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2 个结果
  • 简介:运用显式动力学有限元软件LS-DYNA,对环向多点同步起爆条件下装药爆轰波传播规律、环形药形罩在爆轰波作用下成型过程及环形射流对靶板侵彻效应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起爆点数对侵彻能力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环向多点同步起爆条件下,爆轰波通过相互碰撞形成统一波浪形爆轰波前沿,爆轰波前沿到达药形罩顶端时间沿环向并不同步,压力大小也不一致。环形射流不仅头部和尾部之间存在速度梯度,沿环向也存在一定速度差异,难以保持形状。环形射流对靶板破坏形式主要为塑性扩孔或塑性扩孔+剪切冲塞,形成圆形弹孔孔径与环形药型罩对称面直径相当。环形射流侵彻能力随起爆点数增加而增大,当起爆点数大于10时,侵彻深度增大幅度会明显减小。

  • 标签: 爆炸力学 环形射流 成型过程 侵彻 数值模拟
  • 简介:根据移动学习特点,将“二维码”技术和“微视频”相结合,建立开放式物理实验平台。通过利用手持式移动设备扫描二维码,观看与之对应微课程视频,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实验原理、步骤等实验内容,同时可以方便利用视频评论与教师进行交流。

  • 标签: 微课程 二维码 物理实验 移动学习
  • 简介:在教学实践中关于牛顿第三定律内容存在一些容易混淆不清问题。这些问题存在既影响了教师准确掌握教材内容使之难以按物理教学大纲要求完成教学任务;也使得学生不能较深入理解牛顿第三定律,为使用该定律解决实际应用中问题带来了许多障碍。本文把这些抽象复杂、教学中容易混淆问题逐一加以梳理并阐明问题混淆根源、错误所在以及教学对策。

  • 标签: 牛顿第三定律 教学 问题 对策
  • 简介:为了研究弹体以低于400m·s^-1侵彻速度侵彻陶瓷混凝土复合靶体时,侵彻深度与侵彻速度及材料参数之间关系,利用Forrestal空腔膨胀理论和弹体侵彻混凝土靶体经验公式,在弹体对靶体不同侵彻状态下,计算了弹体受到侵彻阻力。依据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建立了弹体低速撞击陶瓷混凝土靶体侵彻深度计算模型,并将理论计算侵彻深度与已有试验数据进行了比对分析,结果表明两者间相对偏差较小,证明了该理论计算模型及其计算结果具有可靠性。

  • 标签: 陶瓷-混凝土复合靶体 侵彻 计算模型 弹体
  • 简介:本文从探讨单片机教学中理实类型和理虚类型不足之处入手,先阐述了理虚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必要性,再将理虚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分为理虚环节和虚实环节来讨论,利用单片机系统设计中流水灯电路内容来进行教学探讨,指出了虚拟仿真在教学中应用,突出了理虚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特点.

  • 标签: 理虚实一体化 单片机 教学模式 虚拟仿真
  • 简介:目的:探索1T-MoS2(多型结构二硫化钼)除汞机制。方法:1.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分析Hg~0在1T-MoS_2单层上吸附机理。2.考察1T-MoS_2不同吸附位置。3.对不同吸附构型,研究电子吸附前后变化,从而进一步了解吸附过程。结论:1.化学吸附是Hg原子与1T-MoS_2单层吸附主导因素。同时,在所有可能吸附位置中,T_(Mo)(在钼原子上方)位置是最强烈吸附构型。2.汞(Hg)原子在1T-MoS_2单层上吸附受邻近硫(S)和钼(Mo)原子影响。3.吸附汞(Hg)原子在1T-MoS_2Tmo位置上会被氧化,其吸附能为-1.091eV。4.从局部态密度(PDOS)分析来看,Hg原子和1T-MoS_2表面之间相互作用是由汞(Hg)原子d轨道与硫(S)原子s轨道及钼(Mo)原子p轨道和d轨道重叠所致。

  • 标签: 单层1T-MoS2 汞捕捉 吸附机制 密度泛函理论(DFT)
  • 简介:目的:1.对现有的CO_2重整系统中铁系催化剂进行改进以期获得更高产率和产物选择性;2.实现反应体系中催化剂高效回收以延长反应体系可持续性。创新点:1.开发复合铁、镍、铜催化剂用于水煤气变换反应,获得了更高产物选择性;2.提高了CO_2重整体系在常压条件下液态烃类产率。方法:1.由核心沉淀法制得复合铁/氧化铝催化剂;2.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CO_2重整反应。结论:1.干、湿条件下CO_2重整过程产生相同数量CO;当温度高于500°C时,CO产率达到饱和。2.采用镍作为铁催化剂助剂时,CO选择性从85%降低到76%,但是产物中可检出9%甲烷。3.采用铜作为铁催化剂助剂时,尽管CO_2转化率降低了一半,然而CO选择性提高到了95%。

  • 标签: 铁催化剂 二氧化碳减排 水煤气变换 甲醇合成
  • 简介:在分析SRAM型FPGA单元电路及芯片辐照效应实验数据基础上,借助计算机仿真模拟,研究了大规模集成电路抗辐射性能敏感性预测技术。采用分层仿真和评价方法,先由上而下,根据器件参数要求分配性能指标,再依据实验数据,借助数值模拟,由下而上检验性能阈值、裕量及其不确定度,最终给出整个FPGA可信度值,确定了敏感单元电路,并且通过X射线微束总剂量实验对结果进行验证。建立电路级数值模拟方法为累积电离总剂量效应敏感性预测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

  • 标签: 电子器件 总剂量效应 试验技术 电路模拟 敏感性预测
  • 简介:物理实验具有真实、直观、生动、形象特点,在物理教学中,常以实验为支点,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本文以“电容器”教学实践为例,通过简单自制教具、常用实验室器材进行实验,在学习电容器构造、功能和工作原理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 标签: 物理实验 教具 科学探究 核心素养
  • 简介:提出了一种用于相对论磁控管(RM)中轴向输出线极化TE11同轴波导模式新型输出结构。该器件采用10谐振腔结构并工作在π模式上,通过合理设计谐振腔结构与输出同轴波导之间微波提取结构,模拟实现了线极化TE11同轴波导模式微波输出。与传统全腔提取结构相比,该新型输出结构,不仅能更容易地实现线极化TE11同轴波导模式微波输出,而且在此基础上能更容易地实现更高频段RM设计。粒子模拟结果表明:当电压为220kV,磁场为0.4T时,该器件工作频率为4.38GHz,输出功率为208MW,功率转换效率达到46.6%。

  • 标签: 高功率微波 相对论磁控管 线极化TE11模式 同轴波导
  • 简介:建立了燃耗耦合计算方法,并用基准题对其进行了验证。利用传统核数据库和高能数据库计算了热功率为1000MWADS堆芯在不同燃耗下有效增殖因数keff、有外源有效增殖因数keff,s、质子束流强度Ip、MA核素嬗变率及嬗变支持比。结果表明:传统核数据库和高能核数据库下计算keff间最大偏差及keff,s间最大偏差均约为1%;传统核数据库下,Ip每300d平均增加7mA,MA核素嬗变率为29.9%,嬗变支持比为36.7,能核数据库下对应Ip为8mA,MA核素嬗变率为30.5%,嬗变支持比为37.3。这说明高能核数据库对MA核素嬗变物理参数影响与传统核数据库影响基本相当。

  • 标签: 次临界系统 外中子源 燃耗 嬗变 数据库
  • 简介:目的:提出一种适用于全封闭冷却结构电机热性能优化模型,设计一台600kW高速列车用永磁牵引电机。创新点:1.通过耦合局部流体动力学模型方法求解电机复杂冷却风道内对流传热系数,并在全局热网络模型框架内得到快速、准确电机温升结果以用于结构优化;2.在冷却风道中引入栅格结构,采用热性能分析模型优化冷却结构,提升电机热性能;3.通过三维流体动力学模型计算电机局部温升最大值,并提山一种预测特定结构下电机铁损工作阈值工程方法。方法:1.采用热网络法建立全局热网络模型(图3),并通过耦合局部流体动力学模型计算风道内热网络参数(图4和6);2.应用田口设计法对电机风道结构进行优化,并研制样机进行验证(计算与试验结果见表5);3.假设铁损谐波附加值与磁密值成正比,通过三维流体动力学模型计算给山端部绕组、永磁体温升值与铁损预测曲线,并用样机试验进行验证。结论:1.采用全局热网络和局部流体动力学建模方法可以快速、正确地计算复杂冷却结构下电机温升分布,且优化后冷却结构至少可以提升文中电机15%热性能;2.本文提出优化模型适用于全封闭风冷或者水冷等冷却结构相对独立且尚无经验公式可参考电机热性能优化设计;3.铁损工作阈值预测方法可以为电磁和控制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 标签: 热网络模型 流体动力学 永磁电机 全封闭强制风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