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0 个结果
  • 简介:目前国内年鉴界关于提高年鉴实用的理论探讨日益高涨,但真正把实用编纂付诸实践的为数不多。新千年前夕,洛阳市地方史志办公室推出它的第一本充满实用改革勇气的《洛阳年鉴》(2000),犹如一股扑面春风,阅后令人欣喜。

  • 标签: 《洛阳年鉴》 实用性 中国 河南 编纂工作 框架设计
  • 简介:<正>孔颖达《毛诗正义》是唐代注释书直接继承汉代注释书毛亨《诗经诂训传》、郑玄《诗经笺》的一部极其重要著作,《毛诗正义》中多次出现“文势”(又写作“势”“文”)的名称,作者也迳直说明是据“文势”解释《诗经》原文的语意,据“文势”分析毛亨“传”和郑玄“笺”的解释.”“文势”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没有明确的界说,从其具体运用来看,大致指词义训释、措词造句的凭借以及篇章旨意、时代社会背景对词义的制约等.下面列具体例证来谈:

  • 标签: 文势 古籍译注 语境观 孔颖达 肃肃 周颂
  • 简介: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认为,民族与民族主义是一个想象的共同体。然而,是什么促使人们去想象并成为共同体的呢?格林菲尔德认为民族主义就是资本主义精神,舍勒认为怨恨是资本主义精神的实质,因此可以说怨恨是民族主义产生的心理根源。民族主义是一柄双刃剑,它既在早期民族国家的构建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一度走向极端。20世纪后期,民族怨恨与民族主义产生了新特点。要遏制民族主义的消极影响,就要构建多元共存的现代文化,加强民族国家治理,构建稳固的民族国家认同,宽恕历史积怨,促进各民族文化的共同繁荣。

  • 标签: 现代性 怨恨 想象的共同体 民族主义
  • 简介:熊十力言:"汉以后二千余年之局,实自汉人开之。凡论社会、政治,与文化及学术者,皆不可不着重汉代也。"(熊十力:《读经示要》,萧萐父主编:《熊十力全集》第3卷,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767页)与其他时期的承袭制度不同,整个汉代都处在思想家对于"汉承秦制"的批评与改造中。汉代思想与制度的相关远高于其他时期。深入研究汉代思想与制度的相关,一是有助于深刻认识汉至清这一中国历史的主要时段中,中国意识形态与政治制度的基底;

  • 标签: 政治制度 汉代儒学 相关性 《熊十力全集》 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1年版
  • 简介:作为特殊文化商品,影视作品传递着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及其价值观。中国影视作品要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走出国门,融人国际文化,被世界所接受,就必须体现其民族。本研究探讨了素材中的民族体现形式及其作用,结合例证分析了中国影视声音中民族特色的发展趋势。

  • 标签: 影视声音 声音素材 民族性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以来,区域社会史的兴起推动了历史研究的微观化取向。受此影响,向以宏大叙事为准则的中共历史研究亦尝试将微观个案纳入视野。但随之而起的史学"碎片化"争议,又让学界对个案研究的适用产生了疑惑。本文在检讨历史学个案研究趋向的基础上,结合笔者的地方史研究实践,讨论个案对中共历史研究的意义。文章认为,中共历史过程本身的多层互动,决定了地方视野对中共历史研究不仅可能且甚必要,唯此,才能呈现一个立体而又流动的历史。

  • 标签: 中共历史研究 地方视野 微观个案 多层互动
  • 简介:其实,中国民族歌剧与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具有一定的联系,即两者本质方面有着相似之处,在艺术历史的发展中也表现出共同发展的目标。所以,在当前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尚需提高的情况下,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实践中国民族歌剧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以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分析中国民族歌剧与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联系,进而探究中国民族歌剧实践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的重要

  • 标签: 民族歌剧 实践 民族声乐教学 重要性
  • 简介: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促成了北伐战争的胜利。但大革命很快又失败了,史学界一般认为是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所致,笔者认为是共产国际操纵下的共产党与国民党所实行的“党内合作”政策所致。陈独秀在两党合作问题上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由不赞成到共产国际压制下的默认,到...

  • 标签: 共产国际 陈独秀 中国国民党 第一次国共合作 中国共产 中国革命
  • 简介:李塨不但是颜元的传人,更是颜元、河北夏峰北学及江南诸友集体培养的一个学者。正是李塨学术来源的这种多重,使得他对颜元既有继承的一面,更有改造的一面。之所以如此,最重要在于颜元学术本身的缺陷和当时正在兴起的考据潮流的挑战,使得李塨不得不到处结盟各派为颜元弥缝。但在兼容并包中,由于内圣方面所兼容的各种知识资源路径无法调和,外王方面康雍之际波谲云诡的政局使其无处下手,李塨的努力最终归于失败。但即便这样,北学也没有随着颜李学的衰落而亡,只是重新又落实到以夏峰北学为主体的北方儒生的日常伦理道德实践中。同时,也正是在李塨的这种失败中,在帝制中国时代,作为取悦皇权以培养忠臣孝子的实学的实质得以彻底暴露。

  • 标签: 李塨 颜元 江南 夏峰北学 实学
  • 简介:本文首先简要地分析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整体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翻译中国哲学术语要做到原义、他义、今义相契,以及意义与语境相契的原则,以期对中国传统哲学术语翻译有所启示。

  • 标签: 传统哲学术语 整体性特征 意义相契性
  • 简介:对青藏高原牧区城镇化特殊研究的不足导致了政策与实践相脱节,牧区城镇化效果不明显。本文认为青藏高原牧区城镇化的特殊决定了要以政府为主导进行“自上而下”的城镇化,以城镇为依托、畜牧业为主导产业,以人口聚集和产业聚集为发展目标,对畜牧业进行同心圆扩展布局,加强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区别地进行牧区城镇化建设,才能摆脱不利因素,逐步引导牧民融入牧区城镇化的进程中。

  • 标签: 青藏高原牧区 民族地区 城镇化 特殊性 政策取向
  • 简介:本文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向社会主义国家转变过程中面临的"三农"问题的实际含义出发,着重分析了毛泽东对于解决当时"三农"问题三个方面的重大历史贡献;扼要分析了他对"三农"问题的探索、思考,对于探索、解决今天中国"三农"问题的现实意义.

  • 标签: “三农”问题 毛泽东 历史贡献 现实意义
  • 简介:<正>目前,全军第一届志书编纂进入收尾阶段,一些地方和单位已适时转入续志工作。军事志作为社会主义新方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续修任务历史性地落在军队各级领导和编纂人员的肩上。抓好这一军队系统的文化工程,必须有高的起点、高的标准。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

  • 标签: 军事志 续修工作 时代精神 军队建设 军事斗争
  • 简介:法国作家安妮?埃尔诺的作品以第一人称形式记录自己从社会底层到中产阶级的社会迁徙过程。布迪厄的社会区隔理论激发了她对社会运行机制的思考,游走于社会底层和中产阶级的经历赋予了她在不同阶层的直观体验和独特的观察视角。她将两个阶层在生活空间、日常实践和文化品味等习上的差异不断置于对比中,勾勒出位于不同社会空间的个体所表现出的不同性习,客观地展示出不同阶层之间隐形的区隔,使“区隔”这一抽象的社会学概念具体到社会生活实践的方方面面。埃尔诺以个人经历为基础从群体视角反映了社会变迁,将个人回忆融于社会大背景中,使个人的传记成为了一部“社会自传”。

  • 标签: 安妮·埃尔诺 区隔 自传 皮埃尔·布迪厄
  • 简介:西藏自然保护区面积居中国首位,截至目前,西藏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47处,总面积占全区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已命名自治区级生态县7个、生态乡镇128个、生态村1296个。自2016年起,西藏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供50万个生态保护政策岗位,2017年增加到70万个,年人均补助3000元。

  • 标签: 就业岗位 保护政策 贫困人口 生态县 西藏 农牧民
  • 简介:学前教育幼儿教师应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教研水平,提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在师幼互动中,教师的提问要具有专业、指向性、有效,将教研活动融入实际教学中,幼儿在教师的有效提问中能调动起学习的积极兴趣,调动幼儿的积极猜想,拓展思维,发展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孩子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 标签: 幼儿教师 有效提问 师幼互动 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前教育 教研水平
  • 简介:民族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民族共同的道德传统等特性,在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历史潮流的当代,各国教育的民族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一国教育作出怎样的民族定位选择,反映了一国教育在教育国际化大潮中的生存和适应能力,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前景。冷静面对教育国际化的影响,辩证应对教育国际化与民族的关系,在适应国际化大势中完善、光大、弘扬自己的优秀民族特性,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 标签: 中国教育 教育国际化 教育民族性 民族性定位
  • 简介:在近代中国,电影院是一个与都市、政治、文化和战争等相关联的特殊城市公共空间。在晚清以来都市现代化建设和想象乃至构建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它扮演了特殊而重要的角色。抗日战争爆发前,其形象特质同现代紧密相连。而抗日战争爆发后,则成为众矢之的。这一变化与时代诉求、拥有话语权的国家和民间精英对它的定位息息相关。

  • 标签: 电影院 娱乐 现代性 爱国
  • 简介:本文对青藏高原藏族游牧区学校实施的"普适化"教育模式与藏族游牧文化背景的文化适应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游牧区的教育模式应在游牧文化的背景下构建,而非套用内地教育模式。以教育人类学的视野研究游牧区藏族学校教育对文化的选择,运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将游牧区的学校教育放在整个游牧社会文化背景中去考察,从文化主位审视游牧区现代学校教育的社会和文化适应性问题。

  • 标签: 教育人类学 游牧文化 教育模式 文化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