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3 个结果
  • 简介:证据衔接并不是一个新问题,在司法实践中一直存在着。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更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也是我国特有的行政一犯罪二元体制划分的必然结果。2012年3月,我国第一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行政执法过程中所形成的证据材料可以作为刑事证据使用。行政执法程序与刑事司法程序的衔接是必要的,而行政证据刑事证据的衔接则是这两种程序衔接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从诉讼证据法的视角,对行政证据刑事证据的衔接问题进行粗浅的探析。

  • 标签: 行政证据 刑事证据 证据衔接
  • 简介:摘要2012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增加了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和查办案件过程中收集部分证据可以在刑事诉讼中使用的规定,这位行政执法证据刑事司法证据的衔接提供了理论基础,但是规定不够细致,导致实践中行政执法证据刑事司法证据的衔接存在很大问题。

  • 标签:
  • 简介:证据矛盾是刑事诉讼证据审查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证据现象。就规范层面而言,证据矛盾审查被视为满足证据标准的要求之一,包含证据之间的矛盾以及证据与事实间的矛盾,带有主观性的证据是主要审查对象。反观司法实践,证据矛盾审查隐含三大异化趋势:一为“证据印证”先行;二是以“印证事实”为中心;三是以“主观性证据”为中心。鉴于此,证据矛盾审查机制需要完成向“矛盾审查先行”“证据中心”和“客观性证据中心”的制度转型。

  • 标签: 刑事证据矛盾 审查机制 异化 转型
  • 简介:我国过去二十一年的刑事证据规范发展历程可以区分为自发生长、艰难酝酿和快速回应三个阶段。我国刑事证据规范的发展进程当中,司法需求是刑事证据制度改革的原动力,刑事错案的频频出现是刑事证据立法的催化剂,网络时代媒体的聚焦效应为刑事证据立法获得了话语的正当性,司法改革和政法权力格局变革为刑事证据制度改革提供了组织条件。这种独特的发展逻辑使得我国刑事证据制度改革在改革动力、纵向发展趋势、横向格局、规范范围及规范样式等方面都呈现出独特的特征。这种改革路径具有针对性强、阻力小、易于借势推动等优点。但目前我国的证据制度改革还存在着穷于应对、缺乏通盘考虑、与相应配套司法诉讼制度有待进一步协调等缺陷,需要在未来的刑事证据制度改革中加以改进。

  • 标签: 刑事错案 证据制度改革 权力格局 司法需求 媒体
  • 简介:从侦查、起诉到审判,整个刑事诉讼活动都围绕着证据展开。法官依据证据来认定事实进而作出裁判,检察机关能否精准指控犯罪的关键在于证据是否充分。检察机关应构建以证据为核心的刑事指控体系,并从理论层面上和实践层面上进行分析和阐述。从理论层面上,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时应全面贯彻证据裁判规则,严格把握审查起诉标准,重点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传闻证据规则,瑕疵证据补正规则,口供证据补强规则进行了分析,对排除合理怀疑的标准进行了剖析。从实践层面上,从强化庭审前对证据的审查和加强庭审过程中对证据的掌控力进行了论述,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 标签: 证据 刑事指控 证据裁判规则
  • 简介:刑事证据展示的本质功能在于防止证据突袭以及整理争点。证据展示制度因缺乏必要的程序性效力面临着无法限制“证据突袭”的功能“缺省”,因此,应根据控辩双方的出示义务设置一定的惩戒机制。庭前会议中的证据展示易异化为庭审中的举证、质证,即证据展示制度存在功能“溢出”的运行桎梏,应区分证据证据能力与证明力属性,重点展示证据能力存在争议的证据

  • 标签: 证据展示制度 庭前会议 功能定位
  • 简介:刑事瑕疵证据作为证据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具有重要的探讨价值。级观现有的理论探讨,大多未区分瑕疵证据的内部差异,产生了制度的混同状态,具体表现在“治愈”对象的混同、“治愈”手段的混同以及“治愈”方式的混同。刑事瑕疵证据内部具有两个维度,分别为证据收集阶段的瑕疵与证据使用阶段的瑕疵。以此为视角,从“治愈”对象的厘定、“治愈”手段的明晰以及“治愈”方式的区分三个方面入手,得以探寻“治愈”瑕疵证据的新路径。

  • 标签: 刑事瑕疵 证据 制度混同 瑕疵类型 真实性 合法性
  • 简介:大数据侦查已经广泛运用于侦查实践,由此带来的大数据证据效力问题并未得到刑事诉讼证据理论完整、权威的解释。判断大数据证据的效力,首先,要从获取大数据的侦查行为上判断,只有依法定程序实施的大数据侦查行为,才是取得大数据证据的合法途径。其次,要从证据的形式上审查,只有符合法定证据形式要求的大数据才能作为“呈堂证供”,目前只有电子数据和鉴定意见两种大数据证据形式,立法应当赋予其他基于大数据的“衍生证据”以诉讼证据的地位。再次,从证明力上审查,只有符合证据真实性、相关性特征的大数据证据才能作为诉讼证据。不能进行因果关系的分析和解释的大数据证据不具有证明力,“鉴定或检验”可以成为审查判断大数据证据证明力的主要方式。

  • 标签: 大数据证据 效力 大数据侦查 证据能力 证明力
  • 简介:近日,市检察院举办第四期“青年检察论坛”,侦监处、公诉处、二审处、未检办、民行处等业务处室青年干警出席参加。本期论坛以《刑事责任年龄证据的审查与判断》为主题,与会干警围绕论坛主题,结合具体案件进行研讨交流,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 标签: 刑事责任年龄 审查 证据 检察院 论坛 青年
  • 简介:大数据时代电子证据具有自己的特征。伴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进步,电子数据这一新兴的证据种类也逐步成为司法领域新的确认事实的重要方式方法。大数据环境在给刑事电子证据带来益处的同时,也伴随着诸多问题和困惑。应对大数据与刑事电子数据证据有更深入的研究和认识,制定符合大数据时代电子证据基本特点、能够有效规范大数据时代电子证据刑事诉讼规则,进而实现最大限度的"趋利避害"。

  • 标签: 大数据 电子数据 刑事诉讼规则
  • 简介:中国海警刑事执法证据标准,关系着海上刑事侦查能否顺利进行,能否有效地打击海上各种犯罪活动。现行海上盘查、搜查、口头传唤、拘留等侦查措施的证据标准,存在一定程度地不符合海上刑事执法实际情况的部分,应该在细节上进行完善。中国海警海上刑事执法应适当地借鉴英美法系国家中“合理怀疑”的证据标准。尤其美国海岸警卫队海上执法相对成熟,其刑事执法证据标准对中国海警海上刑事执法证据标准的完善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 标签: 中国海警 海上刑事执法 证据标准 合理怀疑
  • 简介:证据审查判断是司法人员确认证据的证明力的司法活动。这项工作要求细致的工作态度、丰富的经验积累和多学科的专业知识。结合司法实践中的实际案例,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论述。

  • 标签: 刑事证据 证据审查 证据判断
  • 简介:自书材料因其本身能对案件起到重要的证明作用,故在实践中较为常见,又因其难以被归于八类法定的证据种类之中而在理论界受到质疑。自书材料因形成时间、空间环境不同使其同时具备书证和准供述双重特征,在实践运用时不能违背孤证不能定案的基本证明原理,以及来源同一的证据不能互相印证的证明逻辑。

  • 标签: 自书材料 书证 准供述
  • 简介:摘要如今我国设立了证据开示制度,这在我国提升法律全面化、民主化、公正化中有着重要意义。证据开示制度保障了各类证据的公开性,囊括了维护证据真实性的能力,确保广大群众能及时了解案件真实性。同时由于我国的刑事诉讼审问方式开始由审问式向抗争式转变,也能够充分展现出现阶段证据开示制度对于我国刑事法律的重要程度。但怎样处理好证据开示,将在此文章有充分的叙述。

  • 标签: 证据开示 真实性 双向开示
  • 简介:法医植物学是研究与法律相关的植物证据问题的-门交叉学科,其研究主要涉及犯罪现场相关植物的分布、毒品原植物的鉴定以及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变化规律等.作为犯罪现场中重要的生物学证据之一,大部分的植物证据分布广泛、个体微小且数量较多,有些种类的植物证据不易腐败,有些种类的植物证据易粘附在人体毛发或衣物上,因此与许多类型的刑事案件能够发生关联.在某些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抢劫、入室盗窃、强奸、绑架、拐卖人口、毒品制造等刑事案件的侦破中,现场和嫌疑人员、被害人身上发现的植物证据可用于辅助推断作案地点、溺死落水地点,排查嫌疑作案车辆,鉴定毒品原植物种属及追溯其原产地,以及推断作案时间、死亡时间与埋尸时间等,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植物证据刑事案件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并就其未来研究趋势作简要探讨.

  • 标签: 法医植物学 植物证据 花粉 硅藻 毒品原植物
  • 简介:审判中心主义要求诉讼活动应该围绕审判建构和展开,侦查、起诉、执行的制度设定都是为了使审判能够有序进行,庭审阶段证据调查对于事实的认定具备实质化影响。因此,审判中心主义使证据成为诉讼活动展开的基础,而预防关键证据灭失的保全措施成为举证的制度保证。与民事、行政诉讼不同,刑案证据采集具有很强时效性,个别证据如果不进行妥善保存,就会面临灭失风险。被告人的依申请取证程序虽然存在,但由于启动条件设置较高,对于辩方合法权益保障能力发挥有限。刑事诉讼的追诉犯罪性质要求证据收集与保管主要由追诉方完成,这使追诉方通常重视收集对追诉有利的证据,而忽视对被追诉人有利的证据采集。刑事证据保全的重要性直接源于控辩双方的权利对等,建立完善的刑事证据保全制度。赋予被追诉人证据保全申请权,不仅对于维护被追诉人的诉讼权利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我国当前审判中心主义的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进行也将形成促动。

  • 标签: 刑事诉讼 证据保全 审判中心主义
  • 简介:刑事证据采纳中的裁量问题,欧洲人权法院长期坚持一种弹性的整体审查立场,在综合考虑多种裁量因素的基础上,对使用以侵犯“公约权利”方式所获证据是否会损害诉讼程序的公正性,做出个案判断。弹性的整体审查既有值得肯定的优点,也有不能忽视的缺陷,在欧洲理论界与实务界引发了持续性的争议。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的完善,可以从欧洲人权法院的相关实践中获取正反两方面的启示。

  • 标签: 欧洲人权法院 刑事证据 裁量采纳 整体审查 公正审判
  • 简介:摘要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该项改革涉及的部门多、环节多,在整个诉讼制度改革中居于关健地位,对确保办案质量和司法公正具有深远的意义。以庭审为中心的制度改革,对刑事证据审查产生了各方面的影响。也对检察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公诉检察官应当从刑事证据审查作为一个工作的突破口。检察机关对刑事证据审查应在坚持原三要素审查的基础上,全面贯彻证据裁判原则,转变刑事司法理念。

  • 标签: 审判中心 诉讼制度 刑事证据审查
  • 简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和司法部共同颁布的《关于办理刑事案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在许多方面做了突破性和创新性的规定,发展和完善了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但也存在有关规定略显粗疏、排除证据的范围较窄、重复供述排除条件不合理、审前证据把关架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取证合法性证明的有效性存有质疑等缺陷和不足。充分认识《关于办理刑事案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的突破与局限,客观评价此次立法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改革和完善建议,诸如明确并扩大非法证据排除范围、扩大律师诉讼权利、设置更为科学合理的调查程序等。

  • 标签: 非法证据排除 关于办理刑事案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 进步 不足 评析
  • 简介:国家机关行使公权力,无论合法或不合法,均有可能给公民的自由权利造成损害。在法治国家中,对人民因此所受之损害,皆产生应如何以财产给付予以弥补之问题。因公权力不合法之行使,致个别人受有不利益,而由国家以财产给付所为之弥补措施,为国家赔偿。

  • 标签: 刑事赔偿 国家机关 自由权利 法治国家 弥补措施 国家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