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回族民族队伍在历史上的发展壮大,曾经得益于与异民族的通婚联姻,在当前社会生活中仍然存在着相当多的民族间通婚现象。然而在许多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相当长时期内回族却较多地执意信守尽量不与异民族通婚的习俗。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反映了回族“保族保教”、维护民族传统特征过程中的复杂心态。该文就回族最早大量实行“民族外婚姻制度”、继而实行“民族内婚姻制度”过程中的心理转换进行了剖析。

  • 标签: 回族 婚姻制度 心理剖析 民族外婚姻 民族内婚姻
  • 简介:摘要近年来,拓展训练以其独特的培训模式,在成人培训、企业员工培训等培训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拓展训练将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融入到项目中,加之寓教于乐的培训手段,使其散发着独有的魅力。而心理学理论在拓展训练过程中,更是得以充分的应用。

  • 标签: 拓展训练 心理学 体现
  • 简介:摘要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全民关注的社会问题,自卑、性格孤僻、行为怪异、叛逆等是他们心理问题的显著表现。本文通过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进行探究,进而提出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对策,以便帮助留守儿童重建自信心,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留守儿童身心能够健康发展。

  • 标签: 留守儿童 心理疏导 解决措施
  • 简介:“00后”初中生思想前卫、任性、怪异,背后是深深的孤寂与无奈,他们渴望自由,又冲动而极端,单纯而脆弱,遇事不知适从。通过设计问题对00后初中学生展开人际交往现状调查,分析学生在生生交往过程中产生心理困惑,寻找合适的方法与策略,调适学生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快乐成长。

  • 标签: 00后初中生 同伴交往 心理辅导策略
  • 简介:小学作为人生的初始阶段,对一个人的未来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品格和优秀的品德是当今教育的重点。随着素质教育的广泛实施,德育逐渐受到重视。不管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否与祖国的未来相关,现在学生中的问题越来越多,许多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 标签: 小学生 心理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当今社会,却呈现着“学前教育小学化”的不良发展趋势。文章概括了“小学化”倾向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危害;又从家长、老师、幼儿园、社会四方面的心理倾向与态度分析根源,以促进幼儿的科学发展。

  • 标签: 学前教育 幼儿教育 小学化 小学教育
  • 简介:摘要犯罪现象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有其自身的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犯罪现象的外部原因是通过犯罪人自身的心理原因起作用,任何犯罪都是在一定的主观心理态度支配下发生的触犯刑律的行为。所以说犯罪行为是犯罪心理的外在表现,它是在犯罪心理支配下并随着犯罪心理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犯罪与犯罪人的意识或人格缺陷有关,预防犯罪的所有措施必须作用于人的心理层面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只有有效的消除行为人的意识和人缺陷,才能彻底消灭人的反社会意志,并组织其外化为违反社会的犯罪行为,从而减少或避免犯罪行为的发生。

  • 标签: 犯罪预防 犯罪心理 控制
  • 作者: 姜晓光(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 学科: 社会学 >
  • 创建时间:2009-12-22
  • 出处:《赤子》 2009年第18期
  • 机构:摘要:大学阶段是一个人身心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据北京高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研究课题组的一项调查显示,北京市有16.5%的大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卫生问题,其中女生的心理健康差于男生,低年级学生差于高年级学生,农村学生差于城市学生。大学生是个承载社会、家长高期望值的群体,自我成才欲望非常强烈。而其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缺乏社会经验,适应能力较差。正是这诸多矛盾造成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 简介:摘要美术教学是一种形象塑造与审美欣赏的特殊文化教育,它不但作用于学生艺术素质的提高,而且还作用于学生人格的完善,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它像语言文字一样,是另一种传递思想、情感和反映世界的重要手段,已广为人们认可,并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显露出它的特殊功效。

  • 标签: 美术教学 培养 小学生 健康成长
  • 简介:摘要学校教育的对象是21世纪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生力军,在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对他们进行文化身体素质培养的同时,利用渗透方式给初中学生传授一定的环境科学知识与技能,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 标签: 体育与健康 课堂教学 渗透 环境教育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无锡市个体私营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其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完成的工业总产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上交税收,均在全市占有相当散量的份额。它的发展,不仅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还促进了市场运行机制的建立。

  • 标签: 无锡市 个体私营经济 工业总产值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就业渠道
  • 作者: 谢丙荣
  • 学科: 社会学 >
  • 创建时间:2019-01-11
  • 出处:《青年生活》 2019年第01期
  • 机构:一、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新体系应以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为宗旨,与德、智、美等各育有机结合,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新课程确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明确规定了以下课程总体标准:(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和合作精神;(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这一目标体系避免了过去所用的套话、空话,显得更加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就教学宗旨来看,体现了以学生运动技能培养为主的价值取向向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多维价值取向的转变。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