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于健康行为程式模型(HAPA)的细节护理在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21年8月-2022年8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ARDS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共计5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评分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基于HAPA的细节护理)。比较干预后2组患者相关情况。结果:机械通气相关指标,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学氧分压与吸入气氧分数比值(PaO2/FiO2)高于对照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健康行为程式模型的细节护理可使得重症肺炎ARDS机械通气治疗患者机械通气指标得到显著改善,值得在临床中使用。

  • 标签: 健康行为程式理论 细节护理 重症肺炎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症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人文关怀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76例COPD患者分组对照,均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常规组辅以普通护理,研究组辅以人文关怀护理,分别38例。结果:研究组SGRQ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低于常规组(p

  • 标签: COPD 有创机械通气 人文关怀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功能衰竭中采用急诊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本文主要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2021年9月-2023年1月,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按照急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氧合指数、氧饱和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 两组在氧合指数、氧饱和度等指标比较上差异显著用P<0.05表示;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用P<0.05表示。结论 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功能衰竭中采用急诊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急诊护理 机械通气治疗 呼吸功能衰竭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俯卧位机械通气角度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对改善氧合指标及减轻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期间于本院ICU行俯卧位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俯卧位角度不同分为A组、B组、C组,每组患者30例。A组常规角度俯卧位机械通气,B组30°俯卧位机械通气,C组45°俯卧位机械通气。对比三组治疗前后氧合指标及VAP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PaO2、SaO2对比,B组、C组患者均高于A组患者,P<0.05。三组患者PaCO2对比,B组、C组患者均低于A组患者,P<0.05。三组VAP发生率对比,B组、C组患者均低于A组患者,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角度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ARDS,30°、45°俯卧位机械通气可改善患者氧合指标,减少VAP发生。

  • 标签: []不同俯卧位 机械通气 呼吸窘迫综合征 氧合指标 呼吸机相关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机械通气管理在心血管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期间心血管重症监护室中70例患者的相关数据。其中,35例患者采用机械通气管理,作为观察组;另外35例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方法,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包括呼吸参数、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呼吸参数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包括呼吸频率、潮气量、分钟通气量等。观察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稳定于正常范围内,而对照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波动较大。结论:机械通气管理在心血管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传统护理方法更为优越,能够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提高血氧饱和度,稳定血压和心率。

  • 标签: 机械通气管理 心血管 重症监护室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经鼻高流量序贯氧疗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ICU机械通气患者100名,对照组采用无创通气,观察组采用经鼻高流量序贯氧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更优,患者康复更快,生存质量更高,P<0.05。结论 经鼻高流量序贯氧疗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无创通气治疗。

  • 标签: 经鼻高流量序贯氧疗 ICU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针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在护理中,实行体位护理模式对其进行干预,对患者的机械通气中血气指标的影响进行分析讨论。方法:以抽样的方式在我院从2022年1月份至2023年1月份接诊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抽取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单双数的方式分为两组,使用常规护理模式的50例患者取名为参照组,实行体位护理模式的50例患者取名为研讨组,对两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干预前后的血气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对分析。结果:研讨组患者的血气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实行体位护理模式后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两组之间的护理效果差距较大P<0.05有研究价值。结论:通过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在护理中实行体位护理模式对其进行干预,患者的血气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值的运用。

  • 标签: 体位护理 血气指标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在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急诊抢救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70例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原则分组,各纳入3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机械通气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机械通气辅助治疗。比较两组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治疗效果;有创机械通气例数、病死率;干预前后患者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心率。结果机械通气组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治疗效果高于常规组,P<0.05;机械通气组有创机械通气例数、病死率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前两组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心率相近,P>0.05;干预后机械通气组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心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在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急诊抢救中的应用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气、呼吸频率和心率,降低有创机械通气发生率和病死率,对患者预后有良好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机械通气辅助治疗 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 急诊抢救应用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有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以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呼吸内科住院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呼吸衰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68例,女性患者32例,在选取的受检者中,最小年龄为46岁,最大年龄为88岁,平均年龄(68.13±2.21)岁。根据随机数法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有创通气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有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治疗结束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有创通气时间、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医院获得性肺炎(VAP)的感染率和治疗的总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有创通气的时间分别为(7.85±1.80)d、(16.52±2.01)d;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6.85±1.80)d、(25.52±2.01)d;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VAP的感染率分别为4%和20%;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和80%,以上数据对比,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的患者来说,采取有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能够降低患者的有创通气时间,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机械通气 COPD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胸部创伤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经机械辅助呼吸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201 6 年 6 月 -20 19 年 6 月 期间于我院选取 36 例 重症胸部创伤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 患者 展开研究 ,以随机数表法 为分组原则, 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18 例,对照组 行常规通气法治疗,观察组行机械辅助呼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动脉血气指标和氧合指数以及呼吸机相关肺损伤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者实施相应的治疗措施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61.11%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4.44% ,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 )。 治疗后观察组血氧分压( PaO 2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 2 )、氧合指数即动脉血氧分压 / 吸入氧浓度( PaO 2 /FiO 2 )等 动脉血气指标和氧合指数均高于对照组 ,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 ) 。对照组有例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损伤,观察组有例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损伤,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 ) 。 结论:于重症胸部创伤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患者中应用机械辅助呼吸治疗的效果显著,不仅改善了患者的血气与氧合指数,而且降低了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的发生,建议推广。

  • 标签: 重症胸部创伤 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辅助呼吸 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医学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于市三甲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呼吸衰竭患儿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的形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60例新生儿。两组患儿均采取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患儿在此基础上采取常规急救方式,实验组患儿在此基础上采取特殊急救与循证护理的方式,比较两组新生儿的动脉血气指标、就诊时间、恢复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新生患儿的各项指标及急救效果均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急诊医学合并循证护理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医学 循证护理 机械通气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随机对ICU的76例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观察,患者均行机械通气治疗,并于2017年2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入院,随机分组,常规护理用于对照组,综合护理用于观察组,比较两组效果机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带管时间(19.32±3.27)d,住院时间(24.11±1.76)d,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为5.26%(2例),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治疗中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促进康复,减少并发症。

  • 标签: 综合性护理干预 重症肺炎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通气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ICU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在降低其并发症率与提升护理质量方面的效果。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率为2.86%,对照组为17.14%,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机械通气和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ICU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有利于降低其并发症率,并可显著提升护理质量。

  • 标签: ICU 机械通气 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 并发症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危重症专职护理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新生儿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ARDS新生儿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危重症专职护理,比较两组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RDS新生儿采用危重症专职护理,可有效缩短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缓解经济压力,且并发症较少。

  • 标签: ARDS 新生儿 危重症专职护理 并发症 机械通气时间 预后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多学科协作模式下早期分级呼吸重症康复训练对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 抽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间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60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各有30例的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前者接受常规护理,后者接受多学科协作模式下早期分级呼吸重症康复训练,对比两组不同的干预效果。结果 撤机成功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多学科协作模式 早期分级康复训练 呼吸重症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在ICU机械通气患者行床边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72例ICU机械通气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双色球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36例患者在行床边纤维支气管镜吸痰中开展常规护理,实验组36例患者在行床边纤维支气管镜吸痰中开展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操作耗时比对照组短,此外,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78%)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优质护理 ICU 机械通气 床边纤维支气管镜吸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