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非结核分枝杆菌主要存在于环境中,为条件致病菌,近年发病率逐渐增高,主要累及肺部、淋巴结、皮肤软组织和播散性感染,消化道受累很少见。本例患者表现为反复不洁饮食史后,出现高热、便血、结肠多发不规则溃疡,粪便和结肠活检组织萋尼法和荧光法抗酸染色阳性,经三联药物治疗6个月后基本达到结肠黏膜愈合。

  • 标签: 非结核分枝杆菌 结肠溃疡
  • 简介:摘要随着多组学以及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研究表明消化道菌群紊乱与多癌种的发生发展相关,但是关于上消化道癌及其癌前病变与消化道微生态相关性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具核梭杆菌,口腔共生菌之一,也是一种机会性致病菌,通过促进肿瘤微环境形成进而促进肿瘤进展,可作为新型生物标志物运用于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本文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和Embase数据库,对具核梭杆菌与上消化道癌及其癌前病变的研究现况进行总结,发现癌组织中具核梭杆菌的丰度较癌旁组织高且与不良预后相关,该菌种与癌前病变的研究亟待开展。此外,标本类型、检测方式、菌种亚型、致癌机制等多方向仍然有待探索。

  • 标签: 具核梭杆菌 上消化道癌 癌前病变
  • 简介:摘要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越来越受关注,相应的实验室检查普及程度也日益提高。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如何正确解读非结核分枝杆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对于临床诊断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本文论述了非结核分枝杆病诊疗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并对实验室检查方法的选择和结果的解读提出了建议,希望对医务工作者的临床实践有所裨益。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的药敏谱,为耐多药结核病(MDR-TB)的临床药物选择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既往收集的MDR-TB 167株,采用lysX基因测序方法进行基因分型,并采用微孔板药敏法及BACTECTM MGIT 960TM液体培养法对其进行13种抗结核药物的敏感性检测,分析不同基因型MDR-TB菌株与耐药表型的相关性及药物交叉耐药情况。采用χ2检验比较计数资料组间差异。结果167株MDR-TB菌株对除异烟肼、利福平外11种抗结核药物总耐药率为95.81%,准广泛耐药结核病(pre-XDR)比例为31.14%(52/167),广泛耐药结核病比例为6.59%(11/167)。北京基因型中链霉素耐药率高于非北京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682,P<0.05),非北京基因型中pre-XDR比例高于北京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32,P<0.05);氧氟沙星耐药率和吡嗪酰胺耐药率在现代北京基因型与古典北京基因型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5和χ2=3.912,P<0.05)。利福平与利福汀存在交叉耐药,交叉耐药率为86.23%,且不同程度利福平耐药组间利福汀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12,P<0.05)。氧氟沙星耐药与莫西沙星耐药有相关性、阿米卡星耐药与卡那霉素耐药有相关性,r分别为0.87和0.91。结论MDR-TB菌株对11种抗结核药物呈高度耐药,且同类型药物之间交叉耐药较为严重;北京基因型菌株是MDR-TB的主要流行菌株,与链霉素耐药高度相关。

  • 标签: 耐多药结核病 药物敏感性试验 交叉耐药 基因型
  • 简介:摘要纳啡是一种具有镇痛及镇静效应的阿片激动-拮抗剂,可用于小儿患者围手术期。纳啡在拮抗μ受体激动剂引起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瘙痒等)的同时并不会影响它的镇痛效果。由于具有天花板效应,纳啡不会引起呼吸抑制,其安全系数高,被认为是小儿患者最常用的镇痛剂之一。纳啡在国内呈现应用增多的趋势,要明确其在小儿麻醉应用中的适应证。文章从纳啡的药理特性、在小儿麻醉的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纳布啡 小儿麻醉 镇痛 镇静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小儿肺炎临床治疗期间,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方案的应用,总结其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8年3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86例小儿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86例患儿进行分组,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3例患儿,采用酚妥拉明治疗43例患儿为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43例患儿为研究组,两组均持续治疗6天,将研究组与对照组患儿治疗效果、症状缓解时间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效果与对照组患儿相比有显著差异,研究组患儿治疗效果更好,P

  • 标签: 小儿肺炎 布地奈德 雾化吸入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 地奈德气雾剂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 。 方法: 将我院与 2018 年 3 月至 2019 年 3 月期间接治的 60 例小儿肺炎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30 例,采取综合治疗,研究组 30 例,则施行 地奈德气雾剂 治疗, 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 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要短于对照组 ( P <0.05 ) , 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小儿肺炎患儿予以 地奈德气雾剂治疗 ,其治疗效果较为显著,能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其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布地奈德气雾剂 小儿肺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间视频录像对ICU病人家属心理安抚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20年5月至2020年10月由我院接收的160例ICU病人及家属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对照组实施常规ICU护理干预,对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增加视频录像干预,比较两组ICU病人家属心理安抚的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ICU病人家属的焦虑评分和睡眠质量评分显著降低,数据之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间视频录像可显著减少ICU病人家属心理焦虑,改善睡眠质量,起到了安抚家属心理的作用。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视频录像 ICU病人 心理安抚
  • 作者: 罗毅 张剑锋 翟崇宇 吴雪 王琦 黄国亮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1-27
  • 出处:《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20年第10期
  • 机构:柳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桂中桂北蛇伤救治基地,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 545006(现在柳州市中医医院急诊科/柳州市中西医结合蛇伤救治中心工作),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南宁 530021,柳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桂中桂北蛇伤救治基地,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 545006,柳州市中医医院急诊科/柳州市中西医结合蛇伤救治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 545001,联勤保障部队解放军第910医院急诊科,福建泉州 362000
  • 简介:摘要目的自行拟定竹叶青毒蛇咬伤诊断标准,并探讨覆盖式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用于竹叶青毒蛇咬伤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参照《中国蛇伤急救学》《中国蛇类》中有关内容制定广西竹叶青毒蛇咬伤诊断标准:①肇事蛇为广西竹叶青毒蛇;②患者所述蛇的外观形态基本符合广西竹叶青毒蛇特征;③具备血液毒临床表现,即局部肿胀、伤口剧烈疼痛、部分患者出现皮下瘀斑。具备①或同时具备②和③即可诊断。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桂中桂北蛇伤救治基地/柳州市中西医结合蛇伤救治中心收治的广西竹叶青毒蛇咬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患者分为普通治疗组和覆盖式VSD技术组,每组60例。普通治疗组给予抗蛇毒血清、抗破伤风、伤口周边局封、抗炎、硫酸镁纱布外敷患肢、对症支持治疗等处理;覆盖式VSD技术组在普通治疗组基础上运用覆盖式VSD技术。两组从入院治疗次日开始计算周期,治疗周期均为7 d。在治疗周期中,每日08:00取血后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Hb),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并记录患肢肿胀程度及皮下瘀斑出现情况。结果在治疗周期不同时间点,覆盖式VSD技术组与普通治疗组PT、APTT、Fib动态变化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Fib于第1~4天均有下降,第5天开始逐步回升,第4天覆盖式VSD技术组Fib最低值高于普通治疗组(g/L:0.70±0.03比0.41±0.01,P<0.05);两组PT在治疗周期前中期均有上升,后期回落,第5天覆盖式VSD技术组PT峰值明显低于普通治疗组(s:25.2±0.1比35.4±0.2,P<0.05),且第7天覆盖式VSD技术组PT恢复至正常范围,普通治疗组仍异常;两组APTT在治疗周期一开始均增高并逐渐回落,第3天覆盖式VSD技术组APTT峰值低于普通治疗组(s:47.3±0.1比55.7±0.2,P<0.05),其上升与下降速率也较普通治疗组平缓。而两组间RBC、Hb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组患者患肢肿胀程度均有不同程度地缓解,覆盖式VSD技术组缓解程度较普通治疗组更为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060,P=0.000);且覆盖式VSD技术组皮下瘀斑出现率明显低于普通治疗组(13.3%比40.0%,χ2=10.909,P=0.002)。结论将覆盖式VSD技术用于广西竹叶青毒蛇咬伤并不加重出血,在有利于患肢消肿的同时还能促进凝血功能恢复,能更好地控制凝血功能障碍所致的不良事件发生。

  • 标签: 竹叶青 蛇咬伤 负压封闭引流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地奈德联合特他林雾化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肺功能及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抽取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在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AECOPD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两组均给予特他林雾化吸入,对照组加用地塞米松,观察组加用布地奈德,观察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例(FEV1 /FVC)、血气指标[血氧饱和度(SaO2)、氧分压(PaO2)]及不良反应(发热、恶心、皮疹)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FEV1、FVC、FEV1/FVC值、SaO2、PaO2值均较治疗前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观察组不良反应意低于现象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ECOPD给予地奈德联合特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可有效调节肺功能,改善血气状况,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择取 2017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期间于我院就诊治疗的 60 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为基础分析样本,以治疗药物差异均分为研究组(半夏泻心汤)、对照组(西医治疗),对比两组各项指标。 结果: 对比两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及中医证候积分,研究组更具优势 ( P < 0.05 )。 结论: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疗效显著,可在各级医疗机构中全面推广。

  • 标签: 半夏泻心汤 幽门螺杆菌 胃炎
  • 简介:摘要近来,有研究者建议将痤疮丙酸杆菌命名为Cutibacterium acnes(C. acnes),以更好研究其分型并与其他丙酸杆菌区分。C. acnes是人类皮肤重要的定植菌,参与维持皮肤健康,但也可能转变成为寻常痤疮的机会性病原菌。最新的研究显示,C. acnes不同型别间的平衡和与其他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在寻常痤疮发生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综述C. acnes分型及其与寻常痤疮的相关性、药物敏感性和与其他微生物的相互作用。

  • 标签: 寻常痤疮 痤疮丙酸杆菌 细菌分型技术 抗药性,细菌 微生物相互作用 表皮葡萄球菌 细菌噬菌体 Cutibacterium acnes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本院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住院患者各类标本,利用仪器法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对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408株,主要来源于痰标本,占64.7%。科室分布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ICU、呼吸内科、肿瘤科、神经外科及综合科。抗生素中仅有多粘菌素B耐药率低于50.0%(耐药率为0.3%),其余的耐药率均高于50.0%。结论本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较严重,医院应积极开展其耐药性检测,制定合理的抗生素用药方案,加强手卫生、环境物表管理,以防止多重耐药菌的扩散。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抗生素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评价雷贝拉唑在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 研究对象取 100 例笔者医院自 2015 年 1 月 -12 月收治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检查均与诊断标准相符。随机性分组,设为实验组 (n=50) 和对照组 (n=50) ,对照组予以奥美拉唑治疗,实验组予以雷贝拉唑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并予以比较。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 94 % (47/50)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72 % (36/50) ,实验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数据的比较满足 P < 0.05; 实验组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为 92 % (46/50) ,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为 56 % (28/50) ,实验组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比对照组高,数据的比较满足 P < 0.05 。结论 : 应用雷贝拉唑对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清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效果好。

  • 标签: 雷贝拉唑奥美拉唑幽门螺杆菌消化性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抗幽门螺杆菌感染中应用呋喃唑酮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选取院内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进行分析,抽取时间期限:2018.10-2020.4,抽取例数:50,为患者实施呋喃唑酮治疗,本次实现呋喃唑酮、克拉美唑或呋喃唑酮、阿莫西林四联疗法,对于呋喃唑酮的幽门螺杆菌根除效果进行探究。结果:本次50例患者首次C13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测均为阳性,治疗后检查阳性患者3例,其余均为阴性,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4.00%。结论:利用实现呋喃唑酮、克拉美唑或呋喃唑酮、阿莫西林四联疗法能够有效实现幽门螺杆菌根除。

  • 标签: 呋喃唑酮 幽门螺杆菌 感染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肠道双歧杆菌丰度与心房颤动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9年6~9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窦性心律和心房颤动患者各70例。收集粪便样本并记录基本临床信息,qRT-PCR定量检测双歧杆菌水平,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双歧杆菌与心房颤动的相关性。结果与窦性心律者相比,心房颤动患者左房内径明显增加(45.3 mm比37.7 mm,P<0.001),粪便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sp.lactis(P<0.001)和Bifidobacterium breve(P<0.001)丰度显著降低。与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相比,持续性房颤患者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sp.lactis(t=3.27,P<0.01)和Bifidobacterium breve(t=6.54,P<0.001)丰度进一步降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左房内径(OR=1.54,95%CI:1.22~1.89,P<0.001)、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sp.lactis(OR=0.47,95%CI:0.18~0.97,P<0.01)和Bifidobacterium breve(OR=0.23,95%CI:0.12~0.98,P<0.001)与心房颤动独立相关。结论肠道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sp.lactis和Bifidobacterium breve可能影响心房颤动的发生发展。

  • 标签: 心房颤动 肠道菌群 双歧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治市幽门螺杆菌抗体在体检人群中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长治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体检的1 224名健康志愿者的临床资料,男852名,女372名,年龄(48.03±17.07)岁,年龄范围为16~96岁,采用蛋白芯片技术行幽门螺杆菌抗体谱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空泡毒素相关蛋白(VacA)、尿素酶检测,观察志愿者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布情况。结果志愿者幽门螺杆菌尿素酶抗体阳性率为65.0%(795/1 224)。女性志愿者的尿素酶抗体阳性率[69.6%(259/372)]高于男性[62.9%(536/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29岁女性志愿者尿素酶抗体阳性率[72.3%(47/65)]高于男性志愿者[53.0%(35/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中,Ⅰ型幽门螺杆菌毒力因子感染占67.8%(539/795),Ⅱ型幽门螺杆菌毒力因子感染占32.2%(256/795)。男性尿素酶抗体阳性的志愿者Ⅰ型348名,Ⅱ型188名;女性尿素酶抗体阳性的志愿者Ⅰ型191名,Ⅱ型68名,不同性别间的幽门螺杆菌毒力因子分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29岁男性志愿者幽门螺杆菌毒力因子分型的分布(Ⅰ型22名,Ⅱ型13名)与同年龄女性志愿者(Ⅰ型39名,Ⅱ型8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治市地区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高;20~29岁女性尿素酶抗体阳性率高于男性,以Ⅰ型感染为主。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抗体谱 体检人群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是与一系列感染相关的环境条件致病菌。机体感染NTM后可引起相关组织、器官的病变,即NTM病。随着检查手段的进一步提高,人类对NTM病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其流行病学意义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本文通过对NTM的细胞结构、生理特征及其致病性、分布特点、发病率和患病率、传播途径以及发病危险因素等流行病学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对今后全面掌握其流行特征、控制感染和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借鉴和指导。

  • 标签: 分枝杆菌,非典型性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 流行病学 鸟分枝杆菌复合群 脓肿分枝杆菌 人际间传播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西藏地区慢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情况,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2月间,就诊于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经胃镜确诊的3 562例慢性胃炎患者,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情况。对271例行胃黏膜活检患者的病理结果进行分析,探讨HP感染与胃黏膜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对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的181例患者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居住地、文化程度、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与HP感染的相关性。结果HP总体感染为58.9%(2 097/3 562),男性高于女性(P=0.011),藏族高于汉族(P<0.01),≤50岁者高于≥51岁者(P<0.01)。病理结果显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者HP感染率低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者[44.6%(70/157)比57.0%(65/114),P=0.043],伴有活动性炎症者HP感染率高于不伴活动性炎症者[63.8%(51/80)比44.0%(84/191),P<0.01],固有层有淋巴滤泡形成者HP感染率高于无淋巴滤泡形成者[88.0%(22/25)比45.9%(113/246),P<0.01]。问卷调查结果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农牧区居住(P=0.008,OR=4.45,95%CI:2.03~9.80)、吸烟(P=0.001,OR=3.94,95%CI:1.73~8.96)、经常去公共茶馆(P=0.002,OR=3.40,95%CI:1.55~7.49)、经常食用糌粑(P=0.024,OR=2.88,95%CI:1.15~7.19)是HP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西藏地区慢性胃炎患者HP感染率较高,不同性别、民族、年龄者间感染率存在差异,高感染率与居住地状况及生活和饮食习惯有关,HP感染可能是导致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伴活动性炎症、慢性胃炎伴固有层淋巴滤泡形成相关因素。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西藏(自治区) 慢性胃炎
  • 简介:摘要幽门螺杆菌(H. pylori)为微需氧的呈螺旋形革兰阴性螺杆菌。"幽门螺杆菌的发现加深了人类对慢性感染、炎症和癌症之间关系的认识。"因此,H. pylori感染的实验室检测备受关注。H. pylori实验室检测主要分为侵入性及非侵入性检测。侵入性技术是通过纤维胃镜采集受检者胃粘膜病变组织进行检测,检测方法有:H. pylori分离培养、PCR技术、快速尿素酶试验、胃粘膜组织直接涂片或者采用组织切片染色镜检。非侵入性方法有尿素呼气试验、血清H. pylori-抗体试验以及H. pylori-抗原检测等。侵入性检测技术具有较高的实验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非侵入性技术显然是无创性或相对简单的方法,虽然其准确性差异较大(取决于所使用的试剂盒),却是对H. pylori感染的实验诊断实用的检测技术。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感染 侵入性 非侵入性 实验室技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