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7基因(EGFL7)、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在脑胶质瘤的表达和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6例脑胶质瘤和8例脑外伤内减压脑组织EGFL7和PTEN的表达。结果EGFL7蛋白在脑胶质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高度恶性胶质瘤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低度恶性胶质瘤组(P〈0.01)。PTEN蛋白在脑胶质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PTEN蛋白的表达相应降低(P〈0.01)。EGFL7与PTEN在各级胶质瘤组织的表达呈负相关(r=-0.382,P〈0.01)。结论EGFL7基因可能直接参与了胶质瘤的发生、侵袭过程;PTEN基因突变或丢失、灭活导致PTEN蛋白表达的缺失或减弱在胶质瘤的发生、侵袭发展过程起重要作用;EGFL7表达与PTEN表达具有明显的负相关性,EGFL7高表达与PTEN表达下降在胶质瘤的浸润发展过程起协同作用。

  • 标签: 胶质瘤 EGFL7 PTEN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儿童颅窝蛛网膜囊肿(MFAC)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良性颅内占位性病变,但是目前学界对于其外科手术治疗的指征及方法仍有很大争议。本研究的目的意在结合我们临床实践经验及文献复习对这些争议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2011年9月至2015年9月间收治的行神经内镜辅助囊肿-基底池造瘘术(39例)及囊肿-腹腔分流术(3例)的42例儿童颅窝蛛网膜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儿童MFAC的外科治疗指征,手术方式,临床及神经影像学预后。结果所有患者随访3—36月(平均随访18月),39例(92.8%)临床有效(至少有一种症状改善或完全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者为30例(71.4%)。临床症状中高颅压表现缓解最为明显(治愈率达81.25%;有效率100%)。造瘘术后囊肿缩小及消失37例(95.0%),无一例患儿死亡及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损伤。结论相较于囊肿-腹腔分流手术,神经内镜囊肿-脑池造瘘术同样安全有效,但创伤小。所以对于儿童MFAC的治疗,建议应采取相对积极的态度,治疗方法首选神经内辅助囊肿-脑池造瘘术,但对于每个个体病例需行严格评估,选择最优的治疗方式。

  • 标签: 儿童 中颅窝 蛛网膜囊肿 神经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ndrogenreceptor,AR)在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12例正常脑组织和73例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组织标本.其中WHOⅠ级8例,Ⅱ级15例,Ⅲ级23例,Ⅳ27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R蛋白及ARmRNA表达情况,并分析正常脑组织和不同级别胶质瘤间AR表达差异。结果各级别胶质瘤组织的AR蛋白阳性率和mRNA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均P〈0.05)。胶质瘤WHO分级与AR阳性细胞率呈显著正相关(m=0.584,P〈0.001),胶质瘤WHO分级与ARmRNA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s=0.885,P〈0.001)。结论AR在胶质瘤组织中表达增加.其表达水平与病理级别密切相关,提示AR可能在脑胶质瘤的生物学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脑胶质瘤 雄激素受体 荧光定量PCR检测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 mRNA水平 receptor
  • 简介:目的研究原发性癫痫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脑内神经递质变化特点。方法对46例初治并确诊为原发性癫痫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6月、治疗后12月分三次用EEG和ET进行检查;结果患者临床疗效与EEG的变化一致的为71.74%,而与ET相符的为97.83%。结论用ET检测患者脑内神经速质变化来判定原发性癫痫疗效明显优于用EEG,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神经递质 原发性癫痫 临床疗效 癫痫患者 脑内神经 EEG
  • 简介:信号转导(signaltransduction)指细胞外因子与膜或核受体结合,引发细胞内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蛋白与蛋白相互作用,直至细胞生理反应所需基因表达开始的过程。

  • 标签: MAPK 信号调控 颅脑损伤 信号转导
  • 简介:颅内压(intracranialpressure,ICP)监测是利用传感器和监护仪对ICP连续监测并记录的方法。ICP测量首先由德国人Leydene于1866年阐述,1951年Guillaume和Janny开始在实验对脑室的脑脊液压力进行连续监测,1960年以后由Lundberg等应用于临床。

  • 标签: 颅内压监测 颅内压增高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调节引流高度在脑室出血外引流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原发性脑室出血或继发性脑室出血32例,均行双侧侧脑室外引流术,根据引流的高度分成抬高引流组(17例,引流管的高度在外耳道上25cm)和常规引流组(15例,引流管的高度在外耳道上10cm)。结果抬高引流组第三脑室、中脑导水管、第四脑室血肿消失时间是5~8d,平均(6.41±1.06)d;常规引流组血肿消失时间是7~10d,平均(8.33±1.11)d;两组血肿引流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1)。抬高引流组组没有并发颅内感染;常规引流组有1例颅内感染,脑脊液培养示鲍曼不动杆菌,经抗生素治疗、腰大池引流后好转。结论脑室出血外引流的高度在外耳道上方25cm,辅以尿激酶灌注,有助于脑室系统内血肿消散。

  • 标签: 脑室出血 脑室外引流术 引流高度 效果
  • 简介:脑梗死占脑卒中的80%~85%,其死亡率、致残率及复发率都很高,而且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增多,其发病率亦逐年增加。在脑梗死的早期,及时诊治对抢救患者的生命、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改善预后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波谱(magneticresonancespectroscopy,MRS)技术的发展,磁共振成像已由大体形态学向功能、代谢及分子诊断水平迈进,对了解各种疾病的生化、病理生理变化、临床诊断、判断疾病预后和治疗效果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近年来MRS在脑梗死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脑梗死 磁共振 波谱
  • 简介:一、伏隔核(nucleusaccumbenssepti,NAc)的神经解剖学基础和功能研究1.NAc的解剖定位:NAc亦称伏核.是中脑一边缘多巴胺系统环路的重要核团,属于前脑边缘核团.其前后径约10mm,左有径约15mm,上下径约5mm.其位于纹状体腹侧,底部与腹侧苍白球(ventralpallidum,VP)相毗邻,是边缘系统连接纹状体、锥体外系运动的接门。

  • 标签: 伏隔核 阿片 药物成瘾
  • 简介:创造性思维是从事创造性活动,进行创新活动时的思维方式,而早期教育是人类教育的起点,早期教育应更加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本文简要介绍了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早期教育对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影响,详细论述了如何在早期教育培养创造性思维。

  • 标签: 早期教育 创造性思维 培养 创造性活动 创新活动 起点
  • 简介:神经外科手术,翼点开颅术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但如分离颞筋膜时操作不当,可能导致面神经颞支的损伤.我们自1998年至今,采用了一种较简单、易掌握、易推广的新方法保护面神经颞支,连续应用38例,均未发生面神经颞支的损伤,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 标签: 翼点开颅术 面神经 神经外科 颞筋膜 医源性损伤
  • 简介:目的比较开颅手术两种方法封闭额窦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9例术额窦开放病人的临床资料。对照组85例病人接受标准额窦关闭法封闭额窦,观察组104例病人接受自体带蒂骨膜封闭额窦。通过比较病人术后脑脊液漏、额窦炎以及颅内感染的发生率,评估两种方法处理术额窦开放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颅内感染及额窦炎的发生率分别为1.92%、2.88%,明显低于对照组12.94%、11.7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16)。对照组病人术后出现脑脊液漏的发生率为2.35%,观察组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为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1)。结论自体带蒂骨膜封闭额窦是一种快速、有效、可靠的封闭额窦方法。

  • 标签: 开颅手术 额窦 开放 额窦 封闭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测验在义务兵征兵体检的应用.方法将心理测验作为体检的一部分,用MMPI、PHI和16PF量表评定参加征兵体检并初检合格的应征青年,以测验结果作为确定是否入伍的一个依据.结果PHI与16PF可以较好反应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特征,有很好的检测效果,与精神检查发现,病史调查结果相一致.结论在招收义务兵时进行心理测评可以筛选出精神异常者和心理素质较差者,初步确定了测查程序、工具选择、选拔标准,可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测验 义务兵 征兵体检 应用 研究
  • 简介:  随着工业化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改变,卒作为一个常见且严峻的医疗问题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能有效使闭塞血管再通,改善患者预后,是目前唯一被批准用于治疗缺血性卒的药物.但由于受到狭窄治疗时间窗(3h)及出血不良反应的影响,t-PA的溶栓治疗受到限制,仅有3%的卒患者接受溶栓治疗,其余97%的患者仍接受一般治疗.因而,卒作为一个难以治愈的疾病,需要对现存治疗方法进行改进,并加大对新疗法的研究力度.……

  • 标签: 神经保护 血栓溶解术 卒中 缺血性
  • 简介:高血压脑出血、外伤性颅内血肿和急性脑积水等是现今神经外科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随着神经外科微创理念的发展及CT等辅助检查技术水平的提高,各种微创技术得到了不断完善与发展。我院自2007年10月~2009年3月利用微创穿刺外引流术、配合血肿溶解技术对98例急诊患者(高血压脑出血,慢性硬膜下血肿,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出血脑室铸型,术后突发脑积水等)进行治疗,报告如下。

  • 标签: 神经外科急症 微创理念 穿刺技术 外伤性颅内血肿 高血压脑出血 急性脑积水
  • 简介:目的观察卒后抑郁(PSD)的发生率和相关因素;探讨百优解抗抑郁治疗对卒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卒中患者132例(脑梗死78例,脑出血54例),分别在病程2周、1月、3月、6月、12月行PSD诊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同时完成Zung'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结果(1)脑卒中患者约44.70%出现抑郁症状;(2)卒类型和性别与PSD发生率无相关性(P>0.05);(3)PSD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与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程度有关.(4)PSD与病变部位、病灶大小、病灶半球利性均无相关性(P>0.05);(5)百优解能明显改善病程3、6月时神经功能缺损,病程12月时不仅抑郁症状减轻,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减轻尤为显著.结论卒后抑郁是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常见的长期并发症,并可影响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速度和程度.抗抑郁治疗能在抑郁症状明显改善的同时,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 标签: 脑卒中 抑郁 神经功能 神经康复 PSD 脑梗死
  • 简介:目的:分析赋权指导在脑卒中患者家庭主要照顾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4月我院住院部80名脑卒中患者的家庭主要照顾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名,对照组家庭主要照顾者接受常规护理知识宣教,观察组家庭主要照顾者接受赋权指导,比较两组家庭主要照顾者照顾者准备度得分和综合照顾能力得分。结果:入院后2周观察组和对照组主要照顾者照顾准备度得分分别为(25.98±3.21)和(22.10±4.01)分,综合照顾能力总分分别为(116.38±9.92)和(101.51±9.79)分,观察组主要照顾者照顾准备度得分和综合照顾能力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赋权指导计划可提高脑卒中患者家庭主要照顾者的照顾准备度和综合照顾能力,对提高长期家庭护理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赋权指导计划 脑卒中 家庭主要照顾者 照顾者准备度 综合照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