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上古岁时观念萌发于中国特定的地理人文环境之中,它具有自然性、前宗教性、政治性三大文化特征。人世的时间秩序依托于神秘的自然秩序,上古时令与政令合一,时间的政治性质明显。

  • 标签: 岁时观念 岁时祭礼 月令 中国 民俗
  • 简介:古谚曰:"梵净山兮九十九条溪,谁人识得到兮,金子、银子用撮箕".这首民谣道出了佛教名山--梵净山的神秘,也暗示梵净山有取之不竭的宝藏.其中梵净山"团龙贡茶"和"中国茶树王"就尤为神奇.

  • 标签: 茶树 中国 梵净山 佛教名山
  • 简介:1956年,钱学森,参与筹备组建中国导弹航空科学研究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受命负责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兼任院长。1956年,设立空气动力研究室,组建了中国第一个空气动力学专业研究机构。

  • 标签: 钱学森 研究机构 中国 空气动力学 航空工业 地地导弹
  • 简介:1954年,美国建造的世界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服役,1957年苏联第一艘核潜艇下水。核潜艇的出现不仅把一个国家的战略防御推向远海,并能够以其强大的机动性和隐蔽性发起核反击。正因为核潜艇同时具有毁灭性的攻击能力和强大的威慑力量,它被认为是一个国家最为倚重的战略核打击力量之一。

  • 标签: 核潜艇 中国 长征 1954年 战略防御 攻击能力
  • 简介:王府井大街曾名“莫理循大街”.澳大利亚人莫理循在中国生活了20余年,是中国近代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亲历者和参与者,也是一位与近代中国关系密切的旅行家。关于莫理循,有两个细节值得一提:北京最繁华的王府井大街,曾被命名为“莫理循大街”;莫氏本人则是穿越中华帝国,从北京到达新疆伊宁,并从那里穿过天山山脉的木扎提隘口,到达喀什和俄国铁路线上的安集延(乌兹别克斯坦城市)的第一名记者。

  • 标签: 中国近代史 莫理循 王府井大街 中亚 乌兹别克斯坦 澳大利亚人
  • 简介:1986年7月我大学毕业分配到冶金工业部第一冶金建设公司机关报《一冶工人报》担任记者。我的单身宿舍、办公室均在一冶机关大院──1956年建成、供援建武钢的苏联专家居住的5栋苏式风格楼房组成的建筑群。

  • 标签: 鲁布革 一带一路 冶金建设 冲击波 国际承包公司 新闻界
  • 简介:中共成立至井冈山、瑞金革命时期(1921.7-1934.10).自中国共产党成立和红色政权建立,就有公务接待工作。建党初期,公务接待工作主要是为党组织开展各项活动服务。这一时期共召开了六次党的代表大会,公务接待工作在会议组织、人员联络、代表接待、生活服务、安全保障、交通往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另外在共产国际、国共合作等方面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 标签: 公务接待 新中国成立 纪事 接待工作 党的代表大会 生活服务
  • 简介: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数千年来,我们伟大祖国不仅孕育了许许多多杰出的科学家、发明家,而且产生了丰富多采的科学技术典籍。这些凝聚智慧的著作,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史的光辉见证。回顾历史,我国人民在科技事业中曾经取得辉煌的成就。而天文、历算、医药针灸、山川地理则是我国古代科学中成就最大的学科。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在世界上也久

  • 标签: 古代科技 农书 历算 水利建设工程 黄帝内经 《九章算术》
  • 简介:自后汉以来,释教东流,经书迻译,佛法大行于中土,梵文也随之成为中印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唐代高僧玄奘(602-664)和义净(635-713),跋涉万里,沟通华梵,树立起中西交通和佛经翻译史上的丰碑。唐宋以后,中原地区的译经活动渐趋消歇,但西藏地区却继之成为印度佛教新的输入地和保存地,

  • 标签: 中国现代学术 梵文 因缘 文化交流 中西交通 中原地区
  • 简介:千百年来,五光十色、斑驳杂呈的中国传统体育活动集中地反映出各个时期的风土人情,而表现在古代体育活动中的节令特色,恰如一条横贯始终的主线,使这些体育活动形成一个突出的且相对独立的部分,即节令体育活动。中国传统

  • 标签: 体育活动 中国古代 中国传统体育 清明节 相对独立 龙舟竞渡
  • 简介:军舰是“流动的国土”,所以海军是唯一可以跨越国界,以世界海洋为舞台的国际性军种。海军的国际交往,是一国军队参与外交活动的特殊形式,是国家的国力和国威的体现。

  • 标签: 中国 海军 军舰外交 “郑和下西洋” 综合国力
  • 简介:1949年1月,长居北平的"洋教授"傅汉思第一次来到江南之地苏州九如巷张家。这处院落曾见证了作家沈从文上门求婚,也见证了周有光先生与张允和的朦胧情愫。现在,三十六岁的张充和偕"洋女婿"傅汉思第一次回娘家。洋女婿的到来,引起了张家上下的好奇和担心。前前后后,张充和身后不缺追求者,最终却选中了一位洋人,并很快在北平成婚。

  • 标签: 情缘 中国 1949年 沈从文 周有光 北平
  • 简介:<正>自青少年时代起,马尔罗就对中国产生了兴趣.正如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许多年轻的法国人一样,马尔罗也未能幸免于新"世纪病"的折磨.他希冀在行动的过程中摆脱"世纪病"阴影的笼罩.在马尔罗看来,中国不仅提供了一个从事革命活动的机会,一种与"欧洲的过去决裂"的可能,而且还为医治欧洲文明的顽疾开出了一纸处方.马尔罗关于东方文明的知识,主要来自于他对(由纳龙·威吉尔神父翻译)中国哲学书籍的阅读,与东方语言学院的的接触以及在基美博物馆所从事的自学和研究工作.而后,他与中国人面对面的交往与接触又更加丰富了他已有的书本知识.

  • 标签: 马尔罗 中国文化 儒家学说 中国哲学 道家哲学 道家思想
  • 简介:一、水旱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中国文明的发展与水有很大关系,但是由于中国处于欧亚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及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形势,历史发展的水环境条件很不利。早在西周,河水断流成为影响国家命运的因素之一,引起史家重视。《国语·周语》载周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西...

  • 标签: 中国历史 水利史 水利工程 西北水利 防水治水 基本经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