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盛世收藏。如今收藏、投资钱币的人越来越多,有人泉山寻宝,获利喜人;有人币海沉船,血本无归。究其原因,主要是因方略技巧欠缺。笔者根据自己和身边泉友们多年实践的经验教训,向朋友们作些介绍,仅供参考。

  • 标签: 钱币收藏 投资方略 升值潜力 品种 鉴赏技能
  • 简介:武侯祠的碑刻反映了祠庙的沿革等重要情况.本文主要考察祠内碑刻刻建、搬迁、补镌、现存情况等等.

  • 标签: 武侯祠 碑刻 沿革 现状
  • 简介:1963年昭盟文物站,征集到件青铜阴阳短剑。据介绍,这件短剑早在1958年于南山根遗址中出土,后被社员收藏交献文化部门。现藏宁城县文化馆。短剑呈曲刃柳叶形,通长21.6厘米,其中柄部长10厘米。脊呈八棱形;护手处呈半圆状。柄部扁平,两面分别铸男、女裸体像:女性两手交叉护至胸部,乳房微鼓;

  • 标签: 柳叶形 曲刃 文化部门 文化遗物 柄部 此器
  • 简介:件唐代执壶偶读唐诗,发现许多唐诗提及胡人乐舞,诸如“羯鼓声高众乐停”,“胡琴琵琶与羌笛”,以及“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等等。说到胡人乐舞,不由想起石家庄市博物馆收藏的级文物唐代点褐彩贴伎乐人物执壶,其上贴塑的伎乐人物亦与胡人乐...

  • 标签: 胡旋舞 丝绸之路 石家庄市 唐代部分 博物馆 新唐书
  • 简介:放鹰台基址位于湖北省潜江市西南角的龙湾遗址内。龙湾遗址跨龙湾、张金两镇,东北距潜江市区25公里,东离龙湾镇3公里,西至张金镇6公里,西北到楚故都纪南城55公里,东南去华容故城45公里,西南距长江54公里,北离汉江35公里。

  • 标签: 放鹰台一号基址 湖北 龙湾遗址 文物保护 中国 考古工作
  • 简介:论文曾在博物馆评估与观众研究的专门兴趣组织会议上进行宣读。澳大利亚博物馆协会,悉尼,新南威尔士1996年11月。

  • 标签: 博物馆 观众学习 讲解工作 讲解人员
  • 简介:<正>1990年5月,在随州市万和区宠家村董家庄修水库时,发现了枚保存完好的铜印。该印现珍藏于随州市博物馆内。这枚铜印底作圆形饼状。长扁方形印纽,质量1309克,通高9,直径12,厚1.7,印纽长7.3,宽3.1cm。方框内为阳刻九叠篆文“统军元帅之印”六字。方框四周各有阳刻回形对称纹饰。印背左右两边都有阴刻篆文,其左侧印文为“中书礼部造,太平三年□月□日”;右侧为“统军元帅之印”的字样(图)。

  • 标签: 元帅 随州市 元代 博物馆 太平 篆文
  • 简介:1986年春节前夕,河南省陕县宜村乡王家村农民在整修窑洞时,发现批晚清至民国初年的铜币。这批铜币出土时盛于只残破的青花瓷罐内。共计650枚,总重4700.5克。其中除有枚二十文的外,其余均为“当制钱十文”。根据钱面字样的不同可分为:光绪元宝、大清铜币及民国铜币三大类,现分述如下:

  • 标签: 光绪元宝 钱面 瓷罐 丁未年 王家村 开国纪念币
  • 简介:“大铜章”是中国人口口相传约定俗成的种艺术品名称,至今在辞书或词典中还没有注释的条目。其实,类似大铜章这种双面浮雕图案、硬币状的金属物品,在西方英语叫“medal”(麦特尔),是由意大利文艺复兴画家、雕刻家皮萨内洛(Pisanello,约1395-1455)于1438年首创而问世的,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 标签: 《英汉大词典》 文化 约定俗成 中国人口 文艺复兴
  • 简介:为了配合基建工程,定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于2003年对通达工地发现的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在其中座西汉女性墓葬中出土了方汉代石砚。

  • 标签: 基建工程 保护管理 定州市 墓葬 汉代 出土
  • 简介:梵文历来给人种神秘感,笔者见过枚梵文大钱很奇特,引起了笔者兴趣,在查阅了相关资料并咨询了些知情人,系统整理收集到的信息后对此枚铸币有了清晰的认识。

  • 标签: 梵文 大钱 神秘感 知情人 铸币
  • 简介:关于蜀族的“蜀”的解释,《说文》谓:“蜀,葵中虫也,从虫,两目像蜀头,中像其身蜗蜗。”《尔雅·释文》引作“桑中虫也,是葵应为桑之讹。”以上引文是说“蜀”是桑林中生活的蚕。后世些学者据此认为“蜀族”是古代养蚕的民族。当然,还有其他的解释。

  • 标签: 族名 释文 学者 民族 古代 生活
  • 简介:佛教造像艺术是佛教发展的自然产物。在佛教流传的早期,印度佛教徒通常用足印、莲花、塔、菩提树等来象征佛陀,以表达他们对佛陀的热爱和崇敬。到公元前1世纪,逐渐兴起了造像艺术。我国的佛教造像是西汉末年随着佛教的传入而兴起的,至南北朝时期达到高潮。定州市博物馆收藏的件圆雕二定州市博物馆定州市博物馆……

  • 标签: 石造像 佛教造像 北齐 西汉 菩提树 弟子
  • 简介:<正>1985年4月,河南省息县陈棚乡张塘村贾庄农民,在其村后的周代遗址上锄麦地时,发现枚汉代官印,不久上交国家,现藏于息县文物管理委员会。该印为铜质,桥形纽。印面略呈方形,长2.5、宽2.45、通高2.3厘米,重77.7克。印文为阴刻篆书“后将军军司马”六字。后将军,系汉代的高级武官,

  • 标签: 汉代 官印 河南省 管理委员会 将军 发现
  • 简介:件珍贵的革命文物黄清华1935年6月至1936年7月,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的长征途中曾两次路经川西北的金川,并创建了金川赤区。三十年代的金川是个藏、回、汉民族杂居、军阀势力明争暗斗、土司制度根深蒂固、民族隔亥较深的地方。红军到达此地后,针对这...

  • 标签: 阿坝州 红军长征 革命军 中央政府 共和国 少数民族
  • 简介:这是枚不同于寻常而又十分珍贵的纪念章。因为它记载了六十多年前.发生在上海那场震惊世界的“·二八淞沪抗战”的史事。此纪念章宽36、高43毫米.为黄铜材质。章的外边呈棱形状:中间镌有孙中山所领导的革命党的象征“青天白日徽”.也称“十二星图”。该徽图曾作过国民革命军的帽徽。1928年12月.南京国民政府将“青天白日徽”定为中华民国国徽。在徽图的四周环绕光芒四射轮.

  • 标签: 淞沪抗战 纪念章 南京国民政府 国民革命军 1928年 中华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