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超声心动图诊断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ARVC)的图像特点。方法对5例ARV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例ARVC患者中4例以室性心律失常发病,1例为家系检查发现。1例猝死、1例心力衰竭、2例晕厥、1例无症状。所有患者均做了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部分患者做了心室核素造影和右心室造影。超声心动图表现为:所有患者均右心室扩大,3例右室流出道扩张,1例左室稍大;3例右室壁运动弥漫性减弱,1例局限性减弱,1例右室壁瘤形成,2例室间隔运动异常。5例患者三尖瓣、肺动脉瓣均有反流,反流压差较低,前向流速减低。结论ARVC超声心动图的表现为右心室扩大、右室流出道扩张、右室壁弥漫性、局限性变薄、运动异常。患者以反复发作性室性心动过速、晕厥、猝死为首发症状,在除外其他可引起右室扩大的病变后可提示本病。

  • 标签: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超声心动图 诊断评价
  • 简介:目的:评价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测量左室重构患者左室容积的准确性。方法:对17例健康体检者和15例左室重构患者,应用实时三维超声诊断仪采集心尖长轴左室全容积图,脱机后应用容积分析软件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同时应用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Simpson’s和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LVEDV。测值分别与多层螺旋CT(MSCT)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正常组:LVEDV测值:RT3DE、Simpson’s及M型与MSCT之间的相关性r分别为0.938、0.854、0.760(P均〈0.05);左室重构组:LVEDV测值:RT3DE、Simpson’s及M型与MSCT之间的相关性r分别为0.892、0.795、0.716(P均〈0.05)。RT3DE与MSCT测值差显著小于Simpson’s及M型(P〈0.05)与MSCT的测值差.同一观察者及两位观察者间RT3D测量LVEDV的差异无显著性,且具有高度的可重复性(P〈0.05)。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可以准确测量左室重构患者的左室容积,其准确性要高于传统超声心动图,可重复性好。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室重构 心脏容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对肝胆胰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到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肝胆胰恶性肿瘤患者122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变换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57.94±6.79)明显高于对照组(46.38±6.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08%,显著高于对照组75.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8.20%,显著低于对照组34.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胆胰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积极的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获得较高的护理满意度,建议积极开展应用。

  • 标签: 下肢静脉血栓 肝胆胰 恶性肿瘤 护理干预
  • 简介:近年来,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取得了革命性的发展.许多研究已证明RT3DE可实时采集、快速成像、同步显示二尖瓣的立体解剖结构,尤其是三维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不受患者体位、肺内气体等因素影响,对二尖瓣立体结构的显示明显优于二维TEE[1].目前,RT3DE已成为指导二尖瓣外科手术及导管介入治疗的首选影像学检查[2].

  • 标签: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二尖瓣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形态 导管介入治疗 立体结构
  • 简介:目的探讨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在单侧颈内动脉(ICA)和大脑中动脉(MCA)重度狭窄与闭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2例单侧ICA或M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ICA18例,MCA14例)行1H-MRS检查,测量患侧和对侧大脑半球半卵圆中心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和肌酸(Cr)的波峰下面积,比较患侧和对侧各代谢物峰下面积比值NAA/Cho、NAA/Cr和Cho/Cr的差异,并观察有无乳酸(Lac)峰出现.结果1H-MRS显示患侧半卵圆中心的NAA/Cho、NAA/Cr低于对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Cho/Cr高于对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5例患者于患侧检测到Lac峰.结论^1H-MRS能够早期发现ICA或M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缺血脑组织的代谢异常,从代谢产物角度评价脑缺血程度,对于早期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磁共振波谱学 磁共振成像 颈内动脉 梗塞 大脑中动脉
  • 简介:目的探讨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给予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医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0月期间诊治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中抽取102例作研究对象,并展开随机分组方法,对照组(n=51)单独使用氨氯地平治疗,研究组(n=51)则采取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方案,就2组患者的整体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淤研究组患者整体治疗有效率是96.08%,与对照组整体治疗有效率82.35%相比较高(P<0.05);于治疗前,研究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心率之间比较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心率也低于对照组,上述三项指标的组间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盂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是13.73%,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88%相比较高,但无统计学对比差异(P>0.05)。结论中青年高血压给予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的临床效果突出,安全性、有效性均较高,适宜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应用。

  • 标签: 中青年 高血压 缬沙坦 氨氯地平 血压水平 心率
  • 简介:实践指南开发工具(GuidelineDevelopmentTool,GDT)是GRADE工作组于2013年推出的一款基于GRADEProfiler(GRADEpro)软件扩展的在线工具。GRADEproGDT支持为系统评价创建简明的汇总表(证据概要表和结果总结表),促进临床实践指南的制订,并为公共卫生政策和决策提出建议。本文通过实例运用GRADEproGTD工具进行干预性系统评价证据的分级并且简单介绍了在证据分级中遇到的5个降级因素(偏倚风险、不一致性、不精确性、间接性、发表偏倚)。

  • 标签: GRADEpro GDT 干预性研究 分级 系统评价
  • 简介:目的利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D)监测急性脑卒中患者脑中线移位的程度,并对不同程度脑中线移位患者预后进行分析评估。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月入住我院神经内科,应用TCCD监测脑中线移位患者58例,其中经头颅CT或MRI证实有脑中线移位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25例(脑梗死组)和脑出血患者33例(脑出血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头颅CT/MRI与TCCD监测的脑中线移位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2±2.43)mmvs(3.28±2.31)mm,P=0.986;(3.64±2.03)mmvs(3.43±1.90)mm,P=0.630]。TCCD检测脑中线移位值与年龄、性别、血管危险因素及临床病情不相关(P〉0.05)。TCCD检测脑中线移位的ROC曲线下面积0.961±0.008,特定界值1.75,敏感性100%,特异性85.5%,准确性70.0%。结论TCCD监测脑中线结构及移位有优势,为临床工作提供更方便(床旁)、可靠、无创的技术手段,为患者提供更经济的检查方法。

  • 标签: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卒中 脑梗死 脑疝 ROC曲线 磁共振成像 弥散
  • 简介:目的通过经胸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检查,探讨部分型肺静脉异位连接(partialanomalouspulmonaryvenousconnection,PAPVC)的解剖学特征及其与手术的相关性。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11年7月36例(男12例,女24例,年龄15—59岁,中位年龄37岁)经外科手术证实的先天性PAPV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27例进一步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所得诊断结果与外科手术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6例PAPVC均为右肺静脉异位连接,其中两条右肺静脉21例(58.3%),单纯右上肺静脉11例(30.5%),单纯右下肺静脉4例(11.1%)。合并静脉窦型缺损33例(91.6%)。经胸及(或)经食道超声心动图联合检查,与手术结果对比,正确诊断PAPVC31例(86.1%)。结论超声心动图在对PAPVC的诊断中起到重要作用,为外科术前提供足够的信息,可作为PAPVC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 标签: 心脏缺损 先天性 超声心动图 解剖学 部分型肺静脉异位连接 静脉窦型缺损
  • 简介:目的对影响华林代谢及作用的多个相关基因进行测定,探讨其对中国人群低强度华林抗凝稳定剂量的影响程度.方法共纳入170名拟采取低强度华林抗凝治疗患者,对其与华林代谢及作用相关的3个基因CYP2C9(rs1057910)、VKORC1(rs9923231)、CYP4F2(rs2108622)位点的基因多态性(SNP)进行检测,随后给予华林治疗,目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8-2.5,观察90天,同时记录患者的临床因素、INR值及华林稳定剂量,分别判断临床及基因因素对华林稳定剂量水平的影响作用.结果CYP2C9、VKORC1、CYP4F2的5个SNP位点的SNP对华林稳定剂量存在显著影响(P<0.05).经多元回归分析,年龄、体表面积、抗凝第4天INR值以及CYP2C9、VKORC1、CYP4F2的SNP是华林抗凝稳定剂量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SNP可以独立解释18.6%的华林稳定剂量的差异.结论在目标强度为INR1.8-2.5的低强度华林抗凝治疗中,CYP2C9(rs1057910)、VKORC1(rs9923231)、CYP4F2(rs2108622)多态性对稳定剂量存在显著影响,可在临床工作中对上述3个SNP位点进行检测,对抗凝初期华林的剂量进行预先调整.

  • 标签: 华法林 低强度抗凝 基因多态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对脊柱脊髓损伤伴膀胱功能障碍患者行以综合训练以及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72例脊柱脊髓损伤伴膀胱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研究,以入院时间为依据将所选患者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6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导尿管留置以及间歇性导尿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接受综合训练和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经过干预,研究组尿路感染率明显比常规组低(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膀胱容量以及残余尿量比较无显著差异,而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膀胱容量明显大于常规组,残余尿量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脊柱脊髓损伤伴膀胱功能障碍患者行以综合训练以及康复护理对其膀胱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同时可以有效避免泌尿系统感染,使患者生存质量得到提升。

  • 标签: 脊柱脊髓损伤 膀胱功能障碍 综合训练 康复护理
  • 简介:目的研究心脏X综合征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肱动脉血流介导血管扩张功能(FMD)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粤北人民医院住院期间诊断为心脏X综合征患者30例(心脏X综合征组),另选取与心脏X综合征患者同期住院的其他疾病患者30例(对照组),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检测FMD,采用循环酶检测血浆Hcy水平.结果①X综合征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3.4±6.25)μmol/L比(9.78±4.3)μmol/L,P<0.05];②X综合征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5.21±3.19)%比(10.99±4.06)%,P<0.01];③直线相关分析显示,X综合征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之间存在负相关(r=-0.782,P<0.01).结论心脏X综合征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升高,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FMD)受损,且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FMD呈负相关,表明心脏X综合征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可能损害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

  • 标签: 心脏X综合征 内皮 血管 同型半胱氨酸 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
  • 简介: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临床表现及预后千差万别,早期识别ACS高危患者,并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脑利钠肽(brainnatriureticpeptide,BNP)作为心力衰竭的诊断及严重程度判断的敏感指标已达共识。近来的研究表明,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介入治疗患者 脑利钠肽 预测价值 PEPTIDE 预后判断
  • 简介:目的探析综合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共收治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82例,依其入院单双次序将其分为对照组(n=41)与观察组(n=41)。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结果由本次研究可知,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其收缩压、舒张压、肌酐、尿酸、尿氮素水平并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幅度上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临床护理满意度上,对照组远不及观察组(80.49%vs97.56%,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中具有极高的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在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 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 收缩压 舒张压
  • 简介:目的:观察腹膜透析治疗小儿先心病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疗效果。方法:61例先心病术后并发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患儿,于腹膜透析前后以心脏超声测定心腔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肺动脉压力变化,另测定中心静脉压、尿量、血气分析指标、血浆脑型利钠肽浓度评估腹膜透析的影响。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尿量[(203.28±15.81)ml比(989.11±54.72)ml]显著增多,左室射血分数显著提高[(32.94±2.29)%比(51.93±2.79)%];而肺动脉压[(46.72±3.84)mmHg比(34.82±2.92)mmHg]、中心静脉压[(17.27±1.47)cmH2O比(10.41±1.01)cmH2O],血浆脑型利钠肽水平[(5928.71±158.27)ng/ml比(3851.83±128.81)ng/ml]显著下降,P均<0.001。结论:腹膜透析可有效治疗先心病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这与其超滤、减轻心脏负担等作用有关。

  • 标签: 腹膜透析 心排血量 心脏缺损 先天性
  • 简介: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用常规心电图(ECG)检查的246例门诊及住院窦性心动过缓者,进行动态心电图(DCG)监测。结果显著窦性心动过缓为主者15例,窦房阻滞4例,窦性静止6例,慢一快综合征22例,心房颤动、心房扑动伴房室传导阻滞者9例。结论DCG对间歇性心率和心律改变的SSS者,能明显提高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是早期诊断SSS最可靠的方法。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诊断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综合康复护理方案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临床做出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儿科进行治疗的呼吸系统疾病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不论在是舒适度和心理指标还是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的中都好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呼吸系统疾病患儿采用综合康复护理方案,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缩短了儿童康复时间,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使用。

  • 标签: 综合康复护理 呼吸系统疾病 儿科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脑心综合征患者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80例脑心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稳心颗粒治疗组40例和慢心律对照组40例。2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稳心颗粒9克,3次/d;对照组加服慢心律150mg,3次/d,疗程2周,观察2组室性早搏及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92.5%,症状改善率为95.0%;对照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62.5%,症状改善率为77.5%;经治疗后血LDH、CK-MB、cTnI含量明显降低(P<0.01)。2组治疗后症状改善率、心电图改善率和心肌酶改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稳心颗粒对脑心综合征患者室性早搏具有较好疗效,并且可以降低血清心肌酶水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期待疗法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肾功能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取6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期待疗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肾功能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肾功能指标α1-MG、BUN、Cr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项指标均有显著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改善更加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肾小动脉RI、PI、S/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期待疗法能够有效保护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肾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期待疗法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肾功能 肾小球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