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究在腹部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预防中应用手术室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100例腹部外科手术患者,遵从双盲法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参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采取手术室护理。比较两组切口愈合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与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患者切口愈合效果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773,P=0.0005〈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护理前,且试验组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4%(42/50),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49/50),试验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829,P=0.0144〈0.05)。结论对腹部外科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能积极预防切口感染,增强切口愈合效果,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生活质量,临床推广价值高。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生活质量 腹部手术 切口感染
  • 简介: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提高以及高龄老人数量的增多,老年人发生股骨颈骨折的病例越来越多,人工股骨头置换已成为目前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最常见的手术方式。由于该手术出血量多,导致的出血相关并发症对老年病人身体影响较大,因而该手术在临床应用时受到限制。医师常通过输血、止血、术中或术后自体血回输等方式预防出血相关的并发症。

  • 标签: 氨甲环酸 失血量 股骨头置换 围手术期
  • 简介:目的:分析胰腺癌患者化疗后应用参一胶囊对外周血细胞水平及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从我院2014年9月—2017年3月收治的胰腺癌患者中抽取68例,采用数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4例给予化疗,观察组34例给予化疗联合参一胶囊,评定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外周血细胞、NK细胞活性和T细胞亚群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上,观察组发生率为8.8%(3/34),低于对照组发生率的32.4%(11/34),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腺癌患者化疗后应用参一胶囊,能改善外周血细胞水平,增强免疫力,延长生存期限,值得推广。

  • 标签: 胰腺癌 化疗 参一胶囊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究利多卡因联合晶体心脏停跳液在成人心脏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单纯二尖瓣置换手术患者109例,随机分为单纯晶体和利多卡因联合晶体心脏停跳液两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术中及术后恢复等情况。结果:两组病人均痊愈出院,除心脏停跳液量(451.2±20.3)mLvs(380.0±19.6)mL、灌注时间(90.0±10.5)svs(65.0±9.8)s、正性肌力药物使用率(60.4%vs35.7%)及自动复跳率(60.7%vs3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单纯晶体心脏停跳液相比,联合应用利多卡因可以提高心脏手术中的心脏停搏效果,可在心脏手术中使用。

  • 标签: 利多卡因 晶体心脏停跳液 心脏手术 心肌保护
  • 简介:目的探索流程化护理在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生活质量评分影响。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脑出血120例患者(在2017年5月22日至2018年5月22日期间选取),采用计算机分组模式,观察组进行流程化护理,有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有60例。结果观察组NIHSS评分(6.11±1.88)分、WHOQOL-100评分(72.96±2.03)分、并发症发生率(3.33%)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出血患者实施流程化护理效果明显,可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流程化护理 脑出血 围手术期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肠造瘘人工肛门患者及其家属护理指导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55例进行肠造瘘人工肛门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22例)与干预组(23例)。常规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运用临床护理路径给予患者及家属作护理指导及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对造口的护理能力掌握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服务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及其家属对造口的护理能力掌握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3.0%(3/23),明显低于常规组的50.0%(11/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服务满意度为95.7%(22/23),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2.7%(16/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肠造瘘人工肛门患者及其家属造口护理指导及健康教育中,使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及其家属对服务质量的满意度较高。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肠造瘘人工肛门 自我护理 健康教育 满意度
  •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在对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家庭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将对在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之间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选出其中的94位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研究的研究对象,采用分组的方式对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将所有的患者以随机的方式平均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由47位患者组成的对照组,另一部分为47位患者组成的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方式进行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则采用家庭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方式。在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统计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较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家庭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方式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病症,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以在临床中多加利用。

  • 标签: 家庭雾化吸入 糖皮质激素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布托啡诺在机械通气重症肿瘤病人镇痛镇静效果。方法取74例重症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7例,均予以机械通气,对照组行右美托咪定镇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布托啡诺镇静,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镇静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机械通气重症肿瘤患者镇静、镇痛处理中使用右美托咪定+布托啡诺方式,可显著提升镇静效果。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布托啡诺 重症肿瘤
  • 简介:盐霉素钠是一种具有治疗肿瘤干细胞潜能的抗生素化疗药物,在药典中收载的盐霉素钠含量测定方法是微生物法,不适于日常科研中快速检测,文献报道的方法也多因辅料干扰,难以定量。因此,其含量测定方法一直困扰着对盐霉素钠生物学效应和机制的深入研究。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用于测定脂质体中包载的盐霉素钠含量。本文采用两种检测方法:(1)紫外吸收法,将盐霉素钠用乙醇溶解后,在287nm处检测吸光度;(2)香草醛衍生化法,将盐霉素钠用95%乙醇溶解,与香草醛试液在72℃发生显色反应后,在526nm处进行吸光度检测。通过两种方法对比,确定最佳含量测定方法。结果发现,紫外吸收法在287nm处测定标准曲线线性良好,但是检测限浓度值较高,无法满足脂质体内包载盐霉素钠的测定,而且脂材在287nm处具有较大干扰;而香草醛衍生化法可以准确的在较低浓度下测定盐霉素钠的含量,吸光度随着时间变化较小,并且在526nm波长下脂材对盐霉素钠吸光度影响较小。本文通过香草醛衍生化法建立的盐霉素钠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地测定脂质体中包载盐霉素钠的含量,精密度和回收率均良好,为盐霉素钠脂质体制剂的生物学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 标签: 盐霉素钠 香草醛衍生化 紫外-可见吸收法 含量测定 脂质体
  • 简介:1例61岁女性患者,因子宫内膜癌术后,口服醋酸甲地孕酮分散片治疗(160mg,每日2次),3个月后,患者出现左下肢深静脉广泛血栓,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及血栓抽吸术,术后给予肝素,并序贯口服抗凝治疗,期间患者同时服用卡马西平片(100mg,每日2次),因卡马西平与多种抗凝药物存在相互作用,治疗方案将其调整为丙戊酸钠缓释片(500mg,每日1次),抗凝药物选择利伐沙班片(20mg,每日1次),术后患者随访情况良好,无血栓复发。

  • 标签: 甲地孕酮 深静脉血栓 利伐沙班 卡马西平 丙戊酸钠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与醒脑静联合应用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验室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以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9月—2017年6月13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将10~20mL醒脑静注射液加入到0.9%的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将40mg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加入到0.9%的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77%、73.8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3MS)、巴氏指数(BI)评分及血清TNF-α、IL-6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及血清TNF-α、IL-6水平均明显降低,3MS、BI评分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3MS、BI评分及及血清TNF-α、IL-6水平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神经节苷脂与醒脑静联合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在急性脑卒中的治疗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神经节苷脂 醒脑静 急性脑卒中 神经功能 炎症因子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了解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现状,探讨改进措施。方法:从2016年3月我院所有归档病案中随机抽取60份Ⅰ类切口手术病历,按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调查表中所列内容对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Ⅰ类切口手术中,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有13例(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为21.67%),均为骨科手术,使用的抗菌药物均为头孢硫脒,预防性给药时间均为术前30min。不合理用药主要为初级医师开具限制级使用抗菌药物,此外,术后无指征继续使用抗菌药物1例。结论: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专项点评实施以来,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得到了极大改善,但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 标签: Ⅰ类切口 抗菌药物 预防 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5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给予研究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初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初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其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初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子宫肌瘤 围手术期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术前应用非那雄胺或苯甲酸雌二醇对预防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TURP)患者术中及术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月96例行TURP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用药情况将患者分为非那雄胺组、苯甲酸雌二醇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32例。记录3组手术指标、出血指数、出血强度及术后镜下血尿转阴情况,比较免疫组织化学指标差异,记录用药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非那雄胺组和苯甲酸雌二醇组手术时间、术后冲洗时间和镜下血尿转阴时间均短于空白对照组(P<0.05),术中冲洗液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冲洗液量、术后出血量、出血指数、出血强度以及前列腺组织微血管密度水平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术后4、5、6周镜下血尿转阴率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B淋巴细胞瘤-2基因、增殖细胞核抗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细胞面积均小于空白对照组(P<0.05)。但非那雄胺组和苯甲酸雌二醇组上述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应用非那雄胺或苯甲酸雌二醇均可有效减少TURP患者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抑制前列腺组织微血管生成;且两种药物预防手术出血的效果相当,不良反应均较轻微。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非那雄胺 苯甲酸雌二醇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出血 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如何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合并肺栓塞患者应用抗栓药时进行药学监护。方法通过研究该患者所使用的抗栓药,分析发生消化道出血的可能原因。结果四联应用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是该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症状的主要原因。结论对于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同时应用肝素和华法林指征患者,抗凝药物的应用应基于出血风险的评估,减少抗凝药种类等因素,并进行综合评估。

  • 标签: 冠状动脉介入术 肺栓塞 消化道出血 药学监护
  • 简介:目的探讨以临床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CBL)联合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PBL)在实习护生中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延续性护理的质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5至2018年6月间在某医院实习的临床护生2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通过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的人数分别为100人,对照组的教学形式是幻灯授课、床旁指导为主。实验组则采取CBL联合PBL两种教学模式,运用互联网和微信平台教学的方式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结束实习后对两组实习护生进行COPD患者延续性护理理论及操作实践的入科、出科考核。评价两种教学方法对实习护生掌握延续护理能力的影响以及实习护生对教学的满意度。与此同时,选取某医院呼吸内科确诊的COPD患者200例,将自愿参与该科研项目的10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随机抽查COPD稳定期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评价两组患者同期生活质量及复住院率、复门诊率。结果结束实习后实验组护生的教学满意度以及延续性护理理论考试成绩均优于对照组护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复住院率及复诊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疾病量表(SGRQ)中呼吸症状、活动受限、疾病影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L联合PBL教学模式优于传统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实习护生学习和能力提升,提高教学满意度。

  • 标签: CBL联合PBL教学 实习护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延续性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技术与X线摄影在四肢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进行检查的四肢骨折患者共计200例,安排患者先后进行CT检查和X线摄影,将两种检查的阳性诊断率进行比较。结果使用CT三维重建检查的诊断阳性率要明显高于使用X摄影的阳性诊断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患者四肢骨折情况的诊断中,使用CT三维重建技术检查的效果要好于X线摄影,能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具有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CT三维重建技术 X线摄影 四肢骨折
  • 简介:目的就难治性前置胎盘性产后出血患者以低位B-Lynch缝合术、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进行治疗的综合效果加以分析。方法本研究以对比治疗的方式展开研究,共计选择病例88例,均为2015年6月至2017年7月所接诊,取组中44例,以低位B-Lynch缝合术展开治疗,即对照组,余下则辅助以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展开治疗,即观察组。对两组疗效展开分析。结果对比可知,在术中出血量、术后24h阴道出血量以及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0.05。1.2方法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以常规方式展开治疗,在剖宫产手术中,需尽量将切口位置远离胎盘。在胎儿娩出后则需要注射缩宫素,剂量为10U,若在术后观察到子宫下侧剥离面存在有活动性出血的情况,则需要再追加缩宫素20U,按照低位B-Lynch缝合术对切口进行处理。而观察组术前以及术中各方面操作均需要与对照组保持一致。在孕妇胎盘剥离后,若观察到剥离位置存在有活动性出血的情况,则需要立即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部位选择在子宫切口下边缘。在注射时需将患者子宫拖出,由专业护理人员对子宫体进行加压,待患者出血量明显减少后,从患者子宫切口下侧约4cm左右位置进针进行缝合。后续治疗方式需与对照组保持一致。1.3观察指标在本次研究中需对术中出血量、术后24h阴道出血量以及不良反应进行统计2。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中与两组有关各数据都以SPSS19.0进行分析,以均值±标准差对计量数据表示,以t测定,而计数数据则以百分数表述,卡方测定,P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