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教学实验室在几十年硬件及软件建设基础上,于1984年正式建成为独立、综合性教学实验室,由分散教研室管理改进为当时全国口腔医学院系唯一一所由口腔医学院直接领导、集中管理综合教学实验室。承担着培养研究生、7年制、5年制、4年制等多层次教学工作,开设实验课程包括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材料学、口腔生物学、口腔预防学、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修复工艺学、口腔正畸学、胎学、口腔种植学、口腔放射诊断学、口腔设备学、口腔护理学等口腔专业基础和临床学科多学科课程,年均约10万人学时数;还承担着口腔执业医师考试任务,统一管理体制能科学、合理地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提供了重要保证。

  • 标签: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 教学实验室 口腔组织病理学 口腔解剖生理学 口腔颌面外科学 口腔修复工艺学
  • 简介:根管预备是根管治疗难点之一,而根尖偏移是根管预备过程较容易产生医源性错误。根管预备过程中产生根尖偏移会破坏根管原有的解剖结构,造成根管清理不彻底,产生微渗漏,甚至导致根管治疗失败。近年来,根管预备中所引起根尖偏移越来越引起学者重视。临床医生充分了解根尖偏移原因及危害,将有助于其在根管预备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根尖偏移发生。

  • 标签: 根尖偏移 根管预备 弯曲根管
  • 简介:目的:研究四种不同方法制备钛粉末在相同工艺条件下激光立体成形时粉末利用率,用来指导适于激光立体成形钛粉末制粉方法选择.方法:选取氢化脱氢(HDH)法、动态氢化脱氢(DHDH)法、等离子旋转电极雾化(PREP)法及气雾化(GA)法制备钛粉末,采用激光立体成形装备,分别在相同工艺参数下进行粉末单层单道熔覆试验,计算四种粉末粉末利用率;同时采用高速摄影技术对各种粉末输送过程进行观测,分析相同工艺参数下粉末利用率出现差异原因.结果:各种方法制备钛粉末利用率由高到低顺序为GA法(均值为88.07%)>HDH法(均值65.37%)>DHDH法(均值43.43%)>PREP法(均值为37.47%).总体均数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与粉末输送过程高速摄影实验观察到GA法制备钛粉末流具有较好会聚性和稳定性是一致.结论:和另外3种方法制备钛粉末相对比,GA法制备钛粉具有最高激光立体成形粉末利用率.

  • 标签: 粉末 激光 口腔修复体 术中 制备 立体
  • 简介:研究目的:研究植于垂直骨增量螺旋种植体在行使多年功能后稳定性。材料和方法:对33位患者使用引导骨再生技术在牙槽骨进行垂直骨增量.在骨增量植入91个螺旋种植体并进行平均15年随访,评估种植体表现。结果:共有88个种植体保持功能(存活率97%).然而有9个种植体表现出种植体周围炎(99%)。在基线评估(负载后1年)和最终随访(13~21年后)之间.X光照片上测得平均102mm骨丧失。结论:植于垂直骨增量螺旋种植体可以在行使多年功能后保持稳定。

  • 标签: 螺旋种植体 骨增量 随访 引导骨再生技术 种植体周围炎 基线评估
  • 简介:Zeste增强子同源物2(EZH2)高表达于多种恶性肿瘤组织,它可以通过对组蛋白3第27位赖氨酸(H3K27)甲基化实现对相关基因表达调控,进而沉默抑癌基因。EZH2功能与肿瘤起始、化疗耐药、肿瘤细胞远处转移及肿瘤干细胞干性维持及分化密切相关,是基于表观遗传治疗肿瘤一个非常有前景靶点。本文就EZH2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功能及EZH2抑制剂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 标签: EZH2 癌基因 肿瘤 抑制剂
  • 简介:目的:研究RECK(reversion—inducingcysteinerichproteinwithKazalmotifs)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metalloproteinase-2,MMP-2)在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AB)表达及其相关性,探讨两者与成釉细胞瘤临床生物学行为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plus法,检测69例成釉细胞瘤(原发AB45例,复发AB24例)、6例成釉细胞癌和16例牙源性角化囊性瘤(keratocysticodontogenictumor,KCOT)RECK、MMP-2蛋白表达,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ECK在KCOT、AB和成釉细胞癌阳性表达率依次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复发ABRECK表达显著低于原发AB(P〈0.01)。MMP-2在AB和成釉细胞癌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KCOT(P〈0.05),且MMP-2表达在AB与成釉细胞癌以及原发AB与复发AB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RECK与MMP-2在AB表达呈负相关(r=-0.431,P〈0.001)。结论:RECK与AB临床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可能通过调控MMP-2参与AB浸润、复发和恶性转化过程。

  • 标签: RECK MMP-2 成釉细胞瘤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评估安氏Ⅱ类1分类非拔牙矫治口外弓作用.方法选择7例恒牙(牙合)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病例,非拔牙矫治.采用亚历山大矫治技术和口外弓颈牵引,在排齐上牙后戴口外弓平均3.54个月,此阶段下颌无任何治疗.对矫治前(T1)和戴口外弓平均3.54个月后(T2)模型及头颅侧位X线片进行测量,数据做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上牙弓宽度呈现明显增加,ANB角平均减小1.14°,UI/SN和UI/NA分别减小11.44°和9.08°,前牙覆盖平均减小3.46mm,以上结果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表明,上颌固定矫治器与口外弓颈牵引联合使用,可以在矫治初期排齐牙齿、扩大上牙弓宽度基础上,减小上前牙唇倾度和前牙覆盖;矫治初期上牙弓排齐、整平及上牙弓宽度变化,解除了原有的后牙尖窝锁结关系,下颌生长能力可以充分体现.

  • 标签: 安氏Ⅱ类1分类 非拔牙矫治 口外弓
  • 简介:目的:探讨全程数字化扫描、设计和制作不加饰瓷新型全锆冠在前牙修复应用前景。方法:结合2例要求前牙修复患者,1例常规牙体预备,分别采用不加饰瓷全程数字化新型全锆冠和传统数字化切割二氧化锆内冠加人工饰瓷方法制作全瓷冠,对比两种修复体在口内修复效果差异。1例采用微创牙体预备,保存牙髓活力,全程数字化设计制作完成新型全锆冠,唇侧冠厚度仅为0.6mm。结果:新型全锆冠可通过在唇侧上透明釉方式,或在冠唇侧厚度仅为0.6mm情况下,获得较为自然仿生美学效果。结论:新型数字化全锆冠在获得较为良好美学效果同时,能完成微创修复和咬合关系不良等一些复杂病例修复。

  • 标签: 全程数字化 全锆冠 全瓷冠 修复
  • 简介:目的:检测维甲酸(Retinoicacid,RA)诱导小鼠胚胎腭裂模型胎鼠舌体发育过程肌相关microRNAs(MyomiRs)、成肌调节因子(Myogenicregulatoryfactors,MRFs)以及Pax基因表达变化,探究MyomiRs在舌肌分化过程调控作用,推测RA致胎鼠腭裂伴发舌异常可能机制。方法:建立RA诱导小鼠胚胎腭裂模型,分别在E13.5、E14.5、E15.5收集胎鼠舌体组织,用SYBRGreenⅠ实时定量PCR检测舌体MRFs和Pax基因表达;用TaqMan探针实时定量PCR检测舌体MyomiRs表达。结果:胎鼠舌体发育过程,正常组miR-1和miR-206相对表达量均持续上升,RA诱导组二者变化趋势与正常组相似,但相对表达量均低于正常组,miR-1结果在E14.5和E15.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miR-206结果在E13.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和RA诱导组胎鼠舌体MyoD和Myf5相对表达量都在E14.5达到峰值,随后下降。RA诱导组MyoD表达在E14.5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在E15.5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RA诱导组Myf5表达在E15.5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正常组和RA诱导组胎鼠舌体Pax3表达均在E14.5达到峰值,Pax7表达均在E15.5达到峰值。RA诱导组Pax3表达在E14.5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Pax7表达则在E13.5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在舌肌分化过程以及RA诱导腭裂胎鼠舌发育异常,miR-1/miR-206与Pax3/Pax7及Myf5/MyoD表达趋势具有相关性。RA可能通过下调miR-1/miR-206而靶向上调Pax3/Pax7,进而下调MyoD/Myf5表达,从而抑制舌肌分化,导致舌肌发育异常。

  • 标签: 维甲酸 舌异常 肌相关microRNA 成肌调节因子 Pax基因
  • 简介:目的:探讨尿路上皮癌胚抗原I(UCAl)mRNA在舌鳞状细胞癌表达及其与舌鳞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关系。方法:采用SYBRGreenII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实验方法.从6种基因筛选出在40对舌鳞癌组织及配对正常舌组织样本中表达有明显差异基因UCAl.扩大样本量至93例.检测UCAlmRNA在两者表达。应用SPSSl3.0软件包分析UCAlmRNA表达量与舌鳞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关系。结果:UCAlmRNA在93例患者肿瘤组织中平均表达量为0.7213,在正常舌组织为0.2756,表达量有显著差异fP〈0.001):UCAlmRNA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与舌鳞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UCAlmRNA高表达与舌鳞状细胞癌密切相关.对舌鳞癌诊断、判断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舌鳞状细胞癌 UCA1 肿瘤分子标志物 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目的:比较内镜辅助下2种手术入路在巨大咽旁间隙肿瘤切除术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3例行巨大咽旁间隙肿瘤内镜辅助下切除术患者(男15例,女8例),11例经口入路(endoscopy-assistedtransoral,ETO),12例经颈小切口联合下颌支垂直骨离断术(endoscopy-assistedtranscervicalminimalincisionplusosteotomyoftheverticalramusoutsidethemandibularforamen,ETC+MO),比较2种手术入路临床效果。结果:ETO组患者均为良性肿瘤,ETC+MO组有2例腺样囊性癌和1例复发性多形性腺瘤。所有肿瘤均完整切除、无破裂。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ETC+MO组有1例出现暂时性面神经轻瘫,术后8周自发性缓解。ETO组所有患者和ETC+MO组10例患者均获得理想面部美学保存效果。经7~2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无复发。结论:ETO和ETC+MO入路均为安全可靠切除咽旁间隙巨大肿瘤手术方法,且术后均可获得良好功能和美观效果。2组比较,ETO组住院时间较短,可避免下颌神经损伤危险,ETC+MO组则更适用于晚期、复发性咽旁间隙肿瘤。

  • 标签: 内镜 咽旁间隙 肿瘤 经口入路 经颈入路 下颌骨离断术
  • 简介:唇腭裂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一种先天性发育畸形,是一种复杂、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多基因多因素遗传病。现已发现很多与唇腭裂相关基因,包括TGFα、F13A、BCL3、MSXl、RARA、TGF-β3、SHH等。本文综述了TGF-β信号通路2个与唇腭裂发病相关热点基因TGF-β3和TGFBR1研究现状,着重介绍了TGF-β3和TGFBR1在腭部发育作用,拟为唇腭裂机制研究提供线索。

  • 标签: TGF-Β3 TGFBR1 唇腭裂
  • 简介:内毒素(1ipopolysaccharides,LPS)是牙周致病菌主要毒力因子之一,能刺激多种细胞合成并释放炎性细胞因子,造成牙周组织破坏。在牙周炎漫长发展过程,内毒素长期刺激可能会使机体对后续刺激反应性减弱,即产生耐受性。本文将就内毒素耐受在牙周炎发生发展过程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牙周炎 内毒素 内毒素耐受
  • 简介:目的检测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mRNA及其蛋白在舌癌组织及转移颈淋巴结组织表达水平.并探讨其在舌癌预后和颈淋巴结转移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41例舌癌组织及41例颈部淋巴结标本CXCR4表达及定位.用半定量RT.PCR检测各标本CXCR4mRNA相对表达值。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舌癌原发灶和颈淋巴结转移灶表达CXCR4,正常舌组织不表达CXCR4或仅呈弱阳性表达,正常淋巴结不表达CXCR4:RT-PCR结果显示.舌癌以及转移淋巴结表达CXCR4mRNA,正常舌组织和正常淋巴结不表达或低表达CXCR4mRNA。结论舌癌组织及转移颈淋巴结中有CXCR4mRNA及蛋白表达,其表达与舌癌预后及颈淋巴结转移有关。

  • 标签: CXC趋化因子受体4 舌癌 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香港人群口腔颌面部疼痛(OFP)与异常疾病行为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在社区人群中进行横断面的病例-对照研究。研究样本为注册在香港医院管理局/香港大学家庭医学部35~70岁香港居民。通过面对面问诊结合临床检查了解受访者在过去1个月中口腔颌面部疼痛状况。疾病行为由30条患病行为问卷(IBQ-30)进行评估。结果200名有口腔颌面部疼痛症状的人及200名没有痛症的人参加本研究。口腔颌面部疼痛与IBQ-30量表5个分量表(一般疑病、疾病信念、情感紊乱、否认心理问题、易激惹)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有痛症的人中,在否认心理问题分量表,老年组高分值的人数明显多于中年组(P=0.034)。口腔颌面部疼痛症状不同临床分组IBQ-30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口腔颌面部疼痛与异常疾病行为显著相关,在治疗口腔颌面部疼痛病症患者时,需考虑衡量精神心理因素所起作用。

  • 标签: 口腔颌面部疼痛 疾病行为 社区居住人群
  • 简介:目的:比较镍钛机用根管器械,和不锈钢K锉用于老年根管预备时清理能力和操作时间,为老年牙根管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门诊拔除老年患者单根管患牙40颗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不锈钢K锉、HEROShaper镍钛机用根管器械做根管预备,分析评价其操作时间和根管清理程度.结果:实验组根管冠部、根尖部清理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冠部和根部,根中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根管预备时间为5.74±0.61min,对照组为6.38±0.75min.结论:HEROShaper根管预备器械与不锈钢K锉相比有较彻底清理能力且节省操作时间.

  • 标签: 镍钛器械 根管预备 老年人
  • 简介:目的研究正畸力加力后CC类趋化因子受体1(CCR1)及其相关配体(CCL3、CCL5、CCL7)mRNA在大鼠牙周组织表达变化规律,以探讨CCR1在正畸牙移动作用.方法将35只8周龄体重(220±25)g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5只,空白对照组大鼠不安装实验装置,其余大鼠安装实验装置.安装实验装置大鼠随机选择一侧上颌第一磨牙为实验牙,对侧第一磨牙作为对照牙,采用镍钛拉簧建立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力值50g.实验动物分别于加力后0h、12h、1d、3d、7d、14d处死,取大鼠上颌第一磨牙周围牙周组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研究.结果大鼠牙齿加力后,观察到牙周组织内CCR1及其配体mRNA表达量呈现一定时间规律:加力后12h,CCR1、CCL3、CCL5、CCL7mRNA表达均开始上升,CCR1mRNA表达在3d达高峰(F=1.745,P=0.021),CCL3、CCL5mRNA表达在1d达高峰(F=19.976,PCCL3=0.019;F=17.114,PCCL5=0.008),CCL7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CR1及其配体mRNA转录水平在加力时7d均下降至与对照组基本一致.结论正畸力作用下,大鼠牙周组织CCR1及其相关配体mRNA表达出现一过性变化,呈现短时上调规律,推测CCR1及其相关配体表达与正畸牙移动过程及牙周骨改建可能相关.

  • 标签: 正畸力 SPRAGUE-DAWLEY大鼠 牙周组织 CC类趋化因子受体1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简介:目的检测种植体功能矫治器作用下Beagle犬髁突软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表达变化,探讨VEGF在种植体功能矫治过程作用.方法6只Beagle犬,分别在种植体功能矫治治疗后4、8、12周处死,制备左侧髁突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进行检测.结果VEGF在髁突后上部表达最明显,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髁突VEGF表达在4周时明显增加,在第8周时达到最高.结论种植体功能矫治过程VEGF表达有所增加,提示VEGF可能参与了髁突软骨改建,并且更多促进了种植体功能矫治过程髁突软骨内骨形成.

  • 标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种植体 功能矫治器 髁突
  • 简介: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receptor,VEGFR)在兔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joint,TMJ)结构紊乱(internalderangement,ID)滑膜组织表达。方法:将兔右侧TMJ设为建模组,左侧TMJ作为对照组;分别在第1、2、3、4周全麻下获取关节滑膜组织标本,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分别检测VEGFR—1、VEGFR-2、VEGFR-33种受体mRNA表达,用GAPDH内参标准化VEGFRmRNA相对表达值,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t检验.比较2组相对表达值之间差异。结果:术后第1周和第4周,建模组VEGFR-2亚型相对表达值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VEGFR-1和VEGFR-3亚型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第2、3周建模组VEGFR-1、VEGFR-2和VEGFR-33种亚型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VEGFR-2在TMJID及囊内黏连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特异性阻断受体、抑制黏连形成提供了可能。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 兔模型 滑膜组织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实时定量PCR
  • 简介:目的:比较3种含漱液在口腔种植术后2周对口腔卫生维护效果。方法:将60例口腔种植患者随机分为聚维酮碘组(PVP-I)、氯己定组(CHX)和精油组(EO),每组20例。术后2周分别用相应含漱液维护口腔卫生。分别检查术前及术后2周时改良菌斑指数(mPI)和改良出血指数(mBI),填写视觉模拟量化表(VAS),评价含漱液使用感。应用实时定量PCR分析患者种植术区邻牙龈沟液具核梭杆菌(Fn)和牙龈卟啉单胞菌(Pg)含量改变。采用SPSS23.0软件包对mPI与mBI组间差异进行t检验,细菌含量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及Mann-WhitneyU检验。结果:种植术后应用含漱液2周,各组mPI均显著降低(P<0.05)。相对于PVP-I组,EO组含漱液对黏膜刺激性更大(P<0.05),CHX组含漱液更容易造成牙面着色(P<0.05)。PVP-I组和CHX组Fn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口腔种植手术后短期应用3种含漱液,均有助于维护良好口腔卫生。在患者使用感主观评分上,PVP-I优于CHX和EO。PVP-I对Fn有一定抑制作用。

  • 标签: 口腔种植 聚维酮碘 含漱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