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三月,会想起许多诗人的名字。三月,来谈谈诗歌诗歌是一种梦想。它的价值不在于呈现,而在于隐藏,在于激发内在的激情,在于让悲哀焕发一线生机,在于让沉默获得一种能量。诗歌不是豪华,是平凡、是单纯、是透彻和大悟之后灵魂的归结。诗歌不需要装饰,

  • 标签:
  • 简介:我们的诗歌被平庸化、平面化和相似化,是因为我们生活的一致性、公共性和趋同性造成的。比如,我们在消除城乡差别,力求迅速城市化和一体化,人口集聚,彼此靠拢,接受制度和规范,我们被城市乌托邦迷惑,人在公共生活中必须学会公关、学会妥协、屈从,化解中突,调整适应,因为个人要追求安全感和舒适度,必然要被再教育、再塑造,被融合,被"文化",个人的天性禀赋也同样如

  • 标签: 诗歌史 客观经验 诗歌文本 想像力 安全感 诗学理论
  • 简介:在《宋人总集叙录》、《南宋诗选与宋代诗学考论》所考宋代诗歌总集之外,新考得六部宋人诗歌总集。其中有唐宋诗合选集、地方诗歌总集、女性诗人总集以及江湖诗派诗歌选集,这对于了解宋代诗歌总集的丰富性,对于宋代诗学的建构都是第一手的资料。

  • 标签: 宋代诗歌总集 地方诗选 女性诗选 江湖诗选
  • 简介:<正>叶芝称写诗为"身体在思想",并且说"诗叫我们触、尝,并且视、听世界,它避免抽象的东西,避免一切仅仅属于头脑的思索,凡不是从整个希望、记忆和感觉的喷泉喷射出来的,都要避免"。我有时会自觉地思索,自己的血肉之躯所承载的

  • 标签: 叶芝 乡村生活 鸟鸣 我不知道 断章 诗探索
  • 简介:<正>威廉·华兹华斯是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作品深受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对于他的这些作品,有人从比较文学的角度把他与我国的古代著名诗人陶渊明作为对比研究,也有人把威廉·华兹华斯的浪漫主义诗歌作品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研究。前者是为了突出不同国籍的诗人对于同样的主题内容,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之处;后者是为了突出同一个诗人的不同作品有什么相同的表达。而我们

  • 标签: 华兹华斯 诗歌作品 浪漫主义诗人 诗人陶渊明 《雨巷》 主题内容
  • 简介:出生地人们总向我提起我的出生地一个高寒的、山茶花和松林一样多的藏区它教给我的藏语,我已经忘记它教给我的高音,至今我还没有唱出那音色,像坚实的松果一直埋在某处

  • 标签: 诗歌 出生地 山茶花
  • 简介:<正>诗歌与其他文体比较有明显的自身特点,因表达角度和方式的不同而不象小说那样热闹,也不象散文那样平易又特别贴近生活。诗因“抒情”便时而显出一种“清高”,尤其近年来更是与读者的关系落落寡合,显得有些不甚景气。如果仅以此来论诗的兴衰我总感到不太公平。写诗须有雅兴,读诗也须有雅兴。有了雅兴才可写下去读下去,这是很重要的条件。诗的魅力是有限的。我们并不认为读者拿起诗来便忘了吃饭睡觉才是诗的幸运,也不能想象读了某诗之后就能把人激动得双泪

  • 标签: 诗歌 小说 散文 文体 贴近生活 自身特点
  • 简介:早年读、、,不谙人事,看到的不是爱情,也不是悲愤,而是满眼从未见过的野生植物、花鸟鱼虫、香草美人,闭上眼睛,就会看见,那里的人们生活在神奇而美妙的大自然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桃花源里好耕田;高山流水,携琴访友……多么令人羡慕啊!

  • 标签: 心灵植物 诗歌心灵
  • 简介:“到目前为止,重庆的确还不能称为文化大市。但是,对于20世纪的中国新诗来说,重庆确是一座重要的诗城。”(20世纪重庆新诗发展史》便是一个对非文化大市的不算蓬勃的文学园地里一种文学样式进行总揽描述的成果,是对这个城市的自己新诗发展历史的第一次饱墨书写。许多关于地方某一文学样式存在和发展状况的书会写得给人捉襟见肘的感觉,但此书七百余页的块头让读者打消了预想中的顾虑。书中提及的诸多诗家名字和诗歌刊物,让我们再次确信“20世纪重庆新诗是一个丰富的存在”。

  • 标签: 中国新诗 诗歌 文学样式 为文 存在 读者
  • 简介:2010年11月2日晚.“第三届广东诗歌节暨首届深圳诗歌节”在深圳音乐厅正式开幕。同时举行的还有“‘零点星——诗歌深圳’新诗朗诵会”。这是深圳首次举办诗歌节,由广东省作协、深圳市文联共同主办,主题是“诗意广东,诗歌深圳”。

  • 标签: 深圳市 诗歌节 2010年 广东省 音乐厅 朗诵会
  • 简介:福楼拜曾说:“写作是一种生活方式。”这话被无数当代作家、诗人所认同,但如何使这种生活方式更好地接近文学、更好地传承文学的核心精神,则要求作家和诗人要有一种文学抱负。“文学抱负”是秘鲁小说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喜欢用的词,他在《给青年小说家的信》一书中认为:“献身文学的抱负和求取名利是完全不同的。”也许,在这个有太多主流价值能保证作家走向世俗成功的时代,所谓的“文学抱负”,就是一种自由、独立、创造的精神,它渴望在现有的秩序中出走,以寻找到新的写作激情。就此而言,在任何时代,文学的探索精神、先锋意识都不会终结,除非一切的“文学抱负”均已死亡。略萨在谈及“文学抱负”时,将它同“反抗精神”一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说:“重要的是对现实生活的拒绝和批评应该坚决、彻底和深入,永远保持这样的行动热情——如同堂吉诃德那样挺起长矛冲向风车,即用敏锐和短暂的虚构天地通过幻想的方式来代替这个经过生活体验的具体和客观的世界。但是,尽管这样的行动是幻想性质的,是通过主观、想象、非历史的方式进行的,可是最终会在现实世界里,即有血有肉的人们的生活里,产生长期的精神效果。”“关于现实生活的这种怀疑态度,即文学存在的秘密理由——也是文学抱负存在的理由,决定了文学能够给我们提供关于特定时代的惟一的证据。”是的,真正的写作者必定不会放弃反抗和怀疑,也不会丧失自己的文学抱负,他永远是一个“孤独的个人”(本雅明语),唯有如此,他才能一直坚持向文学的腹地进发。

  • 标签: 诗歌 生活方式 当代作家 反抗精神 现实生活 现实世界
  • 简介:<正>季羡林在《群言》(90年第8期)《读日本弘法大师《〈文镜秘府论〉有感》一文中说:诗歌同散文、小说等,同是文艺创作。它们之间既有共同之处,也有差异。我个人认为,最显著的差异就在于诗歌必须有韵律(在现代派诗人眼中,这些可能都是腐朽之论。但是,我自甘腐朽,而且认为,他们的诗歌说是什么东西都行,只是不是诗歌)。一讲到诗的韵律,就会想到音乐。诗韵同音乐确有许多共同之处。19世纪欧洲兴起的所谓“纯诗”(purepoetry),有的就强调诗的音乐感,主张诗歌音乐化。英法许多著名的诗人,如Swinburne、

  • 标签: 音乐感 音乐性 音乐化 诗歌 欧洲 韵律
  • 简介:江汉平原往前走,江汉平原在我眼里不断拓宽、放大过了汉阳,前面是仙桃、潜江,平原就更大了那些升起在平原上空的炊烟多么高,多么美炊烟的下面埋着足够的火焰火光照亮烧饭的母亲,也照亮劳作的父亲八月,风吹平原阔。

  • 标签: 江汉平原 组诗 诗歌
  • 简介:摘要罗与之是宋代江湖派诗人之一。本文以罗与之的诗歌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研究罗与之诗歌的主题,包括反映现实与时弊的民生关怀,现实与兴寄结合的记游抒情,以及仕与隐炎凉悲喜的自我排遣等。进而探析罗诗意象朴实,贯穿道语,古朴苍劲的风格特征。

  • 标签: 罗与之 诗歌
  • 简介:从一定意义上讲,与其他任何一种语言文字相比,汉语具有无与伦比的独特的美学品质和个性。这种语言本身质地的优越,似乎已是不争的常识。这里,我们也绝对没有轻视其他语言的丝毫轻狂。无论是我们所谓的“文言文”,还是自五四以来开始的“白话文”,汉语方块字的表意方式,所蕴藏的巨大阅读弹性和意义能指空间,在文学的虚构和非虚构世界里,都尽显汉语写作的无穷魅力,令一代代真正的写作者从容而自信。

  • 标签: 美学品质 诗歌写作 压力 语言文字 汉语写作 表意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