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021年WHO肺腺癌分类判断Ⅰ期肺腺癌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手术,且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为Ⅰ期肺腺癌的829例患者资料。男性389例,女性440例,年龄(60±11)岁(范围:32~90岁)。术前CT表现为实性结节570例,磨玻璃结节259例。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进行组间比较,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总体生存和无复发生存的因素。结果829例患者中腺泡型为主型470例,乳头型为主型165例,贴壁型为主型90例,实体型为主型62例,微乳头型为主型42例。与实性结节组相比,磨玻璃结节组患者中贴壁型为主型比例更高[20.5%(53/259)比6.5%(37/570),χ²=35.922,P<0.01],而微乳头型[1.2%(3/259)比6.8%(39/570),χ²=11.961,P<0.01]和实体型[1.5%(4/259)比10.2%(58/570),χ²=19.172,P<0.01]为主型比例更低。贴壁型为主型的患者预后最好,腺泡型和乳头型为主型较差,实体型和微乳头型为主型的预后最差(P值均<0.01)。T2期(HR=1.631,95%CI:1.030~2.583,P=0.037)、病理主型(P=0.036)、存在微乳头型成分(HR=1.764,95%CI:1.143~2.722,P=0.010)及CT表现为实性结节(HR=18.690,95%CI:7.587~46.043,P<0.01)为术后复发的预后因素。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实性结节和磨玻璃结节中,存在实体型成分均是总体生存的预后因素,存在微乳头型成分则均是无复发生存的预后因素。结论除病理学亚型外,存在微乳头型成分和实体型成分也是Ⅰ期肺腺癌患者的预后因素。病理学亚型与T分期相结合对Ⅰ期肺腺癌患者预后的判断更有价值、更可靠。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预后 病理学,外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和血糖监测对手足口病病情判断的价值。方法检测了11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Ⅰ期患者47例,Ⅱ期患者34例,Ⅲ期患者34例。分析不同病期患儿白细胞、血糖检测结果与病情的关系。结果III期病例在入院初期白细胞和血糖明显高于Ⅰ期和II期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和II期病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白细胞、血糖监测在判断手足口病病情判断方面有重要的意义。对于白细胞和血糖明显升高者应严密观察,及早进行干预,可部分阻止病情的进行性恶化。

  • 标签: 血糖 手足口病 病情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及碳酸酐酶IX(carbonicanhydrasesIX,CAIX)的检测在。肾癌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0例经病理确诊的肾癌患者,检测其外周血血清中VEGF及CAIX的水平。结果30例肾癌患者中出现转移7例(23.3%),肿瘤转移患者外周血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无转移患者,而CAIX水平低于无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x回归分析显示检测外周血血清CAIX表达水平在肾癌转移诊断中有更高的敏感性。结论检测外周血血清CAIX水平可能有助于恶性肿瘤预后的判断

  • 标签: 肾肿瘤 预后 VEGF CAIX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凝血功能检验在心脑血管疾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此次共将76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列入研究中,研究时间2019年10月--2020年10月。两组患者均接受凝血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分为2组,研究组(n=38)3项以上凝血指标高于正常值或降低30%,反之为对照组(n=38)。观察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检验结果与死亡率。结果:研究组凝血活酶时间久于对照组(P

  • 标签: 凝血功能检验 心脑血管疾病 预后诊断 检验结果
  • 简介:一、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的病因学探讨NAFLD是脂肪组织和(或)肝脏脂质代谢紊乱在肝脏的表现形式,并被认为是代谢综合征(MS)的组成成分之一,亦有证据显示,NAFLD是糖尿病的前期表现。NAFLD的发展趋势仍未明了,其通常进展较为缓慢,也可迅速发展为脂肪性肝炎(NASH)、肝硬化、肝坏死。从临床角度来看,NAFLD的主要危害在于其继发的糖脂代谢异常及肝功能损害,因此,如何早期诊断NAFLD、采取什么措施逆转代谢异常是临床所要解决的问题。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临床 肝脏脂质代谢紊乱 NAFLD 糖脂代谢异常 LIVER
  • 简介:摘要在意识障碍下,晕厥属于常见症状,是指患者在脑缺血情形下,出现的自限性短暂性意识丧失现象,在院前急救中,晕厥比较常见,在内科临床中,由于对晕厥进行诊断时,探寻病因难度较大,再加上涉及方面比较多,因此,具有较高误诊率,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本文基于晕厥的病因分类,分别从现行判断、危险性评估及院前急救原则三个方面,对晕厥症状予以探讨。

  • 标签: 晕厥 现场判断 危险性评估 院前急救原则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 B超在肝脏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准确性。方法:选择 2017年 1月到 2018年 2月 在来院疑似为肝脏血管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这 100例肝脏血管瘤患者均接受 CT和 B超检查,对比两种影像学诊断准确率、特异性、敏感度以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B超诊断准确率为 90.00%,高于 CT平扫诊断准确率,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P值< 0.05。对比 B超与 CT诊断特异性,差异性并无统计学意义 :P值> 0.05。结论: B超和 CT在肝脏血管瘤诊断中均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能够有效判断出患者是否存在肝脏血管瘤。临床应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选择合适的诊断方式,建议对于疑似存在肝脏血管瘤患者首选 B超诊断,不仅费用较少而且诊断率较高,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B超 肝脏血管瘤 应用效果 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渗出液与漏出液中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腺苷脱氨酶(ADA)三种指标的检测比较,来探讨其在胸腔积液性质判断中的应用。方法分别检测结核性(41例)、化脓性(34例)、癌性(30例)胸腔积液组以及漏出液组(33例)中的CRP、LDH和ADA含量,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渗出液各组CRP与漏出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脓性胸腔积液组CRP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渗出液各组LDH与漏出液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核性胸腔积液组ADA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同时检测胸腔积液CRP、LDH、ADA进行综合判断积液的性质,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有更大的意义。

  • 标签: 胸腔积液 C-反应蛋白 乳酸脱氢酶 腺苷脱氨酶
  • 简介:摘要结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及病死率具有递增的趋势。目前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有纤维结肠镜检查、X线钡剂灌肠检查、CT及MRI等。CT在众多检查中具有其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在术前分期的判断方面尤为明显。本文就CT检查在判断结肠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 标签: 结肠癌 诊断 分期 CT
  • 简介:近年来,基于胜任力的人才评价理念被引入卫生领域并不断进行着探索性应用。从需方的角度出发,一个好的测评方法应当具备三个特点:准确、高效、易于操作。正如某医院人事部门管理人员所描述的,“我们想要一种像‘傻瓜相机’一样的人才评价工具,拿过来就可以用,不需要很多专业知识”。

  • 标签: 卫生领域 胜任力 测验 医院人事部门 人才评价 管理人员
  • 简介:摘要新型自动气象站在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不仅能够与现代化气象发展需求相适应,在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和实现观测自动化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结合气象局实际,简要概况了新型自动气象站观测业务软件构成,又分析了新型自动气象站观测业务软件运行问题及处理对策,以期为新型自动气象站正常运行提供安全保障。

  • 标签: 新型自动气象站 观测业务软件 运行问题 判断处理
  • 简介:胎心电子监护作为一个重要的监测胎儿宫内安危的产前监护手段,已在国内外普及应用。10万以上病例的大样本研究显示,监护仪改善了围生儿预后,对降低围生儿发病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以往产科门诊胎心电子监护都是以人工分析判断出具报告,近年来利用电脑分析系统报告加以参考,最终出具报告。现据资料进行人工分析判断与电脑分析系统比较,将其中的差异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 标签: 胎心电子监护 人工分析判断 电脑分析系统
  • 简介:目的:探讨早孕期采用2次超声法判断双胎绒毛膜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33例在我院产科检查及分娩的双胎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孕5-10周(早孕早期)进行第1次超声检查,判断双胎绒毛膜囊、羊膜囊数目:孕11~13周(早孕晚期)进行第2次超声检查,并参考第1次超声结果判断双胎绒毛膜囊、羊膜囊数目。比较早孕早期单次超声法和早孕期2次超声法判断双胎绒毛膜性的准确率。结果:33例双胎妊娠孕妇分娩后经胎盘病理检查.证实双绒毛膜囊双羊膜囊双胎者为20例.单绒毛膜囊双羊膜囊双胎者为11例.单绒毛膜囊单羊膜囊双胎者为2例。早孕早期单次超声法判断双胎绒毛膜性的准确率为78.78%(26/33).早孕期2次超声法判断双胎绒毛膜性准确率为93.93%(31/33)(P〈O.05)。结论:早孕期2次超声法可弥补早孕早期单次超声法判断双胎绒毛膜性的不足,且具有更高的判断准确率。

  • 标签: 双胎 绒毛膜囊 超声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RC)术后肿瘤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表达与CRC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经术后病理证实的CRC患者94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术后肿瘤组织标本EGFR表达水平,分析EGFR阴、阳性分别与患者不同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组织分型、大体分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术后病理分期、术后两年存活不同组别间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EGFR分别与上述各项不同组别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RC术后肿瘤组织标本EGFR基因表达无助于患者预后判断

  • 标签: 结直肠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预后判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白细胞计数和TIMI(thrombosisinmyocardialinfarction)积分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患者的预后做出判断。方法本研究采用超声心动图出院前测定70例AMI患者的射血分数(ejectionfraction,EF);根据白细胞计数和TIMI得分把病人分为轻、重二组。结果与白细胞计数低的患者比较,白细胞高的患者在住院期间充血性心力衰竭增加5倍和死亡率增加了2.2倍。与TIMI得分低的患者比较,TIMI得分高的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死亡率增加了10倍。个别病人高白细胞计数和低TIMI得分,或者低白细胞计数和高的TIMI得分,这些病人中度危险程度。而白细胞计数和TIMI得分都高的患者有最高程度的风险。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白细胞计数结合TIMI得分能对AMI病人的预后做出判断

  • 标签: 心力衰竭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白细胞
  • 简介:摘要情景模拟教学是通过模拟临床真实场景,考察学生的临床判断能力。近些年,针对临床情景模拟教学的相关研究显示,Lasater临床判断评价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本文对Lasater临床判断评价量表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情景模拟教学 Lasater 应用现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电图在病毒性脑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接诊的病毒性脑炎病患70例,将之以随机数表法分成A组和B组(n=35)。对A组实行动态24h脑电图监测,而B组则应用脑电图进行常规监测。分析两组的监测结果,并对各组的异常率作出比较。结果A组的异常率为91.43%,比B组的65.71%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中监测结果提示正常的3例患者,无1例发生后遗症和死亡,并且,患者脑电图异常的情况和预后基本一致。B组12例正常病患中4例发生后遗症。结论利用动态24h脑电图对病毒性脑炎病患进行监测,可获得较为准确的监测结果,能够为患者病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提供重要指导。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预后 脑电图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诊断感染性急腹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8年12月我院接收的72例感染性急腹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实施多层螺旋CT诊断,对比多层螺旋CT诊断结果与病理学、手术诊断结果,判断多层螺旋CT的诊断准确性。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出68例感染性急腹症患者,诊断准确率是94.44%(68/72),穿孔性病变诊断准确率是96.15%、炎症性病变诊断准确率是95.83%、梗阻性病变诊断准确率是90.91%;穿孔性病变主要是胃穿孔与十二指肠穿孔,炎症性病变主要是急性胆囊炎与急性胰腺炎,梗阻性病变主要是小肠与中结肠梗阻。结论多层螺旋CT在诊断感染性急腹症上具有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诊断准确率较高,并且能详细显示病变部位和病变范围,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多层螺旋CT 感染性急腹症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