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研究消化性溃疡引起消化出血采用针对性护理进行护理所取得的效果。方法将某院在2017年10月到2018年10月所收治的消化性溃疡引起消化出血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和针对性护理组,平均每组患者均为31例,对两组患者分别配合相对应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干预结束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常规护理组止血有效率为70.97%(22/31),针对性护理组止血有效率为90.32%(28/31),两组进行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本文两组患者健康教育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和患者的住院时间进行比较,本文的针对性护理组明显比常规护理组更优,进行差异性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对消化性溃疡引起消化出血的患者进行护理时,为患者配合选择针对性护理进行干预可以有效的帮助患者控制疾病,提高患者对于病情的认知,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并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护理方案。

  • 标签: 消化道溃疡引起消化道出血 针对性护理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急诊内镜对消化肿瘤患者上消化出血的作用分析。方法:应用医学样本对比法,选定某院2012~2019年收治的150例消化肿瘤患者,按照急救选择路径不同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给予参照组急诊应急治疗措施,给予实验组急诊内镜治疗,探讨急诊内镜对消化肿瘤患者上消化出血的防治作用及其止血效果。结果:参照组和实验组在临床症状缓解率上数值对比为92.00%(69/75)和100%(75/75),有统计学意义(χ2=8.278,P=0.001,P<0.05);参照组和实验组在12h止血、24h止血、48h止血指标上对比数据分别为(19.47±4.76)VS(35.62±6.05)、(55.42±10.81)VS(77.68±11.05)、(76.38±4.37)VS(93.72±5.94),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内镜对消化肿瘤患者上消化出血的防治作用效果明显,尤其表现在提升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率和止血效果上,值得临床着力推广实施。

  • 标签: 急诊内镜 消化道肿瘤患者 上消化道出血 作用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剖腹探查对急性消化大出血的诊断价值并分析急性消化大出血的病因。方法回顾2004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因急性消化大出血住院,并最终行剖腹探查的92例患者病历资料,对其出血定位、病因及相关辅助检查等进行分析。结果术前成功定位出血灶者63例,术前诊断未明者29例,经剖腹探查确诊者24例(82.8%)。剖腹探查确诊并行手术治疗者87例(94.6%),其主要病因为小肠憩室(24例)和小肠间质瘤(17例);手术治愈84例(91.3%)。结论剖腹探查对急性消化大出血可取得较满意的诊治效果,但术前尚需完善出血定位检查为手术提供依据,避免不必要的盲目探查。

  • 标签: 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 剖腹探查 内镜 诊断 病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治疗消化癌症的早期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于2017年04月—2018年04月收治的消化癌症早期病变患者8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电脑完全随机分组法,将之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43例。常规组接受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研究组接受内镜黏膜剥离术治疗。结果研究组术中失血量、住院天数、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复发率低于常规组,且完整切除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经内镜实施黏膜剥离术治疗消化癌症早期病变患者,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消化道癌症 早期病变 内镜 切除术 剥离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内镜治疗消化早癌及癌前病变效果。方法此次研究所选择的基本对象为2013年7月-2017年7月来我院实施治疗的病患,共有33例,所有病患均确认为消化早癌,同时伴有癌前病变,为所有病患实施内镜下手术治疗方案,分析病患的治疗情况。结果运用内镜黏膜切除术(即EMR)治疗病患的一次切除率为100%(14/14),出血率为7.14%(1/14),平均手术时间为(39.08±2.15)分钟,穿孔例数1例;运用内镜黏膜剥离术(即ESD)治疗病患的一次切除率为94.74%(18/19),出血率为10.53%(2/19),平均手术时间为(79.16±8.02)分钟,穿孔例数0例。(内镜EMR术几乎不会穿孔的,因为只是涉及到粘膜下层,而ESD会有穿孔的风险,切的深度更深,但是更完整,不会有残留)结论在内镜消化早癌以及癌前病变病患实施手术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内镜下 消化道早癌 癌前病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初步探讨内镜OverStitch缝合术治疗食管气管瘘的可行性,使用OverStitch缝合装置成功闭合3例上消化瘘,手术过程均顺利,术中和术后均无并发症。术后1个月复查胃镜和上消化造影均提示瘘口闭合良好,患者症状缓解。

  • 标签: 气管食管瘘 OverStitch缝合术 消化系统瘘 胃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黏膜黏膜切除术(EMR)对消化广基息肉样病变的治疗价值。方法采用胃镜、结肠镜黏膜切除术治疗40例共47个胃、大肠广基息肉。病灶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后,一次圈套整块切除或分次圈套切除病变,回收标本送病理检查,术后胃镜、结肠镜随访。结果全部息肉EMR一次切除,最大的2*3cm,无手术并发症。术后病理增生性息肉20例,腺瘤样息肉13例,腺瘤癌变位于黏膜内1例,边缘及基底均无浸润。幼年性息肉1例,炎性息肉1例。随访中,1例腺瘤样息肉癌变,基底部及切缘无肿瘤组织残留,未行进一步手术治疗,术后1月、3月及24个月复查未见复发。结论EMR是治疗消化广基息肉及黏膜内癌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消化道息肉 腺瘤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护理配合在内镜消化粘膜剥离术中的价值方法对26例内镜消化粘膜剥离术的护理配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护理配合,本组病例手术全部顺利完成,成功率100%,无一例严重、需紧急外科手术处理的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认真准备,使医疗器械、设备处于完好应急状态与术中娴熟的操作技能、与术者默契的护理配合,能够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缩短手术时间,保证病人的安全。

  • 标签: 内镜 消化道粘膜剥离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消化肿瘤的早期诊断与内镜微创的治疗效果,为病患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对我院该病病患进行随机选取,选取的总数为114名,时间为2015年9月-2017年2月,将这114名病人平均分成两个小组,每个小组57人,其中一组称为常规组,另一组称为研究组。常规组通过以往的内镜诊断及常规治疗,研究组使用超声内镜进行诊断并在其监控进行微创治疗,对两个小组病患的内镜影像呈现的状况、各项指标进行对比,以及对病人的不良反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机率和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比后发现,研究组病患的影像状况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手术前后的各项指标明显比常规组高,差异明显(P<0.05),对两个小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研究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使用消化内镜技术来对消化肿瘤进行诊断和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消化道肿瘤 早期诊断 内镜下微创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SD)治疗消化病变(Gastrointes-tinaldisease,GI)(如早癌、间质瘤、平滑肌瘤、异位胰腺、脂肪瘤、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等)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内镜发现的69例消化病变(食管18例、贲门1例、胃30例、十二指肠5例、结肠6例、直肠9例)进行电子胃镜、电子结肠镜及超声内镜检查后(除息肉、LST未行超声内镜检查,11例病变位于黏膜层、12例病变位于黏膜肌层、8例病变位于黏膜下层、23例位于固有肌层),应用ESD进行治疗。结果66例成功完成ESD治疗,成功率达95%,病灶最大直径5×7cm(平均1.5cm),手术时间15~145min(平均55.5min)。5例术中出现皮下气肿,术后即消失,无1例出现术中内镜无法控制的大出血,4例出现迟发性出血,经保守止血治疗及内镜止血治疗后出血停止,7例(病变位于胃底4例,胃体2例,胃窦1例)出现术中穿孔,1例穿孔较大,转外科手术治疗,其余6例均经金属夹等方法夹毕后保守治疗成功,无1例迟发性穿孔、消化瘘和胸腔腹腔继发感染,2例术后病理为癌变,转外科追加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1例,失访5例,无1例病变残留和复发。结论ESD治疗消化病变疗效确切、安全、有效、微创,可以一次性完整切除病灶,并且可获得完整标本送检病理,但有一定的风险及并发症,需由有经验的内镜医生开展。

  • 标签: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 消化道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内镜消化息肉切除术的术中配合。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电切息肉中的配合护士应严格按照术者指示进行操作。首先根据息肉蒂的粗细或广基息肉基底的直径设定电切、电凝指数及决定是否设定混合电流。然后送入圈套器,随时按术者的指示伸出、回缩、张开、收紧圈套器协助完成电切。食管贲门、十二指肠部位壁薄、蠕动快,圈套息肉时需与术者密切配合,尽量套进息肉近端,否则易引起穿孔。

  • 标签: 内镜下上消化道息肉切除术 术中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内镜黏膜剥离术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消化内镜黏膜剥离术患者82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41例患者实施围手术期常规护理为对照组,41例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禁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消化内镜黏膜剥离术,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患者的恢复速度,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手术安全性。

  • 标签: 消化道内镜 黏膜剥离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日间手术模式作为一种新型医疗服务模式,显著缓解了医疗资源供需矛盾。我院日间手术中心自2009年起逐渐开展内镜消化息肉切除手术,不断探索与实践集中管理模式消化息肉日间手术"入院前管理-入院后临床路径管理-出院后延续性管理"一体化管理流程;建立日间手术患者全程管理数据库,基于各项临床研究指导临床实践、规范临床行为,帮助日间手术管理者更好地做出临床决策,实现了日间手术管理精细化、质量与安全常态化的管理目标。

  • 标签: 日间手术 集中管理 消化道息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黏膜病变诊治中作用。方法:2022年2月--2023年2月,选取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黏膜病变患者38例,均超声内镜检查,并且进行病理检查,分析超声内镜的诊治效果。结果:超声内镜检查对平滑肌瘤、间质瘤、脂肪瘤、异位胰腺的灵敏度、特异度比较高;根据临床超声内镜的评估,治疗过程中给予他们不同的手术方式,所有患者在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如出血、穿孔等,术后1年后的随访结果显示,患者术后病变位置的创面愈合良好,无复发等情况。结论:超声内镜对上消化粘膜病变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对选择手术方式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避免他们术后出现并发症风险。

  • 标签: 超声内镜 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 诊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内镜直视氩气刀治疗消化息肉的护理,得出结论根据APC治疗机制,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是确保治疗有效的关键。

  • 标签: 氩气刀治疗 下消化道息肉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痛肠镜消化息肉实施电凝电切治疗临床效果。方法:于2019年1月-2020年12月为时限,以接受治疗的消化息肉患者50例为对象,依据不同干预方案分设2组加以研究,每组患者各为25例。所有对象均实施电凝电切治疗,参照组于常规内镜下完成手术,试验组于无痛肠镜下完成手术。比较2组手术的情况、治愈率以及并发症率。结果:2组对比疼痛评分、手术时间、治愈率及并发症率的数据表明试验组更优,满足统计要求(P

  • 标签: 无痛肠镜 下消化道息肉 电凝电切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