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口腔专科医院的医护人对住院患者风险预警管理认知的现状,为进一步构建口腔专科医院住院患者急危重症风险预警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0年1—8月选取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山西省多家口腔专科医院的15名医护人为研究对象。对医护人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并对访谈资料进行转录、编码、类属分析、描述和归纳总结。结果归纳出4个主题:医护人掌握住院患者急危重症风险预警的管理能力不足,医护人对住院患者急危重症风险预警的实施困难,医护人对住院患者急危重症风险预警管理的需求现状,医护人完善住院患者风险预警管理的专科指标。结论口腔专科医院的医护人对住院患者风险预警管理认识存在欠缺,迫切需要提高风险认识和急救能力,以期建立口腔专科医院住院患者的急危重症风险预警管理体系。

  • 标签: 口腔 专科医院 医护人员 风险预警 认知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开发聚焦于传染病突发事件、适合医护人继续教育、系统全面的培训项目。方法以前期研究构建的应急能力指标体系为内容框架,借鉴"成人教育观"核心理念选择培训方法,基于问卷调查结果设计培训形式,运用专家小组会议论证、修订培训项目。结果最终形成的《医护人传染病突发事件培训项目》采用"小组化"培训形式和模块化设计,共包括3类模块9项内容。配套的培训项目资料库包括便携版培训手册、技能视频、情景案例脚本、考核试卷等。结论开发形成的培训项目可用于定期继续教育培训或传染病突发事件爆发后抽组防疫小组成员的强化培训,以提高医护人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 标签: 医护人员 传染病突发事件 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基层精神科医护人的情绪状态。方法随机调查辽宁部分地区精神病院医护人93人(简称精神科组),综合医院医护人93人(简称综合科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两份量表均由20个条目组成,分1-4级评分。让受试者根据自己半年来的实际情况、主观感受自我评定,受试者不记名独立完成问卷,然后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精神科组和综合科组的SAS总分均值(标准分)分别与常模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SDS总分均值(标准分)分别与常模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间进一步作单项因子分比较发现精神科组医护人SAS的焦虑(1)、害怕(2)、恐惧(3)、躯体疼痛(7)、乏力(8)、多汗(17)等单项因子分均值比综合科组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明显差异(P<0.05)。而在SDS中的躯体性障碍易疲倦(10)的单项因子分均值比较,综合科组高于精神科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影响基层精神科医护人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因素与医院的工作环境、工作压力、经济状况、整个社会对精神卫生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现行的管理体制以及近2年全国频繁发生的病人伤害医护人案件等因素密切相关。欣慰的是,近两年国家对精神卫生工作的重视并加大投入力度,建设高标准医疗设施等举措,给精神卫生工作和精神科医护人带来了一片曙光。

  • 标签: 综合医院 精神科 医护人员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我国医护情绪劳动研究进展,为医护工作者情绪劳动相关领域提供数据参考。方法于2020年3月,通过《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系统检索医护工作者情绪劳动领域研究内容,利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分析,以关键词共现和关键词聚类形成的知识图谱,以及突现词和时区图对医护工作者情绪劳动主题进行可视化分析。分析内容包括所选文献基本信息特征、研究热点和主题、研究趋势和前沿。结果首篇相关文献于2008年发表,共检索出126篇相关文献。研究热点前5位关键词为"情绪劳动"、"护士"、"工作倦怠"、"医护人"和"工作满意度";研究主题可分研究对象、影响因素的变量和医务职场;突现结果显示有24个突现词;2008年、2011年、2013年和2015年是研究变化的重要转折时间。结论可拓宽被试医护的范围、影响因素内容,并紧密联系已有研究的结果。

  • 标签: 情绪劳动 医护人员 可视化分析 共现分析 聚类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科医护人经口气管插管术的培训模式。方法将20名医护人进行共同培训。首先行理论培训和在模型上进行操作培训并考核合格后再进行临床实践一年。最后将医护人送至麻醉科进行每人一周的实习,培训结束后再进入临床实践一年。结果第一年共插管62人次,成功35次,失败27次,成功率56%;第二年共有插管70人次,成功64次,失败6次,成功率91%。结论理论、操作、麻醉科学习进行共同培训效果优于理论和操作共同培训,采用理论、操作、麻醉科学习进行共同培训可提高医护人气管插管成功率。

  • 标签: 气管插管术 教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出解决血液检验医护人预防血液传播性疾病的防护措施。方法对我医院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这1年内的血液检验医护人86名,进行预防血液传播性疾病的相关防护措施,并统计血液传播性疾病对血液检验人员的感染率,利用数据库对被感染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整理。结果通过对我院86名血液检验医护人的血液传播性疾病的防护措施的实施,我院血液检验人员被感染的概率降低40%,只有9名(10.46%)被感染。结论血液检验医护人预防血液传播性疾病的防护措施能够有效控制血液检验医务人员的疾病感染率,充分维护了医护人的身体健康,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血液检验 医护人员 传播性疾病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手术室医护人对手卫生知识的认知程度,手卫生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提高手卫生质量,增强医护人的手卫生依从性,以保障手术安全和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方法对150名医护人的洗手行为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在操作中医护人洗手率低,医生明显低于护士。结论手术室医护人对手卫生知识认知不理想,手卫生依从性低,应加强洗手设施建设和手卫生学教育,才能更好地保障手术安全。

  • 标签: 医护人员 手卫生 对策
  • 简介:摘要我国临床医护人面临较为严重的工作家庭冲突。通过对临床医护人的深入访谈,了解到影响临床医护人工作家庭冲突的主要因素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从个人、医院和社会角度进行了相关分析,同时从个人和医院层面提出了平衡工作家庭冲突的策略。

  • 标签: 临床医护人员 工作家庭冲突 平衡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口腔医院医护人手卫生执行情况,探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的措施。方法采用调查问卷方式,对我院236名医护人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了解手卫生标准的医护人占82.7%,正确采用七步洗手法者占76.3%,熟练掌握手卫生概念者占71.4%。结论是要提高医护人手卫生依从性,首先要有完善的洗手设施,其次要加强宣传手卫生教育培训,提高洗手意识,加大执行力度。

  • 标签: 手卫生 口腔医护人员 依从性 分析与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门诊医护人对医院感染和手卫生的认知及洗手的依从性情况,分析影响手卫生依从性的因素,及手卫生与医院感染的关系。方法随机抽查门诊40名医护人对医院感染和手卫生的认知。结果大多数医护人具备医院感染基本知识,在工作中积极进行标准预防和控制,少数医护人对医院感染知识掌握不容乐观和手卫生依从性较低。结论门诊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医护人的手卫生密切相关,门诊医护人应重视手卫生,提高洗手依从性。

  • 标签: 门诊医护人员 手卫生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医护人手的卫生状况及洗手依从性的执行情况,分析与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提高手卫生的执行率,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并结合隐蔽现场,随机观察我院283名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结果我院101名医生和182名护士洗手情况进行调查,发现依从率分别为62.3%和82.4%。结论医护人对洗手的时间、使用肥皂或皂液流水洗手和快速洗手液指征的区别及手消毒剂的知识方面认识不完整或存在误区;在影响洗手、速干手消毒剂的因素中工作忙和认为用流动水洗手最可靠为主要因素。在拥有完善的手卫生设施、配备快速手消毒条件下,尚需加强手卫生培训教育,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从而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

  • 标签: 手卫生 依从性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院前医护人针刺伤的状况,分析发生针刺伤的相关因素,并探讨预防对策,促进其树立职业防护观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了解院前131名医护人有关针刺伤情况,并对调查情况进行分析。结果77.0%的医生,89%的护理人员有被针刺伤的经历;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最多,医护人对于针刺伤相关知识了解程度存在较大差异,16.7%的医生、23.0%的护士不知道自身乙肝和丙肝的免疫的情况。结论医护人对于针刺伤的危害及相关预防知识不足,应提高重视程度,加强对针刺伤相关知识的宣传与教育,以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 标签: 医护人员 针刺伤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医护人告知癌症患者病情态度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100例癌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获知癌症时间,同时抽取医护人142人,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探讨医护人告知癌症患者病情的态度与影响因素。结果①领取结果后即刻知晓、一个月内知晓、一个月后知晓的患者比例分别为28.00%、49.00%、23.00%。②医护人对癌症病情态度评分为(3.82±1.01)分,大部分医护人认为要将真实病情告知患者。③医护人告知态度主要受年龄、职称、婚姻、性别、重病接触史因素的影响。结论针对癌症患者而言,医护人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后,才决定是否将疾病情况告知患者,在告知患者时,要尊重患者,根据不同的患者,给予不同告知方法。

  • 标签: 癌症患者 医护人员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受捡者医用诊断X射线检查的正当性和防护的最优化。方法根据GBl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的有关条款,结合新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找出违反辐射防护要求的医疗照射发生的潜在因素,针对新疆医疗照射受检查防护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结论对于医用诊断X射线受检者在实施放射诊断检查时,应严格遵守正当性判断和防护最优化的原则。尽可能合理地降低受检者的受照剂量。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

  • 标签: 医疗照射 受捡者 陪护人员 辐射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DSA冠脉造影致医护人辐射剂量的研究,探讨DSA冠脉造影过程中辐射的防控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参与DSA冠脉造影工作的26名医护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模拟DSA冠脉造影试验,测量医护人各层面皮肤对于辐射的吸收情况,比较其辐射剂量。结果与第二术者相比,第一术者乳腺辐射吸收剂量(0.218±0.059)mGy<(0.342±0.044)mGy和性腺辐射吸收剂量(0.231±0.042)mGy<(0.315±0.026)mGy相对更低(P<0.05),而眼晶状体、甲状腺的辐射吸收剂量与之相仿(P>0.05)。在第一术者中,与铅衣后相比,铅衣前的眼晶状体辐射吸收剂量(0.164±0.023)mGy>(0.064±0.009)mGy、甲状腺辐射吸收剂量(0.195±0.035)mGy>(0.142±0.054)mGy、乳腺辐射吸收剂量(0.184±0.034)mGy>(0.134±0.011)mGy和性腺辐射吸收剂量(0.177±0.028)mGy>(0.125±0.013)mGy相对更高(P<0.05)。结论在DSA冠脉造影,加强对医护人的安全防护,以有效降低辐射吸收剂量,保障其健康安全。

  • 标签: DSA冠脉造影 辐射医护人员 辐射剂量
  • 简介:目的调查医护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并进行心理干预,以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健康,提高工作质量。方法对120名医护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58名医护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经常焦虑38名占31.7%,经常有不同程度的兴趣下降20名占16.7%,经过心理干预后心理健康状况明显改善。结论医护人应学习心理学,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管理者也应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

  • 标签: 医护人员 压力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了解灾害救援中我院医务人员在完成救灾后的一个月的心理健康情况。方法将我院从2008年5月到2014年12月参加过灾害救援的一线医务人员234人进行调查分析,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34份。结果234人通过症状自评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进行调查分析抑郁、焦虑、恐怖3个因子均高于常模1.结论参与灾害救援后医务人员均存在抑郁、焦虑、恐怖等负面情绪。

  • 标签: 灾害救援 医护人员 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