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探讨汉语国际传播事业发展新常态特征,提出汉语国际传播新常态的各国主体性、朝阳性、服务性、市场化等八个特征,并从战略高度提出汉语国际传播的远景目标、发展中国家优先战略、各国主体责任、寻求学术支撑等该项事业发展新常态的六点思考。

  • 标签: 汉语 国际传播 新常态 特征 思考
  • 简介: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有关部门就十分重视并积极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我的老师朱德熙先生1952年就曾应邀前往保加利亚索菲亚大学教授汉语,前后达三年之久;而我1955年进入北大中文系学习时,就有苏联、蒙古、朝鲜留学生跟我们一起听课学习。我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后,也曾先后给越南、伊朗、马达加斯加、坦桑尼亚等国的留学生讲授现代汉语语法。

  • 标签: 对外汉语 教学事业 健康 科研 现代汉语语法 新中国成立
  • 简介:作者论作为一种电影理论虽已接近死亡,但其生命力却在近几十年中悄无声息地融入并改变着电影的创作实践,其影响在不同国家地区的电影文化中都有不同的呈现。作者论及其所形成的电影文化在20世纪80年代深刻影响了我国的电影艺术理论与创作。在中国电影人的实践中,在“拟态环境”的喧哗的氛围里,作者论成为一种媒体现象。“作者导演”逐渐演变成为一种象征资本,一种商业策略。作者导演与电影作品之间处于一种符号化连接之中。笔者在符号学视野下,通过一系列分析认为,在商业策略的造神运动背后,畸形地强调导演的作用,树立电影作者标签,并不能改变中国电影工业根基薄弱,电影整体质量低下的问题。

  • 标签: 作者论 符号 中国电影导演 商业策略
  • 简介:胡金铨是20世纪以武侠电影赢得世界范围声誉的少数导演之一。皮特·伊斯特(PeterRist)称:“胡金铨在世界电影史上能否被称作‘伟大的导演,尚存某些争议,但他毫无疑问是武侠电影至关重要的创新者。”事实上,这个判断还稍嫌保守。可以说,在其影片问世半个世纪之后的今天,胡金铨武侠电影的美学品格与艺术个性,仍然无人超越。

  • 标签: 武侠电影 世界范围 胡金铨 阴阳 阴影 蝙蝠
  • 简介:摘要20世纪初期,基督教传入四川。以美道会为代表的基督教会在成都地区兴办大量教育医疗等公共事业,极大促进了成都地区现代化的进程。本文通过对美道会在成都的工作进行梳理,探讨基督教会传教活动对社会改造的功能。

  • 标签: 基督教 医疗教育事业 社会改造与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