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整体护理对腹腔镜保胆取石治疗胆囊结石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4月~2015年04月收治的90例胆囊结石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整体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结果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指标结果分别是(95.59±0.99)分、(22.77±7.13)小时、(5.26±2.15)天,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指标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胆囊结石患者采用整体护理方式后,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生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整体护理 腹腔镜 保胆取石 胆囊结石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心血管病实施介入治疗术后应用循证护理对并发症产生的影响。方法我院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间诊治的100例在心血管科实施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50例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的50例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结果通过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明显比对照组低,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病患者实施介入治疗后应用循证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出现几率,所选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心血管病 介入治疗 术后并发症 应用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CHADS2评分对评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5年12月在乐山市人民医院确诊为STEMI的患者200例,应用CHADS2对患者的基线特征进行评分,随访至少1年或至出现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包括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脑梗死),依据评分高低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评估CHADS2的效率.结果CHADS2评分越高,STEMI患者发生MACE的风险越高.结论CHADS2评分是STEMI患者未来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为STEMI患者的预后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CHADS2评分 预后
  • 简介:目的总结左主干重度狭窄冠心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治疗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6月,83例左主干狭窄〉70%的患者接受了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中27例急诊手术,三支病变62例,两支病变21例,术中改为体外循环5例;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7例。结果远端吻合口平均(3.34±0.83)个,死亡2例(2.4%)。随访2个月至2年,仅1例心绞痛复发,余者均未出现心绞痛症状。手术效果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与非左主干病变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主干重度狭窄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效果良好。

  • 标签: 左主干病变 冠状动脉疾病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 简介:目的研究低剂量扫描技术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患者,均采用低剂量扫描技术,将体重指数正常的120例患者按照参数不同分为A组(120kV、362mAs)、B组(100kV、362mAs)、C组(80kV、362mAs)。对比三组研究对象的各项指标。结果三组的图像质量、信号噪声比、对比噪声比相互比较差异较小(P〉0.05);三组间对比图像噪声、平均CT值、辐射剂量差距明显(P〈0.05)。结论低剂量扫描技术应用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可获取到较好的图像质量,而80kV、100kV能够使辐射剂量降低。

  • 标签: 双源CT 低剂量扫描技术 冠状动脉成像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信息化流程管理系统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救治中的构建及实践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11月于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接受卒中绿色通道救治,并且纳入信息化流程管理系统的597例疑似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AIS救治流程中各环节运行现状以及运行效率。对卒中护士和接诊医师制定绩效考核指标,计算卒中护士判定卒中的准确率及漏诊率;以医师到达预检台-建立静脉通道时间和签署知情同意书-静脉团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时间评价卒中护士救治操作能力,达标时间〈10rain;以呼叫接诊医师-医师到达预检台和建立静脉通道-转运至CT室时间评价接诊医师应急处理能力,达标时间〈5min,计算达标率。结果597例预检判定为疑似卒中患者中,医师判定为卒中549例,建立静脉通道430例,转运至CT室443例,完成头部cT平扫441例,静脉溶栓52例。流程中患者到院-医师到达预检台、医师到达预检台-建立静脉通道、建立静脉通道-转运至cT室、转运至cT室.完成cT平扫、完成cT平扫-团注rt—PA时间、患者到院-完成cT平扫及患者到院-团注rt—PA的中位数时间分别为3(1,5)、8(3,16)、3(2,5)、3(2,9)、9(3,22)、20(10,30)、27(19,55)min。卒中护士判定卒中的准确率、漏诊率分别为92.0%(549/597)、8.4%(50/597);医师到达预检台.建立静脉通道、签署知情同意书-团注rt—PA时间达标率分别为82.1%(353/430)、80.8%(42/52)。呼叫接诊医师-医师到达预检台、建立静脉通道.转运至CT室时间达标率分别为94.5%(564/597)、91.4%(405/443)。结论以“时间管理”为核心的流程管理系统可以帮助分析AIS救治流程中各种环节和各种人员的效率,不断优化流程。

  • 标签: 卒中 信息化 流程
  • 简介:目的应用磁共振技术观察人尿激肽原酶(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灶大小、脑血流等的影响,进一步阐明药物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发病48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1例,随机分为尤瑞克林组(23例)和丹参组(18例)。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将患者分成轻、中、重三度。尤瑞克林组,给予0.15PNA单位尤瑞克林,丹参组给予400mg丹参,均为静脉滴注.1次/d,10d为一疗程。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0d对患者进行头部磁共振多序列的检查。发病后30、90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定患者的临床预后。结果①两组治疗后NIHSS分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NIHSS〉10的中、重度患者,尤瑞克林组、丹参组治疗前后NIHSS差值中位数分别为4.0(3.0~7.0),2.0(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尤瑞克林组对中、重度患者疗效更好;②尤瑞克林组、丹参组梗死灶增大的比率分别为42.9%(9/21)和41.2%(7/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两组梗死灶渗血率分别为38.1%(8/21)和11.8%(2/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③尤瑞克林组及丹参组在治疗后,梗死区局部脑血流量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尤瑞克林组在治疗后相对局部脑血流星(梗死区脑血容量/镜像区脑血容量)增加较丹参组明显,分别为1.26±0.13和1.05±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P〈0.05);④MRA显示两组患者的大血管再通比例分别为5/7和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结论尤瑞克林能增加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梗死区血液供应;与丹参组比较对中、重度患者疗效更好。

  • 标签: 激肽释放酶类 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局部血流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行PCI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珐选择709例老年(年龄≥75岁)冠心病患者,根据患者接受PCI的入路途径不同,分为桡动脉组(227例)和股动脉组(482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基线PCI的成功率、造影剂用量、手术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术后6个月时发生严重心脏不良事件的情况。结果桡动脉组血脂异常患者的比例高于股动脉组(P〈0.05)。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为97.8%,股动脉组患者全部成功接受PCI。两组手术时间和造影剂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桡动脉组3例(1.3%)患者出现血管并发症,股动脉组27例(5.6%)出现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严重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4%硒7.3%,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行PCI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桡动脉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放射摄影术
  • 简介:目的分析心肌损伤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2月于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病房(CCU)接诊的122例疑似AMI的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86例确诊AMI患者作为观察组,36例非AMI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发病早期包括发病3h内、3~6h、6~12h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cTnⅠ)、肌红蛋白(Myo)、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浓度变化,探讨各指标在AMI发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中H-FABP、Myo在发病初期3h内明显升高[(51.37±15.78)vs.(0.31±0.12)]pg/ml、[(185.32±87.36)vs.(55.78±11.76)]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6h、6~12h内H-FABP、Myo含量仍然维持较高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CK-MB、cTnⅠ在发病初期3h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415,P=0.0545)、(t=0.3961,P=0.6927),但在发病3~6h、6~12h含量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损伤标志物H-FABP在AMI发病前3h即明显升高,有利于早期发现AMI并及时治疗。Myo在AMI发病初期前3h也明显升高,但是由于特异性差,可以作为主要的辅助诊断指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肌酸激酶同工酶 肌钙蛋白Ⅰ 肌红蛋白 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不同组合的高通量透析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进行单纯高通量透析,实验组患者进行血液灌流与高通量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结果。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压、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同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血压、甲状旁腺激素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中应用高通量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单纯高通量透析治疗效果均较为理想,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改善临床症状,清除血清甲状旁腺激素,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 标签: 高通量透析模式 不同组合 维持性血液透析 难治性高血压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分析合并大脑后动脉(PCA)病变的烟雾病患者脑血流异常灌注情况。方法共纳入27例合并PCA病变的烟雾病患者,根据DSA检查结果,判定27例患者54侧的半球的铃木分期,及54支PCA的病变程度。27例患者均接受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术(SPECT)检查,记录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基底核区3~4个感兴趣区的平均局部脑血流量(rCBF),用各个脑区rCBF与小脑的rCBF的比值作为各个脑区rCBF的相对值。判定PCA病变程度、不同铃木分期对各脑叶rCBF相对值的影响。结果①随着PCA病变程度的加重,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基底核区的rCBF相对值均逐渐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顶叶轻度PCA病变的rCBF相对值(74±6)高于中度(63±9)、重度病变(60±17)PCA的rCBF相对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枕叶轻度PCA病变的rCBF相对值(72±7)高于中度(65±9)、重度病变(60±15)PCA的rCBF相对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不同铃木分期的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基底核区rCBF相对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脑叶的rCBF相对值随着PCA病变程度加重而下降,但与铃木分期的病变程度无关。脑血管后循环病变可能是影响烟雾病患者脑血流灌注水平的重要因素。

  • 标签: 烟雾病 脑血流灌注 后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饮食护理干预在胃十二指溃疡患者护理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式,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饮食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同时分析两组患者的预后状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前后的自身比较中,治疗后生活质量和营养状况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和营养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对患者的随访中,观察组的治愈率为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观察组并发症为0,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病率8.6%,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5.7%显著高于对照组77.1%,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两组比较均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饮食护理干预在胃十二指溃疡患者护理中应用,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预后作用,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和治疗的满意度,具有有效性和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饮食护理干预 胃十二指溃疡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个体化延续护理在急诊高血压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急诊收治的216例高血压病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8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采用个体化延续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血压监测、健康行为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个体化延续护理应用于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可改善患者血压,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患者掌握高血压相关健康教育知识,促进了高血压的防治,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延续护理 急诊高血压 健康教育
  • 简介:目的:比较3种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在北京某镇中年农民人群中应用的差异。方法于2010年2月至2013年4月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从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镇周边抽取40~65岁的中年农民632例为研究对象,男性258例,女性374例,平均年龄(54.5±10.4)岁。采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CDS)、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和经美国心脏协会(AHA)修订的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报告(ATPⅢ)3种诊断标准诊断入选人群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并比较三种标准的符合率。结果CDS与IDF、NCEP-ATPⅢ诊断的患者,分别有72.3%和88.4%患者相一致,CDS与NCEP-ATPⅢ的诊断符合率较高,Kappa系数为0.887,采用配对χ2检验,显示两种诊断标准诊断MS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S与IDF的诊断符合率略低,Kappa系数为0.725,采用配对χ2检验显示两种诊断标准下MS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3种标准在代谢综合征的诊断结果上存在差异,CDS与NCEP-ATPIII的诊断符合率较高,CDS与IDF的诊断符合率略低。

  • 标签: 代谢综合征 患病率 诊断标准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针药结合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自2011年8月至2014年9月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20例,按照随机分组对照的原则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复方磷酰胺片联合尼美舒利分散片口服治疗,研究组的患者则采用中药内服联合针刺拔罐法进行治疗,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3.33%、93.4%;而对照组分别为16.67%、80.65%,同时还发现研究组患者的瘀血痹阻证以及寒湿痹阻证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表明,给予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针药结合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并且对于寒湿痹阻证的临床疗效也较为显著。

  • 标签: 类风湿性关节炎 针灸治疗 药物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血栓抽吸对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Tp-e及Tp-e/QT的影响.方法选取同期发病12h内行直接PCI罪犯血管(IRA)内存在血栓负荷重的STMEI患者110例,随机分成血栓抽吸组(血栓抽吸+PCI)及对照组(单纯PCI).测量两组PCI术前及术后2h心电图中Tp-e及Tp-e/QT,并观察两组在住院期间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情况.结果两组在性别、年龄、心血管风险因子、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PCI术前Tp-e及Tp-e/QT等方面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血栓抽吸组PCI术后ST段回落>70%的比率、Tp-e及Tp-e/QT减少的幅度均高于对照组[60.00%比40.00%,(22.66±9.91)ms比(15.89±8.24)ms,0.04±0.03比0.03±0.02,P均<0.05];血栓抽吸组PCI术后Tp-e、Tp-e/QT及术后至出院前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比率均低于对照组[(88.54±13.13)ms比(93.7l±11.00)ms,0.25±0.03比0.26±0.03,16.00%比33.33%,P均<0.05].结论对于冠状动脉内血栓负荷重的急性STEMI患者,直接PCI术时应用血栓抽吸可以更多地减少心室复极离散度指标Tp-e及Tp-e/QT,降低心肌梗死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风险.其原因可能与血栓抽吸有助于更好地恢复微循环再灌注水平有关.

  • 标签: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栓抽吸术 Tp-e Tp-e/QT
  • 简介:目的探讨入院时采取保守治疗的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病情加重的高危因素和危险时间窗。方法前瞻性地观察入院时予以保守治疗的急性硬膜下血肿80例,在受伤3天内每8~12小时行一次CT扫描,3天后12~24小时行一次CT扫描至伤后5天,同时若出现病情恶化表现时立即行CT扫描。从而分析急性硬膜下血肿病情加重的高危因素和危险时间窗。结果80例中发现急性硬膜下血肿病情加重共40例,15例转手术治疗;患者的年龄、性别、出血部位等对病情加重无明显影响,但合并的颅骨骨折、脑挫裂伤等是急性硬膜下血肿病情加重的高危因素。出现急性硬膜下血肿病情加重的危险时间窗为颅脑创伤后24小时内(24小时内与24小时后发生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入院时采取保守治疗的急性硬膜下血肿建议至少在伤后24小时内复查一次头颅CT,同时对于合并有颅骨骨折、脑挫裂伤的患者适当地增加头颅CT扫描的频率以及早的发现可能的病情变化。

  • 标签: 急性硬膜下血肿 高危因素 时间窗
  •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对老年高血压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94老年高血压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47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47例,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血压水平、生活方式评分及动脉粥样硬化参数。结果实验组的血压水平、生活方式评分及动脉粥样硬化参数均优于对照组,护理效果显著(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使之更为健康,进而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参数,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有效的提高了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综合护理 老年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SolitaireAB支架进行颅内静脉窦血栓机械取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0月应用SolitaireAB支架对颅内静脉窦血栓机械取栓的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3个月至1年的随访.结果①16例患者中男6例,女10例.单纯上矢状窦血栓4例,上矢状窦+侧窦血栓4例,上矢状窦及皮质静脉血栓3例,横窦及乙状窦血栓2例,上矢状窦及直窦血栓2例,上矢状窦+直窦及皮质静脉血栓1例.②应用SolitaireAB支架20枚,同时应用尿激酶30万~70万U进行接触性溶栓3例.16例患者术后症状均明显改善,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3分1例,12分1例,15分14例.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5分15例,4分1例.无一例患者发生支架取栓相关并发症.③随访3个月至1年,其中通过电话随访2例,门诊随访3例,MRV随访8例,DSA随访3例,无一例复发.结论应用SolitaireAB支架进行颅内静脉窦机械取栓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单中心的经验显示无明显并发症发生.

  • 标签: 窦血栓形成 颅内 SOLITAIRE AB支架 机械取栓
  • 简介:目的对美托洛尔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4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采用高剂量美托洛尔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低剂量美托洛尔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冠心病治疗总有效率为33/78.6%,对照组为23/54.8%,两组对比差异显著(χ2=7.425、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平均水平为(6.54±1.12)mmol/L,对照组为(8.32±1.26)mmol/L,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47、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合适剂量的美托洛尔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治疗效果,促进各项指标改善恢复,价值作用更为显著。

  • 标签: 美托洛尔 糖尿病 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