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文章通过对有关铜器铭文的系联和分析,推定西周早中期铜器铭文中的“公仲”应为康、昭时人,系首任曾侯“南公”子,为第二代曾侯,还曾在王朝兼任职务。南方为其子,系昭、穆时人。

  • 标签: 公仲 曾侯 南宫 南公 南方 西周
  • 简介:传世文献关于成汤灭夏之役的记载既比较零星又互相矛盾。上博楚简《容成氏》的相关记述优于传世文献,但有个比较关键的宇未识。通过拆分及与相关诸字比较,试图将其释作“京”,读作“亭”,并认定其为“庭”字的通假,进而重构出成汤攻占夏都之后,在最主要的“中庭”举行的“革命大典”。出土文献与考古资料的对读,不仅在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关键字的释读问题,也对说解二里头号宫殿的遗迹现象颇有帮助,从而为重构成汤灭夏之役提炼出段重要史实。

  • 标签: 容成氏 二里头遗址 中庭 革命大典
  • 简介:从南北朝时期开始直止隋唐五代间,佛教类书产生并发展起来,佛教类书是类书编纂形式在佛教典籍中应用与发展,其功用主要是利僧众行文翻检的资料汇编。《经律异相》《金藏》《法苑珠林》《释氏六帖》等就是中古时期佛教类书的主要代表,它们的出现构建了中古时期佛教类书的发展史。佛教类书与世俗类书最大的不同是佛教类书有为宣讲佛法做资料准备的作用,其或者就是佛教讲经、说法的底本而被直接应用到佛法的弘传中。

  • 标签: 佛教 类书 编纂
  • 简介:西夏文《碎金》是诸多西夏文字书中的种,20世纪以来在西夏黑水城遗址及其他遗迹中发现多个文本,并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和研究。但学者们所关注和研究的都是收藏于俄、英以及中国有关单位的手抄本,而出土于黑水城遗址、收藏在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的该文献刻本似乎被人们遗忘,迄今未曾有人对其进行介绍、解读和研究。此文就俄藏黑水城遗址出土的刻本西夏文《碎金》的残存情况、版本特点及价值等进行考,以期对西夏文《碎金》有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 标签: 碎金 西夏 黑水城文献
  • 简介:目前《五藏》的传本除敦煌出土之S.5614、P.2115、P.2378、P.2755、Дx.01325V残卷等五种及《医方类聚》本外,还有种卷首附有金代医家张元素序文的抄本。经过对该本与敦煌本及《医方类聚》本的比较研究,可知其应是以1963年《江苏中医》第5期所刊赵有臣先生整理的《张仲景五藏》为底本,整合参考了《医方类聚》本与1959年日本《汉方之临床》杂志之宫下三郎本的有关内容,又对部分文字作了修改、增补而成。可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人造伪之作。

  • 标签: 张元素 《五藏论》 辨伪
  • 简介:宫本夫现任日本九州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教授。也是日本中国考古学会会长。1982年。他在日本京都大学文学部本科毕业。1984年在同所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任京都大学文学部助手。1987年转任日本爱媛大学文学部副教授。1994年调九州大学文学部,历任副教授、教授。2002年起任九州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教授至今。1991年曾作为高级进修生在北京大学考古学系留学年。1997年在哈佛大学燕京学社做访问学者年。

  • 标签: 副教授 访谈录 京都大学 科学研究院 硕士研究生 北京大学
  • 简介:《云南纸币》是“中国纸币标准图录”系列中的第三本,是范昌明、苏骏先生经过近三十余年对云南纸币及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后完成的,第次将纸币以省级区域进行划分,对清末至民国时期云南流通过的所有纸币进行整理和归纳。

  • 标签: 纸币 云南 出版发行 省级区域 民国时期 整理
  • 简介:笔者喜欢“开元通宝”钱币,许多年来收藏了各式“开元”钱几百种,其中最有特色的当属红铜质地的“开元”钱了,因为这种材质的钱币当属唐代西域唐守军铸造的,无论在币文、型制上都以内地标准铸造出。如果不是材质上的不同,我们是无法区分出它们的铸地的。

  • 标签: 出土 库车 “开元通宝” 钱币 铸造 唐代
  • 简介:本文通过对2012年度周原遗址姚西居址H3、H4中出土的鹿角原料、鹿角铁半成品、成品的加工和使用痕迹仔细观察、实验操作,并结合动物骨骼鉴定、测量,着重分析了周原姚西居址鹿角镞的制作工艺,包括选料取材、原料加工、制坯成形等阶段的加工技术方法、流程以及加工工具等,初步总结了鹿角镞制作工艺的三大工序,原料加工的三个步骤,半成品加工至成品的七个步骤。通过从动物骨骼角度和灰坑堆积状况两方面的论证,初步认为H3、H4尚不具备专业生产鹿角镞作坊的条件,可能为的废弃堆积坑。而且,这批极具关联性的、能够反映鹿角镞制作整个流程的角料遗存,因数量太少,尚不具备定规模,缺乏专门化生产的条件。因而,仅能代表周原姚西居址H3、H4中存在着制作鹿角镞的活动,且该活动更有可能是家庭式自给自足,而非专门提供给整个聚落或流向聚落外部的鹿角镞生产活动。

  • 标签: 鹿角镞 制作工艺 动物考古学
  • 简介:此文对敦煌本《王昭君变文》的创作时间提出了新看法,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变文中所提及的部族名称及风俗礼仪等描述,认为变文中的突厥实际当为回纥。论文进而通过对昭君与唐和亲回纥的咸安公主的画像、在塞外生活时间、和亲对象、祭文等线索的对比,将两者联系起来,认为《王昭君变文》不是单纯的文学创作,而是具有定的时政意义。

  • 标签: 《王昭君变文》 回纥 咸安公主
  • 简介:本文通过对龙门出土的组唐代女性墓志的研究和探讨,不仅从微观案例角度透视出龙门唐代殡葬文化中充斥着浓郁的佛教信仰意识,更从宏观视域揭示了当年龙门地区佛教文化殷殷繁荣的总体态势。

  • 标签: 龙门 唐代 女性 墓志 佛教
  • 简介:定州开元寺塔层回廊的斗拱彩画绘于宋初,早于《营造法式》的编纂时期,是较为罕见的宋代彩画遗存,为研究北宋初期彩画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文章对这批斗拱彩画做了简要介绍。

  • 标签: 定州开元寺塔 塔内回廊 斗拱彩画 宋代初期
  • 简介:文字记载的文献,是中国古代历史研究的主要依据。但在物质文化领域,文字记载则不够全面、具体和形象,给学术研究造成局限。直到20世纪中叶,以沈从文为代表的学者在继承传统历史研究的基础上,开始全面利用出土和传世文物中的形象史料,结合文献对文化史问题进行研究,形成形象史学的研究方法,并取得突出成绩。在考古学科快速发展,提供大量出土资料的基础上,形象史学的理论方法逐渐为学界认同,表现形式也在不断创新。“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就是在上述背景下出现的完全用绘画、雕塑等艺术形象研究表述的中国通史,是形象史学创新理论的新实践,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同时,工程的竣工还可向不同文化层次,不同语言和国界的读者展示中国历史,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 标签: 中华文明 形象 史学 工程
  • 简介:2000年初夏,本人在收藏的本旧书中,发现张纹银钱币记账单。它使用的是中国古法记账数码,此种记账方式是由远至甲骨文、近到民国初长期使用的中国特有数码。

  • 标签: 数码 中国 账单 钱币 遗忘
  • 简介:本文是以画像砖墓为例对南朝襄阳地域文化的讨论。首先对考古发现的数座画像砖墓进行了年代的判断,认为襄阳南朝画像砖墓皆属齐、梁时期(5世纪末~6世纪前半期);然后根据历史文献和画像砖图像内容讨论了襄阳地区在南朝时期独特的文化内涵,襄阳文化因地处南北朝交接地区而呈现出文化的边缘性、地域性和信仰的多元性。

  • 标签: 南朝 画像砖墓 襄阳地区文化边缘性 文化地域性
  • 简介:本研究概述了种便携式氯化物测定装置的设计和使用,该装置具有简单、安全、实用的特点。所用材料包括:2块0.3cm×9cm×20cm的黑色泡沫板;1块0.3cm×6cm×9cm的黑色泡沫板;1块2.5cm×9cm×20cm的乙炔泡沫220板;1包10cm×10cm称重纸;1个琥珀色29.6mL或30mL的玻璃滴管瓶;若干4mL的带盖玻璃小瓶;1部具有手电筒照明功能的手机;1把热熔胶枪:1把软刷;AgNO3,试剂级。经过简单组装后的检测装置如网1所示。

  • 标签: 检测装置 氯化物 测定 藏品 便携式 泡沫
  • 简介:本文在以往研究基础上,认为青龙抄道沟、兴城杨河、绥中冯家村等地发现的铜器窖藏与宣化小白阳遗存大概属于同考古学文化,并辨识出小白阳类型是商周之际分布于燕山山地带的北方文化遗存,随后简要讨论了燕山带商周时期区域文化发展等问题。

  • 标签: 燕山一带 铜器窖藏 文化属性 区域文化发展
  • 简介:“先秦”作为个历史名词,从字面上看下限明确,截至秦王朝诞生的公元前221年。上限则不确定。由于其源自文献,本意也就有了狭义史学的特征,被界定为夏商周三代,而多指春秋战国时期。这里,笔者取“秦以前的时代”的概念①,对其上限则不做明确的界定。就本文涉及的时段而言,可上溯至公元前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期。

  • 标签: 先秦 中国史 扫描 城邑 春秋战国时期 夏商周三代
  • 简介:荷兰国立博物馆始建于1885年,拥有超过100万件藏品,于2003-2013年进行了新馆改建工程。新建的荷兰国立博物馆秉承"开放"和"连接"的理念,建立了完善的藏品管理系统和图像采集的标准化规则,通过在网站上直接发布藏品数字化的数据和图像,重建数字博物馆,期望通过数字博物馆能接触到更多的观众,不仅能触动他们的心灵,还能把人、艺术和历史联系在起。目前,荷兰国立博物馆拥有欧洲最大的开放艺术藏品数据,其中的开放数据和图像非常受欢迎。

  • 标签: 荷兰国立博物馆 藏品管理 数字化 开放与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