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对2006年5月到2011年5月期间在我院血管外科收治的16例动脉瘤患者的手术治疗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目前动脉瘤切除+血管移植术仍然是相对理想的手术方式,因为既切除了病变血管又重建了肢体供血。动脉瘤一经诊断,应及时行手术治疗。最佳的手术方式和术前术后的精心护理,对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疾病的愈合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腘动脉瘤手术治疗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动脉支架断裂的临床表现、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支架断裂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并结合复习相关国内外文献进行讨论。结果两例行SFA支架置入术数年后支架断裂,其中一例引起下肢股动脉破裂形成下肢血肿,后给予支架内再植入Viabahn覆膜支架,另一例引起股动脉支架内闭塞形成下肢缺血,后予PTA治疗。均能恢复下肢血流,改善症状。结论支架断裂可产生严重并发症,目前研究报道比较少,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 标签: 股腘动脉,支架断裂,腔内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指屈肌腱断裂吻合术后早期主动功能锻炼预防肌腱粘连的护理要点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择我院在2015年11月~2017年12月接诊治疗的98例行手指屈肌腱断裂吻合术的患者,将98例患者通过随机序列表法平均分为49例参照组(实施常规训练护理干预)与49例实验组(实施早期主动功能锻炼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指屈伸优良率为95.91%,参照组患者手指屈伸优良率为65.30%,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再次手术率、肌腱粘连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指屈肌腱断裂吻合术后应用早期主动功能锻炼,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肌腱粘连发生率,因此,值得临床使用并推广。

  • 标签: 手指屈肌腱断裂吻合术 早期主动功能锻炼 肌腱粘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轴、双轴循环拉力对小鼠肌腱源性干细胞(TDSCs)分化的影响,为临床肌腱损伤后的康复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取6~8周龄C57BL/6小鼠10只,无菌条件下暴露双侧后腿至脚掌,显微镜下解剖收集小鼠髌腱和跟腱组织块,体外分离培养细胞,观察第3代细胞的形态特点。(1)取传代至第3代的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间充质干细胞标志物(CD44、CD90、Sca-1)、内皮细胞标志物(CD34、Flk-1)、造血细胞标志物(CD45),鉴定细胞是否符合TDSCs特点。(2)取传代至第3代的TDSCs进行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培养,分别采用茜素红、油红和阿尔新蓝染料对培养的三系细胞进行染色,鉴定细胞是否具有多向分化潜能。(3)取传代至第3代的TDSCs接种到硅胶底培养皿上,分为双轴循环拉力组、单轴循环拉力组、对照组3组。双轴循环拉力组细胞使用Flexcell® FX-4000TM柔性基底拉伸加载系统,单轴循环拉力组细胞使用自制拉伸力生物反应器,对照组细胞无拉力。双轴循环拉力组、单轴循环拉力组施加机械负荷组的参数均设置为0.25 Hz、6%的循环拉力,在培养期间进行机械负荷加载,每天加载8 h,共加载6 d。第6天机械负荷刺激结束后,收集3组细胞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 (qPCR),检测肌腱、成骨、脂肪和软骨相关转录因子的表达。结果显微镜下观察第3代TDSCs形态一致,呈梭形纤维状。(1)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结果显示,间充质干细胞标志物CD44、CD90和Sca-1表达阳性、内皮细胞标志物CD34和Flk-1表达阴性、造血细胞标志物CD45表达阴性,符合TDSCs标记鉴定特点。(2)三系分化细胞检测结果显示,提取的细胞成功分化为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和软骨细胞,验证了提取的细胞具有向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的潜能。(3)对照组、单轴循环拉力组、双轴循环拉力组3组间比较,肌腱、成骨、软骨、脂肪相关转录因子的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组间两两比较:单轴循环拉力组与对照组比较,肌腱、成骨相关转录因子以及脂肪相关转录因子PPARγ的相对表达均增高,软骨相关转录因子的相对表达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脂肪相关转录因子CEB/P的相对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轴循环拉力组与对照组比较,肌腱相关转录因子Scx、Mohawk的相对表达降低,成骨相关转录因子Runx2的相对表达增高、碱性磷酸酶(ALP)的相对表达降低,软骨相关转录因子Sox9相对表达增高、Col2a1的相对表达降低,脂肪相关转录因子的相对表达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单轴循环拉力组与双轴循环拉力组比较,双轴循环拉力组肌腱相关转录因子Scx、Mohawk、Col1a1的相对表达均降低,成骨相关转录因子ALP的相对表达降低,软骨、脂肪相关转录因子的相对表达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单轴循环拉力诱导TDSCs向肌腱细胞、成骨细胞分化,而双轴循环拉力诱导TDSCs向成骨细胞、脂肪细胞、软骨细胞分化。单轴循环拉力的作用下可以促进体外TDSCs向肌腱细胞分化,有利于肌腱组织的再生和损伤后的修复,为临床肌腱损伤后的康复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多潜能干细胞 肌腱源性干细胞 细胞分化 单轴循环拉力 双轴循环拉力 小鼠
  • 简介:目的探讨窝直接动脉穿支蒂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儿童窝瘢痕挛缩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6月—2016年1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手二科5例采用窝直接动脉穿支蒂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儿童窝瘢痕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8~15岁;外伤3例,烧伤2例;皮瓣切取最大面积18cm×8cm,最小10cm×6cm.结果5例患者移植皮瓣均一期成活,随访6个月~3年,窝部均获得满意外形及功能,股后部供瓣区亦未遗留明显畸形,儿童生长发育未受明显影响.结论穿支蒂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充分、供区较隐蔽、可供切取范围广、手术操作简单、不牺牲下肢主要动脉、皮瓣供区可一期缝合,是修复儿童窝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 标签: 外科皮瓣 股后皮神经 皮神经营养血 管皮瓣 腘窝
  • 简介:摘要:随着无人机在输电线路检修、带电领域的广泛应用,结合 “无人机结合电动升降装置”工法在输电线路带电作业中的成功实施,每次在使用“无人机结合电动升降装置”工法进行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工作中,前期准备工作复杂、在此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研究了一种安全、可靠、可配合“无人机结合电动升降装置”工法带电作业且能够保障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减轻现场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作业的工作效率,满足现场作业要求。

  • 标签: 输电线路 带电作业 抛绳收绳器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分步拉伸法治疗动脉创伤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6年3月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骨科治疗的29例动脉创伤缺损的患者资料。男19例,女10例;年龄16~61岁,平均38.3岁。动脉缺损长度2~5cm,平均3.7cm。术中利用外固定支架固定膝关节于屈曲位,适当游离后直接吻合动脉断端,术后4周开始分步间断调整外固定支架至膝关节伸直位,逐渐拉伸血管至原来长度。术后严密观察足趾的颜色、皮温、趾腹张力、毛细血管反应等情况。术后6个月行CT血管造影(CTA)检查。术后12个月对伤肢膝关节和踝关节主动活动范围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年,平均2年。所有肢体血供恢复良好,分步拉伸过程中无吻合口破裂、血管痉挛或血栓形成,术后6个月CTA显示动脉通畅,无假性动脉瘤、动脉及静脉瘘形成。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优15例,良10例,中4例。踝关节的功能:优18例,良8例,中3例。结论应用分步拉伸法治疗动脉创伤缺损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腘动脉 膝损伤 踝损伤 分步拉伸
  • 简介:摘要城乡规划是一种空间战略规划,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综合调控手段。城乡规划在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城乡规划需要坚持全面统筹发展的理念,从单纯注重城市发展转向更好地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动城乡区域的互促共进,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转向更好地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本文主要针对城乡规划设计的总体要求和原则进行了探讨。

  • 标签: 城乡 规划设计 原则
  • 简介:目的总结动脉瘤外科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5年12月期间17例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均行手术治疗,后侧入路行动脉瘤切除+自体静脉间置术10例,应用人工血管重建动脉1例;内侧入路行股动脉或股-胫后动脉自体大隐静脉旁路术5例,行动脉假性动脉瘤切除+自体大隐静脉补片成形术1例。平均随访时间为(4.5±3.3)年,1例术后2个月行截趾术;另1例因自体静脉桥血栓形成导致远端缺血坏死,术后6个月行膝上截肢术。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3例,未发生动脉瘤相关的死亡。结论动脉瘤有症状者或瘤体直径大于2cm者应尽早手术,后侧入路行动脉瘤切除及自体静脉重建临床效果满意,应作为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方案。

  • 标签: 腘动脉瘤 治疗 血管重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总结创伤性胭动脉损伤的诊治经验,以期提高骨科医生对胭动脉损伤的认识和警惕性,从而避免延误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13例创伤性胭动脉损伤患者,男100例,女13例,平均年龄为33.0岁;根据Chen等提出的动脉损伤分型:A型34例,B型7例,c型72例。95例患者伤后即有肢体缺血表现,18例患者合并小腿骨筋膜问隔综合征。治疗方式:胴动脉修复94例,包括端端吻合47例,大隐静脉移植40例,小隐静脉移植3例,伴行静脉移植1例,取栓3例;保守治疗6例;小腿筋膜问室切开减张4例;截肢9例。94例行胴动脉修复术的患者受伤至动脉再通血rf|位时间为15.8h,其中由外院转入我院的23例患者受伤至动脉再通血中位时间为32.0h。结果本组患者住院时间为3-147d,平均20.0d。胭动脉损伤手术修复率为83.2%(94/113),修复后截肢19例,保肢率为79.8%(75/94)。本组患者总截肢率为24.8%(28/113),受伤至截肢时间为l-43d(平均10.9d),截肢主要原因为小腿肌肉广泛坏死。外院转入患者的胭动脉损伤诊出率仅为21.7%(5/23),截肢率为30.4%(7/23)。术后并发症包括软组织缺血坏死、感染22例,肌酸激酶显著升高6例。结论膝部外伤后要高度警惕胭动脉损伤,骨科医生应掌握其受伤机制、特点和临每床表现,注意与骨筋膜间隔综合征鉴别,以做剑及时识别和修复胭动脉损伤,同时要积极处理筋膜问室高压。

  • 标签: 腘动脉 创伤和损伤 筋膜间隔综合征
  • 简介:动脉闭塞是常见的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自1964年首例采用经皮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angioplasty,PTA)治疗股动脉硬化狭窄性疾病至今,股动脉的腔内治疗获得极大的发展[1]。欧洲及北美指南提出腔内治疗也可适用对某些复杂泛大西洋学会联盟(Trans-AtlanticInter-

  • 标签: 腔内治疗 腘动脉 再狭窄 动脉闭塞性疾病 支架植入 通畅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超声的发展仅有几十年的历史,国内外逐渐将高频超声探头应用于肌腱的临床检查,在区别肌腱完全和不完全断裂及肌腱炎、腱鞘炎、肌腱肿瘤方面的诊断都积累了一些经验。我们根据彩超图象清晰,组织层次分明,无损伤、病人易接受的特点,从2007年12月份开始把超声应用于闭合性肌腱损伤的诊断中,取得良好效果。

  • 标签: 超声诊断 肌腱断裂 不完全断裂 临床检查 超声探头 层次分明
  • 简介:肌腱属于致密结缔组织,连接骨骼肌肌腹和骨骼或筋膜,传递肌肉收缩产生的拉力,牵引骨骼运动。与此功能相适应,肌腱弹性小、血管少、代谢低,但具有很强的耐压抗张力(611-1265kg/cm2)和抗摩擦能力。根据包被组织的不同,肌腱可分为有滑膜和无滑膜肌腱。在承受摩擦力特别大的部位如手掌背侧部、手指、腕关节,肌腱被腱鞘包裹;在承受摩擦力较低的部位,肌腱由腱周疏松结缔组织包裹。

  • 标签: 胶原纤维 生物力学特性 组织工程 肌健 抗张强度 型胶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部屈肌腱修复术后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取2017年3月-2020年3月收治手部屈肌腱修复术患者,病例数82例,随机划分对照组(传统护理方法)与康复组(术后康复护理),各组41例,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手功能恢复优良率82.9%,康复组优良率97.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向手部屈肌腱修复术患者展开康复护理,手功能恢复效果理想,值得借鉴。

  • 标签: 手部 屈肌腱修复术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部肌腱损伤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为以后的临床护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于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57例手部肌腱损伤患者,分别针对患者的肌腱损伤部位及损伤程度进行个性化的早期康复护理,观察所有患者的关节总主动活动度(TAM)。结果所有手部肌腱损伤患者经过早期康复护理后,TAM康复优良的患者有32例,TAM康复良好的患者有23例,手部肌腱康复总有效率达96.49%,康复效果较好。结论对手部肌腱损伤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护理效果较好,患者康复率较高,值得在以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加以推广应用。

  • 标签: 手部肌腱损伤 早期康复护理 关节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