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生化检验对于腹腔积液的重要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于笔者医院被确诊为恶性腹腔积液的40例患者,设其为研究组;选取同期被确诊为良性腹腔积液的40例患者,设其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入院后接受生化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生化检验结果——总蛋白、CA125、乳酸脱氢酶、腺苷脱氨酶水平。结果研究组的腺苷脱氨酶水平低于对照组,同时其总蛋白、CA125、乳酸脱氢酶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腹腔积液患者进行总蛋白、CA125、乳酸脱氢酶、腺苷脱氨酶等指标的生化检验可以准确鉴别腹腔积液的良恶性。

  • 标签: 腹腔积液 良恶性 生化检验 临床效果
  • 简介:胸腔积液是一种病因繁多,发病机制复杂的常见疾病,常涉及多种学科,临床诊断中存在许多问题常常使初学者不得要领,本文拟系统地介绍一下比较简便的胸腔积液的诊断流程.临床症状和体征胸腔积液本身引起的症状包括胸闷和呼吸困难.胸腔积液量少的时候可以没有明显症状,多于500mL以上可以感到胸闷,大量积液时则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

  • 标签: 胸腔积液 诊断流程 临床诊断 临床症状 呼吸困难 常见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恶性胸腔积液肿瘤的比例、病理类型、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纳入的6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所有资料,均开展病理切片检查、免疫组化分析,了解恶性胸腔积液肿瘤的比例、病理类型、病理特征。结果肺腺癌组织中的Calretinin、CEA、NapsinA、TTF-1等阳性表达率对比恶性间皮瘤,统计学具有数据参比分析意义(P<0.05)。结论恶性胸腔积液中最为常见的是肺腺癌,恶性间皮瘤次之,采取细胞团块收集器对脱落的细胞收集,病理切片之后了解细胞形态,采取免疫组分析可提升检出率。

  • 标签: 恶性胸腔积液 免疫组化 细胞团块收集器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浆膜腔积液检查。方法理学检查、显微镜检查等。结论渗出液多为炎性积液,大多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因此对浆膜腔积液进行检查有助于医生对患者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 标签: 浆膜腔积液 检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检测70例胸腔积液患者胸腔积液CRP、LDH、TCH、TBA四项生化指标,恶性组CRP、LDH、TCH、TBA测定结果分别是(11.01±18.21) mg/L、(501.02±304.11) U/L、(2.15±0.81) mmol/L、(12.51±9.46) μmol/L,本文对70例患者胸腔积液中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总胆固醇(TCH)、总胆汁酸(TBA)等测定在胸腔积液性质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了探讨

  • 标签: 中的应用 性质鉴别 指标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评定在急性结核性心包炎患者中推行留置中心静脉导管与尿激酶心包内灌洗联合治疗方案的临床价值。方法采取随机方案选择黑龙江省鸡西市中医院2012年10月-2013年12月接收的急性结核性心包炎患者共30例,作治疗组,本组均接受留置中心静脉导管与尿激酶心包内灌洗联合方案治疗;同期选择急性结核性心包炎患者共30例作对照组,本组均接受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方案治疗,对入选患者临床效果及预后情况进行评定,并在2组内进行客观比对。结果系统性随访后发现,2组入选患者积液的残留量、心包膜组织的厚度变化情况对比有差距,且治疗组入选患者中有1例出现心包缩窄症状,对照组有10例,2组综合对比后有差距(P<0.05)。结论在急性结核性心包炎患者临床治疗中,推行留置中心静脉导管与尿激酶心包内灌洗联合治疗方案效果显著,可进一步提升患者预后水平。

  • 标签: 尿激酶 心包缩窄 静脉导管 急性结核性心包炎 心包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手术并发的心包填塞患者的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对本院共出现的6例施行介入手术并发心包填塞的患者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相应的处理方法。结果6例患者中,4例患者施行了紧急的引流减压后,积液量逐渐减少,2例患者由于积液量非常少,给予相应药物后持续观察,发现病情逐渐稳定。6例患者预后均良好,未再出现病情恶化的现象,稳定后出院。结论在进行介入手术的时候,及时发现心包填塞的患者出现的症状,迅速穿刺引流,是防止患者出现急性衰竭的首要措施。

  • 标签: 介入治疗 心包填塞 原因和治疗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我科近年来经我科治疗的69例结核性缩窄性心包炎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经验,探讨结核性缩窄性心包炎患者术前抗结核药物治疗时间的制定和手术时机的选择。本组患者术前抗结核药物治疗时间为(6.86±9.11)周,其中≤2周者31例(44.9%),>2周者38例(55.1%),术后均经病理学、分子生物学或病原学确诊为结核性心包炎,其中经病理学检查确诊者66例(95.7%),经抗酸杆菌涂片或培养等常规病原学检查确诊者21例(34.8%),经结核DNA、RNA、Xpert等病原分子生物学检测确诊者55例(79.7%)。所有患者术后症状均明显缓解,术后住ICU时间(3.48±2.63)天,总住院时间(11.52±4.62)天,术后出现并发症19例(27.5%),其中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0例(14.5%),肺部感染8例(11.6%),肾功能衰竭2例(2.9%),切口愈合不良2例(2.9%),无围手术期死亡。对于结核性心包炎,尽早明确病因,并及时给予有效的抗结核治疗,一旦心包缩窄形成,应综合结核感染活动度及心包缩窄程度制定合适的治疗策略,合理的安排术前抗结核药物治疗时间和选择手术时机。

  • 标签:
  • 简介:摘要探讨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护理体会。对2013年6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46例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6例患者在经治疗后,1例死于术后心悸破裂大出血,余下患者恢复良好。手术治疗缩窄性心包炎是最有效的手段,如病人确诊为该疾病应尽早手术治疗。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