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CP与PBL在心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8月,在我院心内科的护理实习生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使用PBL,观察组使用CP进行教学,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两组在实践操作成绩的对比中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理论成绩比较中,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和PBL在心内科护理教学中均具有应用优势,可提高护理实习人员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二者对比中,CP在知识理论护理带教中,优于PBL教学法。

  • 标签: CP法与PBL法 心内科护理带教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采用细胞培养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在流感病毒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中心于2018年6月-2019年8月收集采集到的流感样病例的350份咽拭子样本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采取细胞培养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检验方式的阳性检出率。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阳性检出率为11.43%高于细胞培养的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在临床检测中具有简单快捷、简单快捷以及灵敏度高等优势,可应用于流感爆发初期大面积快速筛查。

  • 标签: 细胞培养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 流感病毒检测 阳性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彩超直径和血流速度评价颈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50例患者,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别用彩超直径和血流速度对颈动脉狭窄的程度进行评估和检查。并据此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进行对比。结果直径灵敏度98.23%,假阴性率5.46%,特异度80.23%,假阳性率23.66%,约登指数0.6,流速灵敏度99.83%,假阴性率3.57%,特异度89.35%,假阳性率13.86%,约登指数0.6。结论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资料与分别用彩超直径和血流速度对颈动脉狭窄的程度进行评估和检查,其对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准确率较高,但是,两者相较而言,血流速度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均较高于直径

  • 标签: 超声 彩超直径法 血流速度法 颈动脉狭窄
  • 简介:摘要对有出血倾向患者PICC置管后防止穿刺点出血的有效方法。选取血小板低于正常值或凝血时间延长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PICC置管后,试验组采取凝血酶压迫,对照组采取压迫,观察穿刺点出血持续时间。实验组平均出血时间为8.2h,对照组平均出血时间为14.6h,比较后差别有显著意义(T=20521,P<0.05).采取凝血酶压迫明显缩短有出血倾向患者PICC置管后穿刺点出血时间。

  • 标签: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止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化学发光免疫(CLIA)较放射免疫(RIA)的优越性。方法此研究共讨论108例血清样本,均为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期间住院及门诊患者,用LIAISON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和放射免疫计数GC-911-r测定其血清AFP,并进行精密度实验、对比实验、线性实验、回收实验。结果RIA方式检测回收率为90.5-108.3%,平均为95.7%,线性实验为5ng/ml-401ng/ml;CLIA方式检测回收率为92.1%-107.5%,平均为97.1%,线性实验为2ng/ml-939ng/ml。CLIA线性关系和回收率明显较好。对比分析实验直线回归性分析,r=0.994,此两种检查方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值、低的精密度实验表明CLIA有较好重复性。结论测定AFP指数,建议可根据实际状况采用RIA或CLIA方式,此两种检测方式敏感性和特异性有一定相似,但CLIA方式安全性、精密度、准确性更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比较胶体金与酶联免疫吸附(ELISA)在HIV抗体筛查中的效果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0月期间的860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胶体金、ELISA检测HIV抗体,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860例患者中经HIV抗体复查显示其中阳性4例,ELISA检出阳性5例,胶体金检出阳性7例。以复查结果为准比较阳性检出率,ELISA、胶体金阳性检出情况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HIV抗体的敏感性为75%、特异性99%、阳性预测60%、阴性预测99%,ELISA的敏感性与阴性预测上均高于胶体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之下ELISA筛查HIV抗体的敏感性、阴性预测均高于胶体金,临床实际筛查中如有必要可联合应用,以进一步提高准确性。

  • 标签: 胶体金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HIV抗体 艾滋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检测血清 AFP时使用化学发光免疫与酶联免疫检测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7年 1月 -2018年 12月我院收治的 80例患者的血清样本,数字进行随机抽取,各抽 40例,设为研究和对照两组,用化学发光免疫的为研究组,用酶联免疫的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检测回收率和批内批间的灵敏度 CV。结果:研究组回收率比对照组好( P< 0.05),灵敏度 CV比对照组优( P< 0.05)。结论:检测血清 AFP时使用化学发光免疫回收率较高,灵敏度高,准确性更好,相对于酶联免疫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精密度,因此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 标签: 血清 AFP 化学发光免疫法 酶联免疫法 回收率 灵敏度 CV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用静脉采血及末梢采血为病人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意义。方法:此次研究将108例患者选进,时间分别在2019年4月、2020年5月,使用随机数表的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前者和后者均有54例,前者实施末梢采血,后者实施静脉采血。最后采用统计学方式对相关数据进行比较。结果:两组中观察组血常规检查结果对比存在差异性(P<0.05);两组中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要比对照组低(P<0.05),结果有差异。结论:对患者展开血常规检验中实施静脉采血具有良好效果。

  • 标签: 静脉采血法 末梢采血法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牙髓病患者治疗过程中根管治疗方案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于本院随机抽取了62例2020年1月-2021年1月接诊的牙髓病患者进行,按照电脑排序均分为2组,各31例。其中,接受多次根管治疗的为参照组,接受一次根管治疗的为研究组,将不同方案下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方案于治疗中有更高的有效性,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患者于研究组方案下有更低的几率出现并发症,数据显示出明显差异(P<0.05)。 结论 牙髓病患者治疗过程中接受一次根管治疗有更好的效果,且患者有更低的几率出现并发症,治疗安全性较高,适合于临床中应用。

  • 标签: 牙髓病 根管治疗 治疗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 对阴道细菌应用PCR检验和细菌培养诊断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94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期间接受治疗,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7例。对照组应用细菌培养,研究组应用PCR检验,对比两组患者阴道细菌整体检出率和不同类型细菌检出率。结果 研究组阴道细菌整体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肠球菌、棒状杆菌、戛纳杆菌、加特纳菌等细菌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CR检验在阴道细菌检验中,整体和具体类型细菌的检出率更高,具备较大推广价值。

  • 标签: PCR检验 细菌培养法 诊断准确率 不同类型细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化学发光与酶联免疫吸附筛查HIV抗体的效果。方法:择取104例对象,均为我院接收的疑似HIV感染患者,时间区间在2021年03月至2022年03月。所有患者均进行化学发光和酶联免疫吸附检测,以金标准检测结果为参考。比较不同检测方法检测后的检测结果、阳性检出率、漏诊率。结果:在对疑似HIV感染患者进行检测后,化学发光检测结果中阳性患者有95例,漏诊患者有1例;酶联免疫吸附检测结果中阳性患者有86例,漏诊患者有10例。化学发光的阳性检出率高于酶联免疫吸附,且漏诊率低(P<0.05)。结论:在对疑似HIV感染患者进行HIV抗体筛查时,运用化学发光与酶联免疫吸附均可起到筛查效果,但前者的阳性检出率更高,更能准确评估患者病情,为后期临床诊治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 标签: 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HIV抗体筛查 阳性检出率 漏诊率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比较间接免疫荧光和蛋白印迹对于抗核抗体的检测准确性。方法:从我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疑似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共计1000例,经过实验条件筛选之后,选择8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对800例患者均采用间接免疫荧光和蛋白印迹进行抗核抗体的检测,对比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采用蛋白印迹诊断的正确率高于间接免疫荧光,采用蛋白印迹的敏感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都优于间接免疫荧光。结论: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疑似患者,采用蛋白印迹准确率更高,更能够帮助患者确定治疗方案,因此该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间接免疫荧光法 蛋白印迹法 抗核 抗体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常规检验过程中应用尿液干化学检验与尿沉渣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接受尿常规检验的患者共32例作为研究对象,获取尿液样本并将其96份,均分为三组,分别实施尿液干化学检验、尿沉渣检验及联合检验措施,观察三组红细胞阳性检出率及白细胞阳性率。结果:联合检测检测结果显著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尿液干化学检验联合尿沉渣检验措施具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尿常规检验 尿液干化学检验 尿沉渣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验中多管发酵与滤膜应用价值与优势。方法:研究以采集的生活饮用水样本40份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点:2023年1月-2023年12月,对检测样本分别开展多管发酵与滤膜检测,观察大肠杆菌、杂菌、大肠埃希菌、耐热大肠杆菌检出情况。结果:水样细菌检测结果中多管发酵各细菌检出率相比滤膜更优,存在统计差值(P<0.05)。结论: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验中多管发酵应用优势更显著,整体菌群检出率更高,降低各种因素影响,为当前饮用水微生物监测提供良好的参考,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饮用水 多管发酵法 滤膜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脂血在临界血β-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测中的干扰对早孕者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46例临界血β-HCG在5-25mIU/ml范围的早孕者,在孕妇未空腹、空腹48h时分别采集血清,检测对比两组血β-HCG。结果孕妇未空腹状态下血β-HCG水平为(15.19±1.05)mIU/ml,48h后空腹血β-HCG水平为(25.65±1.12)mIU/m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210,P<0.05)。结论脂血对于临界血β-HCG检测具有一定干扰作用,使得早孕检查受到影响,孕妇应在空腹状态下接受血β-HCG检测。

  • 标签: 脂血 血&beta -HCG 干扰 早孕
  • 简介:目的建立滴定法测定亚苏软胶囊过氧化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方法通过建立其数学模型。对影响测量过程的不确定度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合成不确定度为3.49×10^-3;扩展不确定度为0.0069;过氧化的测定结果为(48.56±0.0069)meq·kg^-1。结论该方法可用于滴定法测定药物过氧化的不确定度的分析,使测定结果评价更加客观。

  • 标签: 不确定度评定分析 过氧化值 亚苏软胶囊 滴定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24小时食管内PH监测在评价反流性咳嗽患者疗效上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2018年在我院治疗的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80例(治疗组),所有患者均经胃镜检查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予雷贝拉唑20mg,bid,服用8w。治疗前后分别进行24小时食管内ph监测,采用Johson和Demeester6种参数指标,前后作对比观察疗效,并与文献报道的正常组作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ph<4总时间%、立位ph<4总时间%、卧位ph<4总时间%、ph<4的反流次数、反流持续>5min次数、最长反流时间对比,均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治疗GERC疗效显著,运用24小时食管内ph监测手段可客观评价GERC治疗疗效。

  • 标签: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24小时食管内PH值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对于糖尿病病患的血糖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近一年入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病患,随机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与研究。其中一组为A组,进行常规护理并记录、观察结果;另一组为B组,为病患采用人性化护理的护理模式,对实验结果观察记录并报告。结果:在无客观因素影响影响的前提下,B组病患的血糖及心理状态各项实验数据(SAS、SDS评分)均优于A组病患。结论:在糖尿病病患的护理中,采用人性化护理的护理模式,对于病患的血糖及心理状态护理效果更有利,且患者满意度上升,方法有效,值得推广。

  • 标签: 糖尿病 人性化护理 血糖值 心理状态 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