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持续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的应用效果情况。方法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妇产科收治的剖宫产手术产妇80例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腰硬联合麻醉)40例对照组(持续硬膜外麻醉)40例。观察两组剖宫产产妇感觉阻滞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剖宫产手术产妇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最大感觉阻滞时间、最大感觉阻滞平面及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应用,具有较好的感觉阻滞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持续硬膜外麻醉 剖宫产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探讨骨科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2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骨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并根据这些不安全因素制定相关的对策。以提高骨科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安全管理。结果与对策实施之前相比,对策实施之后患者经过对护理风险的循证分析以及策略的处理,其护理的缺陷以及风险隐患明显下降,护理安全质量评分与患者的满意程度明显提高。结论在骨科护理中,采取科学措施,加强对不安全因素的控制管理,采取积极应对措施,能够提高患者满意程度,保证患者安全,促进患者尽快恢复。

  • 标签: 骨科护理 不安全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医疗需求的不断增加,急诊医学也得到了长足性的进步。急诊护理工作是急诊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降低急诊风险性、提高治疗安全性的关键步骤,在医疗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从以上情况出发,探讨了当前急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希望能够为医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 标签: 急诊护理 风险评估 防范对策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骨科压疮程序化护理的实施效果。方法在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对我院骨科收治的63例患者实行观察分析,将33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实行压疮程序化护理干预,3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并对比两组的护理实施效果。结果研究组的压疮发生率为15.1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0%,且差异P<0.05。结论在骨科患者的临床治疗上,实施合理的压疮程序化护理干预,能够减少患者发生压疮的可能性,提升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的舒适度,值得推广

  • 标签: 骨科 压疮程序化护理 实施效果 观察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人口腔修复情况的临床特点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于2016年1月至6月进行口腔修复的老年患者100例各项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口腔修复的临床特点以及疗效。结果100例患者中进行上颌修复为64例,明显多于下颌修复例数。采用活动义齿修复74例,固定义齿修复26例。所有患者均得到有效治疗,修复后可正常进行饮食。结论在对老年患者进行口腔修复时,结合患牙特点采用对应修复方式可有效提升临床对口腔修复治疗效果。

  • 标签: 老年人 口腔修复 临床特点 疗效
  • 简介:摘要在CT检查中已经大量使用了CT增强扫描,以前专家和研究学者放了大量的注意力在当机体注入造影剂后,机体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以及有什么措施来预防这些反应。但是对于采用何种造影方法,造影剂在机体内的循环速度怎样,还有扫描时间的快慢这些根本没有考虑到或者说观察分析的比较少,而这些都是CT增强扫描的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的关键。下面就重点介绍分析在头部CT增强扫描中,静脉注入造影剂后的循环时间以及对扫描时机的控制比较几种增强方法的特点,从而实现对头部CT增强的质量保证质量控制。

  • 标签: 头部CT增强 质量保证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创伤骨科急诊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行心理护理舒适护理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所收治的48例创伤骨科急诊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例数为24例。在对照组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行常规护理干预,在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行心理护理舒适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护理满意度均显著性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创伤骨科急诊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行心理护理与舒适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

  • 标签: 创伤骨科 急诊 心理护理 舒适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非心脏外科术后新发房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行非心脏外科手术,术后新发房颤患者71例。分析比较患者术前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查,术中因素,术后首次房颤发作时间,合并临床疾病及预后。结果71例患者中,年龄〉60岁者64例,合并糖尿病13例,高血压36例,有吸烟史14例,饮酒史9例。入选患者主要分布在普外科27例,脑外科14例骨科21例。术后首次发作房颤时间在术后即刻至术后第9天,集中分布在术后72h内。房颤发作时,44例患者伴有明确的临床疾病。在房颤发作后治疗中,42例患者予以可达龙转复治疗,39例转复成功;13例患者予以控制心率治疗,6例自行转复;16例患者未予以任何抗心律失常药物,15例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结论非心脏外科术后新发房颤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术后新发房颤有一定自限性。其次,可达龙有效转复术后新发房颤。通过对患者术前因素评估,有助于减少术后新发房颤发生,及时发现治疗房颤。

  • 标签: 心房颤动 非心脏术后 并发症 危险因素 治疗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奥美拉唑与常规药物在临床内科消化病症中的应用效果,并对其展开药物分析。方法16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成甲乙两组,各80例,分别给予其常规药物与奥美拉唑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各项体征情况均有所改善,甲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33%,而乙组则为9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乙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同甲组的17.33%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常规药物相比较,奥美拉唑在消化性溃疡病症中的治疗效果更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奥美拉唑 消化性溃疡 法莫替丁
  • 简介:摘要医院感染不仅增加了患者痛苦、延长了住院时间及增加了医疗费用,而且导致病死率增高,影响了医疗质量,增加了医患纠纷的发生,危害很大,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其的研究。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妇产科由于其工作难度大、人群较为特殊,其患者感染率往往是医院众多科室中最高的。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注意在预防感染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索,从根源上避免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妇产科临床护理中感染危险因素防范管理措施。

  • 标签: 妇产科临床护理 感染危险因素 防范管理措施