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桥小脑角(CPA)区肿瘤的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100例CPA区肿瘤的MRI表现,并归纳分析其MRI特征性表现。结果100例CPA区肿瘤其中听神经瘤48例,脑膜瘤18例,三叉神经瘤3例,胆脂瘤(表皮样囊肿)15例,蛛网膜囊肿4例,血管母细胞瘤4例,室管膜瘤2例,小脑星形细胞瘤3例,髓母细胞瘤、脑脓肿、脑转移瘤各一例。年龄2~82岁。各种桥小脑区肿瘤均有其特殊征象。结论MRI在CPA区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桥小脑角区 听神经瘤 脑膜瘤 三叉神经瘤 胆脂瘤
  • 简介:摘要近些年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放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肿瘤的异质性、易于扩散等特点,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放疗的进一步应用。热疗是利用高温将肿瘤细胞杀死,同时有助于提高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从而提高放疗的治疗效果。基于此,本文对近些年关于热疗联合放疗的恶性肿瘤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照。

  • 标签: 热疗 放疗 恶性肿瘤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肿瘤内科护理风险事件的主要发生原因,分析预防肿瘤内科风险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16年11月到2017年5月该院肿瘤内科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导致护理风险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与预防的方法。结果50例肿瘤内科护理风险事件主要包括化学药物外渗24例,跌倒磕碰16例,医院感染7例,自杀3例。其中以化学药物外渗最为多见,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内科护理风险事件较多,需要护士提高警惕,高度重视护理风险事件,积极总结临床经验,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

  • 标签: 肿瘤内科 护理风险 预防 护理 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在肿瘤介入治疗患者中改善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收集2014年12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肿瘤患者共96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SAS)和抑郁(SDS)自评量表评分,采用WHO-QOL生活质量评分量表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SAS评分和SD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的SAS评分和SDS评分较干预前出现下降(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SAS评分和SDS评分下降更为显著(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生理功能、心理状态、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精神/宗教/信仰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生理功能、心理状态、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精神/宗教/信仰评分较干预前出现升高(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生理功能、心理状态、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精神/宗教/信仰评分升高更为显著(P<0.05)。结论针对肿瘤介入治疗患者采用优质护理进行干预可有效改善不良情绪,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恶性肿瘤 介入资料 优质护理 不良情绪
  • 简介: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大多为膀胱移行细胞癌(bladdertransitionalcellcarcinoma,BTCC),其中约70%为浅表性肿瘤.治疗后其5至15年内的复发率高达60%-85%,并其中20%可进展为浸润性肿瘤。因此及早发现膀胱肿瘤及其复发肿瘤十分重要。目前膀胱癌的传统诊断和随访方法是膀胱镜及尿细胞学检查.前者为诊断膀胱癌的金标准.但为侵入性检查:后者虽属无创且特异度高,但对低级别肿瘤敏感度低。因而寻找无创、敏感、特异且简单可行的尿肿瘤标志物作为膀胱癌诊断和随访的依据已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

  • 标签: 膀胱癌 尿肿瘤标志物 实验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给予不同手术治疗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从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60例口腔颌面部肿瘤老年患者作为此次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行放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手术治疗联合放射疗法,对比两组间患者经不同手术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其临床有效率较之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口腔颌面部肿瘤老年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 手术治疗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遗传上不同但结构相关的锌结合内肽酶家族,结缔组织细胞可以分泌大部分的MMPS。MMP-7是MMPS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者对MMP-7的研究提示它参与着细胞的生长发育、分化、凋亡等一系列过程,而在恶性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等一系列生物学行为中,MMP-7同样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 标签: 基质金属蛋白酶7 恶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妇产科常见的恶性肿瘤治疗中所采用的有效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和分析于2014年6月1日~2016年6月1日间本院妇产科收治的36例恶性肿瘤患者,皆实施传统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同时给予化疗方案联合治疗,探讨其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皆顺利度过了手术期,术后只有3例患者发生轻微并发症,经积极处理后得到显著好转,术后1年未见并发症复发情况,治疗效果显著。结论对于妇产科中常见的恶性肿瘤进行开腹手术联合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可使大部分患者顺利度过了手术期,减轻痛苦与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妇产科 常见恶性肿瘤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与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对患者卵巢功能及其性功能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100例宫肌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为两组进行手术,对观察组50例进行次全子宫切除术,对对照组50例进行全子宫切除术,手术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卵巢功能和性功能的情况。结果对照组中雌二醇(E2)和促卵泡激素(FSH)的水平均低于观察组,两组患者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性功能方面也要强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患者会受到不同手术方式的影响,次全子宫切除术对卵巢功能和性功能的影响远小于全子宫切除术,所以临床上应选择次全子宫切除术给患者进行手术较为合适。

  • 标签: 子宫肌瘤 全子宫切除术 次全子宫切除术 卵巢功能 性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胃穿孔在腹腔镜下实施手术的临床效果,为今后的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选取院内的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40例行腹腔镜手术的急性胃穿孔患者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40例行开腹手术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腹腔镜对急性胃穿孔患者进行治疗,效果确切,不仅缩短了患者住院治疗时间,同时还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胃穿孔 临床治疗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实施的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56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观察组采用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通过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对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对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后期恢复具有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脑室腹腔分流术 脑积水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腹腔镜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理胆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2016年在我院进行医治的胆结石病人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组均为40人。研究组患者全部采用腹腔镜手术,则对照组使用传统外科手术治疗,比对两组之间的手术成果。结果对照组的手术进行时间、术中出血的量、排1气时间、患者身体恢复效果等全部高于研究组,两组之间比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并发症总率相比较,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胆结石手术中结合腹腔镜手术,不仅能够有效安全的达到手术目的,手术过程中还能多角度"观察"病理,而且术后造成的创伤小,恢复也快,并发症总率也只有2%了。

  • 标签: 胸腔镜 胆结石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应用腹腔镜联合宫腔镜治疗不孕不育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于2013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86例不孕不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3例,实验组患者接受腹腔镜联合宫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分析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妊娠率和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联合宫腔镜手术治疗不孕不育症可取得明显的疗效,具有较高的妊娠率和分娩率,临床疗效好,应用价值高。

  • 标签: 不孕不育症 腹腔镜 宫腔镜 手术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卵巢癌属于一类妇科肿瘤,占据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较高,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进步,许多学者研究发现给予腹腔镜技术用于妇科良性疾病的治疗中意义重大,但是同样存在切口转移、肿瘤包膜破裂等不良情况,关于腹腔镜手术的治疗仍然具有一定的异议。为此,本次研究综述了早期卵巢癌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进展,分析其应用价值。

  • 标签: 进展 治疗 手术 腹腔镜 早期卵巢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辅助子宫切除术与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临床分析。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腹腔镜子宫切除与阴式子宫切除病例180例,比较两种手术在时间、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住院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和两者的手术适应证,尤其是子宫大小、盆腔粘连等。结果两组手术在术中出血、手术并发症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手术均获成功,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体温、术后病率、胃肠功能恢复、住院时间及阴道残端愈合情况等方面均相似(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切除与阴式子宫切均为创伤小,恢复快的一种微创手术,但阴式子宫切适合于子宫小,无粘连并下垂者,而腹腔镜子宫切扩大了阴式子宫切的适应证,是值得推广的手术。

  • 标签: 子宫切除 适应证 阴式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腹腔分流术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96例行腹腔分流术的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采取综合性护理进行分组;对照组占43.75%(42/96),采取基础性护理;观察组占56.25%(54/96),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性护理;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OS评分),判定患者的预后,并以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作为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GOS评分判定的预后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ADL评分、Fugl-Meyer评分提高幅度、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可协同提高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的腹腔分流术治疗效果,显著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预后,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正常压力脑积水 腹腔分流术 综合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护理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3月~2017年8月75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给予系统的围术期护理。结果孕囊破裂21例,手术出血20~100ml、平均(55±20)ml,手术时间32~104min、平均(54±15)min,术后1d内下床活动率、术后8h拔除尿管率、切口Ⅰ期愈合率100%,住院时间3~5d;术后6个月异位妊娠7例,保守手术者术后3个月患侧通畅32例、对侧通畅50例,术后发生1例低血压。结论经精心的围术期护理,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安全性、有效性得到基本保障,并发率低、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患者恢复快,但术后异位妊娠复发率仍较高,同时部分保守治疗患者输卵管堵塞情况仍未得到有效改善。

  • 标签: 异位妊娠 输卵管妊娠 腹腔镜手术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ERCP联合腹腔镜治疗胆总管结石配合临床护理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自2016年1月-2016年7月在本院外科接受治疗的64例胆总管结石确诊患者。患者均采用ERCP联合腹腔镜方法进行治疗,并配合临床护理措施,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4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中有61例患者手术一次性成功;3例患者进行了二次ERCP手术,并成功;余1例患者在一次ERCP治疗后转移至外科治疗。64例患者中有4位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6.25%;患者肛门术后首次排气平均时间(2.8±0.8)天;首次下床活动平均时间(3.5±0.4)天;平均住院时间(6.4±0.7)天。结论ERCP联合腹腔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高效性离不开配合得当的护理措施,日益发展的医疗技术配合更加人性化的护理措施是治疗疾病的关键。

  • 标签: ERPC联合腹腔镜 胆总管结石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常见的临床并发症情况,并分析其高危因素。方法对在本院2015~2016年治疗的13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常见并发症情况,并对比无并发症患者分析其高危因素。结果在13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有19例出现了并发症,其并发症包括胆漏、胆道损失、动脉出血、感染等。结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中,可出现多种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出现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在临床操作中应当引起重视,对其高危因素应积极防治。

  • 标签: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常见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直肠癌采用开放根治术和腹腔镜的疗效观察。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40例作为分析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的患者采用的治疗方式为常规开放根治术治疗,实验组的患者采用的治疗方式为腹腔镜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对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开放根治术 直肠癌 腹腔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