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危重症患者外出检查的护理安全隐患和防范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4
/ 2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危重症患者外出检查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关防范对策。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本院中外出检查的100例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提出相关护理对策。结果:所有的患者中有7例患者出现安全隐患,占比(7.0%);其中转运过程中有轻度和中度意外的3例;因躁动引起的留置针脱出1例;1例患者出现血液饱和度变化;1例患者出现心率变化、1例患者由于评估不足引起检查中输液中断。结论:急诊危重症患者我出检查护理中存在较多安全隐患,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并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对策,能够有效地提高转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急诊危重症患者;外出检查;护理安全隐患;对策

急诊室是医院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对危重症患者采取有效抢救及相关处理的科室,患者接受该科室的处理后,需要进入其他科室接受相关辅助检查,从而明确其病情,因此需要对患者采取转运措施。然而在转运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护理风险[1]。据相关调查显示,危重症患者在院内转运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约有71%,与正常患者相比转运患者的死亡率较高[2]。本研究为分析危重症患者转运中的护理安全隐患,选取部分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并结合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以此提高外出检查期间的安全性,具体报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2022年2月-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诊危重症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所有的患者均需要外出检查,其中男性62例,女性38例,最小年龄至最高年龄范围为13岁至82岁,通过整体年龄计算平均值为(48.65±4.68)岁。

1.2 方法 所有的患者转运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院内转运流程,并根据制度要求完成转运,在此过程中给予患者常规吸氧,并对其进行全面的心电监护,开通患者的静脉通道,同时还要对转运的相关设备进行详细的评估,提前与接受部门取得联系。结合所有患者外出检查过程中的护理情况对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措施。

1.3 观察指标 对转运途中发生的安全隐患事件进行记录。

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n(%)和计量资料(spacer.gif±s)是研究中的主要数据组成部分;处理和分析时均采用计算机SPSS 23.0软件完成。

2 结果

所有的患者中有7例患者出现安全隐患,占比(7.0%);其中转运过程中有轻度和中度意外的3例;因躁动引起的留置针脱出1例;1例患者出现血液饱和度变化;1例患者出现心率变化、1例患者由于评估不足引起检查中输液中断。

3 讨论

3.1安全隐患因素分析

3.1.1患者自身因素:危重症患者在转运的过程中常出现呼吸节律发生改变、气管受到分泌物增加发生堵塞、患者的呼吸和心跳因缺氧导致骤停、血流动力学缺乏稳定性、心律失常等,或者患者的神志受到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发生改变,患者的专业过程中管道受到躁动的影响出现脱落或移位。

3.1.2医护人员因素:在急诊危重症患者外出检查过程中对医护人员的要求较高,如果医护人员的安排缺乏合理性,那么就会对导致安全隐患的发生,例如:在患者转运期间由实习医护人员或缺乏工作经验的医护人员完成,就会患者的病情变化发现不及时,处理不当的情况发生。另外,转运前缺乏系统的评估也是导致危险因素发生的重要因素,在患者转运前,需要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充分的了解,并对相关情况进行系统的评估,如果药品、物品评估不准确,就会导致准备不齐全,引起意外事件发生。同时,转运流程缺乏流畅性也是导致不安全因素发生的原因,在转运过程中需要合理地选择路线,并提前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使其做好准备,如果路线学者不当或准备不齐全,就会延长检查时间,导致患者病情发生变化,造成严重后果发生。最后,医护人员缺乏责任心也会引起安全隐患,这种情况下,医护人员如果缺乏转运安全的重视,就会引起患者导管脱落、静脉堵塞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3.1.3转运药物和设备相关因素:如果转运过程中发生设备运行问题,就会导致风险事件的发生,监护仪、除颤仪、呼吸机和推注泵是重要的转运设备,需要定期进行保养和维修,保证其正确运行。尤其是氧气瓶,需要提前检查瓶内氧气是否充足,否则会导致患者转运途中出现并发症。其次,抢救药品准备不齐也会导致风险问题发生,由于患者转运途中会出现病情变化,所以需要准备充足的药品,若准备不当就会无法及时有效地对患者进行抢救,导致不良后果发生。例如维持血管活性药物准备不充分,那么患者输液就会中断,引起较大的血流动力学波动,从而造成严重后果。

3.2护理对策

3.2.1转运前准备:在转运前医护人员需要提前与接收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同时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给予清醒患者充分的心理安慰,并做好相关解释,详细地告知家属转运途中的风险,使其做好心理准备,并签署同意书。提前通知电梯部门做好准备,并同时相关检查科室,提前做好检查准备[3]。另外,医护人员要充分地进行仪器和药品的准备,详细检查仪器的完整性,并保证电量充足,同时将抢救物品准备齐全。此外,如果患者有器官插管的情况,医护人员需要对导管的位置和固定情况进行详细的检查,并确保其通畅性,及时对患者导管分泌物进行清理。并对导管的通畅性进行检查,以免发生堵塞。最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做出相关准备。

3.2.2转运人员准备:合理地选择转运人员,必须确保转运人员具有准确的判断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高的责任心。同时转运人员还要熟练掌握各种气道管理能力和CPR技术。对转运流程进行制定,保证其标准化。要求转运人员对相关标准进行充分学习,并严格执行。如果患者病情缺乏稳定性则由了解患者的医生进行在转运途中陪同。

3.2.加强转运途中的监测和护理:在转运过程中需要医护人员对患者加强各种指标的监测,并对管道加强保护,确保其通畅性。同时做好患者的保暖和安全措施。

参考文献

[1]顾雪莲,黄丽华,杨怡雯.急诊危重症患者外出检查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探讨[C]//上海市护理学会.第五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上).[出版者不详],2022:14.

[2]张瑞环.SHEL模式在住院患者外出检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05):176-177+198.

[3]陈存秀,李静,李彩霞.外出检查患者风险评估表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青海医药杂志,2020,50(05):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