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MP感染大叶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诊断治疗选取MP感染大叶性肺炎患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治愈36例,显效13例,有效11例,因肺不张治疗无效转至上级医院治疗1例。结论MP感染大叶性肺炎以发热、刺激性干嗽为主要表现,诊断可依据临床表现,胸部平片、胸部CT结合血清MP-IgM阳性确诊,符合巜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标准。治疗釆用红霉素、阿奇霉素序贯疗法,酌情联合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炎性反应重者用糖皮质激素、人免疫球蛋白。

  • 标签: 肺炎支原体 大叶性肺炎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用于癌症化疗便秘预防中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2月来我院就诊56例癌症化疗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回顾分析法,将28例癌症化疗患者作为研究组,另28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主要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主要采用中医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便秘发生情况与便秘临床症状评分。结果研究组发生便秘患者有6例,便秘发生率为13.54%,对照组发生便秘患者有13例,便秘发生率为27.7%,通过两组患者便秘发生率比较,研究组便秘发生率明显要低于对照组,比较差距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便秘临床症状评分比较中,研究组便秘临床症状评分要低于对照组,比较差距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癌症化疗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可以有效预防便秘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简述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诊疗。方法对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患者进行诊疗。结论超声心动图或心室造影发现有明显右心室异常或室速不易控制后亦差。对那些可能出现猝死而药物不能满意控制心律失常者,宜采用非药物方法治疗。

  • 标签: 致心律失常性 右心室 心肌病 诊疗
  • 简介:目的:调查基于微公众平台延续护理在PICC带管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例PICC带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按传统模式给予常规门诊维护和口头宣教。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关注微公众平台,实行网络化健康教育、多维度护患沟通、精细化门诊预约等新型延续护理模式,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PICC相关知识得分及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总得分(150.61±10.21)高于对照组(114.83±9.32),实验组PICC相关知识测评总得分(141.98±12.50)高于对照组(113.82±10.41),实验组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7例)明显低于对照组(38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微公众平台进行延续护理服务,方便、快捷、经济、实效,值得推广。

  • 标签: 微信公众平台 功能研发 延续护理 PICC
  • 简介:1.病历摘要

  • 标签: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6-03-13
  • 出处:《医药前沿》 2016年第3期
  • 机构: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的一则研究论文称,全球范围内室外空气污染每年带来300万人的过早死亡。室外的空气污染物,例如臭氧和直径小于0.0025毫米细颗粒物,与一些严重的疾病有关,其来源决定了这些细颗粒的毒性,并会长期影响健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硝苯地平缓释片(I)牙龈肥厚具体情况。方法通过观察我门诊部从2012-2015年间,我门诊部52例高血压患者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I)后是否出现牙龈肥厚。结果52例患者中有两例出现了牙龈肥厚,经停药改服其他药物后,病情恢复正常。结论当服用此药出现牙龈肥厚后应立即停药。

  • 标签: 硝苯地平缓释片 牙龈肥厚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抗凝血杀鼠剂中度所致继发性凝血功能障碍患儿临床特征,探讨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抗凝血杀鼠剂中毒凝血功能障碍患儿临床资料。结果该组患儿中65%无明确灭鼠药接触史,既往均无出血倾向。临床以鼻衄、牙龈出血、皮肤出血点、瘀斑等出血起病。凝血功能检查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延长,凝血因子筛查均有Ⅱ、Ⅶ、Ⅸ、X因子水平降低。29例患儿外周血中均检测出溴鼠灵或溴敌隆。治疗上使用维生素K1、血浆、凝血酶原复合物等治疗有效。结论不明原因儿童继发性凝血功能障碍需高度警惕抗凝血灭鼠药特别是溴鼠灵、溴敌隆中毒可能。治疗上早期使用维生素K,必要时输注血浆或凝血酶原复合物。维生素K疗程约1~8月,应随访检测凝血指标,停药过早可能会有反复出血。

  • 标签: 抗凝血杀鼠剂 凝血功能障碍 维生素K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例60岁男性帕金森病患者(帕金森病史1年余)自行停用左旋多巴(0.25g,2次/d)约3周后相继出现高热,口齿、神志不清、心率加快(130~138次/min)、呼吸急促、谵妄伴攻击行为、肌张力增高、嗜睡、震颤加重、认知能力下降等症状,多次实验室检查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16×10^9/L~28×10^9/L)。经反复与患者家属沟通,于停药后约4周恢复服用左旋多巴(0.25g,2次/d),恢复用药后第4天患者神志、四肢肌张力恢复正常,未再出现谵妄等精神症状,帕金森病症状缓解。

  • 标签: 左旋多巴 撤药综合征 骤然停用 白细胞计数增高 肌张力增高 帕金森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机械通气(MV)对急性中毒导致呼吸衰竭(ARF)救治效果。方法取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52例ARF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12例患者在自主呼吸停止后接受MV治疗,研究组40例在患者自主呼吸停止前即给予早期MV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救治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3人死亡,病死率为7.5%,对照组5人死亡,病亡率为41.7%(P<0.05);研究组存活37例患者中,肺部感染者7人(18.9%),并发低血压者9人(10.8%),对照组存活7例患者中,肺部感染者4人(57.1%),并发低血压者2人(28.6%),并发心律失常者1人(14.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患者呼吸形态出现异常但自主呼吸尚未停止前,及时给予早期MV治疗,可有效提高ARF救治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机械通气 急性中毒 呼吸衰竭
  • 简介:1例58岁女性患者,因尿道炎,口服左氧氟沙星片0.2g,1h后出现全身皮疹。次日将药物改为洛美沙星分散片0.3g,口服后出现短暂性失明,20min后视力逐渐恢复,眼底未见明显异常,全身可见散在皮疹,立即给予苯海拉明(20mg,im)、氯雷他定(10mg,qd)、西替利嗪(10mg,qd)对症治疗,并停用洛美沙星分散片,4d后患者身上皮疹均已消失。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皮疹 洛美沙星 短暂失明 药品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了解高州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98例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引发不良反应生情况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1—2015年我院98例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对其临床用药、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类型、临床表现及转归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98例发生药品不良反应患者中,〉50岁年龄段占比最高,为48.98%(48例),其次为≤12岁年龄段(29例,占29.59%);静脉滴注给药方式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数占比最高,为68.37%(67例);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数占比为62.24%(67例),高于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呼吸系统;治愈75例,好转例18,有后遗症4例,死亡1例。结论: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发生于静脉给药特殊人群,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呼吸系统,虽治愈率高,但仍存在因得不到及时、妥善处理而留下后遗症甚至死亡情况。因此,临床使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时,应给予高度重视,及时发现其不良反应并积极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Β-内酰胺类 抗菌药物 药品不良反应 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