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舌鳞状细胞癌(TSCC)上皮-间质转化(EMT)血管生成拟态(VM)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对65例TSCC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检测EMT标记物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情况,同时CD34联合PAS双重染色检测VM情况。结果Vimentin在癌和癌旁正常上皮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41.54%和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5.815,P=0.000),Vimentin表达肿瘤组织分化、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E-cadherin在TSCC和癌旁正常上皮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阳性率56.92%和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5.951,P=0.000),E-cadherin表达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VM在TSCC和癌旁正常组织的出现的例数比率是33.14%和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946,P=0.000),VM肿瘤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相关分析显示,E-cadherinVimentin具有负相关关系(r=-0.507,P=0.000),Vimentin表达VM具有正相关关系(r=0.592,P=0.000),VME-cadherin具有负相关关系(r=-0.518,P=0.000)。结论TSCC中存在EMT及VM,存在EMT和VM的TSCC具有更高临床分期和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两者具有密切相关性,对TSCC侵袭、转移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鳞状细胞 上皮-间质转化 血管生成拟态
  • 简介:目的:研究牵张力对骨髓基质细胞(BMSCs)血管内皮细胞(VECs)共培养体系成骨分化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大鼠原代BMSCsVECs。应用Flexcell5000加力系统,分别对BMSCsVECs共培养组、BMSCs单独培养组和VECs单独培养组施加6%等轴循环牵张力。加力6、12、24和48h后,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Runx2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mRNA的表达量,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VEGF的含量,碱性磷酸酶(ALP)半定量检测ALP活性。通过加入VEGF受体抑制剂Tivozanib,观察VEGF的旁分泌作用。采用SAS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加力6h时,共培养体系Runx2mRNA的表达量上调4.3倍(P〈0.05);加力48h时,ALP活性升高1.5倍(P〈0.05)。2加力12h时,共培养体系VEGFmRNA的表达量上调2倍(P〈0.05),上清液中VEGF的含量增加10倍(P〈0.05),BMSCs分泌大量VEGF,而VECs分泌极少量VEGF。3加入Tivozanib后,共培养组Runx2的表达量下调90%(P〈0.05),ALP活性下调48%(P〈0.05);而BMSCs单独培养组Runx2的表达量和ALP活性分别下降30%和18%。结论:牵张力促进BMSCsVECs共培养体系中BMSCs的成骨分化,这种作用可能通过牵张应力诱导BMSCs分泌的VEGF以旁分泌方式由VECs作用于BMSCs来实现。

  • 标签: 骨髓基质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共培养 牵张应力 成骨分化 VEGF
  • 简介:目的:通过不同体位下舌骨位置下咽气道的相关性研究,了解二者关系,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青年男性30人,每人分别拍摄常规头影测量侧位片及仰卧位头颅侧位片.将舌骨位置最小矢状咽径大小做相关分析.结果:两种体位下最小矢状咽径大小舌骨至咽后壁距离均呈显著正相关,舌骨至蝶鞍点距离呈负相关;两种体位下最小矢状咽径有显著差异.结论:舌骨的位置可做为判定F咽气道大小的重要指标;体位变化亦对下咽气道产生影响.

  • 标签: 舌骨 最小矢状咽径 体位势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测颅法 OSAS
  • 简介:目的通过比较安氏II^1安氏II^2错[牙合]Bohon指数及Bolton不调量,探讨两类错[牙合]在上下颌牙量关系方面的差异。方法以安氏II^1错[牙合]129例,安氏II^2错[牙合]81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模型进行牙冠宽度测量,计算Bohon指数,再根据Bohon指数正常值获取上颌Bohon不调量。两组之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安氏II^2错[牙合]全牙Bohon指数比值(0.92±0.02)大于安氏II^1错[牙合](o.91±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而两类错[牙合]间前牙Bohon指数比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0)。②安氏II^1错[牙合]前牙Bohon不调量(1.05±0.96)大于安氏II’(0.73±0.60)错[牙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而全牙Bohon不调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4)。结论两类错骀在Bohon指数及Bohon不调量方面存在差异,在治疗时应该加以重视。

  • 标签: 安氏II^1错[牙合] | BOLTON指数 Bolton不调量
  • 简介:目的评价球帽型附着体ERA型冠外附着体联合应用于牙列缺损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3月至2008年5月于辽宁省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Kennedy第一、第二类牙列缺损患者27例,于根上放置球帽型附着体,烤瓷冠上放置ERA型冠外附着体,两种固位体联合应用于牙列缺损修复,并经6个月到3年临床随访观察。结果两种附着体联合应用后义齿美观、舒适、固位和稳固性能明显提高,咀嚼有力。结论球帽型附着体ERA型附着体联合应用能达到良好的修复效果。

  • 标签: 球帽型附着体 ERA型附着体 冠外附着体 覆盖义齿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低氧环境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eriodontalligamentcells,PDLCs)增殖凋亡的影响,以及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factor-1α,HIF-1α)在该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常氧条件和低氧(1%O2)条件下培养PDLCs,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低氧诱导前后PDLCs生长速度的差异;流式细胞术比较PDLCs凋亡水平的变化。Western免疫印迹和实时定量PCR检测HIF-1α的表达水平。通过小干扰RNA(HIF1α-Si)转染PDLCs,检测低氧诱导下HIF-1α水平、细胞活性以及细胞凋亡水平的变化。结果:人PDLCs在低氧环境中培养48h后细胞活性显著抑制,凋亡水平增高,HIF-1α在蛋白和mRNA水平均显著升高。小干扰RNA(siRNA)转染PDLCs并于低氧下培养后HIF-1α表达明显降低,同时细胞活性增加、细胞凋亡显著下降。结论:低氧能通过上调HIF-1α表达抑制PDLCs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 标签: 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低氧 增殖与凋亡 低氧诱导因子-1Α
  • 简介:目的:评价和比较环孢菌素糖皮质激素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CBM、CNKI、VIP等数据库,收集所有相关随机对照试验和半随机对照试验。统计分析采用RevMan4.2.9软件。结果:最终纳入4个RCT,Meta分析显示糖皮质激素比较,环孢菌素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反应并不显著[RR=2.42(0.61,9.54)]。在改善患者疼痛[WMD=4.46(-4.33,13.25)]和烧灼感[WMD=7.63(-2.23,17.48)]、减少红斑面积[WMD=26.62(-4.36,57.60)]、降低副反应发生率[RR=1.34(0.18,10.27)]方面也无优势。糖皮质激素在减少溃疡[WMD=15.76(5.48,26.04)]和网纹面积[WMD=41.41(13.62,69.20)]方面优于环孢菌素。结论:环孢菌素治疗OLP并不优于糖皮质激素,在安全性方面也不如个别研究报道的安全。但是,由于纳入研究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此结论还需要今后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 标签: 口腔扁平苔藓 环孢菌素 糖皮质激素 系统评价
  • 简介:传统固定桥采用手工雕塑蜡模,再进行整体铸造或分体铸造后焊接的方法制作,制作周期较长,过程比较繁琐。自从CAD/CAM技术在20世纪80年代应用于口腔修复领域以来,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固定桥制作方法。本文利用德国Sirona公司的CerecInlab系统制作二氧化锆全瓷固定桥支架,总结了Cerecinlab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固定桥支架的经验。

  • 标签: 计算机辅助设计 计算机辅助制作 固定桥 二氧化锆
  • 简介:目的探讨香港人群中口腔颌面部疼痛(OFP)异常疾病行为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在社区人群中进行的横断面的病例-对照研究。研究样本为注册在香港医院管理局/香港大学家庭医学部的35~70岁香港居民。通过面对面问诊结合临床检查了解受访者在过去1个月中口腔颌面部疼痛的状况。疾病行为由30条的患病行为问卷(IBQ-30)进行评估。结果200名有口腔颌面部疼痛症状的人及200名没有痛症的人参加本研究。口腔颌面部疼痛IBQ-30量表中的5个分量表(一般疑病、疾病信念、情感紊乱、否认心理问题、易激惹)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有痛症的人中,在否认心理问题分量表,老年组高分值的人数明显多于中年组(P=0.034)。口腔颌面部疼痛症状不同临床分组的IBQ-30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口腔颌面部疼痛异常疾病行为显著相关,在治疗口腔颌面部疼痛病症患者时,需考虑衡量精神心理因素所起的作用。

  • 标签: 口腔颌面部疼痛 疾病行为 社区居住人群
  • 简介:目的:研究复合树脂修复体表面粗糙度的不同对其表面细菌黏附程度的影响。方法:对3种不同复合树脂材料进行表面处理,使每一种材料相同地形成3种粗糙度。将不同粗糙度级的试件口腔变形链球菌于体外培养,测定细菌黏附量。结果:随着粗糙度的降低,各树脂试件的菌斑黏附量均有明显下降;同一粗糙度实验组z350纳米树脂的菌斑黏附量较少。结论:表面粗糙度对细菌黏附有重要影响,即表面越粗糙,菌斑形成越多。相同处理条件下,Z350纳米树脂的菌斑黏附量少。

  • 标签: 表面粗糙度 变形链球菌 黏附 复合树脂 纳米
  • 简介:经中华口腔医学会批准,由中华口腔医学会牙周病学专业委员会主办,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承办的牙周病学继续教育项目"牙周多学科合作诊疗临床研讨会"将于2015年6月17(周三)-19日(周五)在重庆召开。会议内容如下:

  • 标签: 多学科合作 牙周病学 临床 诊疗 中华口腔医学会 重庆医科大学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白假丝酵母菌婴幼儿龋(ECC)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随机选择广州市区及城郊447名3~5岁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ECC组(n=238)和无龋组(n=209)。采集龋坏组织样本及无龋牙的龈上菌斑共363份,应用科玛嘉培养基、芽管试验进行检测、鉴定,并运用卡方检验对比分析ECC组无龋组、市区和城郊组间白假丝酵母菌检出情况;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患龋情况白假丝酵母菌检出率的相关性。结果ECC组和无龋组中白假丝酵母菌检出率分别为44.1%和19.2%(χ2=22.213,P〈0.001)。ECC组中,患龋率高的城郊组白假丝酵母菌检出率(79.7%)高于市区组(28.0%)(χ2=55.242,P〈0.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龋失补牙面数每增加2.129个,白假丝酵母菌检出机率会相应增加0.104(P〈0.001)。结论白假丝酵母菌婴幼儿龋的发生密切相关,可能为婴幼儿龋发生过程中的重要致龋菌之一。

  • 标签: 白假丝酵母菌 婴幼儿龋 龋失补牙面数
  • 简介:近年来,微螺钉种植体作为能够提供最稳定的强支抗而被广泛应用并得到了飞速发展,本文就微螺钉种植体能否形成骨结合及其稳定性问题进行综述。

  • 标签: 微螺钉种植体 正畸支抗 骨结合 稳定性
  • 简介:乙醛脱氢酶-1(aldehydedehydrogenase1,ALDH1)是正常干细胞和肿瘤干细胞的标记物之一,ALDH1的异常表达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关系密切。近年来发现ALDH1也是头颈部鳞癌干细胞的标记之一,本文就此方面的研究作一概述。

  • 标签: ALDH1 头颈部鳞癌 肿瘤干细胞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树脂类根管封闭剂氧化锌类根管封闭剂的根尖封闭性能。方法:按照系统评价的原理和规范,检索PubMed、CNKI数据库,查找研究树脂类根管封闭剂氧化锌类根管封闭剂根尖封闭性能的文献。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提取资料,Cochrane系质量评价后,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5篇(622例),分析结果显示:树脂类根管封闭剂染料渗入长度小于氧化锌类根管封闭剂[WMD=-0.38,95%CI(-0.41,-0.35),P〈0.00001]。结论:树脂类根管封闭剂的根尖封闭性能优于氧化锌类根管封闭剂。

  • 标签: 树脂类根管封闭剂 氧化锌类根管封闭剂 根尖封闭性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利用按扣式附着体、磁性附着体的不同优点,改善全口覆盖义齿固位.方法:针对残根牙周不同条件,制作按扣式附着体和磁性附着体,通过水平研磨仪确定附着体的共同就位道.结果:二者的联合应用使全口义齿的固位明显提高.所有修复义齿固位稳定、咀嚼良好.结论:按扣式附着体和磁性附着体的联合应用,充分利用了剩余残根,提高了义齿的稳定、固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全口义齿修复 按扣式附着体 磁性附着体 附着体 覆盖义齿 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