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12/15-脂氧合酶抑制剂黄芩素(Baicalein)硝普钠(SNP)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取8周雄性SD大鼠膝关节软骨,采用Ⅱ型胶原酶消化法提取软骨细胞并体外培养。设置对照组、SNP凋亡组和Baicalein给药组,以0.5mMSNP作用24小时诱导软骨细胞凋亡,以5μM,25μM,50μM,100μM不同浓度的Baicalein作用细胞,确定最适浓度,对照组仅加入同体积溶剂(蒸馏水)。CCK8法检测药物细胞毒性;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荧光观测凋亡诱导因子(AIF)在软骨细胞中的定位。结果Baicalein在各浓度下软骨细胞无明显毒性,与对照组相比,凋亡组软骨细胞活性明显下降(P<0.01),与凋亡组相比,给药组细胞活性浓度依赖性地升高(P<0.01);流式检测显示对照组软骨细胞早期凋亡率3.16%,凋亡组27.8%,100μMBaicalein给药组14.1%;免疫荧光检测显示,凋亡组AIF出现核内移位,100μMBaicalein给药组AIF核移位受到抑制。结论Baicalein通过抑制12/15-脂氧合酶活性,进而抑制AIF从线粒体中的释放及核转位,发挥抗软骨细胞凋亡作用。

  • 标签: 花生四烯酸盐12-脂氧合酶 花生四烯酸盐15-脂氧合酶 脂氧合酶抑制剂 软骨细胞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观察金水鲜胶囊联合放射治疗(简称放疗)Lewis肺癌小鼠肿瘤生长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Lewis肺癌移植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对照组、金水鲜组、放疗组、先金水鲜后放疗组、先放疗后金水鲜组和同时金水鲜+放疗组,每组6只。放疗剂量为2Gy,金水鲜制成悬液后灌胃给药。游标卡尺测量瘤体长短径变化。绘制肿瘤生长瞳线: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瘤体VEGF的表达。结果肿瘤体积在接受处理后明显减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先金水鲜后放疗组、先放疗后金水鲜组和同时金水鲜+放疗组肿瘤体积减小最为明显(分别为303.209mm^3±14.445mm^3,284.758mm^3±21.891mm^3,303.228mm^3±2.335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先金水鲜后放疗组、先放疗后金水鲜组和同时金水鲜+放疗组与空白对照组或放疗组比较,VEGF表达阳性率降低(分别为12.97%±O.82%,15.13%±1.31%。13.62%±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水鲜胶囊与放疗联用Lewis肺癌小鼠有抑制肿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下调VEGF的表达。

  • 标签: 金水鲜胶囊 放射治疗 肺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研究用最小模型法估计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和葡萄糖利用效能(SG)是否强烈依赖于胰岛素动力学模型参数的变化。在一定范围内随机变动胰岛素动力学模型参数,根据Bergman最小模型,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得到各时间点胰岛素和葡萄糖的浓度值,根据最优化方法估计ISI和SG。结果表明:在取480个时点浓度值的情况下,ISI的相对误差最大也不超过1.7%,SG的相对误差最大不超过万分之0.75%;而按照Bergman最小模型法的取点方法(30个时点)计算的结果是ISI的相对误差最大也不超过17.8%,最小为1.4%;而SG的相对误差最大不超过1.4%。说明:胰岛素动力学方程的参数变化SG和ISI的估计值影响不是很大。

  • 标签: Bergman最小模型 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葡萄糖利用效能 数值模拟 数学术模型
  • 简介:目的对比探宄胫骨专家型髓内钉固定和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后愈合的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胫骨远端骨折患者90例,分为胫骨专家型髓内钉固定组(n=45)与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固定组(n=45),术后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8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胫骨专家型髓内钉固定组与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固定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68.41士13.74)min、(86.79士15.56)min,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08.1士12.7)mL,(159.5士27.9)mL;住院时间分别为(18.14士2.57)天、(22.28士2.35)天(P<0.05);骨折愈合时间为(20.15士2.47)周、(24.02士3.31)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7%(3/4S,26.7%(12/45)(P<0.05)。结论胫骨专家型髓内钉与微创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相比,胫骨专家型髓内钉在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 标签: 胫骨远端骨折 钢板内固定 胫骨专家型髓内钉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诊断及腔内支架隔绝术后随访的价值。方法选择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59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11例;年龄32~85岁,平均年龄57.29岁。所有患者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原始数据在工作站上进行后处理,分析其CT表现。其中20例行腔内支架隔绝术并复查,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59例患者中,主动脉夹层40例,真假双腔及剥离内膜片均可显示,36例可见破裂口;未见明显破口的主动脉壁间血肿8例,合并壁间血肿的主动脉穿透性溃疡7例;主动脉瘤破裂4例,位于主动脉弓2例,位于降主动脉2例。20例患者术后支架通畅,未出现内漏、支架移位、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64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是一种无创、快速的检查方法,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具有较高的诊断及腔内支架隔绝术后的随访价值。

  • 标签: 计算机体层成像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穿透性溃疡 壁间血肿 主动脉瘤
  • 简介: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膀胱癌小鼠的抑制作用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取6周龄雌性无胸腺裸小鼠60只,随机分为治疗组、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每组20只。治疗组建立膀胱癌原位荷瘤模型,并给予CIK处理,模型组则仅进行模型建立,给予同样剂量的0.9%氯化钠溶液输注,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治疗上予同样0.9%氯化钠溶液处理。3组小鼠均于完成治疗后7d处死,解剖小鼠,测量肿瘤的体积及质量,治疗过程中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肿瘤体积[(145.34±46.32)mm^3vs(552.33±133.32)mm^3]、质量[(0.18±0.23)gvs(0.76±0.21)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K治疗使小鼠外周血CD4^+及CD8^+细胞增多,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CD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34±4.65vs15.52±0.12,P〈0.05)。结论CIK膀胱癌起到抑制的作用,膀胱癌有良好的疗效。

  • 标签: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膀胱癌 T淋巴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棘突间融合装置联合椎体间融合时下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在健康成年男性L4-5节段CT扫描图像的基础上,利用软件Simpleware4.2、GeomagicStudi010.0及Abaqusl0.0建立L4-5有限元模型(INTACT)。验证模型有效性后建立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UPS)、双侧椎弓根螺钉/钛棒固定联合椎间融合(BPS)和棘突间融合装置固定联合椎间融合(ISF)三种手术模型。各模型实加500N预载荷的同时以2N.m为间隔,自2N.m开始逐级累加至最大10N.m,观测其应力分布、相邻节段的角位移。结果各工况下三种手术组的角位移(ROM)均较INTACT组明显减小,减小的程度BPS最高,而ISF除右侧弯方向上均高于UPS;三种手术组范氏应力云图显示,BPS组与ISF组相似,UPS组存在较高的应力集中,范式应力峰值无论在椎间融合器还是在内固定器械上由大到小依次均为:UPS〉ISF〉BPS。结论ISF联合椎间融合能够为下腰椎脊柱重建提供适度且足够的稳定性,因而可以为下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一种新内固定选择。

  • 标签: 下腰椎 棘突间融合装置 椎弓根螺钉 稳定性 有限元
  • 简介: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大鼠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从基因水平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机制。将150只SD大鼠采用定量击打双侧大腿+双后肢石膏固定的方式造模,再将造模后5天有血栓形成的大鼠,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用低分子肝素和生理盐水进行干预,第一次干预后3h,各组随机取10只大鼠股静脉血管及其主要属支,采用Trizol一步法提取总RNA,运用GenechipRatGenome4302.0芯片测定股静脉RNA表达。倍数变化分析筛查出差异性表达基因,进一步行pathway分析。结果表明:对照组比较,药物组血栓消退率较高(x^2=4.698,P〈0.05);有1229个基因呈现差异性表达,该基因主要参与了MAKP、Ca^2+、细胞因子及受体信号传导通路,参与MAPK通路的始动基因如IL1、TGF、FGF及其受体,末端效应基因如c-Junn、ur77、p53等均呈现上调。低分子肝素可调控促细胞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并影响血栓的预后。

  • 标签: 创伤 深静脉血栓形成 低分子肝素 促细胞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 基因芯片
  • 简介:目的探讨并分析Quadrant通道下经Wiltse入路单侧MIS-TLIF(Minimallylnvasivetransforminallumbarinterbodyfosion)联合侧Sextant经皮钉棒系统内固定术(percutaneouspediclescrewfixation,PPSF)治疗单节段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arlatemllumbardischemiation,FLLDH)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共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30例,均采用Quadrant通道下经Wiltse入路单侧MIS-TLIF联合侧Sextant经皮钉棒系统内固定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X线暴露次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JOA功能评分;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优良率;根据Bridwell法评估椎间植骨融合情况。结果30人获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手术时间11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55mL;平均X线暴露次数26.6次。末次随访时VAS及JOA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为96.7%。按Bridwell椎间融合标准本组融合率为100%,平均椎间融合时间为8.6个月。结论微创Quadrant通道下经Wiltse入路单侧MIS-TLIF联合侧Sextant经皮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期临床疗效满意,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能有效维持术后脊柱稳定性等优点,其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宄。

  • 标签: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 MAST QUADRANT系统 Wiltse入路 MI-TLIF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