时间而受到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10月体检者160例,都实施血常规检查,比较和分析静置时间不同下血常规指标。结果:在静置时间低于0.5h时,各方面的结果并没有明显差异(P

  • 标签: 检验结果 混匀静置时间 影响分析 血常规
  • 简介:摘要:血液常规是指通过分析被检查者血液中的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分布对疾病进行诊断和分析。血液常规检查是诊断某些疾病的一种手段,也是辅助医生的主要诊断方法,使他们能够初步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在常规的临床血液检测中,检测结果往往有一定的误差根据相关信息,定期验血结果有许多影响结果的因素,包括血液休息时间、患者情绪、采血方法、环境变化和采血位置等。为了减少血常规检测结果的误差,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尽可能消除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因素,确保血常规检测标准。尽量避免错误,提高常规血液检测的准确性,以便以后实施相应的治疗和护理。

  • 标签: 血常规标本临检 混匀静置时间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鼻腔冲洗联合布地奈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过敏性鼻炎效果。方法:选取60例诊断为鼻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对照组给予鼻腔冲洗干预,研究组还加入比地奈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及73.33%;研究组的白细胞介素-6等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结论:过敏性鼻炎临床治疗中采取鼻腔冲洗联合布地奈德悬液雾化吸入方案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荐使用。

  • 标签: []过敏性鼻炎 鼻腔冲洗 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旨在探讨在治疗小儿高热过程中,采用布洛芬悬液联合对乙酰氨基酚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在我院接收的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间的小儿高热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性的原则分为两组,并分别施以不同的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布洛芬悬液进行治疗干预,而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对乙酰氨基酚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包括临床疗效、用药后体温、症状恢复时间等指标。结果显示研究组表现更为理想(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进行分析,组间差距较小(P>0.05)。结论指出,在治疗小儿高热过程中,采用布洛芬悬液联合对乙酰氨基酚能够快速为患儿降温,且不良反应风险较小,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 标签: 布洛芬混悬液 对乙酰氨基酚 小儿高热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分析血常规标本临检前匀静置时间对检验结果的影响。通过对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期间收集的80例患者的血常规标本进行处理,观察不同静置时间下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和血小板计数(PLT)等指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静置时间对血常规检验结果具有显著影响,不同静置时间组别间的检验指标存在显著差异。静置时间过长或过短都可能导致检验结果的不准确性和不稳定性。因此,优化血常规标本的处理流程,选择适当的匀静置时间,对于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为临床实践中血常规标本的处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混匀静置时间 红细胞计数 白细胞计数 血红蛋白 血小板计数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血常规标本临检前匀静置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研究者所在医院检验科提供的样本进行研究,共计收集100例自愿参与研究者的血常规标本,检验时间为2023年11月~2024年1月。将每份样本分为4份,临检前分别匀静置10 min、30 min、1 h、2 h。比较不同静置时间样本的血常规检测结果差异。结果 血小板计数中,静置1 h、2 h的样本水平高于静置10 min、30 min样本(P<0.05);中性粒细胞中,静置1 h、2 h的样本水平低于静置10 min、30 min样本(P<0.05);四类样本的淋巴细胞、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血常规标本临检前,样本匀静置时间对检测结果准确性有影响,需予以重视,尽可能将样本在混匀静置时间10~30 min进行检测,以提高检测结果准确性。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混匀静置时间 检测结果
  • 简介:摘要文章以南美厄瓜多尔米纳斯水电站中的立式水轮发电机组为例,从机组检修中中轴线找正的基本思路和其中注意的问题出发,介绍机组检修中进行中轴线找正的具体准备方法和基本步骤与流程,为同行类似情况提供参考和借鉴作用。

  • 标签: 立式水轮发电机组 检修 中轴线找正
  • 作者: 黄思晗 张然然 竺晓凡 杨文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10
  • 出处:《国际儿科学杂志》 2021年第09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 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血液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 300020 黄思晗现工作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福建医院,福州 350001,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 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血液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 30002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巩固维持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脑脊液流式细胞术阳性即中枢神经系统浸润阳性(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filtration,CNSI+)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巩固维持期ALL CNSI+患儿的临床特点、免疫分型、治疗及预后等临床资料,分析影响CNSI+患儿预后因素。结果12例巩固维持期CNSI+的患儿,以男性为主,免疫分型均为B细胞型。初诊高白细胞数(χ2=6.374,P=0.012)、激素预治疗不敏感(χ2=5.048,P=0.025)、流式脑脊液异常细胞比率升高(≥60%,χ2=7.024,P=0.008)、出现CNSI+时间≤14个月(χ2=4.873,P=0.027)以及复杂核型(χ2=9.356,P=0.002)等是预后不良因素。其中,复杂核型是巩固维持期CNSI+患儿独立预后不良因素(P=0.017)。结论ALL巩固维持期脑脊液流式检测CNSI+患儿,预后差。强化腰椎穿刺+鞘内注射及全身化疗是巩固维持期CNSI+患儿重要治疗方案,对于单纯骨髓或骨髓合并髓外复发的患儿,造血干细胞移植是重要的选择。

  • 标签: 儿童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脑脊液 流式细胞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