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5 个结果
  • 简介: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作为特别程序在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中予以规定,是修法的一大亮点,也是对我国诉讼制度的重要完善。最高人民法院起草未成年人刑事诉讼解释的宗旨是立足实际,确保解释符合立法精神,同时吸收少年法庭成熟的工作经验,有效解决审判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细化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完善对未成年被告人、

  • 标签: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 未成年人刑事诉讼 诉讼程序 审判实践 司法解释 修改完善
  • 简介: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作为当前惩治犯罪的重要刑事政策之一,对于促进警察执法的规范化建设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在当前警察执法规范化建设全面展开的背景下,应当以规范警察执法为视角,在重新剖析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实质内涵的基础上,纠偏当前警察执法过程中宽严失衡的现实问题,将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全面贯彻到警察执法实践中去,切实推进公安机关规范执法。

  • 标签: 宽严相济 刑事司法政策 警察执法 规范执法
  • 简介:变更管辖制度一直是刑事司法中的热门话题,在近期重大热点案件中也均能看到变更管辖的身影。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变更管辖制度存在着诸多问题,包括案件类型异化、启动主体的无序性、与回避制度的割裂等等,而导致这些“怪像”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特有的诉讼构造。因此,对变更管辖制度的分析与反思,离不开对刑事诉讼构造论的发展与创新。基于此,笔者在对北京、新疆、江苏三地实证调查的基础之上,对变更管辖制度进行理论上的解读,并在构造上对变更管辖制度进行重建。

  • 标签: 变更管辖 行政决策模式 诉讼效率 诉讼构造 起诉选择权 管辖异议权
  • 简介: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长期以来过分注重保障未成年人权利,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率居高不下,暴力犯罪现象突出,成人化作案手段明显,未成年人再犯罪现象突出;对犯罪人的特殊预防功能的冲击,对其他未成年人的一般预防功能的冲击,难以满足同罪同罚的刑法原则。在注重事后“轻缓化”处理的同时,应切实做到“当宽则宽,当严则严”,寻求替代、弥补措施来降低对刑罚预防功能的冲击,在个体差别化待遇和维护法律的威严上找到平衡点,不断协调、完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大格局。从而帮助未成年人走好人生关键的第一步。

  • 标签: 未成年人司法 轻缓化刑事政策 一般预防 特别预防
  • 简介:新修改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进一步明确了控告检察部门受理查办案件的职责范围,将不立案线索事后审查制度法律化,进一步强调举报初核,扩大了控告检察部门的受案范围。基于此,控告检察部门在实践工作中,应进一步强化举报检察工作,利用涉检信访四大功能,进一步搞好受理、分流和督察工作,开展好对妨碍诉讼权利行为和对本院办理案件中违法行为控告的查办工作。

  • 标签: 刑事诉讼法修改 刑事诉讼规则 控告申诉 不立案线索事后审查 信访
  • 简介: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的修改贯彻了"三个维护"有机统一的监所检察工作理念和大刑事执行监督的理念,将刑事执行监督职责统一交由监所检察部门承担,主要包括: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执行监督、羁押必要性审查、死刑执行临场监督、刑罚变更执行同步监督、强制医疗执行监督,对相关规定要予以正确的理解和适用。

  • 标签: 刑事诉讼法修改 刑事诉讼规则 监所检察 羁押必要性审查 刑事执行监督
  • 简介:由于我国刑法对参与实施纯正自然人犯罪的单位成员是否应当负刑事责任没有作明确的规定,而司法解释又相互矛盾,因此我国学术界对应否追究参与实施纯正自然人犯罪的单位成员的刑事责任一直是众说纷纭。处罚参与实施纯正自然人犯罪的单位成员符合法益保护原则、责任主义原则和刑罚的目的,并且承认法人犯罪的外国法都处罚参与实施纯正自然人犯罪的单位成员。修正的犯罪构成理论为我国当下追究参与实施纯正自然人犯罪的单位成员的刑事责任提供了具体的路径。在我国现行刑法修改之前,最高人民法院应当尽快出台司法解释,明确规定参与实施纯正自然人犯罪的单位成员的刑事责任,而解决参与实施纯正自然人犯罪的单位成员的刑事责任问题的根本方法在于完善刑法。

  • 标签: 纯正自然人犯罪 单位成员 刑事责任 修正的犯罪构成理论
  • 简介:20世纪下半叶,死刑在全球范围内引起更多关注,联合国通过了一些旨在废除或控制死刑的国际公约,并形成了一整套的刑事司法国际准则。死刑复核程序是我国最重要的死刑控制程序。结合刑事司法国际准则与当前中国死刑复核程序现状,应从启动方式、复核方式、审判组织、评议原则以及辩护制度等方面完善死刑复核程序。

  • 标签: 刑事司法国际准则 程序控制 死刑复核
  • 简介:本文着重介绍了女检察官办理刑事和解的诸多优势.并从女检察官自身特点和制度保障两个角度讨论了如何进一步发挥女检察官在刑事和解中的独特作用。体现了中国特色的刑事和解,是具有创新意义的纠纷解决模式的具体思考。

  • 标签: 女检察官 刑事和解 制度
  • 简介:十四到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能否构成转化型抢劫,在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存在争议。对于相对负刑事责任人转化抢劫行为能否构成转化型抢劫,应将转化前后的行为进行整体评价。鉴于十四到十六周岁人的刑事责任能力相对减弱,社会危害性程度相对较轻,国家对于未成年人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刑事保护政策,以及《刑法》条文侧重保护未成年人的立法意图,十四到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不宜构成转化型抢劫,对其造成的重伤或死亡结果,以故意伤害或故意杀人认定更为妥当。

  • 标签: 相对负刑事责任人 刑事责任能力 转化型抢劫抢劫罪
  • 简介:在侦查学的学科体系内,秘密侦查和技术侦查虽同属侦查措施的范围,但两者关系并无得到广泛认可的渊源。2013年1月1日生效的新《刑诉法》在第2编立案、侦查和提起公诉中第8节设立了“技术侦查措施”一节,在内容上包含了不属于技术侦查的秘密侦查措施。学术界的分歧、立法的模糊和域内外文化背景的差异是导致秘密侦查和技术侦查概念逻辑关系混乱的主要原因。隐匿身份侦查和控制下交付是否属于技术侦查措施,有待商榷。当前的“技术侦查措施”的节名,虽可修正为“特殊侦查措施”,但并非最恰当,将其修正为“技术侦查和秘密侦查措施”堪可相对完善。

  • 标签: 刑事诉讼法 技术侦查 秘密侦查 隐匿身份侦查 控制下交付
  • 简介:留守人群是城乡二元体制与城市化进程的特殊产物,是现代社会与传统乡土夹缝里的弱势群体,同时也是实现社会公正与社会和谐建设中的重要环节。随着农村留守人群犯罪与刑事被害问题日益凸显,对农村留守人群进行特殊的刑事司法保护也成为预防农村留守人群犯罪、保障农村留守人群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秩序的关键。立足于风险社会理论下的社会秩序与社会管理,考虑到恢复性司法理论框架下的犯罪预防与被害保护以及刑事一体化理论下的多机构协作与诉讼机制衔接,检察机关发挥检察职能,施行对留守人群的刑事司法保护具有必然性与可行性。

  • 标签: 农村留守人群 刑事司法保护 检察职能
  • 简介:积极履行帮教责任是检察机关未检部门的重要职责。检察机关未检部门对涉罪未成年人履行帮教责任是我国社会化帮教预防体系尚不健全情况下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少年司法的特色和生命力所在,不仅具有法律依据,而且也是未检工作的职能要求。未检部门要研究在捕诉监防一体化工作模式下如何具体履行帮教责任,细化帮教执法标准,从而更好地教育、感化、挽救涉罪未成年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 标签: 检察机关 未检部门 帮教责任 捕诉监防
  • 简介:文章以2007—2012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根据腐败行为发现的可能性将上市公司高管腐败分为显性腐败和隐性腐败。实证研究发现:(1)对于显性腐败,高管高薪可以起到抑制腐败的作用,但是由于国有企业天生与政府存在亲属关系,这种抑制作用要弱于非国有企业;(2)对于隐性腐败,高薪并不能起到抑制腐败的功效,并且高管薪酬与隐性腐败存在正相关关系,支持了管理层权力理论。相对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高管薪酬与隐性腐败的正相关关系更为显著。

  • 标签: 高管薪酬 高管腐败 产权性质 在职消费
  • 简介:中国古代刑事诉讼中的事实认定依据经历了以证为主到证供一致的转变。司法档案及判牍资料表明,在证供一致模式中,口供与证据皆不可缺少,但证据是定案关键。口供既不独立于证据,也不是证据之王。在民事诉讼中,事实认定始终都以证据为主。法史学界认为中国古代审判比欧陆法定证据制度更重视口供及视口供为证据之王是对中国古代证据立法与实践的误读。

  • 标签: 以证为主 证供一致 证据之王 法定证据
  • 简介:近年来,国家有意通过干部交流来促进省区间的平衡发展,国内外学者也对官员交流做了大量研究,但大多是被纳入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中,还缺乏其对经济一体化影响的定量研究。本文系统考察了省级官员跨省交流及任期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研究发现,交流能够显著促进国内市场整合;书记比省(市)长的促进作用更强,如果书记交流的水平提高l%,市场整合水平提高0.183%;平行交流比垂直交流的促进作用更强,高出9.52%。研究进一步发现,官员交流促进经济一体化存在时滞效应,官员任期与经济一体化的关系呈现正u型特征。研究还发现,官员交流对一体化的影响在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对东部的促进作用强于中西部。本文是对已有理论文献的拓展,从实证角度验证了已有理论的正确性,并对我国官员治理制度的完善提供一定的证据支持。

  • 标签: 官员交流 交流任期 经济一体化
  • 简介:现有的文献大多证明基础设施对本地经济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但是围绕基础设施跨区域溢出效应的问题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利用中国1990—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相邻省份的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对本地的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中国交通基础设施的跨区域影响是显著为正的;(2)本地交通基础设施对本地经济增长的影响远大于相邻省份交通基础设施对本地经济增长的影响,说明交通基础设施的本地效应远远超过跨区域的溢出效应;(3)铁路基础设施与公路基础设施相比,公路基础设施的本地效应更加明显,而铁路基础设施的跨区域影响更加显著。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加强落后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交通基础设施 溢出效应 本地效应 经济增长 面板数据
  • 简介:《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的颁布,规范了中国企业套期保值业务的会计处理,但准则留下的较大职业判断空间为其合理使用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研究了采用套期保值会计准则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利用2008--2011年上市公司的样本,我们发现:当使用套期保值会计之后,(1)公司的会计稳健性下降,将套期工具的未实现亏损计入资本公积是形成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2)公司的盈余更趋于平滑。本文研究的实践意义在于:随着中国企业使用套期保值业务的增多,套期保值会计的较大自由裁量空间可能影响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中国应该重视并积极参与IASB对套期保值会计准则的修订。

  • 标签: 套期保值会计 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稳健性 盈余平滑
  • 简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自进入刑事诉讼法典以来给刑事审判实践带来了诸多适用困境与理论迷茫。通过对东南地区某法院关于该规则的适用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发现相关法律规范的操作性不强,司法机关的难以相互制约,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司法观念,行政倾向性较强的畸形考核体系是其适用的现实障碍;非法取证方法的理解,刑讯逼供行为的界定,瑕疵证据得以补正的标准是其适用范围上的困境之处;办案说明与侦查人员出庭的审判选择,重复自白效力的如何认定,诉权启动程序中辩方的证明责任以及证据合法性的证明标准是其适用程序及裁判标准上的桎梏症结。对之进行适时调研分析和总结概括,找出适用瓶颈,探寻改进路径,方能达致设定该规则良善之初衷。

  • 标签: 非法证据排除 审判适用 适用范围 适用程序 证明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