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从1948年《哈瓦纳宪章》到WTO的TRIMS,国际投资法制经历了从多边投资条约的失败到双边与区域性投资协定繁盛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但是国际投资法制多边进程从来也没有停止过。晚近国际投资法制一致性发展的需要、投资者与国家及国际组织的努力推进,使得国际投资多边法制建设产生了可能性也具有可行性。未来多边投资条约中的重要问题如平台建设、争端解决机制、既有条约与未来多边投资条约的关系如果得到有效地解决,多边投资条约的产生指日可待。

  • 标签: 双边投资条约 区域性条约 多边投资条约 争端解决机制 发展趋势
  • 简介:(一)公证业务软件逐步普及,功能日趋完善。2000年以来,各地公证机构先后研发了数十种公证业务软件,目前有2/3以上的公证机构使用了公证业务软件。公证业务软件基本实现了系统功能模块、业务流程可配置、文书生成和电子签章自动、业务数据分析可视,能够与在线受理等多平台对接、集成多种外设应用.

  • 标签: 信息化建设 公证行业 公证业务 中国 公证机构 业务流程
  • 简介:个人信息去识别即去除个人信息数据中可识别性的过程,包括去标识和匿名。可识别性是个人信息的本质属性,去识别个人信息仍具有人格权及其衍生的财产权益,也涉及到公共利益、秩序和安全的社会法益,两者均应纳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法益保护范围。运用去识别与再识别技术收集个人信息,须承担防控个人信息和公共安全风险的法律义务,刑法规制须注重个人信息安全法律和行业规范的衔接协调;个人信息去识别行为的中立业务性质与信息主体授权同意可作为出罪事由。刑法应在个人信息去识别的保护和利用、入罪与出罪之间寻求适当平衡。

  • 标签: 个人信息 可识别性 去识别化 再识别
  • 简介:司法广场是一种没有身份和空间间隔、能够自由表达意见和情绪的司法活动。从某种角度来看,网络舆情即是司法广场趋势在现实中的体现。司法广场概念的提出,有助于更深刻地揭示网络舆情的成因及影响。应对网络舆情,检察官应恪守客观公正义务,检察机关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注重人性执法,注重平等、公开、及时披露信息,并构建应对网络舆情的五大机制。

  • 标签: 网络舆情 司法广场化 以人为本
  • 简介:根据地的特殊司法体制与控制死刑适用理念的偶然结合造就了死刑复核程序,也是死刑复核程序行政特征的重要历史原因.审级制度建设的弱后,使得通过审判程序确保死刑准确适用的功能大打折扣,死刑复核程序作为审级制度的补充而被引入进来.源自人民司法制度中的实体正义观,否定了死刑复核程序的程序价值,确立死刑复核程序作为死刑监督程序的定位.这一定位随着辩护制度的发展以及程序正义理念的引入而被打破,死刑复核程序诉讼改造迅速开展起来.

  • 标签: 死刑复核程序 行政化 审级制度 实体正义
  • 简介:中小投资者作为我国证券市场最大比例的投资者,是证券市场的根基,而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则成为维护证券市场高效运行的关键。因其高比例、维权难的现状而引发关注。关于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依据国务院的有关政策设立的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有限公司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随着前置程序的取消、投服中心的设立和首例支持起诉的开庭,中小投资者提起证券民事赔偿诉讼的寒冰正在消融。而违法主体较低的违法成本、中小投资者的弱势地位和赔偿诉讼的困难现状亟需投服中心的支持来解决。建议法院实现专业,设立专门的证券法院或金融法院,同时成立专家库,为有关法律、金融问题出具专家意见。证据是诉讼的关键,建议投服中心实现专业,使证据搜集更加完善和全面。建议立法机关在损失赔偿方面设立惩罚性赔偿,从而实现损失的全面赔偿和对于违法者的威慑功能。

  • 标签: 证券民事赔偿诉讼 投服中心 支持起诉
  • 简介:刑事司法鉴定在刑事诉讼中意义重大,其中刑事司法鉴定启动程序又是重中之重。以世界各国典型刑事司法鉴定启动模式为参照,我国刑事司法鉴定启动程序尚存在一些问题,完善我国刑事司法鉴定启动程序的具体建议包括赋予控辩双方同等的鉴定申请权、在公诉案件中合理配置启动权、合理规制重新启动权,使我国刑事司法鉴定启动程序体现实体正义、程序公正及诉讼效率。

  • 标签: 刑事司法鉴定 启动程序 平等
  • 简介:本文由作者在南京大学中德法学研究所所做的专题报告整理而成。公共职能的私有目前是德国乃至欧洲经济行政法上的一个重要主题。作者从介绍私有的定义和目标出发,揭示了目前世界经济一体状况下公共职能所面临的私有的国际压力,从而引申出私有的界限问题。在私有的过程中,权利从国家手中转到私人手中,国家的职能是否会因此受到很大的削弱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因此哪些公共职能可以被私有是私有界限问题的首要问题。在确定了哪些公共职能可以被私有之后,对这些职能在什么程度上进行私有同样是不容忽视的。作者在行文中着力从私有的实体性界限方面,即基本权利、社会国家原则和法治国家原则三个方面对这一备受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

  • 标签: 公共职能 德国人 法治国家 法上 专题报告 南京大学
  • 简介:职务犯罪轻刑是司法实践中的突出现象,这不仅与“宽严相济”的司法政策相违背,也影响着我国治理腐败的效果。定罪起点的人为提高、自首要件的宽松掌握、缓免刑的高比例适用、刑罚执行的不严格等都是轻刑的现实表现;而规范司法权的运行,提高司法工作的质量,通过司法途径遏制轻刑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 标签: 职务犯罪 轻刑化 司法遏制
  • 简介:<正>中国传统法律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曾指导了数千年的中国法律实践,并遗存于中华民族的潜意识之中,对中国当代的法制建设产生某种影响。在改革、开放和走向现代的过程中,传统文化包括法律文化面临着严肃的检阅,亟需冷静乃至痛苦地反思。本文拟从剖析传统法律观念人手,通过中西法律观念的比较,就如何认识中国传统法律观念及其现代过程方面略抒管见,求教于同志们。

  • 标签: 传统法律观念 法制现代化 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法律意识
  • 简介:一、问题的提出2005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了《人民检察院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讯问犯罪嫌疑人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的规定(试行)》,决定从2006年3月1日起在全国检察机关推行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全程同步录音录像。2007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严格依法办案确保办理死刑案件质量的意见》,其第11条规定,讯问可能判处死刑的犯罪嫌疑人时,

  • 标签: 同步录音录像 讯问 录像证据 最高人民检察院 主观化 职务犯罪案件
  • 简介: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阶层出现多元趋势.在此大背景下,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应与时俱进地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组织形式的变化,进行人大代表专业的探索,不断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推进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专业;逐步实现人大代表专业;适当削减现有人大代表的数量规模.建立健全人大代表履职监督机制,实现人大代表的专业.

  • 标签: 人大制度的完善 人大代表专业化 理论与实践
  • 简介:基本权利的具体是一个如何实施基本权利规范的问题,涉及法律的品质、宪法与法律、宪法与公权力的关系。立基于防御品质的早期基本权利具体是一个法律保留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与基本权利限制同义,意在通过立法划定外部界限明确其内容,其后发展了国家保护义务与重大性理论,行政权与司法权亦负有具体基本权利的义务。具体的实质一则在于确定以立法者为优先的所有国家机关之于基本权利的义务;二则在于在形成基本权利内容的同时划定不受公权力支配的核心领域;三则在于使基本权利于具体生活关系中获得内容。广义上的基本权利具体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基本权利的形成、限制与保护,狭义的基本权利具体要求普通法律在具体的生活领域与生活关系中形成基本权利的内容。

  • 标签: 宪法 基本权利 具体化 法律保留原则
  • 简介:《法国民法典》具有极为崇高的地位,为形成和维系大革命以来的法兰西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法国宪法法院通过合宪性审查不断使民法典受到宪法规范的约束、辐射和渗透,实现了路易·法沃赫教授所说的“宪法”。30余年的宪法进程使民法与宪法的关系进入了一种规范语境,民法典在规范上已经受到宪法的切实约束,同时,民法典作为“真正宪典”的社会作用也逐渐被人权宣言所取代。在探讨民法与宪法的关系时,“民法典是真正宪典”这一社会学命题不应错误地扩大到规范领域,更不能不顾时代变迁,忽视宪法的时代背景。

  • 标签: 法国民法典 宪法化 人权宣言 社会学命题 规范语境
  • 简介:庭审实质是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的本质要求,实现庭审实质必须完善量刑程序.我国量刑程序存在“重定罪轻量刑”的传统法律思维、法官自由裁量权过大、检察机关对法院量刑裁决具有较大影响力、未充分体现刑事辩护的价值等问题.需要将定罪量刑程序予以有效区分,对于被告人不认罪的案件确立完全独立的量刑程序.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拓宽量刑信息收集的渠道、用证据增强说明力,吸收被害人对量刑过程的参与、尽可能还原案件真相才能切实改变庭审虚化现象以期真正实现庭审实质.

  • 标签: 庭审实质化 定罪量刑并重 相对独立量刑模式
  • 简介:在学者的争论声中,经济全球已席卷全球。在此背景下,探讨全球人权保护意义重大。西方强国"人权高于主权"的争论因全球所引起的国家主权行使方式的变化而甚嚣尘上。人权的保护不能只依赖主权国家,但主权国家在人权保护方面仍发挥着最为重要的作用。另外,在人权全球保护的舞台上,众多跨国公司和非政府组织的复杂作用也需要厘清和阐明。

  • 标签: 人权 国家主权 跨国公司 非政府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