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原来确实没有关注过强迫卖淫罪,虽然这是较早规定在我国刑法中的罪名。1979年刑法中就有该罪,后来的单行刑法对其作了几次修改,1997年刑法将单行刑法中的内容稍作修改后和组织卖淫罪规定在了同一条文中。刑法学界的情况大致和我一样,对该罪名的用功并不深,实务界也是如此:在全国刑法领域有重大影响的《刑事审判参考》前80集共登载714个指导性案例,其中没有一起强迫卖淫罪的案件。

  • 标签:
  • 简介:<正>在中国改革的进程中,无论是对于法治化还是市场化抑或民主化来讲,对财产权问题的认识都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学者在讨论中国改革中的现实问题、对未来提出设想或者实践者在面临选择具体变革措施的时候,往往会发现,种种复杂现象背后的症结,正在于财产权。比如,在探讨公司治理问题的时候,人们会发现国有股权是隐藏着的重要约束;在探索国家转轨之路时,"斯托雷平"式的资产分配也引起学者的深深忧患;人们也意识到,苏东的变革模式同中国的变革模式之间的重大差异也在于所有权变革的路径不同;物权法起草过程中,现实中财产关系的模糊不能不说是巨大的障碍;甚至,农村里女儿出嫁所面要临的财产分配,也能够引发一系列对制度的思考。"财产权"潜伏和穿梭在因果关系所形成的网与网之间。对财

  • 标签: 财产权 中国改革 产权问题 市场化 现实问题 公司治理问题
  • 简介:<正>本辑《北大法律评论》首先为大家在商事与经济法律领域推出几篇有独到价值的学术论文。由于传统大陆法系截然划分"债权/物权"、"契约/组织"等概念,如何在大陆法框架内认识作为商事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信托法?一向是商事法律中

  • 标签: 信托法 大陆法系 中华法系 证券市场 民族主义 法律评论
  • 简介:<正>本辑《北大法律评论》分为"主题研讨"、"论文"与"评论"三大主体部分。纵观20世纪西方史学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其重大变化之一就是传统史学的主流地位逐渐为社会文化史所取代,文化、经济、政治、法律等各种因素之间的微妙关联与深层互动,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与重视。这种如今方兴

  • 标签: 清代 互动关系 中国法律史 司法档案 习惯法 法律评论
  • 简介:<正>宪法与政制可以说是古典法理学与政治哲学的经典主题,在当今的法学理论中,宪法与政制制度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命题。尽管有些学派主张避开研究这些宏大叙事的主题,转而研究更为实证或微观的领域,但是,如果我们不注重对这些重要领域的研究,积累和深化我们对世界和中国的宪政问题的认识,那

  • 标签: 宪法变革 欧洲法院 美国宪法 政治哲学 宪政实践 法国大革命
  • 简介:在将共同犯罪的参与人区分为正犯与狭义的共犯的立法例之下,如何准确、合理地诠释正犯与共犯的关系问题,是共犯论研究中的一个传统而又重要的课题。在大陆法系刑法教义学中,该课题的研究几乎辐射到实行从属性、要素从属性、罪名从属性(共犯本质论)、违法相对性(共犯处罚根据论)等诸多共犯论的根基性问题,相关的研究成果亦较为成熟。但反观我国,其广度和深度均较为有限,一般多是聚焦于共犯的实行从属性和独立性问题的讨论,而对其他诸问题的讨论远未充分展开;并且,相关见解显得过于陈旧,难以因应司法实践的需要。例如,关于实行从属性的问题,早已为德、日刑法学界所摒弃,将'心情刑法'发挥到极致的共犯独立性说依然大行其道于

  • 标签:
  • 简介:<正>中国,无论是国家,还是社会都处于巨大的转型之中,只有把司法过程放到这一宏观背景之下去认识、理解,我们才会深刻地看清司法现状乃至其今后的发展态势,从而才能提出真正符合中国国情、满足中国人民需要的建议。《北大法律评论》早在1999年就办过"中国的审判委员会制度"、"中国乡村社会的法律"主题研讨关注中国司法中的问题。并且在以后的几年中,不断刊载这类有关司法问题文稿。对司法问题的重视,在其他杂志和书刊上同样也可以寻到痕迹。这的确是因为中国司法中存在诸多的不足,而司法对于中国的法治化又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的缘

  • 标签: 司法过程 司法问题 发展态势 中国乡村社会 法律评论 中国司法
  • 简介:本刊于2001年改为双月刊后,收到明显的效果。一是发稿量增大,二是投稿量增大,这说明刊物已进人良性发展阶段。本年度本刊继续恪守其创刊宗旨,在裁判文书的说理研究方面锲而不舍,务使判决理由成为法院树立审判权威的一个重要标准,也使社会正义通过法院的说理得到进一步加强。

  • 标签: 裁判文书 法院 判决理由 审判权 社会正义 说理
  • 简介:1995年6月,在全国性的律师体制改革不久,非凡律师事务所创办了这份名叫《判例与研究》的法学专业理论出版物,至今已连续出版35期。这份被称为“中国第一份民间法学刊物”的出版物,其宗旨和办刊方向很明确,即专门研究裁判文书的裁判理由。这个角度不大,却也很有点特别。在编者看来,有一个朴素的道理贯穿其中:判决书讲理了,法院就讲理了。

  • 标签: 《判例与研究》 判例 案例 中国 法律研究 法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