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MEWS评分法在急诊创伤患者预检分诊中的具体运用,并展开对该方法的运用效果探究,分析此类方法是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方法:我院以2019年8月-2021年8月接诊的急诊创伤患者中有机筛选230例,对全体患者进行分组,划分为A组(对照)100例,B组(研究)130例,分别实行不同的方式来进行预检分诊,而后医护人员需要积极记录相应的观察指标。结果:根据研究发现,B组利用MEWS评分对于轻微、严重、危重患者的诊断结果存在差异,在严重与危重方面差异极为名下,P<0.05,而透过对诊断的准确率进行分析发现,B组诊断准确性明显更高,与A组差异较大,P<0.05。结论:对急诊创伤患者利用MEWS评分来展开预检分诊,能够取得良好的成效,有助于医护人员对急诊创伤患者病情的判断,进而来合理展开抢救与紧急护理措施,以此来推动患者的临床治疗,助力于患者疾病的康复,因而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MEWS评分法;急诊创伤患者;预检分诊
  • 作者: 胡广燕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4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3期
  • 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200032
  • 简介:目的:分析急诊危重症患者外出检查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关防范对策。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本院中外出检查的100例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提出相关护理对策。结果:所有的患者中有7例患者出现安全隐患,占比(7.0%);其中转运过程中有轻度和中度意外的3例;因躁动引起的留置针脱出1例;1例患者出现血液饱和度变化;1例患者出现心率变化、1例患者由于评估不足引起检查中输液中断。结论:急诊危重症患者我出检查护理中存在较多安全隐患,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并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对策,能够有效地提高转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急诊危重症患者;外出检查;护理安全隐患;对策
  • 作者: 许一丹,薛逸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4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3期
  • 机构:江苏泗洪医院,江苏泗洪223900
  • 简介:目的:探究对于急诊科输液室患者实施标准化护理的作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22年3月~2023年1月接纳的158例急诊科输液室患者,采用随机数分组法分成两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定义为参照组,采用标准化护理的患者定义为试验组,两组均纳入79例,比对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价及输液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在舒适度、操作技术、输液环境、服务态度及应变能力等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参照组,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组间数值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科输液室患者实施标准化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输液不良反应。

  • 标签: 标准化护理;急诊科;输液室
  • 作者: 阮逗逗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4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3期
  • 机构: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江苏 宿迁 223800
  • 简介:目的:探讨护患沟通技巧在减少急诊输液室护理纷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在2022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100位病例作为对象,来研究护患沟通技巧培训在对减少急诊输液室护理纠纷中的应用价值。将培训前护理的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研究培训后急诊输液室护理纠纷的发生情况、患者满意度、护患沟通技巧等。结果:培训后,患者的满意程度、护理人员护患沟通技巧能力均高于对照的一组,且差异符合统计学需求(P<0.05),护患纠纷的发生率15.00%明显低于培训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护患沟通技巧培训,可以提高急诊输液室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减少病人护理纠纷的发生。

  • 标签: 护患沟通;急诊输液室;护理;护患关系
  • 作者: 贾晶晶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8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3期
  • 机构: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江苏宿迁 223800
  • 简介:目的:探究急诊护理干预在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的应用。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3月我院接收治疗的66例心脏骤停进行心肺复苏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急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心肺复苏的总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心肺复苏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心肺复苏总有效率,减少心肺复苏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上推广。

  • 标签: 急诊护理干预;心脏骤停;心肺复苏
  • 作者: 张媛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6
  • 出处:《健康世界》2023年第9期
  • 机构:江阴市人民医院,江苏江阴214400
  • 简介:目的:探究急诊抢救重症哮喘联合小剂量肾上腺素对哮喘患者的治疗抢救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在我院心血急诊中进行治疗的重症哮喘患者共20例,将20例重症哮喘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10例和参照组10例。在研究进行过程中对参照组中的患者使用常规重急诊治疗方法,对实验组的患者使用常规哮喘药物联合小剂量肾上腺素进行治疗,对两组重症哮喘患者的抢救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中重症哮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参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总有效率高达90%。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心肺功能指标都优于参照组患者的各项心肺功能指标。结论:经过本次研究发现,联合小剂量肾上腺素的抢救治疗效果更好,具有良好的重症哮喘患者抢救治疗价值。

  • 标签: 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小剂量肾上腺素;抢救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可疑脓毒症危险分层(risk-stratifcation of emergency department suspected sepsis,REDS)评分在脓毒症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间在黄山首康医院住院的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计算REDS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Ⅱ)评分和急诊脓毒症病死率评分(mortality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sepsis,MEDS)。通过REDS评分与APACHEⅡ和MEDS比较,评价REDS评分在脓毒症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结果103例患者最终被纳入研究,其中男65例(63.11 %),女38例(36.89 %);年龄范围42~93岁,中位数(四分位数)74(65,82)岁;72例(69.91%)存活(存活组),31例死亡(30.09%)(死亡组)。存活组和死亡组的REDS评分[(5.28±2.10)分与(7.87±2.53)分]、MEDS评分[(6.64±3.32)分与(9.06±3.36)分]、APACHEⅡ评分[(18.96±6.72)分与(21.87±6.1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04,P<0.001;t=3.381,P=0.001;t=2.067,P=0.041)。REDS评分7.5时Youden指数最大(0.38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0.777(95%可信区间:0.678~0.876,P<0.001)。APACHEⅡ评分19.5时Youden指数最大(0.177),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0.614(95%可信区间:0.499~0.729,P=0.068)。MEDS评分10.5时Youden指数最大(0.34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0.696(95%可信区间:0.590~0.802,P=0.002)。REDS评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大于APACHEⅡ评分(Z=1.987,P=0.046)。结论REDS评分对脓毒症患者病情和预后判断有较好的效果,与MEDS评分相当,但优于APACHEⅡ评分。

  • 标签: 脓毒症 急诊可疑脓毒症危险分层评分 预后 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诊多发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26例多发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多发伤常规急救和监护方案,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成功率、病情恶化程度。结果实施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后,干预组患者的急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病情恶化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诊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情恶化程度。

  • 标签: 急诊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多发伤 救治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急诊医护人员对抢救室护理质量评价的认知及建议,为构建抢救室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于2020年8—10月采用目的抽样法对上海市4所医院15名医生、护理人员进行半结构式个人深度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访谈结果进行整理、提炼主题。结果提炼出与抢救室结构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相关的3个主题,即护理管理制度、护理人力资源、环境与设施;提炼出与抢救室过程类护理质量评价相关的3个主题,即消毒隔离/院内感染、专科护理质量、护理文件书写规范;提炼出与抢救室结果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相关的3个主题,即患者健康结局、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结论目前急诊抢救室护理质量评价有待进一步规范,基于医护人员视角提取的抢救室护理质量评价相关主题,能够为构建合理、科学、全面的抢救室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抢救室 医护人员 护理质量评价 三维质量结构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就实际积极出发分析探讨急诊科预检分诊流程优化对工作质量与效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12月期间本院急诊抢救室接收的1 200例未采取预检分诊流程优化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021年1月至今进入本院急诊抢救室接受急诊抢救采取预检分诊流程优化的1 20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男689例、女511例,年龄(34.23±2.18)岁;观察组男583例、女617例,年龄(36.33±2.91)岁。比较两组患者的分诊准确率、分诊及时率、确诊时间、候诊时间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分诊准确率[97.75%(1 173/1 200)比88.25%(1 059/1 200)]、分诊及时率[94.17%(1 130/1 200)比80.67%(968/1 2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观察组患者的确诊时间[(1.25±0.26)h比(4.55±0.57)h]、候诊时间[(0.21±0.03)h比(0.62±0.04)h]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01);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6.92%(1 163/1 200)比86.58%(1 039/1 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639,P<0.001)。结论在急诊科日常抢救工作中,通过预检分诊流程优化能够大大提升抢救质量、效率,缩短患者候诊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拉近医患关系。

  • 标签: 急诊科 预检分诊流程优化 工作质量 效率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介绍-现状-背景-评估-建议(I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科护士交接班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的24名护士为研究对象。成立工作小组,利用海报宣传、专题培训、实战演练等诸多手段来进行宣传和培训,不断提升急诊科护理交接班手段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比较应用ISBAR结构化沟通模式前后护士的交班质量、满意度。结果应用ISBAR结构化沟通模式后,护士的交班质量平均分从应用前的(7.23±0.94)分增加到(8.15±0.55)分,接班质量平均分从应用前的(7.23±0.92)分增加到(8.09±0.5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后,护士交班满意度明显高于应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科护士交接班中应用ISBAR结构化沟通模式,有利于提高护士交班内容的有效性、规范性,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交接班满意度,提高护理工作安全性、有效性。

  • 标签: 交接班质量 ISBAR结构化沟通模式 交接班满意度
  • 简介:摘要任务驱动教学法(task-driven teaching method)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以"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在成人学习领域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在急诊科护士的科研能力培训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并采用护理人员科研能力自评量表和半结构式访谈评价培训效果。结果表明,护士科研能力得分由培训前的(49.00±19.71)分提高至(66.06±14.9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02,P<0.001)。可见,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科研能力培训,有利于提高急诊科护士的科研能力。

  • 标签: 护士 科研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 急诊医学 培训
  • 简介:目的:分析临床中应用风险管理策略,对急诊护理缺陷的改善效果,同时探讨患者护理满意度。方法:本次调研,以2020.7-2021.7为截点,选取本院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急诊患者60例,将其视作实验组,另外,选取2021.8-2022.8期间,本院实施常规护理的60例急诊患者,将其视作对照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从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3.16±0.42),实验组,护理满意度评分(4.53±0.43),对比两组数据,差异突出;从两组护理缺陷改善及质量评分对比,两组数值差异显著(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护理中,对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临床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管理缺陷,强化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完善急诊护理缺陷;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自发性低体温发生的风险预测模型,评估该模型对急诊创伤后患者的预测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该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创伤患者152例,根据其发生自发性低体温情况分为低温组(发生低体温,62例)和对照组(未发生低体温,90例)。采用修正版Glasgow评分(GCS)评估患者创伤程度;收集患者人口学信息、创伤类别、现场状态、评估项目等资料,并进行凝血功能检查,通过单因素分析进行比较;应用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模型,并用Hosmer-Lemeshow对模型拟合度进行验证;采用ROC曲线检验模型预测效果。同时抽取2020年60例急诊创伤患者对模型做进一步应用效果验证。结果建模时患者低体温发生率为41.79%,验证时为41.67%。低温组与对照组相比,创伤程度、就诊时体位、入院时衣物潮湿、转运时采取保暖措施、院前输液、修正GCS评分及凝血酶原时间(P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创伤程度(X1)、就诊时体位(X2)、转运时采取保暖措施(X4)及修正GCS评分(X6)进入预测模型:Y=23.56-1.04X1+1.26X2-0.72X4-0.57X6。Hosmer-Lemeshow检验P值为0.134,ROC曲线的约登指数0.61作为预测的临界值,测得ROC曲线下面积为0.876,敏感度为81.6%,特异性为79.8%。模型实际应用时预测的总准确率为83.33%。结论基于Logistic回归构建的自发性低体温预测模型效果良好,可用于低体温风险急诊创伤后患者的临床筛选。

  • 标签: 急诊 创伤 自发性低体温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于循证分析的护理流程优化在急性脑梗死(ACI)急诊救治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急诊收治的ACI患者118例,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按照常规诊疗流程进行救治,观察组则行基于循证分析的护理流程,对比两组的抢救效率、院前延迟情况、神经缺损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总时间、分诊及转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院前延迟<1 h和2~3 h比例分别为38.98%和40.68%,均高于对照组的27.12%和30.51%(P<0.05),>3 h比例为20.34%,低于对照组的42.37%(P<0.05)。护理治疗后2、4 d,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各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循证分析的护理流程优化可提高急诊ACI患者急救效率,缩短救治时间,降低神经功能损伤,促进满意度的提升。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循证护理 急诊 护理流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部皮肤撕脱后通过旋股外侧动脉嵌合瓣移植预构重建足部血供,足底撕脱皮肤原位回植的可行性及功能。方法2017年3月至2021年3月,共收治足底皮肤撕脱、无回植条件且皮肤无严重挫伤8例,均为男性,年龄22~60岁;左侧4例,右侧4例;致伤原因:碾伤5例,重物砸伤1例,机器绞伤2例;撕脱程度:足跟部逆行撕脱3例,顺行1例,由内向外1例,全足底1例,全足套状撕脱伤2例;皮肤撕脱面积:5.0 cm×11.0 cm~15.0 cm×33.0 cm。均急诊采用旋股外侧动脉皮瓣、肌瓣和筋膜瓣嵌合移植,将肌瓣置于足底进行预构,修剪足底撕脱的皮肤覆盖肌瓣,筋膜瓣放置足背肌腱上非负重区域,皮瓣覆盖足部其余创面。皮瓣切取面积5.0 cm×12.0 cm~15.0 cm×33.0 cm,携带肌瓣体积5.0 cm×10.0 cm×1.0 cm~7.0 cm×15.0 cm×2.0 cm,筋膜瓣面积5.0 cm×8.0 cm~10.0 cm×15.0 cm。术后抗凝、抗感染对症治疗,术后定期随访,观察皮肤颜色、质地、肢体行走功能等情况。结果本组8例中,1例预构的撕脱皮肤边缘部分坏死,其余7例撕脱皮肤均成活,术后2周有血管反应;移植的旋股外侧动脉皮瓣、肌瓣和筋膜瓣均顺利成活。所有患者获得6~36(平均21)个月随访,成活足底皮肤颜色、质地与健侧相同,半年后足部撕脱回植皮肤膨隆逐渐消失,1例出现足部预构皮肤与正常皮肤交界处磨溃,其余7例长期行走均无破溃发生。2例于3个月内负重时有面团感,后逐渐稳定。8例撕脱预构皮肤上可见明显角化层,外形、功能满意,感觉恢复按照英国医学研究会(BMRC)感觉程度分级进行评定,结果:S2 2例,S3 4例,S4 2例。结论旋股外侧动脉嵌合瓣移植预构重建足部血供,可使足部撕脱皮肤原位回植成活,并恢复部分功能。

  • 标签: 足底撕脱皮肤 嵌合移植 预构 负重区
  • 简介:摘要目的收集广州地区某三级甲等妇儿医院儿科急诊接诊108 591例次患儿情况,分析其疾病谱及流行病学特征,总结患儿流行病学变化的特点,为儿科急诊人力分配、物品统筹、工作流程设计等科学决策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珠江新城院区儿科急诊接诊的患儿,包括夜急诊、留观患儿,按照入院日期、入院时间、性别、年龄、初步诊断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急诊就诊患儿男多于女,比例为1.46∶1(64 480∶44 111例次),患儿年龄范围0~17岁,中位年龄11(23,48)个月,年龄分布以5岁以内为主,占84.14%(91 336/108 591)。全年以7月患儿最多,占10.53%(11 433/108 591),2月患儿最少,占6.04%(6 555/108 591)。全天最高就诊时间段为22~23时,占18.83%(20 443/108 591)。就诊患儿中呼吸系统疾病最多,占53.83%(66 522/123 576诊断例次)。共接诊重症患儿1 057例次,占0.97%(1 057/108 591),共接诊意外伤害911例次,占0.84%(911/108 591)。所有诊断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多,占34.47%(42 541/123 576诊断例次)。结论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科急诊就诊患儿以5岁以内为主,全年7月份患儿最多,主要疾病为呼吸系统疾病,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医护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及时更新疾病谱,为急诊抢救提供便利,提高服务水平。

  • 标签: 儿科 急诊 疾病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